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知宋·宋代之司法
》
售價:HK$
99.7
《
空间与政治
》
售價:HK$
87.4
《
少年读三国(全套12册)
》
售價:HK$
490.6
《
不完美之美:日本茶陶的审美变
》
售價:HK$
87.4
《
现代化的迷途
》
售價:HK$
98.6
《
钛经济
》
售價:HK$
77.3
《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售價:HK$
322.6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柜子里的小怪兽”系列共3册,分别是《捣乱记》《养成记》《搬家记》。文字简单幽默,以孩子的口吻讲述柜子里的小怪兽的种种行为,故事的结尾充满了意想不到的反转。画面充满童趣与想象,细节丰富,构思巧妙。一套热闹、无厘头的绘本,混合了儿童日常生活经验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柜子里的小怪兽1 捣乱记》获得2016年度法国“疯狂墨水”奖,2017年度法国“我们的书”奖
|
內容簡介: |
《捣乱记》
一个小男孩试图向他的父母证明柜子里有小怪兽存在。小男孩有13个充足的论据:比如,柜子里的小怪兽总是玩他的玩具,所以房间总是乱糟糟;小怪兽喜欢趁他睡觉的时候往他的嘴里丢臭奶酪,所以他早上起来嘴里总是臭气熏天,刷多少次牙都不管用;小怪兽最爱吃脏袜子,而且是左脚的,所以他的袜子永远只剩一只;但小怪兽也害怕黑暗,这就是为什么他必须在夜晚开着小夜灯。其实小怪兽就是小男孩的另一面。
《养成记》
要如何照顾一只不想回家的小怪兽呢?小男孩会亲亲小怪兽,不过这可不是为了讨好,而是想要用亲吻来烦一烦它;他会在睡前一直给小怪兽讲故事,讲到半夜,但绝不讲那些酸倒牙的王子与公主的故事;他还会和小怪兽玩荒岛求生的游戏,阻止小怪兽学不好的话……现在,你知道该如何养一只柜子里的小怪兽了吧!
《搬家记》
柜子里的小怪兽占据了柜子太多的空间,是时候让小怪兽搬家,找一个新的地方住啦!小男孩研究了妈妈的手提袋、厨房放饼干的柜子、自己的书包、爸爸放袜子的抽屉、我的耳朵、仓鼠的笼子,还有恐怖的阁楼!他找遍了整个屋子,终于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地方……
|
關於作者: |
作者介绍
安东南·杜乐,出生于1981年,法国小说作家。2008年出版了小说处女作。在2010年6月发表《坏爱情》,也标志着作者对漫画书的进军。笔名“陈先生”,后出版了成人漫画《这位留着胡子的女人》,负责文字部分。他涉足小说、漫画、图画书、音乐等多个领域。
绘者简介
布鲁诺·萨乐蒙,出生于1974年。毕业于法国斯特拉斯堡装饰艺术学院插图专业。他为儿童出版社和报社绘制插图。他在创作“有趣”的插画的同时,也一直在开发一个更加富有诗意的图形世界,在那里让恶作剧的怪物和敏感的儿童角色相遇,开始出版绘本。他还制作动画,他最近执导了插画家Kitty Crowther的“The Bench”和“Egaro”,这是影像实验室和Canal 的动画短片。
译者介绍
徐淙 安闹闹
安闹闹一家是很具代表性的混血家庭,夫妻二人的爱情故事激励着很多人去寻求真爱。爸爸闹闹(法国人Antoine Bunel)和妈妈虫虫(中国人徐淙)在英国伦敦相遇并一见钟情。爱情的力量使闹闹不顾一切辞去了英国的工作,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追寻爱人,最后在北京和虫虫结婚并生下一个可爱的混血宝贝憨憨(徐语霖)。语言环境、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不仅没有成为两个人的阻碍,反而让两个人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也给孩子打造了三种语言的成长环境。爸爸因为热爱料理,在微博上赢得了一批粉丝的喜爱而成为美食KOL和各大电视台的常邀嘉宾。一家人喜欢美食和旅行,热爱生活!感谢虫虫和闹闹为本书倾情翻译,感谢一家三口的可爱配音。愿我们都能学会用爱融化差异的坚冰,拥抱彼此!
|
內容試閱:
|
请爱这只小“怪兽”
儿童文学研究者 周明刚
可以预料,读完这部作品,一起阅读的亲子们都会笑。父母们苦笑:这个故事活脱儿就是自己那个每天应对不暇的小“淘气”的写照!孩子们则会爆笑:故事中的小朋友怎么跟自己想的、做的一模一样啊!?而且要是我的柜子里也有这样一个小怪兽,那该多好玩啊!
是啊,这个柜子里的小家伙怎么能不好玩呢?彩铅和颜料勾擦出毛绒绒的外表、丰满到几乎“爆炸”的肉球状造型、不成比例的短小四肢和惊人的大眼睛、总是憨憨傻傻的表情,组合成人畜无害、蠢萌丑趣的卡通形象,完全背离了我们对怪兽的传统想象。而这只小怪兽的行为也更加“出格”,它不再是残害生灵、邪恶可怕的异类,而是和孩子一样喜欢玩玩具、调皮捣蛋、特别闹腾还怕黑的家伙。
从著名作家内斯比特、保罗·马尔、荷尔拜茵、韦尔施等人笔下的沙精、小怪物六六、小鬼儿、魑蝠小子等文学形象到流行动画《怪物史莱克》《怪兽电力公司》《精灵旅社》《圣诞惊魂夜》等卡通造型,乃至儿童漫画、玩具和服饰等产业,当代儿童文学与视觉艺术通过反差和重构,相当普遍地重塑了传统故事中的怪物形象,打破了旧日的刻板印象,开拓出新的审美空间,柜子怪兽正契合这一新的审美趋向。这些颠覆性的形象给予孩子们挑战既定思维模式的勇气和重新审视自身与世界的契机;在一洗黑暗气质之后,昔日的怪物们变成了更蕴含启示性、更具备人性、更富于趣味性的童年伙伴。
自然,不是每一个儿童都有兄弟姐妹或距离较近、每天可以玩耍的伙伴,通过幻想创造出虚拟伙伴(假想朋友)的儿童比例相当高,他们多数会创造一个和自己性别相同的朋友(柜子怪兽就更倾向男孩特征)。研究显示,拥有假想朋友的儿童并不比其他儿童更害羞或焦虑,他们也有和他人近似数量的真实朋友,在真实朋友与假想朋友间切换和互动,可以促使其语言技能和想象力都有更好发展。这些拥有假想朋友的儿童可以获得更多心理支撑,拥有更多叙述练习和理解他人情绪的机会,从而更好理解社交方式和社会规范,发展亲社会行为。
父母们的笑声中包含的一丝苦味还可能来自于对儿童诿过行为的担忧。诚然,柜子怪兽成为“我”许多不符合社会规范或家庭教养行为的替罪羊,但当孩子诿过他人,说明他已经开始知道哪些是不好的或不被允许的行为,初步萌发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面对违反规范和道德可能面临的处罚或谴责,在尚未完全社会化的阶段,儿童处在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两种力量的撕扯下,缺乏有效处理心理冲突和现实冲突的方法,因此策略性地从本体人格分离出一个负面的自我(柜子怪兽)来承担社会化的压力,减轻因破坏规则和违背道德而带来的罪恶感和恐惧感,缓解儿童天性与社会规范、家庭管教之间的冲突。
所以,我们不难自作品中找出主人公“我”和柜子怪兽的种种相似之处:从脸部、服饰到行为的一一对应,尤其是扉页部分,“我”和小怪兽前后合体站在一起面对读者,小怪兽仿佛是一缕灵魂的暗影正从“我”身后升起。无疑,柜子怪兽就是“我”,“我”就是柜子怪兽。柜子是一个半封闭性的空间,在作品中那是通往异世界的通道,也是儿童心中不为人知的暗影角落。成人应该做的,不是把这个“柜子”搬走,因为这正是宣泄情绪、安抚童年的极好管道。而是认真地关注“柜门”,温和地陪伴“我”与小怪兽,智慧地引导“我”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打开柜子、什么时候应该关上柜子。
有趣的是,当代表现实规则和理性的高大威严(只有四条腿看不到上半身)的父母出场收束故事时,作者并没有让这个幻想游戏立即结束,而让小怪兽对自己的父母说了一模一样的话,之前几乎全部左黑白文字结合小画面(现实)、右彩色大画面(幻想)的页面设计也同时反转。这个巧妙的尾声亦真亦幻,给孩子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小怪兽的爸爸妈妈也会像我的爸爸妈妈一样吗?我想,凡是读过这套“柜子里的小怪兽”系列的父母应该是一样的:他们会理解柜子对于孩子的意义,他们会智慧地帮助孩子和小怪兽共处,他们也会耐心地等待孩子和小怪兽说再见。他们一定都会接受并爱这并不完美的孩子——无论他们是人类还是“怪兽”。
谁的童年没有一只小怪兽?
夏珍珍/文
“妈妈,我的毛娃娃编队已经列队完毕,可以去攻打恐龙大军……”
“爸爸,我幼儿园的小兔子受伤了,我本来想给它的耳朵打个结,却一不小心把它的耳朵撕开了一个口子。”
“妈妈,中午关了灯好黑啊,会有妖怪来找我吗?我想和妖怪在被窝里玩。”
几乎每一次放学,此起彼伏的奇幻经历就从校门口一股脑儿地涌出,又是一次白日冒险的精彩汇报!
那些翘首以盼的家长们和我一样,似乎瞬间掉进了一个个童年生活的万花筒。那些讲述着奇妙经历的小娃娃们就喜欢冒险,他们富有同情心又性格坚强——就像“柜子里的小怪兽”一样毛茸茸、软乎乎、乱糟糟的,而且也正在嗖嗖嗖地高速成长着。
当“我”打开柜子门,“不想回家”的柜子里的小怪兽就挤进了“我”的生活空间。
哦,当绘者把一个脏兮兮的毛球小怪兽呈现在画面中的时候,他实在是太懂绘本“向谁传达”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应该没有一个小读者能拒绝这样一个鼓着腮帮子的“毫不设防”的小可爱吧?尤其是当它憨憨地藏在一群毛绒玩具中闭目养神的时候,那个大大的“圆”脑袋已经把小怪兽的一切危险、尖锐都消融掉,而留下的全部都是无邪和惹人疼爱。更何况那些柔软而细密的毛发线条,那些围绕在他身边生动的各种小小怪物,也都显露出了憨直的趣味。正是这种趣味,让儿童天生与稚拙的联结被唤醒,也打开了读者进入故事内核的高速通道。
更令人钦佩的是作者对于“传达什么”的巧心构思!
那个把“搞破坏”责任推卸给小怪兽、为调皮的小怪兽忧心、为小怪兽找新家的“我”,在看似日常的、不经意的娓娓道来中,以“像大人一样照顾它”的方式形成了小读者对养成教育的一种体验性模仿——这也是故事的内核。
从《捣乱记》中提供饼干为了“不会去烦它藏在床底下的兄弟姐妹”、开着小夜灯只因为“柜子里的小怪兽很怕黑”的诿过磨合,到《养成记》中刷牙、洗澡、睡觉、梳头发的习惯养成,到理解讨厌命令、平等地去爱大家的公民观念,再到《搬家记》中“爱心是不是会传染”“小怪兽可能会害怕”的同理心萌发……绘本以更为包容的方式允许小读者将故事与日常生活同构,与他们所期待的就近发展区域联结,而这也构成了这套绘本鲜活的灵魂——对于成长、自我的探讨。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从孩提时期人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和动物的一个区别就在于人最善模仿,并通过模仿获得了最初的知识。”而通过阅读,小读者们对“我”——这个头发乱糟糟、嘴巴臭兮兮、经常找不到袜子的小主人公产生认同,那么他们的价值判断、道德标准,也会随着故事的发展发生跟着改变。如果,“我”照顾小怪兽的行为被小读者模仿,那么作者细致的关怀、朴实而贴切的招数,就成为了他们的读者迅速成长的一种路径。
对于成长的话题,一本好的绘本在清逸的叙事中往往隐藏着振聋发聩的内在喧响。“柜子里的小怪兽”系列可能并不一定对“何谓成长”给出最完美的答案,也未必能回答小读者成长中的所有困惑,但是它却都提供了一个优秀的“体会过程”:体会从混乱到有序,从陌生到熟悉,从相看两厌到冷暖与共……
当前环衬上的小怪物从黑漆漆的柜子里走向小男孩时,我们惊喜地发现每一册的结尾存在翻转——渴望证明有人类小孩的小怪物,要求小男孩搬家的小怪物,懂得如何养一个人类小孩的小怪物。啊哈,那么这个故事就变成了一个优秀的“想象过程”:让我们来一起创作一个新的故事吧,这一次故事的名字可能是“柜子外的人类小孩——小怪物的自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