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售價:HK$
88.5
《
台北人(2024版)
》
售價:HK$
87.4
《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售價:HK$
67.0
《
白夜追凶(上下)
》
售價:HK$
109.8
《
财富、战争与智慧——二战股市风云录
》
售價:HK$
132.2
《
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
售價:HK$
88.5
《
汉字学理与小学汉字教学
》
售價:HK$
89.6
《
即将到来的能源战争
》
售價:HK$
89.4
|
內容簡介: |
本卷以民国时期的冰雪文化为主题,立足于民国时期中国所处的国内外历史文化背景,来展现民国时期的冰雪文化现象,探讨分析其背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或文化逻辑,利于人们从深层文化内涵上了解民国时期中国的冰雪文化。
民国时期,处于推翻帝国统治、希望建立新型国家的中国社会,涌动着两股颇具张力的文化思潮,一是伴随建立现代主权国家而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二是伴随着现代化的追求而来的西方文化的思潮。民国时期的冰雪文化正是处于两者交融的漩涡之中,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下的近代文化转型。冰雪文化中既有强烈的排斥西方和冰雪抗战的民族主义冰雪文化,又有与西方文化融合的大众冰雪文化;既有学习西方的冰雪运动现代化,又有寻求本土文化新生命的传统冰雪民俗,呈现出丰富的近代冰雪文化图景。第一章 近代文化转型中的冰雪文化
本章探讨民国时期冰雪文化的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东西方冰雪文化的交融,二是民族主义的冰雪文化,三是冰雪民俗体现的现代化中的传统再造。
第一节 东西方冰雪文化的交融
西式滑冰最先流行于租界,洋人在租界内兴建滑冰场,使用进口冰鞋和西式滑冰技术,广播西式音乐,遵循西式的社交礼仪,将西方冰上休闲方式照搬到中国,租界内的冰场成为展示西方文化的极佳场所。中国最初的滑冰场基本都建在租界内,而且实行俱乐部制,将滑冰运动限定在特定的群体之内,活跃于其中的主要是洋人和中国上流社会人群。西式滑冰及西方现代生活方式被赋予了摩登、优雅等文化意义。
一位名叫文实权的人在这里建起了北海开放后的第一块冰场。文实权“自幼便习滑冰,十二岁时曾在慈禧皇太后、光绪皇帝驾前,恭备冰嬉之差”,他选中了白塔北部漪澜堂前的冰面开辟为冰场。一个月后,文实权等人在漪澜堂前的冰面上举办了第一次“万国化装溜冰大会”。此前,化装溜冰只在使馆内冰场举办过,北海此举开国人的化装溜冰之风气之先,掀起溜冰热潮。化妆溜冰结合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服饰文化、性别文化,诸多文化张力使其成为时尚活动,因此化装溜冰成为近代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空间。
(图名):冬天停靠在天津的外国炮舰(图作者或来源)
(图说文字):近端有冰床往来运货或载人,中间则是自由滑冰者)
第二节 民族主义的冰雪文化
近代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受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民间冰雪运动开始与国家、民族尊严关联;其二,国家开始组织区域性运动会和全国冰上运动会;其三,组建滑雪部队,将之作为军队的一个重要军种。
梳理西方冰雪运动传入中国的过程,论述冰雪文化参与民族主义建构的实践逻辑。近代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有识之士从西方引入的冰雪运动与民族国家建构议题密切相关。受“救亡图存”思潮的影响,冰雪运动成为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随着西学东渐日盛,西方体育思想及文化被引入,冰上运动也被列入民国时期的学校体育课程。“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的民族主义思潮下,学生、军人为代表的广大民众投身于体育强身、体育救国的使命,从而使人们感受自己到身为新兴民族国家一份子的国民身份与责任。民国时期的冰雪文化为冰上运动赋予了民族主义的内涵,使孙中山担忧的“一盘散沙”的国民得以凝聚。
第三节 冰雪民俗与传统重塑
冰雪民俗体现了现代化中的传统再造。“九·一八事件”之后,民族国家危机加深,民族主义者不再满足于向外求索,而是回到本土的历史传统来寻找民族文化认同与自信。一方面,知识分子通过对传统冰上运动历史文化的挖掘,强调中国滑冰的悠久历史,希望藉此唤醒国人在冰上运动中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用现代化的语言和生理知识对传统的民族体育进行梳理,例如王健吾认为中华民族体育历史悠久,且具备了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的体育精神,都是重要的社会教育方式,因而中国无需妄自菲薄,只是民族体育缺乏现代化和科学化,只需加以系统整理即可起到振兴民族的作用。
“古典派”滑冰家吴桐轩
第二章 冰雪大众文化
本章梳理冰雪运动在大众日常生活中流行的过程,论述东西方文化冰上运动中碰撞,成为民国时期多元融合的大众文化。通过化装溜冰大会、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介的塑造以及围绕冰上运动产生的商业经济等社会诸多力量“共主体”的实践,改变着华北都市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
第一节 民族国家与大众文化
从冰上活动中可以看到:一方面每逢溜冰会开场都有人强调一番“体育救国”,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溜冰,在九一八事件后则以国族之名对溜冰大加斥责和讥讽;另一方面是主办者、参与者把“万国”、“世界”带进都市生活中,从溜冰场的环境、音乐、茶点、经营方式,到溜冰者、观看者的衣着服饰、社交礼仪都是中西合璧的。冰上大众文化的开放多元、融汇东西,将各种边缘性元素汇聚一堂,溜冰场提供了一个新的文化空间,民族国家、青年男女、商业资本、大众传媒都在这个新场域借冰雪文化展开象征资本再生产,重新编码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世界的秩序。
第二节 冰雪大众运动文化
冰雪运动是民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盛极一时的化装滑冰会便是这种大众文化的体现。当时人们显然更为看重冰雪运动的时尚型和娱乐性,而非竞技性,因而当时与其说它是一种体育竞技活动,不如说它是一种大众文化活动,更有甚者,批评“比赛体育”者为游手好闲之人(章五辑,1931:49)。作为曾经皇家举行“阅冰”的地方,北海公园1925年8月1日对公众开放,掀起了冰上运动的热潮。1926年1月31日,北海公园举行了盛大的化装滑冰大会,参会者将自己化装成各种角色,冰场充满奇装异服,很是热闹。
司徒壮、聂光坻、郑少怀、方宝珪在燕大化装溜冰大会上(1930年) 周振勇摄
第三节 “体育救国”与冰上运动的普及
随着近代民族国家危机日渐严峻,冰上运动成为建构民族国家的方式。一方面,民族国家提倡“体育救国”,将现代冰上运动纳入国家的体育系统和运动竞技系统,以强健国民体质,通过身体规训来培育新国民。另一方面,民族主义者借冰上运动来发表民族主义言论进行社会动员,如“好男儿起来雪此耻!起来收回冰的领土权”,用“争城界地,厥功甚伟”来形容冰球队的成立等等。由此,冰上运动迅速普及,也使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
萧淑莊女士在北海化装溜冰大会上(1930年) 蒋汉澄摄
|
關於作者: |
张小军: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教授,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发展人类学专委会主任。中国民族学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九三学社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候鸟学者。著有《让“经济”有灵魂》、《让历史有“实践”》等著作。
|
目錄:
|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冰雪文化与社会转型 001
第一节 西风东渐中的冰雪体育 001
第二节 雅俗共赏的日常冰雪文化 017
第二章 民国时期冰雪大众文化 049
第一节 无问西东:西风东渐的文化具身性 053
第二节 传统的现代:冰场内外的情性释放 072
第三节 国民大众:共主体的国家话语 085
第三章 民国冰雪文化的民族主义与日常叙事 099
第一节 冰雪文化中的民族主义思潮 099
第二节 冰雪文化中的民族主义意义生产 108
第三节 冰雪文化中的民族主义象征资本再生产 121
第四节 冰雪文化的市场化政治 131
第四章 民国冰雪文化与女性现代性的塑造 138
第一节 冰雪文化与妇女解放 138
第二节 民族主义的“它性”自我 152
第三节 妇女解放下的“他性”自我 160
第四节 新女性的“她性”自我 1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