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HK$
80.6
《
法国通史(全六卷)
》
售價:HK$
985.6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HK$
53.8
《
战国竹书复原综论
》
售價:HK$
98.6
《
走出内心的深渊:快节奏人群心理疾病与健康指南(原书第3版)
》
售價:HK$
77.3
《
如何成为一家千亿公司
》
售價:HK$
76.2
《
趋势跟踪: 汤姆·巴索的交易谋略
》
售價:HK$
77.3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HK$
54.9
|
內容簡介: |
《2022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编,收入关于传统色彩理论研究的论文共33篇,分别由来自中国、日本等国家的色彩学专家,以及中国各高等院校、文博单位的研究人员撰写,内容集中在色名与物名、配色与表现、色材制备、色彩应用四大领域,论述全面而深入。
|
關於作者: |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为文化部直属科研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下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是国内批硕士、博士培养单位,其研究工作也在1980年后全面展开,研究方向涉及美术理论与批评、中外美术史、中国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承担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重点项目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重点项目。美术研究所现设美术理论研究室、古代美术研究室、现代美术研究室、民间美术研究室、书法艺术研究室、艺术设计研究室、美术文献研究室及美术创作中心,现有研究人员31名,学术秘书1人。20世纪80年代初,美术研究所曾创办《美术史论》和《中国美术报》,科研人员在美术基础理论、原始美术、宗教美术、石窟与陵墓艺术、古代绘画与书法篆刻、民间美术、漫画史论、20世纪油画、陶瓷及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领域的研究都获得喜人成绩。期间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如12卷本《中国美术史》、14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全集》、10卷本《20世纪外国美术丛书》、《色彩的中国绘画》等都已出版并获得奖项。1978年以来,美术研究所已配合研究生院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美术研究人才。美术研究所的另一重要特色,是重视学术社会化工作。20余年来,由美研所策划主办的一系列重要学术活动,对中国当代美术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
目錄:
|
目 录
CONTENTS
中国传统色彩:以绘画为中心的展开(代序) 牛克诚
五色与时空逻辑 彭 德 001
从“宋韵”色彩看“灵性”及思维的显现 宋建明 016
月令与色彩
— 五色系统形成研究 肖世孟 033
中国色彩的时空结构与生命意识 陈彦青 051
色形论 林若熹 069
《舞论》的色彩观及其影响 何韵旺 079
青花瓷的名称演变情况初探 王冬松 098
论王维诗中的青色系词 刘莉莉 111
东方之青
— 中国古代的蓝铜矿颜料 王进玉 王进聪 王 喆 126
东方绘画中的色彩?色材?材质 [日]荒井经 何韵旺译 140
藏族传统矿、植物颜料的历史、制作技艺及特色 阿旺晋美 150
红花染毛工艺的实践研究 杨建军 163
有机赤色色料的原材料及应用实例 [日]岛津美子 张乐校译 176
论金属金色的多重绘画审美表征和应用 许敦平 王艾诗 188
黄铜制日本装饰经 [日]早川泰弘 张乐校译 203
明清官式建筑彩画标准色谱建构工作报告
—兼及晚清建筑彩画色谱演变情况的初步认识 刘 欣 李路珂 杨 红 216 五色涟漪
—中国传统城市色彩初探 王京红 260
清末宫廷女服绦边镶饰配色观 章 新 279
镜像与重构
— 关于明代杂剧穿关中服装替色问题的思考 邵 旻 294
日本平安时代贵族女性服饰色彩的“和样” 曲 音 305
湘西凤凰地区苗族色彩原型与服饰色彩研究 黄 茜 319
审美观察方法的流变
— 古代绘画遗存中色层相叠的当代启示 张 乐 338
技法与借鉴— 大重彩画的构想 金 瑞
浅析传统中国画中色彩的视觉特征 丁 荭 叶 健
从隋唐石窟壁画洞见中国传统用色的奥秘 赵栗晖
传承与再造— 中国画创作中的色 马媛媛
浅析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 焦笑会
日本色彩的近代化 [日]国本学史
近现代海上画派花鸟画色彩基本规律探究 叶 芃
现代山水画中色彩的运用与转换— 以石鲁、白庚延山水画创作为例 李旭飞
黄宾虹没骨花鸟画中的色法 李 敏
当代青绿画家研究一则— 许俊青绿山水的文化解读 王文娟
|
內容試閱:
|
中国传统色彩:以绘画为中心的展开
(代序)
牛克诚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
2022年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的办会方式与此前有所不同,此前6届都是由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独家主办,这一届则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与
天津美术学院共同主办。这是色彩年会的一次新尝试,为的是让年会获得更大的
对话场域及发展空间。本次年会的学术主题为“观念与技艺”,旨在通过对于传统
色彩的技艺解析来探究东方色彩的观念、意识及精神世界。这一主题设定考虑到
其在美术院校的话题呼应及效应辐射,期望年会的主题成果能够为院校艺术创作
及设计专业的广大学子提供东方色彩的观念熏陶与技艺启迪。
(一)
本届年会将目光更多地倾注在绘画领域,这也就是议程中所呈现的两场中国画
色彩讨论。我们期待以中国画色彩为突破点,实现中国传统色彩研究的整体推进。
丁荭、叶健《浅析传统中国画中色彩的视觉特征》揭示了中国画色彩的象征
性、抽象性及装饰性的视觉特征,“尚意”“尚趣”“似与不似”的美学追求,以及
创作主体于自然之中寻求均衡和秩序的审美心理。马媛媛《传承与再造 —中国
画创作中的色》通过临摹实践体认中国画色彩原理,总结出中国画色彩的形式法
则、形式类型及形式特征等,以促进当代色彩表现在材质、形式、技艺及审美等
方面的拓展与提升。焦笑会《浅析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提供了笔墨之外观照
中国画的另一个角度;以实体的“白”和虚体的“白”进行分类解析,既探讨白之
内部关系,也分析白与墨色的关系,指出白的抽象而开放的品性。金瑞《技法与
借鉴 —大重彩画的构想》从绘画材料技法的角度,对古代绢本卷轴画、壁画、
唐卡、坦培拉、湿壁画、袖珍绘画等进行研究,以重彩材质为中心将多种绘画体
裁统合成一个综合语义空间,展现出跨文化的宽阔视野。赵栗晖《从隋唐石窟壁
画洞见中国传统用色的奥秘》以隋唐石窟壁画为考察对象,从材料与技法角度对
I
2022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indd 1 2023/11/6 下午5:26中国画传统色彩进行细致解读;特别是对各种色彩结构进行分析,在天然矿物色
之间及与植物色之间、颜料与用胶之间及色彩涂层的绘制次序上,探明传统中国
画的用色奥秘。张乐《审美观察方法的流变 —古代绘画遗存中色层相叠的当代
启示》,指出色层唤起与平面不同的观看,它通过不同色相的叠加使绘画从扁平二
维观看进入多维观看;认为色层相叠的当代艺术实践是一场从思维模式向审美模
式的跃迁。许敦平、王艾诗《论金属金色的多重绘画审美表征和应用》探讨作为
绘画媒材的黄金材料在传统重彩画中之使用,详细分析其应用手法、语言样式及
审美价值,并以实践案例呈现其当代绘画中的应用价值。在绘画色彩方面,叶芃
《近现代海上画派花鸟画色彩基本规律探究》是近代中国画色彩研究方面非常有学
术价值的一篇论文,以任伯年为视点来分析近代花鸟画领域色彩表现的现代化转
型,指出其以文人审美为内核并融合民间色彩和西方色彩的基本模式,以及其秉
承文人画审美理想、折中“雅”“俗”、中和时代审美需求的核心理念。李旭飞《现
代山水画中色彩的运用与转换 —以石鲁、白庚延山水画创作为例》对中国当代
山水画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画家色彩的现代性进行了考述,指出其在继承传统的基
础上深入生活,借鉴西画的光影与色彩的运用,形成以色彩为重要表现手段和形
式的现代山水画。王文娟《当代青绿画家研究一则 —许俊青绿山水的文化解读》
指出当代画家许俊的青绿山水继承了正统的青绿技法与精神,又力求突破而充满
现代气息;其概括色为重的大色块、三远结合的透视及相得益彰的笔墨极富现代
“构成性”,并蕴含在“气韵生动”的美学品格中,从而实现传统青绿山水的现代转
型。日本学者荒井经《东方绘画中的色彩·色材·材质》指出“近代岩画具”不仅
为日本画提供了“色彩”,还塑造了砂状“质感”这一日本画独特的造型语言;用
东方的岩彩材料和技法来临摹蒙德里安的《构成》,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出东方的岩
彩表现,其笔触的彰显以及材质独特美感的呈现,体现出东方色彩和西方色彩在
表现语言上的明显不同。日本学者国本学史《日本色彩的近代化》在明治维新的历
史背景下考察日本色彩文化在现代化和西方化影响下的发展历程,着重论述了从
西方科学色彩知识及理论通过书籍报刊的传入,到以“色彩图”为标志的知识形态
通过教育普及的过程,同时也指出,汉字文化也已深厚积淀在日本的色彩文化中。
(二)
在众多国内专家学者及来自海外特别是日本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下,包括色
II
2022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indd 2 2023/11/6 下午5:26彩观念、色彩史论、颜色词、绘画色彩、民间色彩、服饰色彩、染织色彩、建筑
彩绘、戏剧舞台色彩、颜料工艺,以及现代色彩应用等中国传统色彩研究的综合
学术架构已经形成。本次学术年会即在这一学术架构中展开。
在色彩观念方面,学者们进行了宏观的理论观照,将传统色彩从材质技艺层面
提升到自然宇宙的时空意识与逻辑之中。宋建明从“宋韵”色彩的角度论说了“灵
性思维”,认为它是建立在感性与理性之上的一种思维形式,发生在心灵自由畅想
的意象世界中,是东方式的超然思维智慧的底层呈现,以之可以充分诠释东方色彩
的意象世界。彭德《五色与时空逻辑》指出,基于中华农业文明的思维智慧形成的
时空逻辑具有模糊性和直接感性特征,它以往古、现在、未来为轴线,蕴含着四
季、荣枯的时间周流,体现为横向的万物互联及纵向的周而复始,这一时空逻辑成
为“五色”生成的内在根据。与这样一个“时空逻辑”概念相呼应的,是肖世孟对于
“月令”与“五色”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宇宙体系”的概念,它由五色、空间、阴
阳、五行构成,五色借此而形成色彩分类、组合及象征体系。与此相关,陈彦青提
出“宇宙模型”概念,天地玄黄、五方正色都是由此来构筑的;同时又揭示了一个
微观指向 —“苔痕寂色”的细致而微妙的体认与观察。何韵旺的《〈舞论〉的色彩
观及其影响》,根据印度最早的戏剧理论著作《舞论》中大量关于色彩的描述揭示印
度的色彩观,以克孜尔壁画为图像参照与《舞论》进行比较,指出与中华“五色”不
同的印度色彩象征性,并以此分析克孜尔壁画中的人物肤色各异现象。
在颜料或色料研究方面,王进玉、王进聪、王喆的《东方之青 —中国古代
的蓝铜矿颜料》文献翔实,考据细致,通过从俄罗斯查到的《蒙学字书》里的一些
和“青”相关的字词,结合对敦煌石窟彩绘颜料的科学分析和现场调查,探究中国
古代的石青、曾青、空青、扁青等概念的产生以及演变;更正了关于石青名称、
产地、矿物外观特征等方面的误传。和这个话题相关的是王冬松所做的“青花瓷”
的概念梳理,从最早的唐代文献到最晚的清代文献,在一个长时间链上进行文献
爬梳,指出青花瓷从宋代的“青白花器(瓷)”到清代前期“青花白底”或“白底青
花”的称谓流变,直到清代中期以后才逐渐确立了“青花”的普遍用语。日本学者
早川泰弘的《黄铜制日本装饰经》则通过实物检测弥补了文献记载的缺失;桃山时
代以前没有任何使用黄铜的文献记载,而在平安时代至镰仓时代(12—13世纪)
的《法华经》(《久能寺经》)、《扇面法华经册》、《法华经一品经》(《慈光寺经》)中
检测出了黄铜元素,从而将日本使用黄铜的历史提前到了平安时代。日本学者岛
津美子的《有机赤色色料的原材料及应用实例》则根据世界各大博物馆的文献资料
III
2022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indd 3 2023/11/6 下午5:26及实物参照,结合具体的染色工艺,从植物的根、花、木以及动物虫类等入手,
对赤色颜料的名称及使用进行了求证。杨建军的《红花染毛工艺的实践研究》通过
实际操作对红花花瓣中的红色素和黄色素在染毛工艺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总结,确
定其显色及固色的最佳染色温度,具有实际应用性。阿旺晋美的《藏族传统矿、
植物颜料的历史、制作技艺及特色》基于在藏区各地近三十年的田野考察及相关
的理论研究,对藏族传统矿、植物颜料的相关历史、原料与制作工艺、配色与应
用等进行广泛论述。
在服饰色彩研究方面,曲音的《日本平安时代贵族女性服饰色彩的“和样”》
缕析了平安时代贵族女性服饰从此前的“唐制”向“和样”嬗变的过程及其表现,
指出其服色名、服色搭配及季节着衣都体现出对于自然的亲和态度,同时其“层
叠”的服色搭配、“秩序感”的服饰展示也显示出对于“形式感”的迷恋。章新《清
末宫廷女服绦边镶饰配色观》通过绦边镶饰这一服饰色彩局部,梳理清代服饰色
彩传统体系演变,归纳其经典的色彩搭配模式,分析清末民初的社会风尚以及西
方色彩对东方时尚的影响。邵旻《镜像与重构 —关于明代杂剧穿关中服装替色
问题的思考》通过《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后附的穿关与曲本的比较发现明代内
府杂剧舞台上出现的替色现象,认为它是将现实社会中的色彩体系转用到杂剧舞
台,以渲染欢乐祥和氛围或烘托舞台人物的社会等级。
在建筑色彩研究领域,刘欣、李路珂、杨红的《明清官式建筑彩画标准色谱建
构工作报告 —兼及晚清建筑彩画色谱演变情况的初步认识》做了一项很有价值
的工作,选取明清官式建筑彩画主要颜料,采用传统施色工艺进行样本试制,形成
“明清彩画常用颜料标准样本库”;对各样本的色度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构建较为
准确全面的明清官式建筑彩画色谱;通过梳理官式建筑彩画使用颜料更替情况,初
步探讨了晚清建筑彩画色谱所示色彩关系及视觉效果变化情况。在城市色彩方面,
王京红的《五色涟漪 —中国传统城市色彩初探》拟构了中国古代礼制影响下的城
市规划中从坛壝到都城、府(州、县)城乃至城市群呈现的“中心—圈层”空间格
局,参照中国传统色彩体系描绘出从正色到间色的五色涟漪的城市色彩面貌。
色彩年会召开的秋天,无论是京门 , 还是津门,都进入色彩最为绚丽的季节。
七届年会,七彩京津,不只是赤、橙、黄、绿、蓝、靛、紫,更是中国传统色彩
学术年会斑斓多姿、元气满满的精彩呈现!
2022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