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六星纪元:盟战时代
》
售價:HK$
85.8
《
明代女真史
》
售價:HK$
104.5
《
富足人生指南:用十年时间实现富而喜悦
》
售價:HK$
85.8
《
少女杂货铺 Procreate可爱质感插画教程
》
售價:HK$
76.8
《
边界感:人和人之间最舒服的距离
》
售價:HK$
53.9
《
数理人文(第1辑)
》
售價:HK$
107.8
《
俘虏危机:大英帝国崛起的背面(1600~1850)
》
售價:HK$
130.9
《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
》
售價:HK$
65.8
|
編輯推薦: |
1、幸福的家长都懂点心理学。姜振宇博士,作为心理学专家、畅销书作者、多档知名电视节目的特邀嘉宾,也是两个男孩的父亲,10年间,顺利陪伴两娃走过青春期,他说:“懂点心理学,能解决孩子90%的难题。剩下10%的问题,会迎刃而解。”
2、叛逆的孩子只是在寻找正确,而叛逆期就是一个解谜的过程——“我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本书用50种典型场景,结合10年研究经验,针对12类育儿难题,从心理源头总结方法论,破解孩子的情绪、行为、学习、关系问题,让家长学会用降维方式跟孩子体验进步,读懂孩子、科学养育。
3、全书分为三大版块:从生理学角度直面青春期的变化、从心理学角度解决叛逆问题、从科学角度提升认知并习得养育方法。本书除了解决青春期各种具体问题之外,还提供了最优家庭教育模式和大五人格培养体系,帮助家长找到引导孩子的正确方向。
4、俞敏洪盛赞推荐!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针对青少年成长行为和养育难题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图书,以轻松的方式科普专业的心理学知识。
青春期的成长悄然而汹涌,孩子会表现出种种不受控的“叛逆”行为,让家长头疼。但叛逆的另一面——孩子们会有什么具体的感受,却一直很少有人描述。叛逆的孩子其实只是在寻找正确,因为每个青春期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待破解的谜团,而叛逆期就是一个解谜的过程——“我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懂点心理学,能解决孩子90%的难题。剩下10%的问题,会迎刃而解。”作为成功养育两个儿子的父亲,姜振宇将过去十多年的经验总结提炼,再结合上万个真实案例,通过对多种青春期行为的拆解,进行儿童心理学效应剖析,破解孩子的情绪、行为、学习、关系问题,洞悉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让家长学会用降维方式跟孩子体验进步,帮助家长走出“育儿黑洞”,读懂孩子、科学养育,养出自觉自律、内驱力强的孩子。
本书共有11个篇章,分为三大版块:从生理学角度直面青春期的变化、从心理学角度解决叛逆问题、从科学角度提升认知并习得养育方法。所以本书除了解决青春期各种具体问题之外,还提供了最优家庭教育模式和大五人格培养体系,全方位解决青春期的教养难题,让每位家长读者都能成为合格的“教练 陪跑者”,从而帮助青春期的孩子寻找到正确的成长方向。
|
關於作者: |
姜振宇博士,一个呆萌的学者、时尚的科研者、个性化十足的畅销书作者,也是两个男孩儿的父亲。
他是心理应激微反应研究院院长,孟非、朱亚文大力推崇的儿童心理研究专家,《非诚勿扰》《最强大脑》等节目嘉宾和心理学科普达人,更是受大众欢迎的实用心理学类畅销书作家。已出版的代表作品有《微反应》《微表情》《掌控者》系列等。
他讲心理学,专业又轻松,上至80岁的老奶奶,下至六七岁的孩子,都能听得懂、用得上。由于他对心理学、脑科学、微表情、微反应的精准把握,还多次被知名小学邀请,走进中小学课堂,给孩子开讲心理健康课。他一直努力科普心理学,重构儿童教育的认知逻辑,帮助很多家长走出“育儿黑洞”,远离无效养育,被誉为家长圈的“心灵摆渡人”“育儿活宝典”。
|
目錄:
|
看见变化
第一章 强壮的身体发育,带来了迷之自信
1 假设孩子是你的同事
——跳出习以为常的认知 / 003
2 从仰视到平视
——无法克制的生理性自信 / 006
3 确实是被“打了鸡血”
——内分泌影响 / 010
4 大脑性能从“宝宝态”变为“成人态”
——发育突进 / 012
5 利用“修剪”原理训练大脑
——用进废退 / 015
6 总结: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巨变?
——接受事实,调整定位 / 018
第二章 爱美怕丑,自己就站在舞台的中心
1 每天照镜子100遍
——变化太大,不得不看 / 021
2 害怕身体会“失控”
——发育中的3种奇怪现象 / 024
3 开始讲究穿衣打扮
——群体性社交 / 028
4 谁还没个偶像
——群体文化 / 031
5 认为自己是世界的焦点
——假想观众现象 / 035
6 爱美怕丑如果超越了边界
——饮食障碍 / 038
7 如何帮助孩子?
——家长能做3件事 / 040
8 总结:如何为孩子建立健康的审美观?
——深度参与,用高级替换低级 / 043
第三章 突然冷漠,想和父母保持“成年人”的距离
1 别失落,孩子依然爱你
——心的容量变大了 / 047
2 成熟的身体里装着孩子的心
——性早熟的影响因素 / 051
3 认知升级,从“我”变成“你我他”
——边界意识萌芽 / 055
4 脑洞大开,幼稚的逻辑自成一体
——爱上抽象思维 / 058
5 面对胡搅蛮缠,请“认真”和他们争辩
——思维不成熟的6种表现 / 061
6 冷静应对,要“潜伏”不要“退出”
——设定边界,接受试错 / 066
7 总结:如何改变孩子的“冷漠”?
——不动声色,暗中引领 / 068
解决问题
第四章 交友变得广泛,认真确定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1 社交成熟,人才能成熟
——社交训练 / 075
2 在孩子眼里,同龄人更酷
——学习新的相处规则 / 077
3 孩子的审美决定了未来世界的样子
——确立社会审美 / 080
4 接受心理磨砺才能适应环境
——学习竞争 合作与处理矛盾 / 083
5 不要打散青春期的小团体
——主从关系,建立自信 / 085
6 远离坏人,互联网防御难度五颗星
——不越界,不放大,不失控 / 089
7 避免交友不慎的终极定律
——青少年喜欢和经历相似的人在一起 / 094
8 科学应对青春期的情感萌动
——不支持,不扼杀 / 098
9 总结:如何应对青春期交友问题?
——斗智不斗勇,培养孩子稳定向好的心态 / 101
第五章 成绩开始波动,大脑内在上演信息争夺战
1 孩子成绩下降其实是家长的问题
——管好边界,填好内容 / 105
2 道理都懂,就是不照做
——冲动和情绪管理 / 107
3 喜欢刺激,容易上瘾
——动机和成瘾管理 / 110
4 持续训练才能“长脑子”
——用进废退 / 113
5 孩子的本质其实热爱学习
——大脑喜欢解决问题 / 116
6 先解决对成绩影响最大的因素
——自我效能感 / 119
7 舍不得自己,“套”不着好孩子
——深度参与,优化环境 / 127
8 总结:如何让孩子的好成绩水到渠成?
——三个层次的家长执行标准 / 132
第六章 狂热追星,追求自己的特立独行
1 怎么会喜欢一些“乱七八糟”的音乐?
——代际审美差异 / 135
2 你们争论的也许都不是同一个东西
——不做恶人 / 139
3 爱恨分明,“我酷故我在”
——人格独立化阶段 / 141
4 过度沉迷,可能被诱导成瘾
——找到“原版”代替 / 145
5 总结: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对流行文化的审美?
——深度参与,用好的替代差的 / 148
第七章 别较劲,叛逆的孩子只是在挣扎中寻找正确
1 叛逆,只是因为想长大
——憋屈背后的真相 / 151
2 在孩子眼里,你是正确的强者吗?
——亲子认知差异 / 155
3 “学习和上班挣钱,哪个更有价值?”
——应对孩子的质疑 / 158
4 挑战家长,只是孩子寻找正确的方法之一
——规则不同步 / 161
5 孩子的决策系统是一座敏感的天平
——抓大放小 / 164
6 该吵就吵,学会和孩子“好好吵架”
——有目标,有控制 / 168
7 三个重要因素,影响孩子的叛逆程度
——家长承受边界 / 171
8 总结:如何顺应规律平稳度过叛逆期?
——当好教练,做好陪跑 / 174
高维认知
第八章 建立行为边界,远离青春期的高危风险
1 人为什么会抑郁?
——求而不得 / 179
2 抑郁一定会表现得悲伤吗?
——双相情感障碍 / 183
3 什么情况下,容易沾染恶习?
——七大风险因素 / 186
4 为什么会出现反社会行为?
——恐惧建立“假”边界 / 189
5 “年龄还小”到底是谁做错事的借口?
——纵容会破坏边界 / 192
6 总结:如何让孩子远离高危行为?
——建立支持性关系,确立行为边界 / 196
第九章 最优家庭教养方式,积累优秀的亲子关系
1 家长需要一直保持镇定和正确吗?
——权威型教养 / 200
2 如何正确地表达失望与鼓励?
——习得性自信 / 205
3 什么样的孩子会习惯忍耐与顺从?
——专制型教养模式 / 209
4 什么样的孩子易陷于失望与愤怒?
——溺爱型教养模式 / 212
5 什么样的孩子会经历更多的试错曲折?
——放任型教养 / 214
6 总结:如何建立温暖而富有支持性的家庭关系
——选择最优家庭教养方式 / 216
第十章 人格同一性,破解青春期自我设定的迷茫与困惑
1 每个青春期都是一场重要的解谜
——人格的同一性 / 219
2 “我要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父母能帮上忙的三件事 / 223
3 最佳状态:理智自信,想不强大都难
——同一性获得 / 225
4 第二种状态:固执己见,对强者顺从
——同一性早闭 / 229
5 第三种状态:犹豫不决,认真却没主见
——同一性延缓 / 232
6 第四种状态:不要压力,不要变化,不要负责
——同一性扩散 / 234
7 困惑:突然开始撒娇卖萌,越长越小了吗?
——同一性混乱 / 236
8 总结:如何培养出三位一体的优秀人格?
——开放度 做决定 担责任 / 239
第十一章 大五人格——培养孩子优秀人格的参考体系
1 找到主心骨:培养孩子的五大方向
——大五人格体系 / 242
2 优势成长,尊重孩子的内外向天性
——扬长避短 / 244
3 高宜人性,获得和谐的关系与富足的内心
——社交能力 / 248
4 高尽责性,成为值得信赖的人
——信任感 / 253
5 高开放度,接受更优才能不断前进
——思维模式 / 256
6 控制情绪,不惧怕任何困境
——情绪控制能力 / 259
7 总结:教养过程中遇到困惑与迷茫时如何应对?
——言传身教,心如明镜 / 262
|
內容試閱:
|
前言:叛逆期,是头疼的折磨,还是绝佳的机会?
我有一个小孩今年12岁,和宝宝时期相比,他身上已经出现了大量不一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的时候真的很让人恼火,但是仔细一想又确实都有可以独立自恰的逻辑。这些奇怪的举动,从家长的角度看会不容易理解,但如果换成孩子的视角,从他的角度又的确是有合理性的。
我的另外一个孩子今年16岁,已经变得比较成熟,度过了青春期最让家长抓狂的阶段。在陪伴他成长的这几年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错误方式的教训,但整体很好,现在我们父子之间还可以乐呵呵地聊很多话题,彼此非常亲近、信任,关系融洽。
所以,怎么样在青春期这个如此敏感也非常关键的时期做合格的父母,做不惹祸、不减分、不犯错的父母,是我一直在研究的事情,其间遇到了很多挑战,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心理学界,关于青春期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并不是我们普遍想象中那样,青少年就是长个儿、长身体、长痘痘、第二性征发育,然后叛逆。孩子的青春期变化不仅仅是这些表象的变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变化,需要父母学习和理解,然后才能用最踏实的心来面对和处理。
所以我写这样一本书,是希望和同样是做父母的兄弟姐妹们一起来分享这些宝贵的信息。我们一起来交流看看,怎么样能够在孩子们最需要你,但是表面上又和你不那么亲近的关键阶段,来做到自己不减分,甚至可以做到很多好的事情去加分。
那么,什么人需要看这本书?
首先,家长一定要先看。
家长看完之后,再决定要不要给孩子看。
如果作为家长,你觉得自己可以掌控住孩子的各种反应,那么也可以给他们看,但一定要保证,自己先看懂、接受、理解,并有能力付诸实施。
这本书就是希望能够给家长一些启发,帮助大家处理好孩子们在青春期这个范围内常见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克服很多的误解和偏见,让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们成长为自信、有能力、积极阳光而且与爸爸妈妈亲子关系非常棒的强大的小朋友。
那么一定会有家长问,小孩儿几岁的时候我才最适合来读这本书?
很好的一个问题。
如果你们家的小朋友已经开始上小学了,比如说小学一年级,我强力推荐从这时你就开始读这本书,开始储备你和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
事实上,如果等到孩子到青春期了你再来读这本书,时间略晚,效果略差,因为很多爱和信任以及亲子互动方式,是从小时候就需要开始积累的。
所以,我建议最理想的时间,是从孩子六七岁左右,家长就开始读这本书。当然,如果你家的小朋友正好处于10岁出头这个年龄,也来得及,毕竟他们刚刚开始剧变,只要你学习完这本书的内容,就能用正确的方式对待他们的种种“不顺溜”。如果孩子已经过了高中阶段,那么这本书的“药效”就会大幅地下降,因为在那个阶段的青春期已经接近结束了,此前的冲突、矛盾和情绪积累,改善起来比较吃力。
据心理学家的统计,全球的孩子平均进入青春期的起始时间是10岁,其中女生普遍在10岁左右,男生则稍微晚一点,大概在12岁左右,所以你可以参考这个数据来判断自己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哪个阶段。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前,实际上还会悄然发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孩子身体发育的高峰是从10岁左右开始,但是在此之前,孩子们的大脑已经悄然出现了高速的爆发式的性能增长。从小学开始,你就会发现孩子已经有一些变化了,比如他们每天写作业时的专注力和持续时间,他们情绪上的波动和自控的能力,都会渐渐显现出和小时候完全不一样的状态,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在身体之前悄然发生了微妙但剧烈的变化。微妙是不显著,容易被家长忽略,剧烈是内部变化幅度很大。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最好是能够未雨绸缪,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接收这本书里的专业知识,去理解孩子们这种预热性的内部变化。
那么为什么到高中以后就没有用了呢?
因为青春期基本上到20岁就结束了,那个时候的他已经成长为独立的人格(可能很好,但也可能不健全),再去用我们这本书里面所教授的观点、方法和思维,恐怕就有点晚了。
如果你现在是已经结婚并有了宝宝的,但是小朋友还在两三岁这个婴幼儿期,我觉得倒是没有必要过早来读这本书。对于小宝宝,需要的就是生活上的照顾和纯粹情绪的温暖和安全,不需要动用太复杂的理解和对待策略。
最后开个小玩笑,如果你还没有孩子,这本书有没有“药效”呢?
也是有的。
因为你可以用这本书的观点来回顾一下,自己的青春期当时是怎么度过的,是很波折,还是很温馨?你现在所具备的一些特征和能力,包括对恋爱的观点、交朋友的本领等,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源自青春期期间得到的反馈。
作为成年人的自己,对过去的成长进行科学的复盘,可能会让你对很多问题释然,并且努力补齐当前的种种不足。
诚心祝愿各位,生活愉快!
2、从仰视到平视——无法克制的生理性自信
接下来,请家长们仔细思考每一个数据的意义,具体想想它们是多么令人感到震撼。
据统计数据表明,在“发身期”短短的三四年的时间里面,青少年平均的体重增长是18公斤,身高平均增长是25厘米。很多孩子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还是个小孩的样子,初一时就已经是1米6或1米8的大人身形,跟爸妈一样高了。大家不要小看这个身高和体重的问题,我们换一个角色,一下就能明白这个变化的影响所在:从孩子的视角来看,他们对家长原来是纯仰视,现在因为身高的变化,十几年的仰视突然有一天变成平视了,就是物理意义上的平视,他们自己也没想到,也很难平视着把自己继续当宝宝。孩子能平视家长后,他们心里的感受就是,“我现在跟我爸差不多高(或者我现在已经比我妈高了),那么我是不是其他方面也该和爸妈差不多了?”这就是那一点微妙的变化。而的确,接下来他们会从各种角度感受自己的新身体、新头脑、新情绪和新能力,不断验证这个微妙的新视角。
在动物的世界里面,如果两代动物个头一样大了,速度一样快了,力量一样强了,那么基本上它们就是竞争关系了。所以这一点微妙的心理状态的影响,在人类的潜意识里面还是起作用的,即他看你的视角产生了变化的话,那么他对待你的态度,就会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变化。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阶段之后,家长的自我身体感受普遍已经从年轻时的巅峰状态下滑很长时间了。辛苦十几年把孩子养到这么大,有很多家长在一觉睡醒之后不再感觉到精力旺盛和浑身舒服了。夜里睡不好,睡醒了觉得累;不管原来身体有多棒,但十年辛苦养育和日常沉重的工作,总会让家长觉得疲惫不堪。年轻的时候睡醒了伸个懒腰,觉得哪儿都有劲儿,这种特别开心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然而,孩子们对自己身体的感受可太不一样了!他们睡醒之后一睁眼、一翻身,通体舒畅,愉快的一天又开始了!他们每天都有用不完的精力,每天脑子里面充斥着各种有趣的想法,充满期待的兴奋。这种身体感觉会让他们产生天然的舒适和自信。我们都年轻过,我们年轻时也是这样。
一个人身体感受好、精神愉悦,内心又感受到强烈的自信,他就敢于去尝试所有的事情。再加上随着他们本身肌肉骨骼的快速发育以及神经系统的快速健全,孩子们的运动能力会自然地大幅增强。
家长们要注意这一点。
运动能力强不仅意味着基础的跑、跳、投越来越强,孩子们的力量、速度、敏捷性越来越强之后,他们的大脑在狂野的运动中是有快感的,不但能够感受到那种风声从耳旁呼啸而过的急速奔跑的快感,还能感受到身体里能量燃烧的快感。而且,他们一旦表现得好,比如说跳得高,打篮球帅或者是玩滑板很酷,同龄人会尖叫、崇拜、喜爱——这种感觉特别棒!所以,孩子们主观上感受到的是自己的身体特别好用,什么都能做,他们喜欢蹿高蹦低,甚至有的孩子会大胆地觉得自己根本就不会受伤,这也是为什么那些高速、刺激、危险的极限运动能吸引好多孩子痴迷的原因所在,孩子们就是自信到这种程度!
即使不小心受伤了,以他们新陈代谢的速度,很快就能恢复。同样的伤,比如说膝盖扭了一下,或者是软组织挫伤,以家长的年龄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恢复,而且还不一定能好利索,而对孩子们来说,三天就没事了。这在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他们的自信。
这种自信是实实在在的生理性自信,不是狂妄自大,这种自信很难被其他人撼动。你说“儿子,不许骄傲要谦虚”“姑娘,咱们得表现出大家闺秀的样子,还要低调一些,不要太张狂”,对不起,人家孩子从内到外的感受就不认同。
所以,我们家长要做到的就是,你不要觉得孩子嚣张,不要怪他们膨胀,这不是他们主观态度上的无知傲慢,他们是无辜的,因为他们其实都不知道自己在产生这种变化,他们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这一切都是生理变化的客观影响。从神经系统到骨骼肌肉,再到血液循环,无一不是最好的感受阶段。而且不止这些,孩子们身体里的内分泌也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例如,肾上腺素机能在变得成熟和强大。
第二章 2、害怕身体会“失控”——发育中的3种奇怪现象
刚刚是第一层分析,针对青春期孩子们面孔、身高和外形等方面的剧烈变化进行解释。现在,我们再加深一层解释,就是除了正常的身高、体重这些变化之外,青春期孩子们的外观还会发生一些奇怪的现象,这些奇怪的现象可能家长都不曾注意到。我们举三个例子。
女孩青春期通常发育得比较早,有一个令人听起来有点奇怪的科学常识——在12岁半左右,女生的肌肉生长达到高峰。这个身体成长发育的规律,是不是让很多家长意想不到?而男生的肌肉生长高峰是在14岁半。所以12岁半左右,女生可能比同龄的男孩儿更高更重也更壮。很多五六年级的小学男生,跳绳、跑步、实心球等体育项目考核成绩远远比不过同班女生,就是这个原因。因此,大多数男生还是“小竹竿”的时候,女孩儿已经变得亭亭玉立,身体比例就已经向着成人的协调方向快速靠近了。大家想想看,男生站在镜子前看自己的“小竹竿”,想着同班女同学的体态和运动能力,虽然他们此时还没有太强的性别意识,但是他们会有强弱的意识,小男生一定困惑啊!女孩儿们看着自己崭新的变化,再想想班上那些“小竹竿”,是不是也会多集中点精力放在这上面?
而且,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发育还有一个更令家长意外的科学规律,那就是身体所有部件都在发育,但速度不一致。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很难像机器一样均等、匀速地等比例发育,而是有快有慢,进展不同。
这样就会造成一个现象,在某一个时期孩子们的身体比例是奇怪的,可能鼻子今天大一点,眼睛下周继续跟上才变大;可能今天腿长长了,躯干下个月才等比例增长。这个规律叫作“发育失调”。大家不用担心,所有的不等比例都是暂时的。了解了这个科学现象之后,家长们就会更加能理解,如果有一天你家姑娘往镜子前一站发现自己手长腿长,但是身子特别短,或者反过来手长、身长但是腿特别短,她当然得多看自己一会儿。
现在,你能理解他们照镜子、注重外表,以及这背后奇怪和焦虑的心态吗?倒不是说他们长时间注重外表是因为看到了怪物,他们的确希望自己很美、很帅、很潮,但他们看自己的时候不仅仅是在挑剔自己不够美、不够帅、不够潮,更多的时间是花在观察自己和接受自己上,而不是道德取向出现了偏差。
上面种种,还都只是青春期孩子对面孔和身材的关注。其实,在他们的心里,还有一个因素更加让他们难为情,也更加让他们好奇又关注。
那就是第二性征。
男生开始长胡子,女生身体开始发育,成年人对这些特征习以为常,但对原来那些“宝宝”们而言其实是非常打击人的,大家能想象到吗?小男孩儿在还是宝宝的时候,是不接受胡子的,因为小朋友不喜欢有毛的样子,他们会觉得那个样子很可笑、很脏、很邋遢。很多小女孩儿会觉得如果发育得太早是一件难为情的事情,不希望被其他人注意到。到后期大家普遍发育之后,如果某个女孩子发育得太晚也会感觉羞耻,这种小心思敏感度非常高,会给孩子们造成持续的压力。
毕竟,这些变化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都不属于自己的身体,突然有一天就来势汹汹了。所以,作为当事人的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更加关注自己,因为他们会觉得对自己的身体不再熟悉了,这些新的敏感的变化有点“失控了”,他们也不知道身体会往什么方向“狂奔”下去。做家长的,这种时候一定不要错怪他们,否则可能让孩子遭受到“莫名”的打击,增大他们的耻辱感。
另外,青春期如果发育得太快,还容易导致孩子的身体产生一些不稳定的病变。比如眼睛,就会在这10年里发育得非常快,尤其是发身期的三四年(一般是上初一左右)更加明显,因为血液的压力和高速的发育两者矛盾,导致近视增加。这时候原来清晰的世界在他们眼睛里面已经开始变得模糊了,但他们不一定注意得到,更不能理解。
综上,我们抽丝剥茧地把孩子们为什么会强关注自己的样子解释清楚,就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其中第一个目的就是,家长不要错怪和误解孩子,不要盲目对他们发火,这一点想必大家已经清楚了。那么第二个目的是什么呢?
我想,很多读者也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那难道就任由他们长时间看镜子、捋头发、捯饬衣服鞋子,把时间都浪费在这些“小事情”上?难道不应该加以纠正和干预吗?
要的,但只要孩子的品行没有变坏,“纠正”这个词用的劲儿大了,正确的“干预”方式是引导。
第三章 5、面对胡搅蛮缠,请“认真”和他们争辩 ——思维不成熟的6种表现
孩子们的“硬件”的确非常强大和敏锐,但是他们大脑中安装的“软件”其实是贫乏的,
所以他们必然会有新系统的不稳定性。青少年思维的不成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特别容易理想主义,特别容易具备批判性。
青少年开始想象他们的理想世界,但同时又会发现,现实和他们的理想有天壤之别,所以会产生很多不满。注意!这是任何人都会经历的一个必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家长引导得越好,孩子们的观点成熟得越快,情绪波动也会越少。但在学会之前的局面的确会让他们感受到一些扭曲。他们确实需要承担很多成年人的责任和规则,然后他们会对那些虚伪高度警觉,他们会讽刺、调侃、批评、贬低各种成年人的社会产品和共识,甚至去抨击公众人物。由于他们误认为自己比成年人更懂得如何去驾驭这个世界,所以会觉得父母的看法往往都是庸俗和错误的。
了解了这些必然的规律,家长们稍微可以安心一些,这些问题不是谁家的孩子单独会出现的恼人状况,而是每家的孩子都或多或少会出现。这是他们表现出不成熟的第一点,叫作理想主义和批判性,我们先接受这个客观规律。
第二,不成熟的另一种表现是爱争论。
青少年总是不放过任何可用来实验和展示自己论证能力的机会。他们的大脑发育得非常好,他们又刚刚学会逻辑思维,对这样一个崭新的超级能力,谁都有兴趣来大量使用,就如同钢铁侠第一次实现战甲飞行一样,肯定盼着更多更复杂的飞行训练。
所以,青少年常常会用罗列事实和逻辑推理的方式来向父母辩解,比如说:我为什么晚回家;我晚回家为什么有道理;我这个作业为什么写成这样是可以的,尽管老师给我评了低分,但是我仍然有一大堆的合理性。家长们听到这儿是不是就急了?觉得孩子特别犟嘴、矫情、没理找理,再加上担心孩子养出坏毛病,不由得会想要发火来压制。
其实并不需要。这种爱争论实际上是一种失控。
本来一件不重要的小事情,他们可能只是觉得有趣而加以关注。但是,因为他们脑子发育得太快,又不希望自己会犯错,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自然会动用自己的新本领——逻辑思维,来努力施展。对这样的动机我们不需要否定,孩子确实是想要用胡搅蛮缠来保护自己,可是他们不是无赖式的胡搅蛮缠,而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觉得用逻辑推理和争论非常过瘾、刺激,这是一种生理感受。
作为家长在这种时候不要用发火和权威来压制,一是会压制坏亲子关系,二是会压制坏他们的头脑和信心。最佳解决方案就是“认真”跟他们争辩,把你的高级知识和思维认真展示给他们看。即使他们最后嘴上不认输,你也可以判断出自己的输出是否到位,从而决定争辩的结束与否。优秀的思维和内容会深深植入他们的头脑,自己的努力运转也会极大刺激大脑的能力,孩子们还能通过你的“认真”而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也许会有些家长说这太无聊了,我那么宝贵的时间干什么不行?明明他错,我还得花上半个小时陪着他,看着他强词夺理,胡搅蛮缠?直接告诉他对和错不就行了吗?再说,就算家长争论赢了,又能怎么样呢?如果不舍得把时间花在孩子身上,这是家长的价值观问题。而有的家长会觉得这半个小时的争论在智慧上能够折服孩子,建立他们对家长的仰视感和实力崇拜,今后很多问题都会事半功倍。
第三,青少年的思维不成熟性还包括优柔寡断。
青少年可以在大脑中产生很多种选择,但是缺乏充分的知识和有效的策略来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他们会纠结现在到底是玩会儿乐高,还是去写会儿作业呢?我是应该主动去练琴,还是应该玩一会儿手机游戏呢?所有的这些事情在成年人看来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但他们还真不行。他们通常会举棋不定,左右为难。
这种现象不代表孩子不果断。孩子在这个阶段总体上因为任务少,吃的亏比较少,学习的知识比较单薄,所以自制力和决策力都偏弱。再加上他们大脑丰富了,确实能产生很多事都可以做的感觉,但能力上却不足以做高效的决定。对家长来说,这种时候就是很好的引导机会,千万不要一味地斥责。
第四,青少年的思维不成熟性还表现为言行不一。
青少年有很宏大的、正确的观念和理想,但是他们实际做起来却很难实现小的完美。例如,他们知道要环保,知道要诚信,知道要酷,但是他们可能不爱坐公交,更爱坐私家车;他们说过的话可以不算数,可能随时抵赖;他们也可以天天找一帮朋友在一块开无聊的玩笑,分享流行的游戏,一点儿都不酷。这个现象的本质是能力不足,而不是道德水平低下。家长先要肯定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在细微之处培养能力和意愿,实现这些美好的理想。
第五,他们还有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叫作“自我意识”。
青少年不但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和感受,还会认为其他人都会像自己一样,和自己思考着同样的事情,关注着同样的焦点,而且人人都在关注着“我”,其实人家根本没有在意他。因为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存在(而且必然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很强烈),女孩儿如果穿错了衣服,就会觉得大家都会取笑她,进而产生沮丧的情绪。这种被艾尔金德称为“假想观众”的心理现象,一直到成年才会慢慢地消失,请家长们不要太诧异和焦虑。
最后,青少年思维不成熟性的表现,叫作“独一无二”和“无懈可击”。
心理学家艾尔金德用这个词指代青少年的一种信念,很多孩子在青春期都会觉得自己是特别的,是独一无二的,“那些规则只能用来约束别人,但是我可以不必遵守”。比如,其他人不能抽烟,但是我可以;其他人不能说脏话,但是我可以;其他人不应该谈恋爱,但是我可以。这种现象不是因为道德下滑导致的狂妄自大,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过更多人的样本量,自己也没有吃过大亏,但是在大脑里天然觉得自己强大。
家长遇到这种现象,先不必着急从道德上去批判他们,诸如,“你狂什么狂”“你以为你自己真有本事”,等等。这种“个人神化”的心理状态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一味地批判并不能让他们理解自己的状况。反而,如果在青春期没有这样觉得自己很强大的心态,才比较值得担心。
“个人神化”的确会鼓励青少年在生活中冒险,那家长们应该怎么应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