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HK$
95.2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HK$
212.6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HK$
42.6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HK$
154.6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HK$
112.0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HK$
88.5
《
可控性混乱
》
售價:HK$
66.1
《
篡魏:司马懿和他的夺权同盟
》
售價:HK$
65.0
|
編輯推薦: |
我国哲学界长期存在马、中、西三足鼎立、以邻为壑的状况。本书采用比较哲学方法研究马、中、西哲学,试图打破它们之间的藩篱。
|
內容簡介: |
本书记录著名学者赵敦华教授最近十几年的研究心得,是一部关于中西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对话的原创论文集。作者创造性地试图用达尔文的发生学观点,重新解释中国文明的起源;用中西比较哲学的方法,重新理解先秦经典;并且对马克思主义,做了正本清源的工作。全书分三篇,上篇:马克思哲学:正本清源;中篇:西方哲学:推本溯源;下篇:中国哲学:返本开新。
|
關於作者: |
赵敦华,比利时卢汶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七届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主攻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基督教哲学。著有《基督教哲学1500年》、《回到思想的本源》、《西方哲学的中国式解读》、《人性和伦理的跨文化研究》、《当代英美哲学举要》、《西方哲学通史》(古代中世纪部分)、《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西方哲学简史》、《圣经历史哲学》、《马克思哲学要义》、《中世纪哲学长编》和《我思故我道》等著作。
|
目錄:
|
上篇 马克思哲学:正本清源
研究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正本清源”方案
“物质”观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嬗变
西方人本主义的传统与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马克思哲学的中间原理
波普尔对马克思:批判理性主义的批评和反批评
中篇 西方哲学:推本溯源
西方哲学的危机和进化论转向
现代达尔文主义向社会领域的胜利进军
人性科学何以可能
图腾制是人类文明的起点
宗教哲学的达尔文范式
研究道德起源的达尔文范式
逻辑和形而上学的起源
在西方哲学文本的语境中理解Being的意义
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中的十个误解
休谟的经验论真的摆脱了矛盾吗
下篇 中国哲学:返本开新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考古哲学思考
保卫中国哲学
中西形而上学的“同源分流”
《孟子》的道德形而上学的体系
《墨子》的功利主义体系
中国古代价值律的重构
中国古代价值律在政治哲学中的应用
走向“黄铜时代”
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得失之考察
中国文化对西方现代性形成的作用
西方汉学研究的“韦伯话语”
“大哲学”视野中的现代中国的哲学
|
內容試閱:
|
从历史上看,中国哲学包括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举凡政治、道德、宗教,乃至科学、医学、道术、民俗,无不有丰富的哲学 思想。但长期以来,我们按西方纯哲学的标准选择和整理中国哲学的资料,后来
又按“两军对阵”的模式诠释中国哲学的精神,中国哲学的范围被弄得越来越窄。 现在人们把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相联系,这可以从更深厚的文化资源中吸取更 多、更广阔的哲学思想,是有益的。在此方面,借鉴西方哲学中“大哲学”的观念也 是有益的。比如,福科的知识考古学的模式和方法,对于我们从哲学的角度理解 中国古代社会各个文化领域的联系和变化,很有些启发意义。从冯友兰、胡适开 始,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的发展始终受到西方哲学的方法和理论的影响。我认为 这种影响属于中西哲学的良性互动,不能算作全盘西化,因为中国哲学史作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其建立和发展又反过来为西方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系。有没有这个参照系,对西方哲学的理解和体悟大不一样,对中国人研究两方哲学意义更大。因此,我曾提出,要以中国人的眼光解读西方哲学,这与借鉴西方哲学研 究中国哲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需要进行比较哲学的工作。
对于比较的一方的中国哲学,我们应有全面的理解。牟宗三曾在“道德底形而上学”和“道德的形而上学”之间作出一个区分,套用这一区分,我们也可把 “中国哲学”区别为“中国底哲学”(Chinese
Philosophy)和“中国的哲学”(ChinaPhilosophy)。前者指以中国传统为底子或本位的哲学,后者指在中国发生的一切 哲学形态。在西方文明和马克思主义已经全面而又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客观条件下,当代已不可能有完全彻底的“中国底哲学”,有的只是“中国的哲学”,即使刻意成为“中国底哲学”的新儒家,不是也要以西方哲学为参照和比较的对象吗? 当代中国的哲学包括传统的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但是,我国哲学界马、中、西三足鼎立、以邻为壑的状况是不正常的。哲学史和哲学一般的界限应该打破。比较哲学的对象不应只限于哲学史,而应该成为哲学一般的方法。广义地说,哲学的方法就是比较的方法,大到反映民族精神的国别哲学,反映时代精神的断代哲学,中到各个哲学流派,各个哲学家,小到一个个哲学观点和概念,都需要并可以加以比较。按黑格尔的说法,哲学史是思想巨人的较量,高尚心灵的更迭;较量就是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更迭。如果我们能够把比较哲学作为研究马、中、西各类哲学的普遍要求和方法,那么,它们之间的藩篱自然也就拆除了。 比如,马哲界开展对经典作家原文原著的研究,对西方和前苏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在各分支哲学,尤其是政治哲学、经济哲学和应用伦理学领域,进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
在中哲史界,除了进行一般意义上的中西哲学史比较研究外,更多地吸收国外汉学家和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概念、命题和范式三个层次比较中西哲学的异同,探讨中国哲学关键术语的翻译,把国内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翻译出来,推向国际;在西哲界,也要探讨西方哲学概念的中译问题,重新评价中国哲学和文化在世界文明史和观念史上的地位问题;如此等等,都是中西比较哲学的重要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