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HK$
140.8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HK$
96.8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HK$
123.2
《
你当我好骗吗?
》
售價:HK$
120.9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HK$
96.8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HK$
217.8
《
经纬度丛书:出祁山:诸葛亮北伐得与失
》
售價:HK$
96.8
《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作者关于古代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一个历史随笔。作者从不同角度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帝王将相的从政为官之道进行了评述,文字老道、角度新颖,评说有理有据,对各时期人物的心理分析鞭辟入理,入木三分。阅读本书,至少能激发出读者对历史的深刻的思索和丰富的联想。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者是资深媒体人,是《华声》《廉政瞭望》等媒体专栏作家。本书是作者近几年来在各大报纸杂志刊发的文章的一个合集。作者文笔老辣,视角独特,常能发人之未发:有对士人心理的曲折反映,如《改革家的禅诗》《衰败始于逆淘汰》;有对传统文化的精辟概括,如《传统文化中的“五味药”》《文人的不幸》等等。
|
關於作者: |
苏露锋,湖南岳阳人,供职于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省委宣传部期刊审读专家,长沙和文化研究会会长。多篇入选《中国杂文年选》。
|
目錄:
|
宁拙毋巧的风骨
李贽的三把剃刀
从司马迁到谈迁
顾炎武的警告
被凌迟的理想
谋僧念什么经?
文人不幸文化幸
“天”生我才
读书人的辫子
书生自编的牢笼
一厢情愿的理想
改革家的禅诗
神仙宰相不信神
“三字经”成就苏东坡
归隐的险途
竹林七贤的不同选择
谋士的境界
朝有冻死“骨”
弃儒与继儒
钱谦益的隐痛
袁宏道的解脱
侠骨红颜的隔代知音
昙花一现的台阁体书家
传统文化中的“五味药”
“春秋”的大言微义
从妾妇之道到婆媳文化
风吹草动的隐喻
美是一把双刃剑
皇上“杀熟”有玄机
皇权的左膀右臂
女皇的佛寺旋转门
清廷坐稳天下有“两手”
密折政治之密
以钱赎权的代价
弱国的“武器”
廷杖的政治学
杀与不杀的算计
认罪典型的炮制术
嗜权的太上皇
管仲“两手”待商贾
虚美隐恶的“艺术”
铲奸除恶的加减术
权阉的“软实力”
相权的黑洞
酷刑的“教化”
红巾军有两套口号
家奴当官
古代平反有讲究
蔡京是谁的替罪羊?
从朝臣到厂卫
政治辟谣的金匣子
修史中的徇私作伪
西门庆的焦虑
刘秀信不信谶纬?
李斯的“老鼠哲学”
严嵩的蜕变
蜂巢蚁穴的乌托邦
宦官政治的病理学
装神弄鬼的戏台
真相的双向屏蔽
衰败始于逆淘汰
潜规则的“进化”
以编书的名义毁书
酷吏是另一种太监
“好名”竟也成罪
权力之茧
龙旗的底色
青词岂作青云梯
恩荫也是权力世袭
胜利者的伪饰
政治避讳是专制文化的怪胎
占星术的政治玄机
禅让中的民意包装
借“史”杀人
“再受命”救不了衰世
精神上的活埋
偏安朝廷的禅让病
通货膨胀的陷阱
皇子相杀中的安全困境
卧榻之侧的“怪兽”
兄弟情与父子仇
|
內容試閱:
|
宁拙毋巧的风骨
傅山,字青主,山西太原人。他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大家,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通晓诸子百家,在金石学、音韵学、考据学、史学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他的医术也很高明,尤精于妇科。傅山以书法成就名垂后世,其他方面的成就,几乎被他的书法艺术光芒遮蔽了,其“宁拙毋巧”美学观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深远。
“宁拙毋巧”源自他的书法理论——“四宁四毋”,即“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意思是,作书宁愿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华巧;宁可写得丑些,也不能有奴颜婢膝之态;宁可追求松散参差,也不能有轻佻浮滑之相;宁可率真直书,也不能刻意安排。
这也是傅山的人生观。他一直对科举功名不太在意。他苦读十三经和史书,致力于金石考据和经世致用之学,对八股知识没有多大兴趣。明朝灭亡后,他出家做了道士。披上红色道袍,自号“朱衣道人”,暗含穿朱家之衣、不肯降清之志。他宁愿抱朴守拙,清苦度日,也不愿投机取巧,仕新朝而享荣华。
清廷为了彰显其统治的合法性,大肆拉拢汉人为其所用。不少汉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通过与清廷合作或科举考试,而摇身成为新贵。傅山在文艺上的声名,不但没有因改朝换代而受损,反而在清初更加彰显。他成了朝廷重点拉拢的对象。有京官多次举荐他,但他最初一再“固辞”,以生病为由拒绝进京。他为官的朋友,也极力劝行。为了不让朋友为难,他勉强在孙子的陪同下赴京。但他拿定主意,绝不参加朝廷的博学鸿儒特科考试。对他来说,参加考试等于承认清政府的合法性。他不会向新朝廷妥协。无奈之下,清廷只得免试封他为内阁中书。有人要他入朝向皇帝谢恩,傅山绝食七天以拒。
傅山的风骨,成为一些文人的精神寄托。在金庸笔下,《书剑恩仇录》一书中,傅青主不仅是武林高手,还是从事反清复明活动的江湖首领。
傅山年轻时,曾醉心于赵孟頫的书法。但年长后,特别是清军入关、明朝覆亡后,他深切意识到赵孟頫的道德问题。赵孟頫本为赵宋宗室,却在宋亡后侍奉元朝,成为“贰臣”。这时,傅山再看赵孟頫的书法,觉得其“浅俗”“无骨”,便毅然回归颜真卿。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被后世视为忠臣的象征。
虽然艺术成就不能与人品画等号,但从艺术风格而言,赵体圆转流丽,颜体宽博刚健,后者骨力胜于前者,正好与他们的人品相对应,使他们的艺术风格有了象征意味,似乎印证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名言——“心正则笔正”。
不过,傅山作为严谨的学者和书法大家,并没有一味地以人品的高低来论定艺品的优劣。长他十五岁的书法家王铎,与赵孟頫有着类似的经历,在人格上也有污点,作为明大臣却降清仕新朝。但他的书法雄健豪迈,开一代风气之先。傅山对其评价非常肯定:“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能大家。”
傅山晚年贬斥仕元的赵孟頫,而赞颂“忠君爱国”的颜真卿,不仅是艺术审美风格的重新选择,更是对自己明朝遗民身份的强调和表达。而避开政治污点,从艺术上肯定王铎,则凸显了政治与艺术的复杂关系,以及鼎革时期文人抉择的两难困境。
李贽的三把剃刀
明朝思想家李贽有三把“剃刀”。这些“剃刀”,构成了他奇异、矛盾而又决然的一生。
第一把是剃度之刀。
李贽出生于福建泉州,家境贫寒,从小就有怀疑精神,尤其反感程朱理学。但为了糊口,他不得不参加科举考试,二十六岁中了举人,却说:这只不过是个儿戏!此后也不再考进士,远赴河南辉县做了教谕,后又调任最高学府国子监博士。在云南姚安知府任上,他廉洁勤政、秉公执法。上司欣赏,同僚夸奖,士民赞颂,大都认为他仕途前景无量。然而,他却在大家诧异的目光中,弃官去职,脱离体制,来到湖北芝佛院剃度成了和尚。从此专注学问,著书立说。
第二把剃刀是诀别之刀。
在芝佛寺待了十年,李贽学问精进,名声大噪,被邀到各地讲学。和尚、道士、樵夫、农民、商贩,还有很多女子,一听李贽来讲学,蜂拥而至。一时间,李贽成了横扫儒释道的学术明星。这对传统思想造成了强烈冲击,被保守势力视为“异端邪说”。朝廷以“惑世诬民”的罪名把七十六岁的李贽关进大牢。关了二十多天后,狱卒找来了剃头匠给李贽剃头。李贽趁机拿起剃刀割了脖子。临死前,他用手指蘸了自己的血写道:七十老翁何所求!用王维这句诗来表明杀身殉道的决心。李贽一生穷困潦倒,七个孩子有六个因饥病交困而先后死去。
第三把剃刀是解剖之刀。
尘俗的羁绊、体制的束缚,李贽均化繁为简,一刀两断。这种思维方式,与英国哲学家奥卡姆的“剃刀定律”有些类似。奥卡姆认为,论证一个理论或命题,往往有多种解释和证明,其中步骤最少、最为简洁的证明是最有效的,其他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人们把这个思想称为“奥卡姆剃刀”。李贽的“剃刀”,是割离尘世的器物之刀,也是解剖和批判社会的思想之刀。
李贽很像一个穿越者,把很多超前的观念和思想带到了明代。在哲学上,他信奉王阳明的心学,认为“真心”“童心”是万物的本源。他公开反对以孔孟学说作为亘古不变的权威教条。他认为,孔子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必要神化,孔子也存有私欲。他指出,程朱理学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是个伪命题。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脱离物质生活,空谈伦理道德,都是伪君子——满嘴仁义道德,背地里却是男盗女娼。他主张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打破了孔孟之道提出的是非标准。他撰写了《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著作,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用自己的是非标准,重新评价历史人物。他蔑视皇权和王公贵族,公开宣称天子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区别。老百姓并不卑贱,有其尊贵的地方;王公贵族并不高贵,也有其卑贱的地方。
他提倡婚姻自由,认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不作数。他公开支持寡妇再嫁,他儿子死后,他就劝说儿媳改嫁他人。他提倡男女平等,公开批驳男尊女卑的儒家思想糟粕。他曾在湖北麻城开坛讲学,规定不分男女,一律都可入学,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他批判重农抑商,认为商人通过辛苦劳动赚取钱财,属于崇高的职业,值得社会尊重。
李贽思想的核心,强调个人的独立、自由和平等,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不为现实所容,便以极端的方式来践行思想、追求个人自由,这也是对传统顽固势力的蔑视。在明清两朝,其著作均遭官府禁止,但却更加广为流传。他的思想,犹如一盏明灯,划破了幽暗的千年长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