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智、现代性与疯癫:文化对人类经验的影响
》
售價:HK$
188.2
《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103.0
《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售價:HK$
66.1
《
开宝九年
》
售價:HK$
54.9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HK$
109.8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HK$
109.8
《
《证券分析》前传: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与证券分析方法
》
售價:HK$
134.3
《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售價:HK$
78.2
|
編輯推薦: |
一部将传统训诂学与现代句法学相结合的词义句法互动研究之作。
|
內容簡介: |
《上古汉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及其历史演变》采用Talmy(2000)的词化理论,描写和分析了上古汉语位移事件的词化模式及其演变机制,认为汉语位移事件词化模式的确有 一个从动词构架变为附加语构架的过程。该过程与连动结构及其单核化过程密切相关:随着位移动词语义泛化,由位移动词构成的连动结构开始不断增加;该结构的单核化则导致了方 式动词的副词化,前位路径动词的介词化,以及后位路径动词的补语化乃至助词化。而后置方位词和空间介词的大量使用,主要是为了分担原先主要由路径动词表达的配置和向量。
|
關於作者: |
华建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词义句法语篇、《说文》与中国早期经典、数字人文。代表性专著有《战国传世 文献语气词研究》《〈左传〉篇章零形回指研究》。
|
目錄:
|
言
第一章上古漢語位移動詞語義成分的編碼(上):動體、
背景、方式的合併編碼
第一節位移事件的詞義成分
第二節位移成分的獨立編碼與合併編碼
第三節動體、背景的合併編碼
一、 實體的分類
二、 [移動 動體]
三、 [移動 背景]
第四節方式的合併編碼
一、 [移動 工具]
二、 [移動 姿態]
第五節小結
第二章上古漢語位移動詞語義成分的編碼(下):路徑的
合併編碼
第一節向量的合併編碼
一、 [移動 離開]
二、 [移動 經過]
三、 [移動 到達]
第二節構象的合併編碼
第三節指示的合併編碼
第四節方嚮的合併編碼
一、 [移動 框架方嚮]
二、 [移動 非框架方嚮]
第五節小結
第三章上古漢語位移動詞的句法配位
第一節位移動詞與位移事件
第二節動體和背景的句法實現
一、 無標記配位格式
二、 有標記配位格式
三、 多個動體的句法實現
四、 多種背景的句法實現
第三節方式的句法實現
第四節路徑的句法實現
一、 指示的句法實現
二、 構象的句法實現
三、 方嚮的句法實現
四、 向量的句法實現
第五節小結
第四章上古漢語位移事件詞化模式的歷史演變
第一節“去”的詞義演變過程及其機制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指示]的賦予:[離開説話者]義的“去”
三、 情狀體的變化
四、 終點論元的賦予
五、 “去”的及物化
六、 小結
第二節“進”詞義的演變過程及其機制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上古時期的“進”
三、 中古時期的“進”
四、 進一步的討論
第三節位移動詞“至、往”的及物化過程和機制
一、 “至”及物化過程的量化描寫
二、 “往”及物化過程的量化描寫
三、 “至”及物化機制的理論分析
四、 “往”及物化機制的理論分析
五、 小結
第四節後置方位詞的使用
一、 後置方位詞的使用頻次明顯提高
二、 後置方位詞的强制程度
結束語
後記
主要語料文獻
參考文獻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上古漢語位移動詞語義成分的
編碼(上):動體、背景、方式的
合併編碼〖MZ)〗
位移事件的詞化可以分解成兩個層面:首先是位移成分編碼爲詞,這是從概念成分(語義成分)到詞的過程,屬於詞以下層面;其次是跟位移表達相關的詞按照一定的配位規則組合成句子,這是從詞到句子的過程,屬於句法層面。前者是本章及下一章的研究内容,後者則是第三章的研究内容。
〖MZ(2H〗第一節位移事件的詞義成分〖MZ)〗
根據Talmy的詞化理論,位移事件是一個由移動(Move)、動體(Figure)、背景(Ground)和路徑(Path)四個基本語義成分(basic semantic component)構成的框架,其中:
移動(M):指某實體物理位置的變化;
動體(F):指相對另一實體而言發生位移的實體;
背景(G):指確定動體發生位移的參照實體;
路徑(P):指動體相對於背景所採取的移動路綫,指明了動體的移動方嚮。
在上述四大位移事件内部成分(Inner component)中,動體和背景是一對彼此相互定義對方的概念,路徑則是位移事件中最核心的組成要素。除此之外,位移事件還可以與伴隨事件(Coevent)的外在語義成分聯繫在一起,其中最常見的外部成分就是方式(Manner)和使因(Cause)。
〖MZ(2H〗第二節位移成分的獨立編碼與合併編碼〖MZ)〗
具體來看,移動、動體、背景、路徑、方式五種位移成分我們之所以除了考察四大内在位移成分,還考察[方式]這一外圍位移成分,是因爲這直接關涉上古漢語位移事件詞化模式的類型判定。可以採取兩種編碼方式:一是單一式編碼,此時所得的詞只含有移動、動體、背景、路徑、方式中的一種;二是合併式編碼,即將多個語義成分打包編碼在一個詞裏。從總體上看,動體、背景主要採取單一式編碼;移動則絶大多數情况下都採取合併式編碼,方式、路徑則兩種編碼方式都很常用。比較:
(1) (孔子)徐行翔佯而歸,絶學捐書,弟子無挹於前,其愛益加進。(《莊子·山木》)
(2) 孔子觀於吕梁,縣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魚鱉之所不能游也。見一丈夫游之,以爲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並流而拯之。(《莊子·達生》)
(3) 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左傳·成公十六年》)
(4) 鄭大旱,使屠擊、祝款、豎柎有事於桑山。斬其木,不雨。(《左傳·昭公十六年》)
(5) 九月丁卯,晉荀吴帥師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雒。(《左傳·昭公十七年》)
例(1)成玄英疏:“徐步而歸,翱翔閒放,逍遥自得。”《説文·行部》:“行,人之步趨也。”段注:“步,行也。趨,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謂之行。統言之也。”《彳部》:“徐,安行也。”《辵部》:“遲,徐行也。”《廣雅·釋詁四》:“徐,遲也。”《釋詁二》:“遲,緩也。”從《説文》訓釋看,“徐”和“遲”的本義都包含了[方式]和[移動],但在先秦用例中,它們一般只表示[方式],即遲緩、緩慢,《孟子·告子下》:“徐行後長者,謂之弟;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徐”和“疾”相對,都作“行”的副詞。因此,此例“徐行翔佯而歸”,動詞“行”只編碼了[移動]凡詞語以“ ”標識,語義概念必要時則以[ ]標識。,副詞“徐”只編碼了[方式],屬於單一式編碼。例(2)成玄英疏:“至於水族,尚不能游,况在陸生,如何可涉!”《玉篇·水部》:“游,浮也。”《尚書·君奭》“若游大川”,孔疏:“《詩》云‘泳之游之’,《左傳》稱‘閻敖游涌而逸’,則‘游’者,入水浮渡之名。”例(5)《説文·沝部》:“涉,徒行濿水也。”段注:“濿,或砅字也。砅本履石渡水之偁,引申爲凡渡水之偁。”可見,在例(2)和例(5)中,[移動]和[方式]這兩個位移成分先打包在一起,然後分别編碼爲動詞“游”和“涉”,屬於合併式編碼。例(5)中介詞“自”只編碼了[路徑]([向量]中的[離開]),屬於單一式編碼;而在例(3)中,[路徑]和[移動]這兩個位移成分打包在一起,編碼爲動詞“登”([向上]+[移動]),屬於合併式編碼。至於[動體]和[背景],它們主要是由名詞或名詞性成分(NP)來表達,但有時也與[位移]等打包在一起編碼爲動詞,如例(4)動詞“雨”就是編碼了[雨水]這一動體,例(2)和例(5)的“游”和“涉”除了[移動]和[方式]之外,還編碼了[水域]這一背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