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学问·熙丰残照:北宋中期的改革
》
售價:HK$
107.8

《
万有引力书系 陪伴也是一种疗愈 从家庭到现实世界的幼儿观察
》
售價:HK$
97.9

《
如何操办我最好朋友的葬礼
》
售價:HK$
61.6

《
大脑、思维和语言
》
售價:HK$
96.8

《
下一代无线通信使能技术
》
售價:HK$
140.8

《
具身智能: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
》
售價:HK$
75.9

《
甲骨文丛书·《源氏物语》的美学世界
》
售價:HK$
206.8

《
我们为何渴望安稳,却又想要逃离(心理学版《人性的枷锁》)
》
售價:HK$
61.6
|
內容簡介: |
自晚清民国以来,章太炎、梁启超、钱穆、侯外庐、杨向奎等先生后先继起,对清代学术史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范式。近40年来,陈祖武先生秉承杨向老之教,尊重历史,求真务实,以学术史与社会史相结合,在传承中寻求创新,提出“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学术理念,强调“乾嘉学派是一个历史过程”,指出晚清学术“会通汉宋以求新”,中国学术依然沿着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执着地求索,曲折地前进。凡此种种认识和论断,有力地推进了清代学术研究,开辟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新境界。
本书是诸弟子对陈先生学术理念的继承和阐释,从多角度、多层次弘扬和发展陈先生所提出的理论命题。
|
關於作者: |
林存阳,博士,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史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清代学术思想史、三礼学史、政治文化史。出版专著《清初三礼学》《乾嘉学派研究》《三礼馆:清代学术与政治互动的链环》等,发表文章有《顾炎武“明道救世”的礼学思想》《清代礼学思想演进析论》《苏州紫阳书院与清代学术变迁——以钱大昕为研究视角》《三礼馆与清代学术转向》《礼乐百年而后兴——礼与清代前期政治文化秩序建构》《清代基层社会对礼的诉求及践履》(2012年)等80余篇论文。主持了历史研究所重点课题“三礼馆与乾隆初叶的政治文化和学术走向”(2002—2005年)、“ 乾嘉四大幕府与清代学术”(2009—2012年);主持“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研究”“乾嘉学派研究”“中国古代的礼与社会”等多项课题。
|
目錄:
|
“以经学济理学之穷”——清代学术再论 袁立泽/001
耻、意见、胆——清儒孙奇逢学术人生之底蕴刍论 林存阳/044
论清初的陆王学 杨朝亮 韩鑫/068
黄宗羲与甬上讲经会考论 梁勇/083
潘平格《求仁录》探析——兼论清初理学思辨潮流的学术史演进 李立民/098
魏裔介人性论探析 万宏强/109
毛奇龄的礼学特色 乔娜/133
“皖学”视域下戴震对方以智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徐道彬/156
章学诚对戴震的学术评价 杨艳秋/173
同归殊途:章学诚与汪中学术之争的再审视 周轩/189
宗族、科举与书院:形塑常州学派的三重力量 王豪/207
乾嘉新义理学论纲 孔定芳/223
朱轼的经学倡导与清代前中期学术转型 李文昌/245
学人视野下的“嘉庆新政”——读清人文集札记 陈连营/259
张尔田与夏曾佑——兼及晚清经今文学的“浙学”一系 张勇/283
潜流之音:张尔田论清代学术 文雅/294
王先谦《东华录》版本考述 刘泠然/311
清史馆与清学史研究之风的形成 朱曦林339
徽商与清代学术之演变 梁仁志/361
历史语境与主体调适:清代遗民书写的流变 王新杰/375
现代分科学术史的书写 李春伶/392
知遇之恩——陈先生对我的帮助和影响 王逸明/414
附录:
关于清代学术的三个问题 陈祖武先生 演讲/418
陈祖武先生著述年表 朱曦林/425
孜孜笃实精进不已——陈祖武先生的治学进路与成就管窥 林存阳 杨艳秋/445
|
內容試閱:
|
开篇语
清代学术,博大精新。清季以来,治此一门学术者,章太炎、梁任公、钱宾四三位大师,后先继起,鼎足而立。陈祖武先生接武诸先达,沉潜其中四十余载,孜孜矻矻,不间寒暑,寝馈以之,开拓精进。
1920年代初,梁启超先生作《清代学术概论》,以高屋建瓴之势,俯瞰勾勒,发凡起例,开启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崭新天地。其尝言:“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一百年后的今天,洵当乎一“文化昂进之时代”。1992年,陈祖武先生推出《清初学术思辨录》一书,继往开来,发为新声。数十年来,著述斐然,迭有创获,殊多建树,不但示范了确然可循的学问门径,而且还树立了卓然可敬的学人风范。
吾等晚生后学,有幸亲炙、受教于陈先生门下,求道解惑,得以稍稍寻知有清一代学术之归趋究竟。值此恩师八十华诞之际,略举聆听教诲、拜读先生著述之所感数端,既志祝贺之忱,亦请大雅赐教。
创辟命题,奠定根基
研究清代学术史,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清朝初期,当政者一再崇奖宋明理学中的程朱之学,然而理学却衰微不振,倒是与性理之学异趣的考据学不胫而走,以至在乾隆、嘉庆之世风靡朝野。如何去解释这种历史现象,应该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陈先生认为,明清之际,社会的急剧动荡及其在理论思维领域所反映出的理学瓦解,形成了清初的批判理学思潮。这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思潮:一方面它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是一个进步性的思潮;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具有复古倾向的思潮,正是这种复古倾向,导致清初知识界在方法上逐渐摒弃宋明理学的哲学思辨,走向朴实考经证史的途径。
清初学者难以具备比宋明理学家更高的理论思维,故而只能在纠正宋明理学偏颇的基础上向经学回归。基于此一判断,陈先生指出: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学术演进内在逻辑的作用,两者相辅为用,从而规定了清初学术发展的基本趋势,这就是:“以经世思潮为主干,从对明亡的沉痛反思入手,在广阔的学术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