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HK$
74.8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HK$
52.8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HK$
52.8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HK$
140.8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HK$
108.9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HK$
65.8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HK$
108.9
|
編輯推薦: |
1.中国人必知的经典名句。人生在世,中国人常感到“祸福相依”“无为而无不为”,追求“致虚守静”“上善若水”的思想境界,这些熟悉的经典名句和智慧表达,都出自《老子》这部道家经典。
2.当代学者阐发的经典智慧。汪涌豪教授以立足当代的问题意识,小切口引导式地巧妙精编四十四个专题,涵盖《老子》有关道德、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思想;以小故事、小哲理譬喻说理,既立足原典又征引广泛,既阐释通俗又富于思辨。阅《老子百句》,可一窥圣人治学治事的内在驱策与具体方法,从经典智慧中参悟人生真谛。
3.了解《老子》的入门引领之作。全书系统有致,层级清晰,目标明确:精选文句提供入门精粹,详尽译注扫清阅读障碍,义理阐释透析《老子》本义;旁征博引拓宽知识维度,深入解读提供进阶训练,现实关照体现人文关怀。
4.注释全面,版式雅致,查阅便捷。所选《老子》金句有今本、帛书本、郭店本等多版原文参详比对,重难点字词注音注释随附,白话译文全面覆盖;对开分栏措置,插图镶嵌其中,多方位打造老子思想审美意境;增加了两种百句索引,学习阅读查询迅速,诵读记忆便捷。意在把书本读薄,让经典长存。
5.与名家面对面。封底附有“中华经典共读
|
內容簡介: |
《老子》乃“众妙之门”,道家思想的源头,但“五千言”的微言大义却让人难以参详。复旦大学汪涌豪教授选取《老子》中富含人生哲理的金句,以恰切的译注和精要的阐释呈现老子思想的基本内涵,让《老子》入门有抓手,进阶有层次。原文充分参详了多种《老子》版本,阐发立足《老子》本义,结合先秦各家子学对比探讨,征引中西现实案例譬喻说理,深入浅出,令人有常读常新之感。
|
關於作者: |
汪涌豪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研究,兼及当代文化与文艺批评。
著作有《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等17种,主编有《中国诗学》等6种。曾获得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种奖项。2004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
目錄:
|
引言 箴言的拯救
玄的意味
眼睛重要乎?肚子重要乎?
后进者的私心
向水学习
全身的良方
窥破那扇门
无用即大用
所谓爱
读书人的肖像
大静之境
我可以不信你
快别宣传啦
反智的哲人
人生识字忧患始
我是这样地站在那里
叫你别取巧
能屈反伸
我不跟你争
为政当避急暴
母之可恋
我不如婴儿
幽眇之谷
看那块木坯
你打他还何时了
兵器这东西
认识你自己
欲望的旗帜
我非礼
道:未尝不是笑话
学会做减法
难道多藏是为了厚亡
你能走多远
少说或者不说
祸福相依
厨师的哲学
怎样做大国
奈何功败总垂成
吉祥三宝
古来圣贤皆寂寞
勇于敢和勇于不敢
别吓唬百姓
人道哪有天道好
理想国
施者乐于受者
索引
后记
|
內容試閱:
|
引言 箴言的拯救
古今中外,但凡伟大的人物,其出生与离去通常都充满悬念。但像老子这样,连究竟是谁、生在何时何地都成为问题的还真不多。后来,他被奉为道教的祖师,化身仙界,许多事情就更难说清。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界曾就他的身世谜案,包括他是否写过《老子》一书,展开过专门的讨论,可惜本书的篇幅不容我们逐一介绍。读者如想知道,可以去看顾颉刚《古史辨》的第四、第六两册。这里,我们只想就他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之于当下的意义作些解说。我们想证明,他短短五千言的醇实叙说,包含有非常深刻伟大的思想,并且这种思想直至今天,仍能给人以深切著明的启发。
看看我们身处的世界,“后现代”与“后后现代”的俗世里,一切的变化都发生得太快,一切的发生又表现得太充分太极端。那种欲望弥盛,虚浮日长,可以见诸大到国家、小到家庭的一切场合;那种任情妄作,违性逆行,又可见诸追赶阶段心态失衡的各色人等。所以,饱受现实困扰的人们才会暂时搁下眼前身心不得回旋的苦闷,返身向古人借取智慧。或以为,等到病已入骨,问题山积,才想到安静下来,听老子教诲,是不是有些晚了?但老子从来就是这样的人,他不因为人们曾经轻忽他的告诫而放弃对人性的救赎。尽管他很能坚持,但更能宽容。他的大道坦夷,他的网漏吞舟。他以天地为教室,川谷草木为教具。他说,只要你从此一刻开始听从自然的指引,你就不会无救。
这样的思想,放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年代,都注定不会被埋没。它像一个能生成热能的发光体,照彻世界的边际和人性的背面,既反衬世道的荒败,复引导人生的归趣。晚清魏源曾说:“圣人经世之书,而《老子》救世书也。”(《老子本义》)今天,历史的景况已然发生巨大的改变,但我们好像仍然能够认同这样的判断。为什么?原因并不复杂,因为他老人家提出的问题,依然还在那里。
本书就是想就这些问题,对老子的思想作一些解说。或许有人会说,老子的这些思想太过简约,不够丰富。我们不想反对,只相信它会改变。还有,如今,因被人拿来与类似养生术、生态学、自由经济理论甚至宇宙热力学定律相挂连,还有类似万人诵读《道德经》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盲目哄抬,老子似乎不再寂寞。但他老人家会认可这种哄抬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但是我们也不想反对,而只相信它会改变。
我们还相信,对能够善体其意的读者,老子仍有期待。这个读者自然可以是中国人,也可以是外国人。事实是,确乎也有许多外国人为老子的思想所折服。如果他能知道,两千多年后,有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伟人,为能读到他的教诲而深自庆幸,又有像卡夫卡这样不世出的天才,直言对他的思想有无限的钦敬,他应该能够欣慰。后者并称“老子的哲学是坚硬的核桃,我被它们陶醉了,但是它们的核心对我却依然紧闭”。
我们想问的是:你觉得这个“核桃”向你敞开了吗?或者,你是它乐意敞开的那个人吗?
后 记
个人以为,要真读懂《老子》,须从史实考辨、义理辨析和文化阐释三个角度切入。有鉴于以往研究不同程度存在着不重训诂、版本,忽视文本各部分有机联系及其与时代的关联的毛病,不是“以老解老”,而是“以庄解老”“以儒解老”甚至“以西学解老”,所以前两个方面的审视就显得特别重要。好在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本和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简本《老子》相继被发现,文献、考古与语言文字领域内,就作者、版本及文字问题的讨论,已基本廓清了《老子》成书的年代及其真伪问题,而通过比较帛书本、竹简本与通行诸本,更准确地理解老子论说的原意也有了信实可靠的基础,这实在是今人读《老子》的大幸。
尽管如此,基于其论说的深邃幽眇,要准确把握全部精义仍非易事。一直以来,有说其主张消极无为的,也有认为它意在救世;有说其尽作权谋术数之谈的,也有认为它最是道教的渊薮(sǒu)与养生之发端。而后人的注释与诠解更是汗牛充栋,光王重民《老子考》所收录的敦煌写本、道观碑本、历代木刻和排印本存目就达四百五十余种,严灵峰《无求备斋老子集成》初、续两编所收诸家注本也有三百五十四种。此外《道藏》中另有《老子》注五十余种,确切的数字很难详备。至于其作者,既有儒释道三教中人,也有帝王将相和庶民百姓。这些注释与诠解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见解不凡,但仍不能餍(yàn)足人心。如宋儒朱熹就以为“解注者甚多,竟无一人说得他本意出,只据他臆说”(《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元人杜道坚更称“道与世降,时有不同。注者多随时代所尚,各自其成心而师之。故汉人注者为汉老子,晋人注者为晋老子,唐人、宋人注者为唐老子、宋老子”(《玄经原旨发挥》,《道藏》第十二册)。它们不啻给《老子》原书的解读添上了重重障碍,但却又是今人究明《老子》原旨绕不过去的津梁。
简要地说,老子学说在战国时就广受重视,不仅韩非专门作《解老》《喻老》以表达自己的理解,稷下慎到、环渊、田骈等人也有许多阐发。到汉代,景帝以其“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敕令朝野悉讽诵之”(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五十五),一时研议者众,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计有《老子邻氏经传》《老子傅氏经说》《老子徐氏经说》和刘向的《说老子》等多种。不过要特别指出的是,汉人将老子与黄帝放在一起推尊,凡所论列实际已不再是原初意义上的老子之学;进而其所谓的道家,也已不再是今人所说的老庄道学,而如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和《汉书·艺文志》所揭示的,指综合了儒、墨、名、法及阴阳家思想的黄老之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子》一书在士族名流中尤其风行。借助《隋书·经籍志》的记载,可以知道自王弼以下,如钟会、孙登、刘仲融、卢景裕、李轨、梁旷、顾欢、孟智周、韦处玄、戴诜乃至梁武帝等人都有注释。可惜除王弼《老子注》外,其他均已亡佚。王弼自幼聪慧过人,才十多岁就好钻研老子之学,且通辩能言。他还著有《老子指略》一书,能打破汉代经学传统,对老子学说作出精辟的论述。且与嵇康、阮籍等人承庄子逍遥、齐物之说,任情发扬个体精神自由的志趣不同,他虽主张“以无为本”“以有为用”,并专注于自己玄学形而上学的建构,但相对而言,在将老子宇宙生成论改造为玄学本体论的过程中,对《老子》原典有很多的继承,对进入中土后的佛教以及宋明理学的影响也很大。
唐统治者自认出于柱史,开国即奉行“先老后释”的政策,因此其时注《老子》者也很多,史载达三十多家。不过,因唐宋时期儒释道三家并存,故一时注者如杜光庭、陆希声、陈景元等人,大多注意从魏晋人的玄学思辨中脱出,致力于“道物不二”与“体用一如”之旨的发明。不仅好用老子之说修身养性,如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就综合三教思想解说《老子》,提出“炼心”“炼形”之说,宋明理学家更沿用其所创设的“理”“气”“无极”“动静”等名言讨论宇宙及心性本体,从而基于一种“明体达用”的言说立场,将其与儒家的“内圣外王”打通为一。
清代朴学盛行,孙承泽、毕沅、汪中、梁玉绳和崔述等人都对《老子》其人其作做过考证,提出过许多怀疑,但除傅山《老子解》和魏源《老子本义》等有数的几种外,义理上的发明似弱于前人。值得一提的倒是像王夫之《老子衍》和梁章钜《老子随笔》这类著作,前者将老子思想与佛禅、申韩并列为祸乱世道的根源,“于圣道所谓文之以礼乐以建中和之极者,未足以与其深也”,后者干脆称“迄于李斯,竟缘此以亡秦,则老子实阶之厉也”。尽管具体论述中并未将其彻底否定,相反,如王夫之还认为择善而从可防“生事扰民”,有益于治,但这样峻刻的批判,还是能给人认识老子之说的多方面影响以启发。
这种多方面影响自然在道教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如前所说,汉初黄老之学盛行,自汉桓帝在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老子渐渐化身为仙。以后,继民间形成宗教色彩浓厚的黄老道,到张陵尊老子,创天师道,晋时如《神仙传》将其进一步神化,奉为帝君,尊称老君,老子已非复原来的面目。然后再到南朝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拿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与虚皇道君元始天尊、太上道君灵宝天尊、后圣金阙帝君并列为最高神,其深入中国人信仰根底的形象重塑遂告完成。其“抱一守静”“虚心实腹”等主张不仅成为神仙家的不二法门,并影响内丹一派及后世的气功养生,题名为吕洞宾所著《道德经释义》和晚清道士黄元吉所著《道德经注释》,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专书。此外,相对实在的是《老子》还被人视为兵书,如唐后期王真就著有《道德经论兵要义述》。这部道家军事政治学名著先后被收入明《正统道藏》和新编《道藏》,其中所阐述的“用其所不用”“权与道合”等用兵之道,似乎确与老子的辩证思想有相通相合之处。
凡此为老学史发展的荦荦(luò)大端,至若其间种种委曲小变,不可胜道。之所以作此择要概述,除为了弥补因体例限制造成的本书论说上的缺憾外,私心也希望它能是一种提醒:当老子越来越多地为今人所熟知,道家学说甚至被一些学人奉为中国哲学乃至文化的主干(见陈鼓应《论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兼论道、儒、墨、法多元互补》,《哲学研究》1990年第1期),如何不仅仅从“用”的角度作浮光掠影的阐发,还能从“体”的层面进入其思想的核心,是一道摆在人们面前的庄重的考题。
所以,值此书出版之际,我们还是要问,如果老子哲学是一个坚硬的核桃,那么它的核心向你敞开了吗?或者,你是它乐意敞开的那个人吗?
汪涌豪
癸卯秋于巢云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