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HK$
74.8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HK$
52.8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HK$
52.8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HK$
140.8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HK$
108.9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HK$
65.8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HK$
108.9
|
編輯推薦: |
1.主题宏大,作者权威。聚焦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由国内理论一线作者团队合力攻关,形成重大研究成果,全方位深刻阐释。
2.内容全面,指导实践。囊括重大创新观点,回应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七个着力”重大要求,既说清楚“是什么”,又讲明白“怎么做”,勾勒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线图,助力凝聚共识、强化认同、坚定信心。
3.论证严谨,鞭辟入里。全书体例完备、视野开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观点独到、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深入浅出,原创性思考、开创性见解、启发性论断比比皆是。
4.文风活泼,通俗易懂。大量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凝练、表达生动,精彩段落、亮眼金句随处可见,旁征博引、案例丰富,数据翔实、干货满满,每章设置手绘图解,帮助读者提纲挈领。
5.装帧典雅,设计精巧。字体古朴、色调庄重,用纸考究、工艺精湛,全书精选特种纸,封面书名烫黑,大面积磨砂UV,环衬烫金,彰显品质,内文双色,经典耐看,锁线裸背,便于翻阅。
|
內容簡介: |
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聚焦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既从理论层面深刻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特质、突出特性、文化演进、精神标识、承载方式,又从实践层面深刻剖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法宝、根本遵循、方向路径,具有较强的原创性、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全书体例严谨、观点鲜明、表达生动、文风活泼,有力彰显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科学论证了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是一部主题宏大、作者权威、内容全面、兼具思想性和可读性的通俗理论作品,为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深化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宣传阐释提供了重要读本。
|
關於作者: |
辛向阳、钟君 等 著
辛向阳,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社科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代表作有《大国诸侯: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之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等。
钟君,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院长(主任),代表作有《马克思靠谱》《读懂中国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研究》等。
本书编写团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十余位资深理论研究专家组成。
|
目錄:
|
序 言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一章 意 蕴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与特质
第一节 文化与文明
第二节 时代特性
第三节 文明呈现
第二章 积 淀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第一节 突出的连续性
第二节 突出的创新性
第三节 突出的统一性
第四节 突出的包容性
第五节 突出的和平性
第三章 铸 魂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演进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革新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化探索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文化发展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化繁荣
第四章 内 核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标识
第一节 人民至上的文化立场
第二节 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五节 全人类共同价值
第五章 载 体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承载方式
第一节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第二节 优秀文艺作品
第三节 强大新闻舆论
第四节 历史文化遗产
第五节 数智时代的网络与科技
第六章 结 合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法宝
第一节 文明赓续以创新为支撑
第二节 “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第三节 把“魂脉”和“根脉”更好地结合起来
第四节 “两个结合”推动中华文明焕发新生
第七章 原 则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第一节 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
第二节 秉持开放包容,破解“古今中西之争”
第三节 坚持守正创新,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第八章 赓 续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方向和路径
第一节 坚持和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
第二节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三节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第九章 更 新 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第一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
第二节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第三节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
后 记
|
內容試閱: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思想,伟大思想指引伟大事业。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它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汲取智慧和养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孕育和形成,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什么、如何建设、建成什么样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构成了一个思接千载、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为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
一说到文明,中国人民最应该也最有理由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且生生不息。这一伟大文明,虽然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丰厚滋养。
比之于世界其他文明,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经久不衰,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走在自己的道路上,文化主体性鲜明,文明生命力旺盛;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不断吐故纳新、汲古开今;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文化上融为一体,发展上向内凝聚;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对内广纳融通,对外兼收并蓄;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理念刻入骨子、融入血脉,从不对外侵略扩张,追求世界大同。只有深刻理解了中华文明的这五大突出特性,才能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中华文明赓续发展的时代篇章;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区别于西方现代文明的一种全新人类文明形态。换句话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是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从时代特性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创造性涌流的活力性文明、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民主性文明、臻于上善的制度型文明、实现公平正义的法治化文明、实现美好生活的人民性文明。从文明呈现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动呈现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文明、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文明、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文明、和谐幸福安定有序的社会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总而言之,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体,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社会主义属性和现代性。
二
文明是文化的精华,文化是文明的载体。只有了解了文化的基本构成,才能了解文明的内在逻辑。古往今来,关于文化的定义莫衷一是,但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如果从基本构成来讲,文化大致分三个层次,即“内道”“外器”和“动势”。“内道”是指文化的核心,也就是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念。“外器”是指文化的载体,即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念的载体,无外乎两种,一种是物质载体,另一种是非物质载体。“动势”是指文化赓续发展的运动态势,既包括时间维度上的传承,也包括空间维度的传播。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所谓的“体”,实际上就是“内道”;所谓的“用”,实际上就是“外器”;“内道”和“外器”相贯通,文化发展就会获得强大的“动势”。梳理归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恰恰对应的是文化构成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文化“内道”。习近平文化思想分别从国家、社会、人民、民族、世界等多个维度,讲清楚了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比如,从国家的维度,强调意识形态是“立心铸魂”的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换言之,意识形态就是国家的政治文化、国家的“心世界”,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比如,从社会的维度,强调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等等。概言之,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精神、价值、立场等核心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标识。
第二个层次——文化“外器”。文化凝结于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习近平文化思想将文化“外器”集中归结为知识体系、新闻舆论、文艺作品、文化遗产、网络和科技,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比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归根结底是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的本质是文明的理性表达和理性承载。只有建构基于中华文明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才能解决和回答中华文明发展变革的根本性问题,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智力支持。比如,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因为从本质上讲,优秀文艺作品就是中华文明的形象表达和形象承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迫切需要创作出更多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
第三个层次——文化“动势”。通常来讲,文化的传承传播有两种途径:一是靠制度规则,二是靠风俗习惯。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大历史观,强调只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让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永久流传、永续发展。同时,放眼全世界,强调只有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才能让中华文明在更广范围得到传播传扬。还要看到,这一思想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高度重视文化主体性和文化领导权。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党的领导,最终的目的是要确保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保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三
“结合”是创新的基本方式。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融合,在本质上就是结合。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融合,是“两个结合”在文化领域的重要体现,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最大法宝就是“两个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基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真正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100多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让中国的先进分子犹如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之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将这一科学真理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教义,它所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什么时候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就能赢得胜利、取得成功;没有这个结合,就会经历失败、遭遇挫折。
从中国革命到中华文明,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背后逻辑是一样的,那就是理论的真理性、实践的客观性、历史的承继性相统一。从本质看,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代表的是现代,中国独特的基本国情、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承载的是历史。过去未去,未来已来,能看得见多久的过去,才能看得到多远的未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本质上是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反过来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性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个相互贯通的过程,也是个彼此成就的过程,必将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如何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三条原则:第一,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坚持走自己的路,做到“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以文化的主体性实现精神上的独立性。第二,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三,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守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住“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住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在此前提下创新思路、话语、机制、形式,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衔接。文化自信面向的是本来,开放包容面向的是外来,守正创新面向的是未来,这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重要原则。
四
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的沧桑岁月中,潮起潮落,奔涌向前。行至今日,旧邦风华有了新命所向。中国式现代化,正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这一全新道路,克服了西方现代化的文明悖谬,展现了人类现代文明的新图景,是反映当代中国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整体性文明形态。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同生共长,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
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智慧,以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标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图景,深刻回答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成什么样的问题。
在人与自身关系上,最核心的是如何处理“血肉之欲”与“精神之悦”的关系,建构强大的精神世界。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讲,人有两种生活,即“身生活”和“心生活”。依附资本起家的西方现代文明,更多地强调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导致“身生活”有余、“心生活”不足。为了克服这一文明陷阱,习近平文化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激活中国传统人本智慧基因,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把人的物质经济追求与精神世界建构有机统一起来,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涵育出一条以人为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新路。
在人与人关系上,平等最为重要,但也最难做到。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往往为少数人服务,成果也由少数人享有,导致两极分化、阶级固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就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把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传统公道智慧基因结合起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在人与社会关系上,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倡导“礼序乾坤”“乐和天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刻智慧。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礼乐文明智慧基因,强调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法治和德治并重,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现代化追求文明却又道德沦丧、主张法治却又礼崩乐坏、强调秩序却又不讲规则等悖谬,对新时代如何发展社会文明作出了有力回答。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华文明五千多年赓续传承,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到“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再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与马克思主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高度契合,给人以警示和启迪。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智慧为根基,鲜明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与世界关系上,中华文明始终倡导“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留下“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千古佳话。然而近代以来,西方现代文明之路,从一开始就上演“羊吃人”的怪象,之后又凭借“坚船利炮”大肆侵略,大搞文化霸权,宣扬文明冲突。遭受过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中华民族,更懂得和平的珍贵,更渴望文明的互鉴。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汲取中国传统和平智慧基因,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建设世界文明百花园。可以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一种主体性、内生性的文明表达,也是一种世界性、共生性的文明叙事。
五
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今日中国,文明焕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成立联合编写组,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指导,聚焦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特质、突出特性、文化演进、精神标识、承载方式、建设法宝、根本遵循、方向路径,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行学理性研究和通俗化阐释。全书分为九个章节,依照文化“内道”“外器”“动势”三个层次,按照论证严谨、观点独到、数据翔实、表达生动、文风活泼等要求行文,尝试勾勒一幅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全景图,力求做到研究与阐释相统一、“讲好大道理”与“说好小故事”相统一,拓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的深度、广度,提升研究的温度、效度,以期有助于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阐释宣传。
是以为序。
钟 君
2024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