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HK$
54.9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HK$
109.8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HK$
106.4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HK$
87.4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HK$
66.1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
母亲只关心你是否吃饱穿暖,从不关心你的内心想法;
你觉得母亲根本不理解你,只会讲大道理;
当你倾诉烦恼、表达痛苦时,母亲责怪你太脆弱、小题大做;
母亲经常嘲讽你、贬低你,让你觉得自己很失败。
…………
很多情况下,我们只得到了母亲在物质层面的照顾,却没能得到情感层面的理解和接纳。对于后者,母亲要么忽视了其必要性,要么出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做到,甚至有些时候是有意不那样做。
在母亲忽视情感的养育下成长起来的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挣扎于高敏感、低自尊、社交困难、恋爱困难、缺乏安全感、难以表达需求、难以信任他人、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焦虑、抑郁、孤独、无力感、挣扎感、匮乏感、自我批判、过度完美主义、过度共情、酒精成瘾、进食成瘾、自残、解离状态……
本书对情感缺席的母亲进行了深刻而有力的剖析,为成年子女的自我疗愈提供了明确的路径。
阅读本书,你能够达成以下四个目标:
一、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接受了什么样的母爱,明白为什么母亲没能为你提供情感养育;
二、看清母亲的养育方式与你现在经历的困难之间的联系,不再盲目责备自己;
三、明确现在的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滋养,能通过哪些人、哪些途径来弥补;
四、找到现在的自己与母亲合适的相处距离,疗愈因母亲情感缺席而造成的痛苦。
最终,你将能够重塑自身的内在力量,成长为更完整的大人。
|
關於作者: |
[美]贾丝明·李·科里(Jasmin Lee Cori)
美国持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从业30余年,专门以经历过童年虐待和忽视的成年人为工作对象,致力于解决童年情感忽视和虐待导致的母爱创伤问题。
她在多所大学和专业学校教授心理学课程,并为治疗师学员提供培训。撰有《从创伤中治愈》等5部著作。
|
目錄:
|
本书介绍
第一部分 我们需要从母亲那里得到什么
第一章 母亲的养育
第二章 “好妈妈”的多种面貌
第三章 依恋:最初的基石
第四章 其他养育模块
第二部分 当养育出现问题
第五章 妈妈,你在哪里
第六章 与情感缺席型母亲一起生活
第七章 童年期的情感忽视与虐待
第八章 母亲出了什么问题
第三部分 疗愈养育创伤
第九章 疗愈的过程
第十章 与“好妈妈的能量”建立连接
第十一章 聚焦内在小孩的疗愈工作
第十二章 心理治疗:有关母亲的议题及养育需求
第十三章 更多治疗步骤及实操技巧
第十四章 改写你的故事
附录 三种母亲,三种信息:可视化指导
|
內容試閱:
|
本书介绍
(前略)
我们中很少有人会否认“母亲值得尊重”,大部分人也都能意识到,母爱常被视作一种理所当然的情感,而母亲的牺牲并未得到应有的感激。但是,我们当中有许多人都会隐晦地(或不那么隐晦地)对母亲所给予的东西感到不满,或是因为母亲未能提供他们所需的重要资源而心怀怨怼——无论这是不是母亲的错。而且,我们正在承受这种匮乏所带来的后果。
这些问题很敏感——不仅对母亲,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这样。有的人为了不让母亲受到指摘,就会转而攻击那些表达不满的人,他们指责我们对母亲提出批评,认为我们是在为自身的痛苦推卸责任,这种推卸责任并不公平。诚然,我并不否认,的确有人可能会用责备母亲来转移注意力,以此逃避接受治疗的艰巨责任,但身为治疗师,我更常见到的是,人们在决定不再继续维护母亲之后,常常不得不经历巨大的愧疚感与抵触情绪。那种感觉就好像哪怕只是在心里偷偷非议一下母亲都会让人感到害怕。我们维护内在母亲的形象,否认一切可能破坏母子关系的事件,以此来保护彼此间脆弱的连接,也使自己免遭不必要的失望、愤怒及痛苦的伤害。正如我要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所讲的那样,许多人不敢揭开母爱缺失的痛苦真相,因为他们还没准备好去面对真相背后所带来的一切。
任何一种关系,当其复杂程度可与母子关系比肩时,都会变得令人爱恨交织。大多数幼儿在需求被拒或愿望受挫的时候,都会体验到片刻的仇恨,尽管很多孩子不敢表达出来,因为他们与妈妈之间的纽带太过脆弱。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对妈妈的爱,即便这种爱意可能会被掩藏或是隔离。正如罗伯特·卡伦(Robert Karen)在其依恋研究集中所痛陈的那样:
几乎所有的孩子,甚至是遭到了虐待的孩子,都爱他们的父母。这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可能会受伤、失望、陷入毁灭性的生存模式,以致无法获得自己所渴望的爱,但依恋,哪怕是焦虑型依恋,也是一种爱。每过一年,这份爱意就会变得更遥不可及;每过一年,孩子都可能更加坚决地否认想要与他人产生连接的愿望,他甚至可能会赌咒发誓不再理会自己的父母,否认对他们的丁点爱意。但是,爱就在那里,与主动表达爱、把爱找回来的渴望一样,如烈日一般无法隐藏。
卡伦的话彰显了依恋关系的复杂性。人人都需要母爱。对母亲本人来说,母爱同样是个敏感的话题。在写作本书之初,我与已经做了妈妈的女性们分享我的写作内容,我从她们身上觉察到了些许内疚和防御。她们想表达的是:“别给我这么大权力。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孩子的人生。他们会变成后来那样并不全是我的问题。”一点不错。人自出生之始就带着惊人的个体差异。除了母亲的养育,童年期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包括出生顺序、与父亲的关系及父亲是否称职、环境和遗传对孩子基本生理机能的影响、家庭关系动态及家庭中的重大事件(如重大疾病),以及更广泛的文化中面临的压力。
尽管存在上述诸多因素,但对孩子来说,母亲的影响仍是无可比拟的。一个细心、能干、体贴的母亲能帮助弥补许多其他方面的不利条件,而缺失这样的母爱或许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因为一旦母亲没有去做那必不可少且非比寻常的工作,孩子就会从根基上出现严重缺陷。
我之所以把重点放在母亲身上,并不是因为母亲需要背负比旁人更多的内疚感或是承担更大的责任,而是因为母亲所提供的养育质量会强有力地影响我们的成长。我希望读者们能在了解这些影响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自身,更重要的是,完成发展任务,治愈因母爱缺失所造成的伤害。
我希望我在此对母性角色的拆解,以及对养育的核心重要性的强调,能够帮助已为人母或将为人母的读者们调整自己的关注点。尽管在某些方面,母爱出于本能,它来自受到优质母育的母亲的代际传递,但对许多女性来说,育儿仍是需要有意识地去学习的事情。假如你不曾得到充分的养育,那么你将面临的是双线任务——治愈自己的创伤,并用一种不同于你母亲的方式来与你的孩子相处。
我曾在自己的圈子里和心理治疗实践中遇到过没有得到充分养育的人,刚开始工作时,我希望扩展对这部分人的理解,于是我发布信息召集此类人来我这里接受访谈。很快,我就收到了大量的回复。不出所料,我发现女性比男性更愿意与陌生人谈论自己的经历——不过我接触的女性样本也确实比男性更多。我的抽样方法算不上科学,所以我也不能妄言我已经抽取到了在人口学或社会学意义上“缺乏母爱”的人群样本,但我认为,他们在自我暴露中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富有的洞察力,对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价值。我的研究发现散见于各个章节,但大部分都集中在第六章“与情感缺席型母亲一起生活”,在这一章中,我不仅描述了受访者所经历的童年环境,还对他们成年后要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说明。
(略)
好消息是,缺乏母爱所导致的缺陷是能在日后得到弥补的——也许无法完全补足,但效果仍然超乎想象。我们有能力治愈不被爱的内在小孩,并成为有力量、有爱心的大人。这是一段值得一走的旅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