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售價:HK$
322.6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HK$
109.8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HK$
177.4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HK$
65.0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HK$
72.8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HK$
333.8
《
人体结构绘画重点
》
售價:HK$
143.4
《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增订版)
》
售價:HK$
221.8
|
編輯推薦: |
1.名家精品,数十年研究心得汇于一书
陈引驰教授是《庄子》乃至道教佛教文学领域首屈一指的学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02年开设“《庄子》精读”课程,迄今已近20年,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打通前后章节,真正理解《庄子》内涵,解析精到,深入浅出,备受学生欢迎。此次出版《庄子讲义》,以原授课讲义为基础,结合多年钻研心得及研究成果,重新梳理条块,自“道家老庄思想通说”至“庄子其人其书”,再至逐章讲解,更补充“《庄子》之后的思想波澜”,形成通贯的格局,陈引驰教授有关《庄子》的精妙见解尽汇于一书。
2.进阶读本,真正理解《庄子》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母题
庄子和老子是一家吗?
为什么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怎样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
“何谓天?何谓人?”
什么是真正的逍遥,又该如何对待生死?
《庄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既在于其出色的文字、精彩的寓言故事,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思想,真正参与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塑造。陈引驰教授的讲义,不斤斤于字词的解释,更重在深层内涵的发掘,在广泛阅读古今注疏、尽可能准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诸多精神层面
|
內容簡介: |
陈引驰教授是《庄子》乃至道教佛教文学领域首屈一指的学者,他在复旦大学开设的“《庄子》精读”课历来是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本书即以课程讲义为基础,结合多年来研究成果,可称是陈引驰教授《庄子》研究的全面体现。全书共九章。引言统说道家老庄,更通过对老子与庄子的关系和区别的讨论,阐明庄子的特殊之处。以下八章,章概述庄子其人、其书,第二至六章分别从《逍遥游》《秋水篇》《齐物论》《养生主》和《外篇》逐段讲解,选目与次序均精心设计,重在贯串与打通。第七章统讲《庄子》的美学观念,第八章讲《庄子》对后世的影响。全书统合,形成对《庄子》来源、其人其书本身,以及对后世影响的完整阐释。
|
關於作者: |
陈引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文系主任,现任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道家思想与文学、中古佛教文学、古典诗学、海外汉学等。著有《文学传统与中古道家佛教》《中古文学与佛教》《庄学文艺观研究》《无为与逍遥:庄子六章》《<文苑英华>与近世诗文思潮》等,译有《唐代变文》《中国中世纪的终结》《曹寅与康熙》等。自2002年起开设“《庄子》精读”课,深受学生喜爱与好评。
|
目錄:
|
引言 道家老庄思想通说
一、翩然世间:道家的风格
二、福祸相倚:老子的智慧
三、鲲鹏展翅:庄子的境界
四、朝三暮四:如何看世界
五、朴素为美:自然与本真
讲 庄子形象与《庄子》构造
一、我们为何要读经典
二、《庄子》中的庄子
三、篇目·分篇·真伪
第二讲 《逍遥游》:何谓“自由”
一、鲲鹏的寓言世界
二、逍遥之游的境界
三、无名无功与无己
第三讲 《秋水》:“无以人灭天”
一、河海的小大之辩
二、守天反真的精神
三、天机与濠上之乐
第四讲 《齐物论》:“照之于天”
一、“吾丧我”与天地人籁
二、“以明”与“道通为一”
三、“沉鱼落雁”与“物化”
第五讲 《养生主》:“安时处顺”
一、“缘督以为经”的养生
二、通情达理的生死观
三、后世的同情与不解
第六讲 《庄子》外三篇:“无为”
一、“尽己性”的自然人性
二、“尽物性”的“至德之世”
三、“绝圣弃知”“殚残圣法”
第七讲 “天—性”脉络中的“美”
一、对“天”的多重认识
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三、“真”“朴”落实于性
第八讲 《庄子》之后的思想波澜
一、战国到西汉的老庄流别
二、阮籍与汉魏间思潮说略
三、言意之辨:玄学及文论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后记
这部书,初是作为在复旦大学授课的讲义,在三个半月内写就的。
自从1993年秋天开始任教,我讲《庄子》的次数多到记不太清了。但课程的性质和重点各有不同:起初完全是综合研究式的述论格局,到2002年初开始作为原典精读课,才完全以《庄子》文本为中心,至今差不多二十年了。
回想初认真读《庄》,用的是国学基本丛书本的《庄子集解》,上面有不少先父早年读书时的批注文字,蓝、红两色,殊为醒目——据父亲说,有些意见是由听钟泰先生讲学而来。父亲授“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也涉及《庄子》,在认真写就的活页讲义夹里面,我注意到哪些是生动、有意思,也重要的篇章段落。再次专心习《庄》是在从顾易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顾先生当时正在研撰《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的诸子部分,我们两周见面一次,常常听他纵横随意地聊各种意见。这时我花了一年多工夫,经由通读《诸子集成》,比较周全地重读或补读了诸子书,其中《庄子》尤其用心些,大致形成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其中大部分似乎至今没有什么变化。开始教书后,因为父亲和母亲的榜样,在初的三数年中,凡任教的课程都努力写出详细的讲稿,《庄子》自非例外,这也就是本书初的来源。
版书稿形成于2005年初。秉承着经典细读的原则,书稿主要聚焦《庄子》的文本。授课的过程中,也确实以选定的文本为中心,逐句讲来。当然,侧重并不完全在词语、文句的通释,虽然这些属于首先要通过的。大致来说,所选定的篇章,大抵有其前后连贯的脉络,所以稍稍注意的便也就在这些篇章的意旨是如何逐渐展开的;而有时为厘清此篇的意脉,往往需要考虑其他篇章中提示的线索,乃至别的相关典籍的材料,从较为整体的视野对眼下的文本作出疏理、解析。如此,这两个方面似乎自然而然成为了讲课的重点所在。
不过,书稿所呈现的必然与讲授的原貌有所不同。对于《庄子》文本的意旨,虽自觉了然于胸,但“胸中之竹”不同于“笔下之竹”,在三个半月的有限时间里记写出来,如果能“半折心始”,已算差强人意了。为讲课准备的各种材料和意见,原先录写在数种不同的《庄子》书页上,待到撰写时,费的是疏理安排的功夫,但也往往禁不住浮想联翩,一气写去,于是难免野马尘埃,往而难返;较之讲课,书中更多引述了前人的注说,其实这是经典文本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真正的经典是处在始终不断的诠释之中的。
初版面世时,有同事说:“你这哪里是讲义?!”果然,好多年之后,早先听讲的学生胆子大了些,终于敢告诉我,他们当时在课堂上听着半懂不懂,觉得好玩的其实是看我有时讲到开心处,自顾自乐不可支起来。
不过,认真地说,书虽是依据《庄子》篇什结撰的,但经“选文定篇”之后形成的格局,颇可以代表我对庄学的系统理解,其间草蛇灰线,自己是明白的。读者诸君倘能看出端倪,是我的幸运;如果否,那就不妨看看在下对《庄子》文字的了解认识吧。
书稿五年前经过一次修订,自己读改了一遍,门下孙梦依又校核一过,较大的补订数十处,其他亦以百计。当时遗憾的是,原拟撰《天下:古代的思想世界》一篇而无缘成就;这次尽管增补修订更多,于此却还是未能如愿。
然而,幸运的是,此次在编辑郭时羽女史提议下,书稿将我之前发表的若干文字一并收纳,形成通贯的格局,内容增益丰富了不少,个人有关庄学的意见也得到更充分的显示,使这部书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新版。为此,我得郑重表达我的谢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