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危局
》
售價:HK$
84.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HK$
77.3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HK$
132.2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HK$
55.8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刘倩女士多年来从事性别经济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她对相关研究、积累和感悟做的一次系统性总结。将性别视角融入经济学分析框架,本书梳理了性别差异在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消费行为、家庭决策等方面的表现与成因。作者秉持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来探讨性别话题性别。事实证明,性别平等,对女性有益,对男性也有益。在话题选择方面,本书紧跟时事热点和前沿研究。整本书既能体现经济学的严谨性,又能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探讨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如性别平等,强调的是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
本书还梳理了近年来劳动经济学的新进展,尤其是关于性别不平等的部分。这个领域因为2023年经济学诺奖颁给哈佛大学教授克劳迪娅·戈尔迪而迅速引起各界的关注。
|
內容簡介: |
202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首次颁给性别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本书结合国内外顶级经济学文献,从国际和历史视角,科学理性、深入浅出地探讨性别议题。
不同于传统的宏观、金融、产业经济学等著作,本书更偏重对女性在工作生活中面临和关切的诸多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众所周知,女性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特有的压力和挑战,包括但不限于教育、职场、恋爱、婚姻、育儿等方面。在重大人生抉择面前,什么样的决策是长期睿智的?例如,大学毕业后先工作还是继续读研?经济下行期应该继续工作还是回归婚姻家庭?除了这些个人选择问题,本书还涉及职场、科技和贸易中的性别不平等,生育率和生育政策等宏观视角的分析,以及性别议题中与男性相关的讨论。
人生充满各种变数,好似在波浪起伏的大海中遨游,一不小心就会被大浪冲倒或淹没。本书既有作者多年来从事性别经济学研究的系统性总结,也有作为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中积累的诸多感悟,是送给读者的一块冲浪板。祝读者们在面对未来变化时,理性选择,勇敢驾驭,做自己人生的冲浪者!
|
關於作者: |
刘倩,经济学家,长期专注于劳动经济学、性别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东西均咨询公司创始人兼CEO,经济学人集团大中华区前总裁。博士毕业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之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访问研究,并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接受高管领导力培训。她是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导师,也是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专栏撰稿人,曾在顶级学术期刊和商业报刊上发表文章,并经常接受 BBC(英国广播公司)、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NPR(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等媒体的采访。
刘倩博士是世界经济论坛地缘政治未来理事会唯一中国理事,欧美同学会 2005 委员会理事,未来论坛青年理事,中国英国商会前副主席,中国美国商会职业女性委员会联席主席,是全球八国大使(夫人)G8 论坛的发起人,2015年TEDxChaoyangWomen活动的策展人。刘倩博士最早在国内进行“性别经济学”概念倡导,提倡用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探讨性别问题,是全球主要性别峰会及经济学论坛的发言嘉宾,包括斯德哥尔摩全球性别平等峰会和第二届“全球女性创业者大会”。2016年财新“杰出女性奖”得主,2019年获得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称号。
|
目錄:
|
引言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一章: 教育和性别经济学
写给女性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女性教育投资,稳赚不赔
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增长:教育、人才和性别
第二章: 职场和性别经济学
女性视角的的职场建议
性别平等的经济学定义
创业和性别经济学
经济下行期的婚姻选择
第三章:爱情婚姻经济学
“剩女”经济学
LEFTOVER VS SURPLUS——剩男和高犯罪率
经济学教你怎么恋爱
别再“帮”太太做家务
经济学和春节反逼婚
性别的离婚经济学
第四章:生育经济学
比核弹还重要的避孕药
试管婴儿经济学
性别经济学视角下的生育政策建言
男性生殖健康与提高生育率
第五章:友人分享
性别比例,女性选择,和国家未来
两性的博弈经济学
风投女将张璐:真正强大的女生,不惧职场歧视
人工智能、艺术与性别平等
达沃斯爸爸们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贸易也分性别? 中国加入WTO 20周年之际新展望
听联合国驻华代表谈性别平等
第六章:性别经济学展望
十对改变世界的经济学家夫妻
2023诺贝尔经济学奖和性别平等
致谢
|
內容試閱:
|
性别经济学视角下的生育政策建言
导语:现行生育政策的经济学讨论都是传统男性经济学家们的视角,倡导官方多发钱补贴,取消单身女性不能试管婴儿政策等。他们缺失了重要的性别视角,没有深刻理解女性不生育的重要原因。本篇结合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戈尔丁Goldin的性别经济学研究,探讨如何真实提高生育率的可能性。
我国出生人口断崖式下降,社会各界就如何提高生育率展开各种讨论。然而,现有的讨论几乎只探讨直接成本,及与之相关的奶粉价格、教育费用、房地产支出等。我们则提出,更需要关注间接和不确定性成本。
仅由于女性要放弃的职业机会,就相当于57万元的生育惩罚,这个数字比《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计算的直接成本48.8万元还要高,换句话说,直接和间接成本总和高达105.8万元。养育一个北京孩子的直接和间接成本总和是219万,上海230万。
加之女性其他的后顾之忧,包括丧偶式带娃的职场家庭双重压力、离婚率上升的单亲风险、法律和权益保障不完善等综合因素,本文分别从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不确定性成本三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低生育问题的解决有所启发。
一. 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不确定性成本的定义和计算
育儿直接成本一直在上升。从怀孕到生产期间各项支出和风险,到养育所需的基本吃穿,到教育费用、住房费用等,各项支出的价格上涨都增加了生养压力。这部分之前讨论相对充分,本篇不多议。
但还有更重要的间接成本。例如时间和精力是看不见的费用,但确是重要考虑因素。例如,陪孩子本身不需要额外金钱支出,但如果没有孩子,父母本可以去工作赚更多钱,或者出门旅游、看电影等。
陪孩子表面看来没有成本,但要放弃的其他消费、投资或赚钱等时间和精力,是目前生育政策讨论中忽视的重要间接成本。(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
换句话说,生育不仅要花钱,还会让父母赚更少的钱,这部分成本不可忽略。由于生育和养育更多由女性承担,所以关注这些间接成本对女性的影响及生育的决策,非常重要。
即便仅从对职业发展影响的角度探讨。上篇“试管婴儿经济学”一篇提到的研究,隆德伯格Lundborg、布拉戈Plug与拉斯姆森Rasmussen对丹麦三万多名女性的研究,发现生育不仅对女性职业发展有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负面影响是持续性的。
生育后的1年,女性年收入减少约7万人民币,相当于生育前收入的31%。在生育后的2-10年内,年收入平均每年减少约3万人民币,相当于生育前收入的12%。
生育对自身收入较高、年龄更大、配偶收入较高、在私有部门工作或国家延长产假政策后生育的女性负面冲击更大。这个结果不难理解,因为对于这些女性,生育的机会成本更大。
克莱文Kleven, 兰德斯Landais和索佳德S?gaard也研究丹麦的“生育惩罚”,得出类似结论。同时他们发现,孩子出生前夫妻收入变化轨迹基本一致,但孩子出生后,父亲收入没有变化,只有女性收入会下降。长期观测到即使孩子20岁的时候,母亲的工资依然比父亲低21%。
综合以上两篇文章,我们简单借用20%的“生育惩罚”来推算中国的数字。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35128*20%*平均每年11%收入增长*生育惩罚年限(过去10年和2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平均年增长10%-12%,我们以11%计算。2021年平均生育年龄28岁,到平均女工人退休年龄50岁,中间有22年的职业生涯)=57万的生育惩罚。
城镇居民平均生育惩罚为77万,农村居民生育惩罚为31万。在北京生育一个孩子的女性“生育惩罚”为122万,上海为127万。
即使在性别平等和生育政策更友好普遍的北欧,“生育惩罚”也都是女性在承担。按照《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平均养育一个未成年孩子(0-17岁)的直接成本为48.8万,而我们上文简单推测的间接生育惩罚成本,就高达57万。
换句话说,间接成本比直接成本更高,直接和间接成本总和高达48.8 57=105.8万元。全国平均养育一个城镇孩子的直接和间接成本总和是140万,农村孩子是61万。北京生育的直接和间接成本总和是219万,上海是230万。
这还仅计算女性职场的生育惩罚,如果加上父母要放弃的其他时间、精力、娱乐、休闲等机会成本,生育的间接成本比直接成本要更高,更严峻。所以降低女性生育的间接成本,是提高生育率政策需要关注的重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