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家清供:小楷插图珍藏本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
售價:HK$
143.4
《
政略与战略论
》
售價:HK$
140.0
《
百年词史-(1900-2000(全二册))
》
售價:HK$
333.8
《
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修复孤独症核心障碍,让干预回归生活
》
售價:HK$
99.7
《
金融科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实践:全球视野下加密货币的监管
》
售價:HK$
110.9
《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研究——深圳地铁6号线工程创新与实践
》
售價:HK$
221.8
《
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 少年游学 人一生一定要看的博物馆
》
售價:HK$
38.1
《
世界四大博物馆4册套装 卢浮宫大英大都会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青少年游学艺术参观科普书
》
售價:HK$
152.3
|
編輯推薦: |
《明信片》是普利策文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安妮·普鲁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本书荣获福克纳文学奖,使安妮·普鲁成为首位获得该项殊荣的女性作家。读《明信片》,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安妮·普鲁式”写作风格。离奇的情节、大胆的想象、丰富的细节、巧妙的伏笔,为她后续的一系列作品(包括《断背山》和《船讯》)奠定了基调。《明信片》中文版特别保留了英文版中49张精心设计的明信片原图。读者可由此了解到,作家为不同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的角色设计了怎样的语体、字体,并有意制造了怎样的语法错误、拼写错误,等等。
|
內容簡介: |
《明信片》是开启美国当代文坛重要作家安妮·普鲁文学生涯的**长篇小说,收获好评如潮,并获得福克纳文学奖,使她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作家。
小说讲述了罗亚尔·布拉德为逃避一桩罪行,从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一路去往西部,在外漂泊四十年的经历。为了生计,他度过了百种不同人生,捕猎、放牧、种植、开采金矿、勘探铀矿、寻找化石,可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无法让他停留。他与过去唯一的联系,是寄回家去的一张张明信片。他想象被自己抛下的家园是不变的归宿,而实际上,布拉德一家人的生活早已天翻地覆。
《明信片》不仅是一部精彩的群像小说,更以其离奇的情节、大胆的想象、丰富的细节、巧妙的伏笔,为普鲁此后一系列作品奠定了基调。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安妮·普鲁 Annie Proulx
1935年生于康涅狄格州,美国当代重要作家,曾获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福克纳奖和薇拉文学奖等文学奖项,并于2017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明信片》《船讯》《手风琴罪案》《老谋深算》《树民》,短篇小说集《心灵之歌》《断背山》《恶土》《随遇而安》,回忆录《鸟之云》等。
译者简介:
黄宜思
毕业于山西大学,退休前在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深翻译家。翻译作品包括《七日谈》《罗马帝国衰亡史》《远航》《六便士之家》《澡盆故事》《并购》《飞虎将军陈纳德回忆录》等多部图书,以及多篇法学文章。著有《翻译新思维: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一书,并在《中国翻译》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曾在美国国家法律翻译学会上宣讲论文,还曾两度担任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评委。
|
目錄:
|
目 录
第一部
第一章 布拉德
第二章 明克的报复
第三章 在路上
第四章 我的所见
第五章 不折不扣的惊吓
第六章 阴沟里的紫色鞋子
第七章 独臂闯荡
第八章 湿草地上的蝙蝠
第九章 我的所见
第十章 失踪的男婴
第十一章 金鸡菊
第十二章 碧丽
第十三章 我的所见
第二部
第十四章 玛丽马格深处
第十五章 印第安人的本子
第十六章 烧得越大才越高
第十七章 垂水农场保险理赔办公室
第十八章 我的所见
第十九章 孤独囚禁的心
第二十章 酒瓶形状的墓碑
第二十一章 车道
第二十二章 树林里的皮肤科医生
第二十三章 奥特的地盘
第二十四章 再说印第安人的本子
第三部
第二十五章 伊甸园
第二十六章 布莱特·伍尔夫
第二十七章 疯狂的眼睛
第二十八章 生命的核心
第二十九章 迷惑和不解
第三十章 天体的困惑
第三十一章 图特·尼泊尔
第三十二章 帕拉
第三十三章 奥布雷贡的手臂
第三十四章 风滚草
第三十五章 我的所见
第三十六章 猎枪
第三十七章 印第安人的本子
第三十八章 要下雨了
第三十九章 伐木路
第四部
第四十章 黑熊的胆囊
第四十一章 热带花园
第四十二章 我的所见
第四十三章 撩起裙子的骷髅
第四十四章 矮个子骑手诅咒法官
第四十五章 孑然一身
第四十六章 我的所见
第四十七章 红毛的郊狼
第五部
第四十八章 帽子老汉
第四十九章 我的所见
第五十章 唯一的男人
第五十一章 红色衬衫的郊狼
第五十二章 La Violencia
第五十三章 骨头形状的雷击石
第五十四章 我的所见
第五十五章 白色的蜘蛛
第五十六章 泥淖中的脸
第五十七章 挡风玻璃上喷气式飞机的尾气
第五十八章 我的所见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译者序(节选)
去邮局花了一便士给我姨妈发了张
明信片。接着就走上了阴沉沉的公路。
——杰克·凯鲁亚克 《在路上》第15章
短篇小说《断背山》里也有一张明信片,而且很重要。作为一种嵌入小说的书信策略,它们为所涉及的两个地点建立起直观的时空上的联系,与正式的书信不同,明信片更加任意和随机,寥寥数语强调着旅行和分离两种状态。
安妮·普鲁(Annie Proulx)是当代美国文坛一位令人瞩目的女作家。曾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福克纳奖和薇拉文学奖等文学奖项,并于2017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她的主要作品还包括长篇小说《船讯》(1993)、《手风琴罪案》(1996)、《老谋深算》(2002)、《树民》(2016),以及短篇小说集《心灵之歌》(1988)、《断背山》(1999)、《恶土》(2004)、《随遇而安》(2008)等。文学界对普鲁给予了普遍的认可,使她获得了美国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
安妮·普鲁1935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父亲从出身贫寒的纺织厂小工,一路打拼成为纺织品公司的副总裁;母亲则擅长口述故事,是一位业余自然学家和画家。普鲁是家中五个孩子的老大,她有四个妹妹,其中两个是双胞胎。她毕业于缅因州波特兰的迪林高中,然后进入科尔比学院“短暂学习”。1955年嫁给第一任丈夫,并生下一个女儿。1969年,她第三次结婚,婚后又生了一个儿子。二十年后,她和丈夫在友好气氛中分手,并开始潜心写作。她说:“我无法组建一个传统的家庭,这东西不适合我。”20世纪70年代初,她突然发现自己不属于城市,很大程度上是个乡村人。于是,她搬到佛蒙特州,住在乡村地区,靠为教人钓鱼和捕猎的杂志写稿子,赚钱养活三个儿子。五十多岁时,安妮·普鲁才正式开始写作生涯,但这并不妨碍她在1993年成为获得福克纳文学奖的第一位美国女性,而且获奖作品正是长篇小说处女作《明信片》。她在佛蒙特州生活了三十多年。1994年她搬到怀俄明州的萨拉托加,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在加拿大纽芬兰北部的一个小海湾里度过,并在那里构思她的另一长篇小说《船讯》。
安妮·普鲁的创作以地域特色闻名,擅于全方位、多视角考察北美乡土的“地缘”特性。她执着于寻找地域隐秘而真实的魅力所在,并勾勒出一幅幅后工业时代下北美地域的真实图景。在极简、老到的文字里,透露出她对土地和自然生态的热爱,对生存危机下迁徙的个体、群体生存状态的同情,以及人类在寻找家园过程中的困惑。
《明信片》出版于1992年,是安妮·普鲁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无疑是她投诸大量心血并精心构思的一部小说。这一点,只要我们一翻开这本书就能感受得到。正如小说的名字所示,大量明信片的实物图片构成了这个“支离破碎”的故事的第一要素。小说中出现了经过精心设计的约五十张明信片。诚然,那个年代的旅行似乎离不开明信片,“没有明信片就没有旅行”,但如此大量,如此区分人物个性,兼有手写和打印两种不同设计的明信片,当属安妮·普鲁首创。故事中的这些明信片出自不同的人物之手,有着各不相同的笔体和书写习惯。要把这么多的明信片安排得既有逻辑性又有故事性,甚至带有几分“报告文学”的色彩,这就很有难度了。
《明信片》本身就是一部很难读懂的小说。一本仅二十余万汉字的小说就有五部五十八章(其中一些章节仅寥寥数语),覆盖的时间跨度很大。有三章的标题几乎相同,那就是第15、24和37章,都是讲“印第安人的本子”;有十章的标题完全相同,即第4、9、13、18、35、42、46、49、54和58章,都是“我的所见”。这些章节与小说的故事主线若即若离,这种“用简短的人为制品替代自然”的策略更增添了这部十分零散的小说的神秘、虚幻色彩。
安妮·普鲁的“字句,短、散、跳跃惊人、灵气四射”,是文学界对她的公认评价。她的“散”不仅体现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上,而且体现在叙事的构架上。这一特点在《明信片》中尤为明显。读者了解了这些,在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才不至于对作者异样的笔触感到不适应。
小说以主人公罗亚尔过失杀死女友碧丽为开头,之后他便离开了祖传的农场,也开始了他从美国东端的佛蒙特州一路向西的美国“奥德赛”之旅。颠沛流离。此时正值“二战”后美国社会的大变局。他本打算边打工边逃离,最后到达美国最西端的阿拉斯加,“做鱼罐头生意”,但是最终滞留在了怀俄明州一带,孤独终老。
......
第一章 布拉德
罗亚尔·布拉德 先生
乡村免费邮递
牛油山 佛蒙特州
1944年10月
亲爱的布拉德先生:
此项全国农村计划是我们迄今为止实施的最宏大的工程项目——没有“或许”——它必定成功。我们要确保客户买到最好的牧场电网围栏。你联系我们的时候,你已经很清楚可以靠输电获利。作为对你请求的回应,我们将派代表和你联系。
他还没起身,就知道已经无路可退了。甚至在不受控的性高潮中,他也很清楚这一点。他知道她死了,知道他已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即使双腿颤抖地站在那里,努力把铜纽扣塞进僵硬的纽扣孔里,他也知道,他生命中做过的和想过的每件事都得重新开始。即使他可以逃脱。
他无法呼吸,两条无力的腿勉强支撑着身体,拼命喘着粗气。他好像重重地摔了一跤,天旋地转,只感到血流在喉咙里剧烈地搏动。但除了这些之外什么也没有,只有自己粗重的喘息和一幅诡异而清晰的图景。密不透风的杜松灌木丛像倾泻而出的水一样奔流过田野;盘根错节的山毛枫拥挤在石墙旁边,石墙在树丛间摇曳着。
他曾设想过那堵墙沿着碧丽身后的山坡向上蜿蜒,那是一种寻常的设想。他还曾想找时间把它修一修,把因为雨雪冰霜侵蚀和植物扎根而拱出来的石块归回原处。而现在他看到的是用有力的墨线描绘出的图景:沿着巨石不规则的裂隙镶嵌着一串串石英,一片霉菌上隆起的一簇簇苔藓仿佛人的肩膀,腐烂的树皮掩盖着黑色树疮,就像朽木上覆盖了一层铝箔。
一块大小和形状都像汽车后座的石头从墙上伸出来,它下面是一个隆起的小土堆,俨然是一个废弃的狐狸窝入口。哦,天啊,这本不是他的过错,但他们说是。他抓着碧丽的两个脚踝,把她拖到墙边,然后把她卷成一团塞到那石头下面,不敢看她的脸。她的身体已经瘫软。她那蜷曲的躯干,她那坚硬闪光的指甲,都是刚刚被烈火或洪水吞噬的生灵临死前应有的特征。岩石下面的空间很小。她的手臂向外低垂着,手无力而松弛,手指握拢,好像正攥着一柄手镜或一面美国独立日的旗帜。
他本能地把这种令人崩溃的惊骇转化为劳动,对自己不想理解的东西、持久的牙痛、恶劣的天气以及孤独感,这是他一贯的回应。为了在她的尸体上重建一堵墙,他一边堆砌石头,一边模仿着不经意码放的样子。一种神秘的本能左右着他。把尸体封进墙里之后,他又在周围撒了些枯树叶和树杈,并用树枝当扫帚把地上的拖痕和其他痕迹清理干净。
他从后院沿着围栏走出去,时而也会踉踉跄跄地走到空旷地带。他的腿没有知觉。太阳下山了,10月的午后天空渐渐昏暗了下来。田边的篱笆柱子像磨光的大头针一样闪闪发光,厚重的霞光给他的脸蒙上了一副铜面具。
蒿草在他膝旁摇曳,紫色的豆荚绽开,里面的种子雪花般飘落。他看到远处的房子在橘黄色的灯光下涂上了一层亮漆,映衬着白杨林,就像蚀刻在金属板上的景象。低垂的屋檐掩映着若干黑影,宛如盛开的花朵,使那些树木更加葱郁。
在果园里,他跪在地上,一遍又一遍用粗糙的野草擦拭双手。这里的树是半野生的,到处是速生枝条和枯木。一股腐烂水果的难闻气味扑鼻而来。“如果我全身而退。”他说,同时努力让锁紧的喉咙吸入空气,并四下快速张望,倒不是看那堵墙有什么问题,而是感受他爷爷用波尔多混合液喷洒树木,那长长的喷杆在树叶之间发出的咝咝声,中了毒的果蛾纷纷爆裂坠落。女人和孩子,还有他自己,站在梯子上摘苹果,背包的带子深深陷进他的肩头。树下摆着橡树木条编制的空筐子,装满了的筐子则被人抬上马车或送到包装冷藏间。还有老罗斯博伊那颀长、裸露的脖子和他那脏得不像样的高帽子,高得像个锥筒,那其实不过是一个经过改造的老旧糖浆过滤器,他总是不时敲打着桶边,认真地一遍又一遍重复说:“小心,一个烂苹果就毁掉一整桶。”
黄昏的薄雾从山坡上的树林边升起,天空变得模糊起来,像被污染的丝绸裙子。这一切他都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但是发生在那堵墙里的事情却莫名其妙。野鸭滩边上一群郊狼在凄厉地呼唤着同伴。他的湿手沙沙地划过枯干的豆秸秆,穿过凋零的花园。惊扰起来的飞蛾像一团白雾在他身后拍打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