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書城自編碼: 395826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國際經濟
作者: 张锐
國際書號(ISBN): 9787108077394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24-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9.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摆脱强迫的人生(修订版)
《 摆脱强迫的人生(修订版) 》

售價:HK$ 88.5
知宋·宋代之司法
《 知宋·宋代之司法 》

售價:HK$ 99.7
空间与政治
《 空间与政治 》

售價:HK$ 87.4
少年读三国(全套12册)
《 少年读三国(全套12册) 》

售價:HK$ 490.6
不完美之美:日本茶陶的审美变
《 不完美之美:日本茶陶的审美变 》

售價:HK$ 87.4
现代化的迷途
《 现代化的迷途 》

售價:HK$ 98.6
钛经济
《 钛经济 》

售價:HK$ 77.3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售價:HK$ 322.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5.0
《中国能源革命进展报告 能源消费革命(2023)》
+

HK$ 89.7
《支撑能源革命和绿色发展技术装备创新研究》
+

HK$ 193.2
《中国能源展望2060——能源产业迈向碳达峰碳中和》
+

HK$ 147.2
《能源革命视角下的中国区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

HK$ 112.7
《中国清洁能源基地化开发研究》
+

HK$ 124.2
《全球能源互联网报告2023》
編輯推薦:
一位长期参与一线跨国能源治理活动的青年学者,曾前往亚、非、拉美多国开展实
地调研,凭借其多年的观察与思考,揭示全球能源转型和国际政治格局正在经历的剧变,以及通往低碳绿色世界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本书既有对全球能源政治的前沿性探讨,又有对大国能源博弈的深入剖析;既有对南北发展鸿沟的高度关注,又有对中国能源外交的创新性思考。
內容簡介:
本书旨在探讨碳中和时代的国际能源政治,深入分析绿色低碳浪潮下的全球能源秩序、权力变革趋势、转型道路分歧、能源供应链竞争、新型合作网络等,重点关注中、美、欧在能源事务上的激烈博弈,并及时跟踪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所引发的能源挑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诸多冲击。此外,本书揭露了西方国家在能源议题上的双重标准和霸权主义,提出在新时代中国应成为引领世界能源革命的“造市者”与“造势者”。
關於作者:
张锐,四川泸州人,博士毕业于比利时根特大学国际与欧洲研究院。现任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能源政治、全球气候治理、海外电力投资。在《读书》《国际展望》《中国软科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长期参与一线跨国能源治理活动,曾前往亚非拉美多国开展实地调研。
目錄
序 言
引 言
第一章 回望:能源与全球政治的关系
一、能源作为大国博弈目标
二、能源作为政治权力工具
三、历史的焦点:竞逐化石能源
第二章 变量:撼动秩序的三大因素
一、俄乌冲突:虎兕相逢大梦归
二、气候危机:四海翻腾云水怒
三、能源转型: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三章 大势:碳中和时代的全球能源政治
一、大幕已启:化“危”为“机”的绿色战役
二、何为能源:更充沛、更复杂的资源
三、目标设定:“寓减于增”的追求
四、秩序走向:更多竞争但更低烈度
五、合作网络:多领域的耦合与重构
第四章 起伏:全球权力的转移与扩散
一、能源清洁化与世界多极化
二、大国:互强式循环
三、油气国:忧患前路
四、欧洲:冲突下的反击
五、全球政治遭遇地方政治
第五章 失衡:责任与利益的分配困境
一、“化石燃料撤资”运动:滑向“运动式减碳”
二、终结煤电:强人所难的“齐步走”
三、“核”去何从:各国的抉择
四、生物燃料争议:谁来定义“可持续”
五、气候援助赤字:口惠而实不至
第六章 拉锯:中美欧清洁能源供应链布局
一、清洁能源供应链:新的权力链
二、关键矿产资源:下一个“石油”?
三、美国意欲何为
第七章 互联:电和氢催生政治新版图
一、荆棘载途: 跨国电力互联的地缘政治阻碍
二、用 POWER 撬动 POWER:跨国电网的秩序建构
三、初露峥嵘的氢能网络
第八章 未来:中国成为“造市者”兼“造势者”
一、中国能源外交的时代演进
二、大国能源安全的守正创新
三、新身份:全球能源新供给力量
四、新格局:国际能源合作的求索与想象
结 语
后 记
內容試閱
从 2018 年底开始,欧洲、北美多国相继出现“星期五为未来”(Friday for Future)气候变化抗议活动。各国中小学生、大学生频繁进行罢课游行,要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呼吁公众重视这一迫在眉睫的生态危机。这一活动的发起者是瑞典女孩格蕾塔·通贝里(Greta Thunberg),成名以后,她也频频出现在全球气候治理的活动中。青少年的呼吁推动国际社会更加关注气候危机并采取积极行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有争议的激进主张,包括号召成为彻底的素食主义者、全球立即停止煤炭开采和使用、拒绝乘坐飞机等。通贝里在演讲中曾表示:“人类已经掌握了所有关于气候危机的事实和解决办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觉醒和改变。”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在 2019 年莫斯科的一个能源论坛上评论道:“我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我并不和你们一样对通贝里的演讲感到兴奋。没有人向通贝里解释,现在这个世界是复杂而多样的,非洲和其他国家的人们也想和瑞典人一样富有。我可以肯定,通贝里是一个善良且真诚的女孩,但是成人不应该做任何事时都把青少年和儿童带入极端的境地。”
“星期五为未来”运动及其产生的争议涉及全球能源政治中常被忽略的面向——世界应该如何实现公正转型?国家之间、群体之间如何公平地分担责任、分配收益?如何照顾弱势群体的发展权益?在碳中和时代,各国面对气候危机总有情感共振,谈起“公正转型”总能滔滔不绝,很容易达成那些冠冕堂皇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共识,但知易行难,当需要采取切实行动时,总会出现势不两立的原则、南辕北辙的做法、锱铢必较的算计,利益的碰撞、规范的歧异很可能导致团结走向分裂、合作沦为斗争,共同的集体行动经常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
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碳中和时代的首要任务。最近几年,发达国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化石燃料撤资”(Fossil Fuel Divestment)运动,这股风潮让很多气候治理的参与者倍受鼓舞;与此同时,不少发展中国家对此却颇有微词,它们并不反对低碳转型的大目标,但表示新的南北发展鸿沟正在因“运动式减碳”不断加深,南方世界合理的发展诉求被有意忽略。
............
撤资潮
从 2009 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以后,“化石燃料撤资”被很多环保组织视为一个倡议重点,即说服机构减少手中持有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产业股票,通过资本市场各路资金“以脚投票”的方式,向传统化石燃料开采企业施压,迫使高碳产业向低碳转型;另外还通过宣传手段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以立法或征收碳税等形式阻止企业进一步开采化石燃料。有西方学者认为目前这轮撤资运动肇始于美国的斯沃斯莫尔学院。2011 年 10 月,这所大学的学生发起了针对煤炭产业的请愿运动,要求学校冻结煤矿投资,转让持有的化石燃料行业的股票,转而投资清洁能源。
随后,欧美不少大学起而效法,2012 年,哈佛、耶鲁等诸多名校都出现了类似的学生运动,一些师生甚至用罢课、到校长办公室静坐等方式要求学校撤资。〔2〕美国大学在化石能源产业上的投资总额是一个无从查证的事情,但全美大学控制的捐赠基金规模超过 6000 亿美元,即使很小比例流向化石燃料行业,那也是一笔巨额资金。
大致从 2012 年开始,全球一些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大型跨国企业、多边开发银行陆续做出“不投资化石燃料(或高碳能源)”的承诺。根据美国咨询公司 Arabella Advisors 于 2018 年发布的报告,管理 6.24 万亿美元资产的近 1000 家机构投资者承诺剥离
化石燃料资产,而4 年前的规模仅为 520 亿美元。2022 年初,据环保组织 Stand.earth 的评估,全球已有 1500 家,总计管理 40 万亿美元资产的机构宣布“一定程度的化石燃料撤资”,环保人士表示:“这个里程碑是全民力量和环保运动的巨大证明,40 万亿美元代表了全球 GDP 总量的一半以上……投资者越来越意识到化石燃料投资对我们的财政和地球都是一种风险。”
国际发展融资体系的撤资行动引人注目,代表了跨国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风向。2013 年,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先后宣布今后不再为燃煤发电项目提供贷款。世界银行在 2019 年后不再向油气勘探和开采项目提供贷款,2020、2021 两个财年都未实施任何新的化石燃料融资。欧洲投资银行于 2019 年 12 月宣布,将在2021 年底前停止为一切化石能源项目提供贷款。亚洲开发银行于2021 年完成能源政策修订,首次将燃煤发电和供热项目融资排除在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于 2020 年表示:“我不会给任何燃煤发电厂融资……不仅如此,亚投行也不会资助任何与煤炭相关的项目,例如通往电厂的道路或燃煤发电厂的输电线路。”
最近几年,发达国家阵营还掀起一波“化石燃料撤资”的承诺行动,其重点并非“自己国内撤资”,而是“从外部世界的化石燃料领域撤资”。2021 年 1 月,欧盟理事会通过决议,表示“欧盟能源外交将阻止对第三国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能源基础设施项目的所有进一步投资”,除非这一投资符合碳中和与《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欧盟呼吁按照明确的时间表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取消对环境有害的化石燃料补贴……立即停止对第三国新的煤炭基础设施的所有融资”。 2021 年 8 月,美国财政部向多边开发银行发布新能源融资指引,称美国将反对它们参与化石燃料项目,但贫穷国家的一些下游天然气设施除外。由于美国财政部是包括世界银行集团和非洲开发银行在内的主要开发银行的最大股东,其指导方针将对世界产生显著影响。2021 年 11 月,在 COP26 大会上,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瑞士、埃塞俄比亚等 39 个国家和机构承诺“将在 2022 年底前停止对国际化石燃料能源部门的新的直接公共支持,有限定且明确的、与 1.5℃升温上限和《巴黎协定》目标相一致的情况除外”。2022 年 5 月,G7 能源、气候和环境部长会议发布的联合公报表示,到 2022 年底,除个别情况外,成员国停止向国际化石燃料项目提供公共融资,这也是日本首次在国际场合做出这一承诺。
欧盟对域外化石能源项目的干涉举动日益高调和频繁。2022年 9 月,欧洲议会通过一项决议,以控制碳排放、保护环境为由,呼吁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立即停止东非原油管道项目的建设,表示欧盟可能采取“适当措施”影响各类投资机构,阻止这项“不被整体环境允许”的石油项目。该项目全长 1443 公里,把石油从乌干达的艾伯特湖油田运到坦桑尼亚的坦噶港,打通东非内陆至印度洋的能源输送通道。乌干达评估该项目带来的外国投资总计将使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22%,坦桑尼亚也期待每桶油 12.7 美元的可观过境收入。面对外部压力,两个非洲国家的高级官员都表示欧洲人在推行“经济种族主义”,两国有权像工业化国家那样为人民利用本土资源,将尽最大努力推进项目的落地。
“绿色”傲慢
在追求碳中和的过程中,“化石燃料撤资”是一个必要环节,全球的确需要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资金支持,将资金更多用于能源转型、气候适应等领域,但是西方国家对外推动的撤资呈现鲜明的、躁进的“运动式减碳”特征。
第一,不管不顾的狭隘。西方一些机构和政治人物在推动“化石燃料撤资”时,仅将其简化为一个简单的投资转向问题,完全不探讨、不防范激进撤资所产生的各类风险。首先,全球的过快撤资容易引发能源供应的紧张,不加选择的“化石燃料撤资”将导致能源价格飙升,强加的能源转型很可能导致穷国、弱国能源供应上的青黄不接以及能源贫困的不降反增。其次,过快撤资也可能抬高能源转型的成本和难度。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的供应链中都交织着化石燃料的使用,撤资运动导致的高燃料价格会使清洁能源消费变得更加昂贵,滞缓整个转型过程,而发展中国家对成本更加敏感。
第二,“宽以待己”的虚伪。西方国家为维护能源安全,对自身化石燃料项目仍然投入巨资,当前的撤资运动更多是“从海外撤资”,迫使发展中国家加快转型来换取全球气候治理进展。根据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ISD)等机构研究,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 2020 年 1 月到 2021 年 3 月,尽管 G7 国家的领导人宣称“绿色复苏”,但他们在化石能源上的花费超过清洁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业获得了 1890 亿美元的公共资金支持,清洁能源部门获得 1470 亿美元。而且,在用于化石燃料的资金中,83%都流向没有附加任何“绿色条件”或减排措施的项目。如果考察 G7各国绿色复苏计划所承诺的资金总额,至多只有 10%的资金流向清洁能源和能效提升。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网站上有篇题为《挪威、英国和加拿大并非气候冠军,而是气候伪君子》的评论,指出这三个西方国家尽管在国际舞台塑造它们重视气候议题、引领能源转型的形象,但依然不遗余力地扩大油气的生产和出口,它们很多引以为傲的环境成果都源于石油资金的支持。而且,没有国家认为自己应该最早从油气行业中撤出,“每个国家都有理由认为它们应该继续生产,加拿大强调其能源产业尊重人权,挪威表示它们生产的油气有更低的碳强度,英国则宣扬拥有成熟的油田基础设施”。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国家在全球疯狂采购油气,持续加大对本土油气部门的投资和化石燃料补贴,包括尝试开发更多域内油气资源、建设更多 LNG 接收站和天然气管线、为高耗能产业提供资助等,也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延迟一些煤电厂的关停,保障能源安全的底线。美国利用俄乌冲突抢占欧洲油气市场份额,面对来自欧洲和亚洲源源不断的订单,美国多家 LNG 企业迅速做出扩大产能的投资决定。西方世界正在迎来化石燃料的“淘金热”,“如果所有这些(投资化石燃料)的新计划都成为现实,它们要么会成为大量闲置资产,要么会让世界陷入不可逆转的变暖”。
“严以律人”的残忍。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西方国家的撤资“过快、过猛”,尤其是撤出相对低碳的天然气产业。近年来,挪威联合7个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一直游说世界银行于 2025 年前停止对发展中国家天然气项目的融资,将资金转移到贫困国家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包括绿氢和微电网的推广。“饱汉不知饿汉饥”未必是罪过,但“饱汉逼着饿汉节食”就是很残忍的事情。从经济性、可行性上看,“让地球上最贫穷的人群使用绿氢这一目前最复杂、最昂贵的能源技术,还要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试图建设所有人受益的‘智能微电网’,这样的想法是荒谬的”。无论绿氢还是微电网,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根本无法支撑非洲国家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增长的用能需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量已经探明、有待开发的陆上或近海天然气田能为民众提供低碳、充足、廉价、便利的能源。从道义性上看,2022 年,挪威油气出口收入高达 1130 亿美元,自己还在化石燃料的开发路径上“肆意狂奔”,尽享财富,支持欧盟将天然气设定为“绿色能源”,现在却以“气候治理”为名尝试剥夺一群最弱势国家自给自足的希望。
——摘自 第五章 失衡:责任与利益的分配困境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