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门阀士族:琅邪王氏文化传家
》
售價:HK$
86.9
《
有机农业
》
售價:HK$
29.5
《
穿搭也有公式:100个不过时的搭配
》
售價:HK$
47.2
《
不完全契约
》
售價:HK$
97.9
《
知脊:脊柱使用说明书
》
售價:HK$
107.8
《
中国早期民法新论:案例、法规、概念与法律之外
》
售價:HK$
52.8
《
六星纪元:盟战时代
》
售價:HK$
85.8
《
明代女真史
》
售價:HK$
104.5
|
內容簡介: |
美国的“反智传统”已发展多年,几乎可以说是美国政治、社会、经济、教育的衍生物。作者理查德·霍夫施塔特是少数最早注意到美国文化中的“反智”现象的学者之一。他从美国思想史角度出发,对“反智”进行了系统与具有历史深度的爬梳,试图挖掘其背后深层的社会背景,并予以同情性的理解。
因此本书不但是研究美国文化与思想的巨著,更可以透过它去思考一个更宏观的主题:“智识”与知识有何不同?知识分子在社会上能扮演什么角色,又如何与权力共处?
该书一上市就造成轰动,并获得普利策奖非虚构作品奖。当代著名学者余英时的《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亦深受其启发。美国思想史名家施莱辛格也对霍夫施塔特推崇备至。可见,在这一研究领域,霍夫施塔特的《美国的反智传统》不仅是集大成之作,还是理解今日美国所不可错过的经典。
|
關於作者: |
作者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1916—1970年),20世纪美国著名公共知识分子、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史教授。他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奖非虚构作品奖,第一次凭借《改革的年代》中对20世界初期进步运动的理性分析,首度于1956年获奖,之后又因《美国的反智传统》中对文化史的研究而于1964年再次获奖。
除上述两书外,他另著有《美国思想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美国政治传统》,以及《美国政治中的妄想偏执风格》。他还与华勒斯共同主编《美国社会的暴力:一部真实记录》。
译者
居 方
南京林业大学教师,从事翻译实践及MTI翻译教学工作多年。江苏省政府规章英文译、审专家。曾主持多项省厅级课题,译著有《环境与社会》等。
|
目錄:
|
目 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一章 我们这个时代的反智现象
第二章 智识不受欢迎
第二部分 心灵的信仰
第三章 福音主义精神
第四章 福音主义与复兴派
第五章 对抗现代性
第三部分 民主政治
第六章 士绅的没落
第七章 改革者的命运
第八章 专家的兴起
第四部分 现实文化
第九章 商业与智识
第十章 白手起家与心灵的技术
第十一章 其他形式的反智
第五部分 民主社会的教育
第十二章 学校与老师
第十三章 “生活适应” 教育中的反智
第十四章 儿童与世界
第六部分 结论
第十五章 知识分子:疏离与从众
致 谢
|
內容試閱:
|
尽管本书中主要探讨的是美国早期的历史,但是它的构思却来源于 20世纪 50 年代美国政治的状况和知识界的处境。 此前,人们对“反智主义”一词少有耳闻,但是在那十年间,美国国内陷入相互指责,彼此辱骂的境况,它也因此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 过去,智识普遍不受重视的遭遇虽然令美国的知识分子沮丧或不满,但是像现在这样,知识圈外几乎沆瀣一气反对知识分子,知识圈内进行自我批评,有如一场全国性的运动,实在少见。
这主要是由麦卡锡主义引起:它诱发了民众的恐慌,让人们认为知识界的批评意见对国家有害无益。 当然,知识分子并非麦卡锡猛烈攻击的唯一目标,他还有更深的盘算。 但是,知识分子深陷战火之中,每当看到他们受到攻击,麦卡锡的支持者就欢呼雀跃。 一群不知名的“裁判者”在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他,对知识分子和高校界进行攻讦。 由麦卡锡挑起的一系列对知识分子的指控,引发了疯狂的恶意,使全国陷入愚蠢与无知。 1952 年的大选正是在这种气氛中进行,双方候选人一个才智出众,一个庸俗不堪,形成鲜明对比,竞选也充满了戏剧性。 民主党候选人阿德莱·史蒂文森(Adlai Stevenson)是一个头脑聪明、风格高雅的政治人物,他对知识分子的吸引力超过了近代历史上的任何人。 他的对手是共和党候选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D.Eisenhower)将军。 他思想传统,不善言辞,受到不讨人喜欢的副手尼克松的摆布,整个竞选的基调似乎不是将军本人说了算,而是由他这位竞选搭档和共和党内麦卡锡派左右。
无论是知识分子本身,还是他们的批判者,都把艾森豪威尔那次决定性的总统竞选获胜看作美国对知识分子的否定。 连《时代》这家以其观点著称的周刊,也摇了摇头,令人难以置信地表现出担忧:艾森豪威尔的胜利,“揭示了一个早就让人怀疑、充满警示的事实,那就是,在美国的知识分子与民众间一直存在着一道不仅深而且不健康的鸿沟”。 “大选结束后不久,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Arthur Schlesinger,Jr. )用尖刻的笔调对结果提出了异议,他发现“知识分子们现在的处境,在上一代人身上是无法想象的”。 民主党统治的 20 年间,知识分子普遍被理解和尊重,然而此后,商界势力重新上台,庸俗化随之而来,现在这种情况是商业至上不可避免的结果。 如今,知识分子被贬低为“学究”、怪物,执政党既不了解他们,也无意重用他们。 他们将成为一切问题的替罪羊,从高额的所得税,到珍珠港遭袭。 “反智主义,” 施莱辛格说, “ 一直就像商人中的反犹主义一样……在今天的美国社会,知识分子……正在逃亡。”
共和党上台后,这一切似乎都被合理化了。 用史蒂文森的话说,当“新政”的支持者被汽车经销商取代后,知识分子和他们所崇尚的价值观似乎就被抛弃了。 其实,他们早在杜鲁门政府时期就被经常出入法庭的政客们掩盖了光芒。 如今,国内到处都是这样的言论和报道,例如国防部长查尔斯·E. 威尔森(Charles E.Wilson)认为不应该对纯科学研究进行投入,艾森豪威尔总统喜爱阅读西部小说,以及他将知识分子定义为废话连篇、矫揉造作的人。 但是,在艾森豪威尔总统时期,美国的政治气氛发生了转变:现在执政的本来就是共和党,所以麦卡锡掀起的政治风暴自然冷淡收场。这位来自威斯康星州的参议员因为树敌太多使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并遭到多方的谴责,最终泄了气。 1957 年,苏联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终于激发
了美国民众潜在的自省精神,重新反思这个国家的未来。 它不仅打击了美国人的虚荣心,也让人们开始重视“反智主义”给教育制度和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后果。 忽然之间,国民对智识的不屑似乎不只是一件让人难堪的事,更是威胁到生存。 这些年来,整个国家关心的主要是教师是否忠于祖国,现在,总算开始怀疑他们的收入是否偏低了。 科学家一直都在呼吁过分强调安全问题会打击开展研究的士气,现在他们的意见也有人聆听了。 过去,只有一小部分批评人士对美国教育的松懈提出异议,现在,电视、杂志、商人、科学家、政治人物、军队官员和大学校长,到处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并且很快就发展成一场全国性的反思活动。 当然,这一切并不会让治安委员会成员的告密立即消失,也不会驱散美国人生活中的反智情
绪。 甚至在受到苏联人造卫星成功发射最直接冲击的教育领域,公众关心的似乎只是培养出更多制造人造卫星的人才,而不是激发和提高才智本身。 一些人甚至说,有天赋的儿童应该被当作冷战时期国家宝贵的资源。尽管如此,此时全国上下整体的氛围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1952 年,似乎只有知识分子才饱受反智阴霾之苦,到 1958 年的时候,大部分会思考的人都相信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盛衰。
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冷静地看待 20 世纪 50 年代的政治文化。 如果在麦卡锡主义时代,甚至在艾森豪威尔执政期间,公共生活中可能会看到知识分子遭遇迫害,现在则不大可能。 华盛顿又重新张开双臂,欢迎哈佛的教授和罗德奖学金的获得者。 如果曾经有人怀疑智识会阻碍个人的政治前途或政府取得成功,那么现在完全不会有这种想法。 显然,新上任的肯尼迪总统乐于接受新观点,尊重知识分子,在处理国事等正式场合,着意表现出对他们的敬重。 他喜欢与聪明的人在一起,听取他们的建议,最重要的是,他刚执政便开始努力搜寻各行业的杰出人才。 另一方面,如果有人认为招纳这些人才肯定会彻底改变我们的处事方式,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一定会打消这种想法。 如今,知识分子可以自由讨论“反智”这个问题,而不会卷入过分的党派纷争,不必自怜自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