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HK$
96.8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HK$
123.2
《
你当我好骗吗?
》
售價:HK$
120.9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HK$
96.8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HK$
217.8
《
经纬度丛书:出祁山:诸葛亮北伐得与失
》
售價:HK$
96.8
《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售價:HK$
96.8
《
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经典入门(第3版)
》
售價:HK$
142.9
|
編輯推薦: |
当代日本年轻人惊人的心声表露背后,是恋爱、性和婚姻三位一体格局正在崩坏的现状!恋爱不再是青春的必选项,恋爱至上主义的终结的时代终于到来了吗?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日本纪实文学作品。“好想结婚啊,但谈恋爱好麻烦”“我不需要丈夫,只想要孩子”“就算是恋人也要AA制”“和爸妈待在一起比较开心”“离婚便是恋爱的不良债权”……这些正是当代日本年轻人的心声。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日趋严重,然而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中,却有七成女性和八成的男性是单身,其中更有近四成的年轻人宣称自己不需要恋人。现在的年轻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曾经发明“草食系男子”和“单身贵族”等流行语的评论家牛?惠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她尝试通过对近六百位年轻人的定性与定量调查,探明当今这一恋爱低潮下年轻人的新式婚姻的真相。
|
關於作者: |
评论家,立教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曾担任自由撰稿人,2001年4月成立infinity有限公司。学生时代就开始获奖,著有多部畅销书籍。她提出的草食系男子曾入围新?流行语大赏。担任NHK的《所先生!不得了了》、富士台《这是真的吗?!TV》等热门节目的评论员。2020当选日经新闻广告大赏评委。是阿部宽主演的热门电视剧《无法结婚的男人》原作小说《听听单身王子的话吧》的作者。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恋爱革命
——是什么让年轻人与恋爱渐行渐远?
恋爱革命阻碍年轻人恋爱的主要原因①
“超信息化社会”带来的功与过
——在虚拟恋爱与现实恋爱的夹缝之间
恋爱革命阻碍年轻人恋爱的主要原因②
“男女平等社会”与“男女不平等恋爱”间的差距与困境
——被昭和时代恋爱幻想束缚的年轻人
恋爱革命阻碍年轻人恋爱的主要原因③
超恋父母族的出现与恋爱热情的抑制
——为何无法让孩子独立的父母与日俱增?
恋爱革命 阻碍年轻人恋爱的主要原因④
恋爱风险的暴露与年轻人的风险规避
——恐惧“自我责任”的恋爱实态
恋爱革命 阻碍年轻人恋爱的主要原因⑤
泡沫经济崩坏与长期萧条导致的恋爱格差社会
——非正规雇佣不能谈恋爱吗?
第二章 恋爱、性、婚姻的历史及世界百态
——恋爱、表白、婚姻水火不容?!
第三章 从恋爱结婚到“合作式婚姻”
——接纳圈外婚、性价比婚等多种多样的婚姻形式吧!
后记
|
內容試閱:
|
“跳过恋爱”的年轻人
我想请大家,特别是35岁以上的各位先试着回忆一下自己芳华时代青涩的“恋爱”场景。
大学时,只因为与男朋友在社团活动楼约会,心就怦怦乱跳。第一次亲吻时,即使不是“柠檬的味道”,也紧张得仿佛心脏都要跳出来。或是瞒着女友的家长,第一次两个人的旅行,边说着“想要一辈子在一起”,边牵着手一起入眠的夜晚......
可是,如今20多岁的年轻人不谈恋爱了。不是不能,而是不想去谈恋爱了。
据某项调查结果(2014年瑞可利公司)显示,如今20多岁年轻人中,女性没有交往对象的占比60%、男性占比76%。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仅看“20岁”时间节点的年轻人就更是寥寥无几了,目前超七成女性、近八成男性没有交往对象(2015年O-Net)。除此之外,从明治安田生活福祉研究所的调查(2014年)来看,“以往没有恋爱经历的20多岁年轻人”在女性中占23%、男性中占41%。
那么,30年前如何呢?据国家第三方调查机构历年调查显示,泡沫经济时代预兆期到全盛期的1982年、1987年,“无交往对象”(18岁到34岁未婚)人群仅在女性中占35%、男性中占43%。反过来说,六至七成男女都有交往对象,与如今相比有显著的差别(2010年/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
我是已过不惑之年的泡沫世代 。大学时代里,将恋爱理想化的偶像剧风靡一时,(绝不是我夸大其词)比起上课、研讨会和社团活动,与男朋友约会才是优先级最高的大事。当时的流行词(1990年)是“车夫男、请客男、送礼男”,指开车接送、请客吃饭,还送礼物的男性。我也让当时的男朋友每天接送我到打工的地方,过着“如胶似漆”的生活。身边的朋友和上女子大学的女性朋友们恋爱更加气派。一到圣诞节前夕,她们就会接二连三地收到男性送的蒂凡尼和卡地亚一类奢侈品礼物,甚至还有把礼物拿到当铺换钱的。我也曾深以为然。
现在想来,原本的泡沫经济时代是恋爱至上主义最盛行的时代。相比之下,认定“如今的年轻人不谈恋爱了”似乎过于草率。如今20多岁的年轻人明明也想谈恋爱,却没能与异性交往甚欢,或空留满心遗憾吧……
比如说“草食系男子”。他们是玻璃心的代言人,极度恐惧向异性表白后被甩的伤害。我从06年开始对20多岁男性进行研究,与敝司(市场调研公司)员工分头行动,采访了百余人。2008年,执笔完成了招牌“草食系男子”专著。托它的福,至今邀请我作为该领域专家发言的机会仍不胜枚举。
不过,大约自2009年起,我的关注点逐渐转移到与年轻男性相同或比其有更严重的“恋爱低体温症”女性们的动向上。最近,这一趋势在数据上也有所显示。
比如,2015年内阁府公布的《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显示,大约四成未婚且无交往对象的20多岁青年男女表示“不想要恋人”。其中,表示“恋爱太麻烦”的男女均占45%左右。此外,在之前的网络调查中,表示“并不想要恋人”的女性也占四成(男性为35%),刷新了史上最低值。顺便一提,15年前同公司的调查结果(2000年)显示,“不想要恋人”派在男女中占比均仅为一成。即使未追溯至30年前的泡沫经济时期,也可推算出该15年间,不仅男性,女性中“不需要恋爱”派亦增加了三成。
本次新采访对象20多岁青年男女所发出的种种共鸣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表白,总觉得太过认真,令人恐惧。”
“恋爱本身就是件丢人的事,仿佛‘八卦的谈资’。”
“约会好累。耗费了成本(金钱和时间),却没有回报。”
“最近他工作忙,一个月只见一次面就可以了。好幸运啊!”
甚至还有更加惊人的心声入耳。
“结婚就可以从麻烦的恋爱中解放出来了,好想快点结婚!”
事实上,恋爱成了不仅不谈,还“想无视”的东西。“跳过恋爱”的年轻人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一些年轻人厌恶恋爱。近年来,连消费领域都盛行“厌消费” 风,恋爱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最近几年,恋爱甚至被女性视为“雷池”,望而却步。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渴望“跳过恋爱”呢?
第一章 恋爱革命
是什么让年轻人与恋爱渐行渐远?
恋爱革命阻碍年轻人恋爱的主要原因①
“超信息化社会”带来的功与过
——在虚拟恋爱与现实恋爱的夹缝之间
“恋爱?我不需要。明明其他快乐的事情要多少有多少。”
如今的年轻人常把这样的台词挂在嘴边。我初次听到时大为吃惊,反问道:“其他快乐的事,是指什么?”于是我得到了大抵都是诸如此类的回答。
“看岚的DVD啦,同朋友去逛街,在Facebook上发发牢骚啦。”
“刷AKB48的博客和玩网游吧。”
“在LINE上尽情拼杀消消乐(消除迪士尼角色玩偶的益智类游戏),或者是泡在恋爱剧本模拟手机应用小程序里。”
但这些与恋爱不是同一回事吧,只是单纯的兴趣而已吧......说着说着,我恍然大悟。
是啊,对如今的年轻人来说,恋爱已不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是可有可无的“嗜好品”。与社交网络平台(SNS)和网络游戏一样,不过是兴趣的一种罢了。
究竟是从何时起变成这般模样的?至少我们泡沫经济一代人(如今大约45—55岁)的青春时代并非如此,明明恋爱无论好坏都应该是必需品的......
*约会与色情图就像“随时随地”的便利店
事实上,该变化与以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平台(SNS)为代表的媒体发展息息相关。
可以说,本世纪初兴起的年轻人对恋爱热情的转变——“恋爱革命”发生的首要原因,就是所谓“超信息化社会”带来的功与过,恋爱的“兴趣化”。也可以说是庞大的信息披露导致心跳的感觉和恋爱的神秘感消失了。
阅读传播总监 佐藤尚之的专著《明日计划》(讲谈社现代新书)便能明白近年来的超信息化有多大规模。
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仅2011年一年内传播的信息量,就相当于人类迄今为止所著全部书籍信息量总和的1921万倍”一类的表述。
说起1990年代前半期给恋爱带来变化迹象的工具,似乎非无线传呼机(BB机)莫属。有了BB机,恋人们即使分隔两地也能取得联系,互诉“我爱你”的衷肠,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它当之无愧是划时代的发明。
BB机登上舞台时,我在读大学。回想孩提时代,家中只有一部拨号式黑色电话机(无子机)。如若是喜欢的男孩子要打来电话,我会好几个小时前起就提心吊胆地守在电话机旁,生怕“爸爸接了可怎么办”。
然而,如今20多岁的年轻人是互联网原住民一代。他们大多自孩提时代起便在手机与网络包围的环境下成长,拥有专用的电话分机更是不在话下。也有些年轻人甚至表示连无线传呼机都“不记得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过”。也难怪,1998年日本首 部儿童用手机( PHS )“哆啦A机”问世(当时为NTT专属),同年windows98也开始发售。他们自幼时起便能够随时通过电话或短信与喜欢的异性直接取得联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毫无疑问,与忐忑不安地盯着老式黑色电话机相比,这样自然更轻松便捷了。但与此相对,其便利性大概也削减了青春期特有的恋爱兴奋感吧。
对异性裸体和性所表现出的兴味索然,与媒体的进步也绝非毫无瓜葛。本次采访中,来自20多岁年轻人诸如此类的声音不绝于耳。
“初中时,我(在手机上)点了一个奇怪的按键,屏幕中突然弹出了女性裸体。净是些下流的姿势,好恶心。”
“小学时,我用父亲的电脑上网,意外地发现了动作(做爱)视频,吓了一跳。他们不太舒服的表情,总觉得有点吓人。”
想必也受该类原因的影响吧。如今20多岁的女性中每3人便有1人以上、同年龄段男性中每5人便有1人以上表示“对性毫不关心”或者“很厌恶”。据统计,该类“性冷漠 厌恶”派,与2008年时的20多岁年轻人(孩提时代互联网尚未完全覆盖的年轻群体)相比,仅6年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