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体使用手册3:自愈力的逻辑(全面解读身体面对疾病时的反应逻辑,学习更多有效的系列家庭按摩)
》
售價:HK$
61.6
《
素描简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
》
售價:HK$
436.8
《
智慧宫丛书028·神工智能 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
售價:HK$
87.4
《
街头健身训练指南
》
售價:HK$
266.6
《
留学早规划
》
售價:HK$
76.2
《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售價:HK$
88.5
《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售價:HK$
76.2
《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售價:HK$
87.4
|
內容簡介: |
二十座城市,有些记录和见证了我不同阶段的生命和生活;有些则因为建筑项目的机会,让我的一些信念在这个城市中得到展现。
——马岩松
从童年的北京,到大学时代的纽约,从高迪的巴塞罗那,到路易斯·康的圣地亚哥,更有包括自己建筑作品的巴黎、鹿特丹、洛杉矶、哈尔滨、深圳……首位在海外赢得重要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通过曾深度游历的或参与项目建设的二十座城市,回忆自己的成长,追踪建筑思想的形成,欣赏不同城市的气质,分享关于建筑、关于城市、关于艺术的思考。他热切地带领读者游历、向读者倾诉,从一个建筑师的角度,以一位艺术家的眼光,为读者打开不一样的世界。
|
關於作者: |
马岩松,著名建筑师,生于北京,毕业于耶鲁,师从扎哈·哈迪德。26岁的毕业作品911重建项目震惊建筑界,30岁成为首位在海外赢得重要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2004年创立的MAD建筑事务所,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型建筑设计权的中国设计事务所。
在全球主持设计过一系列地标性建筑作品,包括梦露大厦(多伦多)、UNIC住宅(巴黎)、山丘庭院(洛杉矶)、鄂尔多斯博物馆、哈尔滨大剧院、嘉兴火车站、海口云洞图书馆、深圳湾文化广场、腾讯总部云楼(深圳在建)、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洛杉矶在建)等,打破了人们对建筑的传统认知。多次在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中获奖。2008年获选“全球最具影响力二十位青年设计师”、2009年获选“全球最具创造力十人”、2011年获选“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国际院士”、2014年获选“2014年度世界青年领袖”、2016年获选“21世纪全球最知名的四十位建筑师”和“全球最具创造力人物”。
|
目錄:
|
前记
北京:山水之间
纽约:浮游之岛
多伦多:梦开始的地方
圣地亚哥:跨越时空的对话
哥本哈根:自由之城
巴塞罗那:灵魂之光
鄂尔多斯:荒野超现实
哈尔滨:毕尔巴鄂效应
巴黎:文化复兴的底气
伊斯坦布尔:现代文明的危机
鹿特丹:设计先锋
洛杉矶:想象之上
深圳:革新的力量
嘉兴:百年之后
衢州:消失与永恒
海口:超越现实
珠海:穹顶之下
直岛:重生的乌托邦
越后妻有:光之隧道
黑石城:燃烧
|
內容試閱:
|
小时候,每次跟奶奶吵完架,我就会离家出走。出走的路线一般是从王府井大街先跑到长安街,随便上一辆公共汽车,顺着长安街往西坐几站,到西单下车,再走回我爸妈家。当时长安街只有这么一条公交线路,所以城市对我来说就是一条线,线的两个端点是藏在隐秘的胡同里、被叫作“家”的小空间。因为坐在车上,我对距离没有概念,体会不到城市的具体尺度,两点之间的空间对我来说非常抽象。直到一次特别的、从父母家的出走,我才强烈感受到这座城市真实的尺度。
老北京的院落和胡同,把城市分成了很多区域。每一个院子实际上是一个内向型的空间,住在里面的小孩在心理上与院落是绑定的状态。平常我和邻居小朋友一般就在院儿里玩耍,不甘被困在院子里的时候,也常会爬上屋顶、大树,想从那上面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好像那样能体验到逃脱限制、跨越边界的刺激。
老北京有句俗语,“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就是专门形容我们这种淘气的孩子的。尽管如此,屋顶也不是像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里拍的画面,孩子们可以在上面肆无忌惮地一直跨越,屋顶上的活动区域相对固定,跨出区域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冒险。
那时候我年龄不大,但已经被爸妈单位宿舍院里的孩子们看作见过世面的人,自己也觉得我是能把他们带出这个院子的不二人选。有一天,我带着一个比我还小的孩子,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北京流行的那种传统小竹车推着他,穿过我们家胡同,七拐八拐,最后绕到长安街上。
…… ……
另一个值得讨论的作品是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央视大楼后来被大家戏称为“大裤衩”,一个充满力量感的、强大纪念碑式的建筑一下子就被消解了,这很荒诞。从建筑本身来讲,大楼的设计者库哈斯很明确地提出了对现代主义 城 市 的 批 判。 我记得他在投标文本 中写道:北京的CBD高楼林立,复制着美国现代城市的形象——摩天楼拔地而起,想象力轰然倒塌。在库哈斯眼中,他不但要去批判传统摩天楼的垂直向上的模式,甚至还要建立一个倾斜的纪念碑。
面对新建筑,很多人甚至包括业界,更倾向于从形象和寓意方面去解读、去批判,我却更愿意去评价建筑本身所带有的批判性的力量。请允许我提出几个问题:我们愿意重复北美的模式吗?是否有能够代表我们社会和城市理想的新型城市和城市空间,它们是什么样的?能对过去决绝地拒绝和批判,且具有革命性的设计是什么样的?批评完库哈斯以后,我们仍然建设了一个和美国差不多的、没什么想象力的CBD,不是吗?
我认为库哈斯的作品中所表达的那种扭曲力量,和这个建筑本应赋予央视要表达的意义并不相符。这也让我反思建筑师的工作。传统的技术型建筑师对城市问题缺少批判性思维,也就很难有真正让城市改变和进步的力量;但同时,抱有批判性思维的建筑师也不应仅限于去表达批判,而更应去回答问题,去寻找具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应对方案。
央视大楼引出了批判,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中国城市想要去复制美国的现代城市?现代建筑应该是权力和资本的纪念碑吗?但它同时也把问题放大了,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在讨论、思考它引发的问题:
若想象力日益枯竭,我们该怎么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