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我从未许诺你一座玫瑰园

書城自編碼: 401452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外國小說
作者: 乔安妮·格林伯格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67032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7.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循序渐进Node.js企业级开发实践
《 循序渐进Node.js企业级开发实践 》

售價:HK$ 97.9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早期的星象学和天文学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早期的星象学和天文学 》

售價:HK$ 152.9
管道的力量(畅销美国30年的财富经典,销量超100万册)
《 管道的力量(畅销美国30年的财富经典,销量超100万册) 》

售價:HK$ 54.8
长安曾有少年郎
《 长安曾有少年郎 》

售價:HK$ 43.8
何以为园:中国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经济解释
《 何以为园:中国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经济解释 》

售價:HK$ 74.8
漫画图解博弈论:段位经商谋略之道 赢家是怎样炼成的
《 漫画图解博弈论:段位经商谋略之道 赢家是怎样炼成的 》

售價:HK$ 43.8
斯坦福高中校长给父母的6堂课
《 斯坦福高中校长给父母的6堂课 》

售價:HK$ 87.9
人间来过:百岁医师的人生处方
《 人间来过:百岁医师的人生处方 》

售價:HK$ 53.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2.3
《斯通纳》
+

HK$ 59.8
《地下室手记(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心理小说经典)》
+

HK$ 51.8
《悉达多(精装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经典作品;德国国家功勋奖》
+

HK$ 57.3
《饿女》
+

HK$ 90.9
《墓园的花要常换水》
+

HK$ 45.8
《小王子(80周年纪念版)》
編輯推薦:
1.全球发行151个版本,畅销数百万册,影响了一代精神病治疗师。Goodreads 2万人打分4星以上,被读者称为“面对21世纪20年代心理健康挑战的bi读书”。
2.精神分裂者的半自传式小说,开创性地完整描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幻听、幻视、恐惧和种种行为之下,内心的另一个世界。《芝加哥论坛报》评价这本书:“罕见而精彩地洞察了心灵黑暗王国。”乔安妮在16岁时确诊了精神分裂症、强迫症和自虐症,经过疗养,3年后痊愈。这样一部半自传性质的小说显得无比真实,精细描画了患者挣扎、痛苦与不灭的求生欲,令人信服,又意义深远。
3.弗里德医生原型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先驱——弗丽达·弗洛姆-赖克曼,以极具同理心的互动成为患者重建生活秩序的基础。赖克曼新精神分析学的代表人物,创造性地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与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理论加以整合,并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构建理论。她在许多演讲和论文中提到的,治疗效果最根本在于治疗师能否体会、接受患者那无边无际的恐惧、焦虑、失落与孤寂。弗里德医生在书中展现了强大的同理心、耐心和灵活性,为黛博拉搭建了重返现实世界的阶梯。
4.三分之一的病患在接受治疗后痊愈,激起了社会对于精
內容簡介:
16岁的黛博拉笼罩在精神分裂症的黑暗王国里,这种无尽的折磨使她与外界隔绝。出于忧惧,父母让她进入了一家精神病院。黛博拉是一个虽有心理疾病但有洞察力的少女,在一位极有天赋的精神病医生的帮助下,她花了三年时间来恢复理智——与她自己创造的世界进行斗争。
现实世界从不完美,而我们就是自己人生风暴的避难所。
在16岁的黛博拉眼中,人间是一个充满谎言、歧视、暴力和“冷敷罩”的巨大精神病院,自己是试图谋害亲生妹妹的局外人。一切都在走向毁灭,她宁可听从幻想中“业尔”世界的诱骗,堕入无涯黑暗。
病房里人们突然“发疯”,被绑起来裹进“冷敷罩”,身心麻木,出院,又被送回来——精神病院更多时候成了虐待患者精神之处。
她抗拒盘问与治疗,燃烧起熊熊怒火,却听到医生对自己说:“我从未向你许下一座玫瑰园,我从未向你许下完美的正义……我也从未向你许下和平与幸福。我伸出援手,只能助你享有为上述一切而战的自由。”
本书有关一个个体的成长之路,证明了人类精神的坚韧不拔和治疗的力量,可以帮助个体克服最为艰难的挑战。令人心酸、扣人心弦又切中要害。
關於作者:
乔安妮·格林伯格(Joanne Greenberg)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在美利坚大学获得了人类学和英语专业学位,出版了16部小说和4部短篇小说集,是一位国际知名、屡获殊荣的小说家。1963年,她因小说《国王的臣民》(The Kings Persons)获得哈里和埃塞尔·达洛夫纪念小说奖以及全国犹太小说奖。她的第二部小说《我从未许诺你一座玫瑰园》于1964年出版,销售上百万册,并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和话剧。
內容試閱
当我告诉亲朋好友,我正重读乔安妮·格林伯格的现代经典著作《我从未许诺你一座玫瑰园》时,评论者们似乎划分成了两个阵营:要么,该书正是这些人最为心爱的书,对他们而言意义重大;要么,对方从未听说过此书。这本最初于 1964 年出版的《我从未许诺你一座玫瑰园》,似乎深陷两种截然不同的口碑之中。本书探讨了年轻女性身份的不确定性,也触及精神疾病与社会议题,这使之与另一部半自传体的经典作品颇为相像,那便是出版于 1963 年的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著作《钟形罩》,该书仅仅早于本书一年问世。
然而,正如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宛如隔着一道污名的鸿沟,《钟形罩》的粉丝与《我从未许诺你一座玫瑰园》的粉丝也有着天壤之别。过去数十年间,敏感的读者们往往倾向于更强烈地认同《钟形罩》中雄心勃勃而又时尚的埃丝特·格林伍德,毕竟在一切出了岔子之前,她可是吃着高档午餐,恣意享用着鱼子酱呢。而《我从未许诺你一座玫瑰园》的女主角黛博拉·布劳具有犹太人与精神病患者双重身份,有能力实施暴力行为与骇人的自残行为,相形之下,显得颇为难以美化。
尽管如此,却正是那种勇气,让我深为倾心。我欣赏那一刻的胆识——黛博拉割破自己的手臂后,就被送进了戒备森严的 D 病房,而正是在 D 病房:
两人(卡拉与黛博拉)相视一笑,双双心知:D 病房才不是全院“最不堪”的病房,它其实是全院最诚实的病房。本院其余病房,不还得顾及自己的地位和形象吗?
因为,在诸多方面,“疯狂”的并不仅仅是花季少女黛博拉,而是这个世界。在接受心理治疗师弗里德医生的治疗时,黛博拉谈起当她因为身上的肿瘤做手术时,某些成年人是如何就肿瘤的事反复向她撒谎的。从所在街区某些中伤她的“心怀恨意的孩子”身上,黛博拉见到了“同样的恶意和快意”。尽管某种潜藏在黛博拉脑海中的事物确实让她一手创造出了她想象中的“业尔”世界,随即又害得她因此饱受折磨,
这部小说却也暗含着对于某事的惊叹:当现实世界充斥着恐怖时,更多的人其实并不会躲进精心设计的想象世界寻求庇护。
第一次阅读本书时,我正念八年级,时年十三岁。我当时最亲密的朋友和我都正在跟某种尚未诊断但来势汹汹的精神疾病打交道,而当我向凯特问起对这本小说的看法时,她答道:“我觉得,它也不算很怪。”我也这样觉得。本书字里行间透出的某种气质,让我心有戚戚焉。
数十年后,我依然惊叹于格林伯格发自肺腑地描绘出了精神病患者的痛楚。该议题也是我自己一度尝试的文学项目,而我觉得它难度颇大。当本书中的弗里德医生在治疗期间让黛博拉澄清某个关于她童年所患肿瘤的故事时,“此刻的黛博拉,却已经惊恐地逃向了‘业尔’世界,‘业尔’随之在她的头顶合上了大门,没有留下一丝她的影踪,仿佛滚滚的流水:芳踪已逝,水面无痕”。很难说清书中的黛博拉对“业尔”世界的体验究竟有多写实,但当格林伯格用幻想作家的笔法描绘出它时,她便将精神错乱的体验以与之近似的形式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无论读者是否有过此类经历。
其原因在于:精神错乱,即使被描绘成某种逃避,也免不了会带来痛苦。尽管本书中的“业尔”世界源于躲避人生中诸多风暴的避难所,但黛博拉一旦失控,“业尔”便会变得极为可怕且严苛。书中的弗里德医生看透了这一点,于是通过心理治疗引导黛博拉朝生动的现实世界迈进。因此,《我从未许诺你一座玫瑰园》整部小说便是一场“业尔”世界与现实世界之战。
黛博拉走向“真实”的漫漫之旅以及她在某医院病房中经历的日程安排,反映了这部小说诞生的时代,也是为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所做的某种发声。它展示了当时的医生们关于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思路以及当时如何对这样的患者进行短期治疗与长期治疗。到黛博拉出院时,她已经在该医院住了三年(正如格林伯格)。黛博拉和所在医院的某些病友会被紧紧地裹上“冷敷罩”,一次时长可达数小时:将他们裹进又冷又湿的床单里,再塞上冰袋,以便让这些激动的病人平静下来。尽管上述治疗在我看来很残忍,却被黛博拉等闲视之,正如她看待其他任何事物。尽管当初的住院多年、“冷敷罩”和持续的心理动力学分析目前已被精神科药物和住院十日所取代,黛博拉与作者格林伯格却都指出了当初长而慢的疗程的效果。
在本小说的三分之二处,黛博拉意识到,她正开始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一步接一步,一点接一点,黛博拉竟开始看清俗世的颜色了。她居然见到了好些事物的轮廓,好些事物的色彩:绿树、人行道、树篱以及树篱后方那冬日的碧空……这时,一个念头向黛博拉缓缓地袭来了,继而愈演愈烈……她逐渐清晰地悟到,她不仅不会变成“活死人”,还将真正地活着。
这正是黛博拉做出的选择,一个十分激烈的决定,以求拯救自己、实现平和。我爱这部小说,因它并不惧怕将读者从真实世界掷入虚幻,并不惧怕描绘困扰着黛博拉那混乱思绪的种种怪异谜题,并不惧怕用某种对于所谓“理智世界”的真实观点挑战读者,并不惧怕持一支“疯狂”之烛映照现实,然后发问:“这一下,我们能看见些什么?黑暗只存于内里,还是亦存于外界?”
汪蔚君(Esmé Weijun Wang)

仲秋时节,他们驱车行经葱茏的田野,驶过古雅的城镇,城镇街巷中的棵棵绿树,此刻已染上一派绚烂的秋色。他们罕少交谈。很显然,一行三人中,父亲最为紧张,他偶尔会说上几句,以便打破久久的沉默;但偏偏他的话说得不合时宜且没头没脑,似乎连他自己都听不下去。有那么一回,他一边凝视汽车后视镜中女孩的脸庞,一边发问:“知道吧,当初我结婚的时候,还是个对为人父母一无所知的蠢材……真要命,就是个傻乎乎的愣头青,对抚养子女这等事摸不着半点头脑……你知道对吧?”他这番辩解,听来倒有点像是指责,但女孩只是闭口不答。母亲提议道:不如停车片刻,喝杯咖啡好了。此行也算出门游玩了吧,竟能趁着如此仲秋,与自家的宝贝女儿同赏宜人的乡村风光,她说。
一家三口找了一个路边餐馆,开车驶进店内。女孩立刻钻出汽车,走向店后的洗手间。她迈步走远时,那对父母飞快地扭过头,眼神追随着女儿的身影。随后,父亲开了口:“没什么大碍。”
“我们是在车里等,还是进店等?”母亲高声问道,但却是在自语。父母二人中,她是更有条理的一个,万事未雨绸缪,言行早有计划;她的丈夫则事事听从妻子的吩咐,毕竟听话行事很轻松嘛,再说了,妻子通常也吩咐得对。至于眼下,他只觉得落寞且茫然,于是任由她说个不停,任由她又是权衡又是谋划——因为,这正是妻子寻求慰藉之道。对他而言,闭上嘴,倒是会省事不少。
“假如我们在车里等,就可以在她需要的时候去找她。”母亲接着说了下去,“假如她从洗手间出来,却没有看见我们……可是,那又显得我们对她很信赖——她定然认定我们信赖她……”
他们决定还是先进店,但举动很谨慎,看不出半点异样的地方。夫妻二人在窗边的一个卡座里落了座,望见女孩正绕过餐馆的拐角,向父母迈步走回;他们竭力扮出审视陌生人的模样去审视她,仿佛与她素未谋面,仿佛她是别人家的女儿,刚刚才结识,并非他们亲生的黛博拉。他们端详着女儿笨拙的青春期的躯体,它看似很健康;他们端详着女儿充满灵性和活力的面容:只可惜,就花季少女而言,她那张脸上的神情,显得有点太过稚嫩。
这对父母早已习惯了女儿身上某种愤愤的早熟气质,然而,就在此刻,女儿那熟悉的面孔上,却没有一丝早熟的痕迹。也恰是此刻,两人正在竭力说服自己,可以把女儿那张熟悉的面孔视作路人。父亲一直在心中暗自思忖:“路人般的陌生人,这到底是哪门子道理?自降生人世开始,她就明明是我们的女儿……那帮人并不了解她。这事办得不对……办得不对!”
至于母亲,却正忙于审视自己审视女儿的这一幕。“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我必须做到这一点,万万不可乱了一丝阵脚,落到别人眼中。”她暗自想道,于是,露出了笑容。

到了傍晚,一家三口在一座小城停了车,去城中最高档的餐厅吃了晚餐。算是本着叛逆与历险的精神前去就餐吧,毕竟全家的服饰跟高档餐厅实在不搭。随后,他们又去看了一场电影。整整一个晚上,黛博拉似乎都一副乐滋滋的样子。晚餐与电影期间,三人谈笑风生,随后便向更远处幽暗的乡间驶去,一路聊起过去的几趟出游,称赞对方竟还记得过往假期的快乐点滴。当一家人在某个汽车旅馆里留宿过夜时,黛博拉竟然分到了一个单独的房间——对她来说,实在又是一宗意外之喜,谁会知道(即使是那对慈爱的父母),她是多么需要这份优待呢。
雅各布·布劳与埃丝特·布劳一起坐在旅馆房间中,躲在各自的假面之后,互相对视,一时间难以说清:到了现在,身边已再没有其他人,那他们戴着的假面具却为何依然没有摘下,好让两人都松一口气、喘息片刻、彼此和解?就在紧邻的房间,就隔着一堵薄薄的墙,他们可以听到女儿脱衣就寝,发出“窸窣”的声响。他们并未向对方承认,即使是用眼神承认:整整一夜,除了女儿的呼吸声,邻屋的任何响动都会让夫妻俩的一颗心悬到嗓子眼,只要那响动有可能意味着……某种危险。只有那么一回,就在夫妻俩双双躺下,准备提防着过上一夜之前,雅各布却冷不丁卸下了他的假面具,压低了声音在妻子耳边发问:“我们干嘛非要把她送走不可?”
“因为医生叮嘱,一定要把她送走才行。”埃丝特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也悄声回答,眼神投向无声的墙壁。
“那帮医生哪。”雅各布说道。但话说回来,从一开始,雅各布就从未想过要让全家乖乖遵从医嘱,吃这等苦头。
“那是个好去处。”她的声音响了些,因为她刻意提高了音量。
“大家嘴上把它叫做‘精神病院’,可是小埃,它明明是……是个把人关起来的地方。它哪里算是个‘好去处’,何况是对一个小姑娘……她还根本没长大!”
“哎,天呐,雅各布,我们费了多大的劲儿,才做出这个决定?”埃丝特回答,“要是我们连医生也不信,我们又能信谁?李斯特医生明明声称,送她入院,是眼下唯一的法子,我们总得试试吧!”她倔强地再度扭开了头,面朝着墙壁。
他闭上了嘴,又一次向妻子服了软,毕竟她的口才比他好上太多了。夫妻俩互道了晚安,双双装作已然入睡的模样,却又双双躺着睁眼凝视,长声呼吸以便把对方蒙在鼓里,双眸却费力地在一片漆黑中搜寻。

就在一墙之隔的邻屋,黛博拉伸了个懒腰,只盼沉入梦乡:“业尔”之国有一个名叫“第四重”的地方,非祸非福,得见全凭机缘,无规可循,无理可依。“第四重”中没有让人煎熬的喜怒哀乐,没有万般牵绊的过去未来,没有记忆,没有自我;“第四重”中空空荡荡,只有一条条冷冰冰的事实,若她需要,便会不请自来,不带一丝情感。
至于眼下,黛博拉躺在床上,却置身“业尔”的“第四重”中,所谓“未来”,已经被她远远地抛到了脑后。按理讲,邻屋的一对夫妇,正是黛博拉的亲生父母——真不赖。可是,这一点属于某个虚无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目前正在分崩离析,黛博拉已经被瞬间滴溜溜地抛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而在那个新世界中,她却只觉心无一丝挂碍。逃离旧世界时,她便也逃离了“业尔”之国的林林总总,逃离了“众相神”、“审查神”和“业尔”诸神。她翻了个身,酣然入睡了,竟然一夜无梦。

次日早晨,一家三口又继续上路。当车子驶离旅馆、驶向艳阳时,黛博拉突然悟出:或许,这趟旅行永远也走不到头。或许,此刻她所感受到的那种平和而又奇妙的自由,正是来自“业尔”各路神魔的全新礼物,尽管他们通常都十分严苛。
汽车又朝秋意盎然的乡间与阳光斑驳的街巷行驶了几个小时,母亲开了口:“公路出口匝道在哪里,雅各布?”

“业尔”世界之中,一声厉啸传出了“业尔”的“深渊”:“无罪!清白无罪!”
与此同时,黛博拉·布劳也从自由之中,迎头赶上了两个世界的对撞。跟往常一样,在此之前,是一场诡异而又无声的破碎:在她最生机勃勃的那个世界,也即“业尔”世界,此时艳阳裂开,大地喷发,她被碎尸万段、挫骨扬灰;而在另一个世界,也即现实世界,也即那幽魂与幻影出没的俗世,一辆汽车却已拐弯驶入了一条岔道,又驶过一段路,来到了一栋红砖老宅的前方。它是一栋维多利亚式大楼,略有点破旧,四周环绕着绿树:就一所精神病院来说,它的门脸,堪称颇为上得了台面了。汽车在红砖老宅前停下时,被两个世界对撞惊呆的黛博拉还没有回过神来,好不容易才下了车,一步步迈上台阶,进了大楼——医生们可都在大楼里。这家医院的每扇窗户,竟然都配有栅栏。黛博拉不禁微微一笑:“倒是跟它很搭,棒极了。”
一眼望见那家医院的栅栏,雅各布·布劳的脸色顿时变得惨白。面对这一幕,他已再也无法用“疗养院”或“疗养护理机构”一类的称谓,来哄自己安心了。真相赤裸裸又冷冰冰,恰似这家医院的一扇扇铁窗。至于埃丝特,她则竭力想要不出声地向丈夫发问:我们本该料到这里会有铁窗,但我们又为何如此震惊?
夫妻俩等待着。时不时,埃丝特·布劳还要尽全力强装笑颜。撇开医院的重重铁窗不提,他们所在的这间屋,倒跟普通候诊室差不多,埃丝特还拿屋里老掉牙的杂志打趣了几句。大厅深处的某个地方,忽然传来了一把钥匙插入锁孔发出的“吱嘎”声,雅各布顿时再次呆在了原地,不禁轻声叫苦:“别这样对她,别这样对我们的小黛比。但他并未发觉:就在忽然之间,他家女儿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冷酷的神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