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把大学彻底说明白

書城自編碼: 390058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张源
國際書號(ISBN): 9787551164740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63.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从零开始·复古娃衣制作书
《 从零开始·复古娃衣制作书 》

售價:HK$ 96.8
民主崩溃的政治学(精装版)
《 民主崩溃的政治学(精装版) 》

售價:HK$ 91.3
交易撮合者:私募股权的经验与教训(泰丰资本创始人葛涵思投资秘籍!)
《 交易撮合者:私募股权的经验与教训(泰丰资本创始人葛涵思投资秘籍!) 》

售價:HK$ 86.9
最美世界名画(顾爷十三年匠心之作。超大开本;精美刷边;4米长海报;藏书票)
《 最美世界名画(顾爷十三年匠心之作。超大开本;精美刷边;4米长海报;藏书票) 》

售價:HK$ 734.8
侧耳倾听
《 侧耳倾听 》

售價:HK$ 43.8
神医嫡女·2
《 神医嫡女·2 》

售價:HK$ 54.8
近世闻人掌故
《 近世闻人掌故 》

售價:HK$ 74.8
余华长篇小说全集(共6册)
《 余华长篇小说全集(共6册) 》

售價:HK$ 385.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9.0
《科幻创作》
+

HK$ 43.2
《冰心散文集 人生必读书》
+

HK$ 90.9
《海子六讲》
+

HK$ 119.6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修订译本)》
+

HK$ 67.9
《畅销小说写作指南》
+

HK$ 130.6
《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
編輯推薦:
1.本书以《礼记》中的《大学》为古本,历史上各家的改本均未采用,而是作者独立的改本,有作者独立的思想和独特的观点,值得一读。
2.作者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多年来致力于探寻中华文化的源流,对儒、释、道三家众多经典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阐释和解义,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哲学思维。
內容簡介:
本书以《礼记》第四十二篇《大学》为底本,按照道、德、仁、义、礼的章法以及唯公无私、唯用无我、唯道无物的逻辑,将《大学》的篇章结构进行重新编排,并以列提纲和名词解释的形式,对《大学》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力求把《大学》的微言大义讲透彻、讲明白,颇具新意和创见。
關於作者:
张源,1968年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早年从商,2000年后致力于探寻中华文化的源流,研释国学经典的真义,揭示社会人生的真谛。多年来,与其“臻经典”的同仁们一起,对儒释道三家经典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阐释和解义,涉及儒家《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等,道家《道德经》《文子》《庄子》《列子》《关尹子》《亢仓子》等,佛家《楞严经》《妙法莲华经》《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楞伽经》《圆觉经》《中论》等,以及上博简、郭店简、马王堆帛书、清华简、各种青铜铭文等诸多出土文献,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性概括和提炼,即“大道三观”和“圣教五纲”,并以此引导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理解和传承。
目錄
·目?录·
导 读 1
一、《大学》臻经典改本简介 2
二、《大学》臻经典改本全文 3
三、《大学》臻经典改本篇章结构简介 9
四、关键词诠释 23
第一章 总述三纲八目 27
第一节 总述三纲 28
第二节 转折 38
第三节 总述八目 40
第二章 详述三纲关系 47
第一节 明明德 52
第二节 亲民 68
第三节 止于至善 82
第三章 详述八目关系 97
第一节 格物致知 100
第二节 诚意正心 110
第三节 正心修身 118
第四节 修身齐家 123
第五节 齐家治国 130
第六节 治国平天下 143
附 录 同仁问答 185
內容試閱
导 读
一、《大学》臻经典改本简介
本文以《礼记》第四十二篇《大学》为底本(文中句前序号,为底本语句顺序号),全文2200字左右,文字未作增删,根据“中华圣教五纲”(道、德、仁、义、礼)的章法以及“中华大道三观”(唯公无私的价值观、唯用无我的人生观、唯道无物的世界观)的逻辑(合称“三观五纲”),重新排序。谨列提纲及名词释读(见下),以供索隐探微。
全篇的关键词两个,是“知本”和“知之至”:
知本这个“本”就是修身为本,就是止于至善,就是无私之行,这个“本”既是入手修行的根本,也是得道化民的根本,是中华圣教的根本,即道之用。
知之至就是致知,就是“唯道无物”,就是证入大道、归仁成圣,就是明明德,既是内圣证体所归之极致,也是外王起用所依之极致,是中华大道的极致,即道之体。
二、《大学》臻经典改本全文
(说明:句前序号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大学》的原语句顺序,新排序为臻经典改本语句顺序)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5〕《康诰》曰:“克明德。”〔16〕《大甲》曰:“顾天之明命。”〔17〕《帝典》曰:“克明峻德。” 〔18〕皆自明也。
〔12〕《诗》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兮者,恂栗也;赫兮咺兮者,威仪也。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43〕《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44〕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13〕《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14〕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19〕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0〕《康诰》曰:“作新民。”〔21〕《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22〕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23〕《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24〕《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25〕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26〕此谓知本。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8〕此谓知之至也。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10〕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1〕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27〕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28〕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29〕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30〕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5〕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6〕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7〕此谓知本。
〔31〕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32〕《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33〕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34〕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35〕《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36〕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38〕《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39〕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40〕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49〕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45〕《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47〕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46〕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50〕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51〕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37〕《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48〕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41〕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42〕《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三、《大学》臻经典改本篇章结构简介
我们用的这个本子既不是朱熹的本子,也不是《礼记·大学》的古本。历史上,《大学》有多家的改本,我们都没有采用,用的是自己独立的改本。这个本子还是依据《礼记》的古本,原文文字未作任何增删,只是对一些语句作了顺序调整。调整的原因涉及经文的义理、文章的结构以及整个中华大道和圣人之教的理论体系,比较复杂,暂不在此展开讨论,前面已经把这篇改本的文本呈现给了大家。
下面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结构。
我们读文章,尤其是阅读上古、先秦的文章,一定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要学会站在高处,在掌握全篇脉络、指向以后,再深入到每一个意群、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词里去释读,而不要颠倒过来。如果颠倒过来,从字词下手去探究文章的义理,就是本末倒置了。因为,要写成一篇文章,都是先有义理逻辑然后才有文字的,是顺着义理脉络往下丰富内容的,而不是堆积词汇从下往上写的。所以,我们就要按照文章立意本有的三观高度来释读它。
《大学》是曾子写的。孔子是儒家的第一代祖师,曾子是第二代,子思是第三代,孟子是第四代。他们或著或述的“四书”,实际上是“同一本书”,其义理、结构、旨归的三观五纲高度都是一样的,只是开合、论述形式和侧重点有一些不同而已。
《大学》在“四书”里面是最精简的,全文一共2200字左右。字虽少,但它有中华圣人之教的完整脉络、构架、关键节点,内圣外王的体系全都讲到了;但是又因为它太浓缩,所以需要适当展开一些来为大家解读,否则很难领悟《大学》的伟岸、深邃和高远。
我们将借助下面这张《大学》的脉络章句结构导图,为大家讲解这部经典。(见《〈大学〉脉络章句结构导图》)
《大学》臻经典改本的总体结构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总述三纲八目。
第二部分:详述三纲关系。
第三部分:详述八目关系。
三大部分中的任一部分也还有细分:
第一部分总述三纲八目的逻辑,一共三段,讲清了三纲和八目的关系:并列关系、开合关系;三纲是浓缩,八目是展开。
第1段:点出三纲,开门见山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第2段:转折,承上启下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转折)
第3段:总述八目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第二部分详述三纲关系,是单独讲三纲的,也分为三小部分:
(一)第4、5段讲明明德。
第4段话讲的是世界观层面,即“明明德”的目标在自明。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5段讲述“明明德”的方法与作用。
《诗》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兮者,恂栗也;赫兮咺兮者,威仪也。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二)第6、7、8三段讲亲民。
第6段讲述爱民、亲民,以仁为宝,这属于人生观。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第7段讲述养民,使君子与小人各得其所。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8段讲述化民,其命维新。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三)第9、10、11三段讲止于至善,这属于价值观层面。
第9段讲述人皆有止。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第10段述各止其善。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第11段讲述至善为本。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第三部分详述八目关系,是单独讲八目的,分为六小部分:
第12段讲格物致知。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谓知之至也。
第13、14段讲诚意正心。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第15、16段讲正心修身。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第17、18段讲修身齐家。

第一章 总述三纲八目
第一节 总述三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浅释】
内成大人、外化大众之道,在于领悟大道,在于爱民、养民、化民,在于安住无私。
【解析】
大学之道,大学就是内成大人、外化大众之学。内成大人就是中华之道,外化大众就是中华之教,道和教合起来称之为学,大道和大教合起来称之为大学。大学之道有两层含义:内圣,即内成大人,谓之道;外王,即外化大众,谓之教。
实现大学之道,要做两件事:“内圣”和“外王”。于是,这里就把“内圣”“外王”展开成三个词: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这三个词的关系很微妙,既是并列关系,也是递进关系,还是回互关系。
首先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并列关系”,就是大道三观里的三观,明明德指的是世界观,亲民指的是人生观,止于至善指的是价值观。当一个人证得唯道无物的世界观这一层的时候,实际就是明明德了,之后必然有亲民之行,亲民之行必然止于至善,这是一个人得道之后自然发生的两种行为表现,也是必然发生的事。所以,从行道的方面来说,这三者是并列关系。
再一个,从修道方面来讲,这三者又是递进关系。必须得从价值观层面的止于至善修到人生观层面的亲民,再从亲民修到世界观层面的明明德,所以,从修道方面来说,这三者是递进关系。
还有一个是“回互关系”,也就是互为体用、互为因果的关系。就是说上述的并列关系与递进关系,并不是死板的,不是一定要明明德之后才有起用,而是在每一个修行阶段,甚至每次行为、每个念头,都有知行之间的互相作用,知与行之间,永远交互回转,体用不离。也就是起用中的知行不二,也就是修道中的知行合一。具体如下:
证得明明德的道体以后,起用时必然是亲民和止于至善,也就是领悟到“无物”以后,必然是“无我”“无私”(上图左侧,从上至下依次为起用、行道、圆道)。
从无私的价值观修到无我的人生观,从无我的人生观修到无物的世界观(上图右侧,从下至上依次为修道、学道、证道)的修道、证道过程的同时,在起用时就放出精神的光芒,也就是说,修道向上增进的过程,同时也是有行道的体现的,这就是层层回互;不是证道以后才回互,而是只要有一个无私之行就在回互。“回互”,指的是知与行的回互,因为观想到“无物”属知,“无私”属行,“无我”的境界,是有知也有行,无论哪一层,都是在本层知行之间回互。有其知必有其行,有其行必有其知。(见《〈天子书〉修道圆德图》)
这跟《天子书》,即六卷本《道德经》一样,从内圣的(《道理卷·卷三》《德经卷·卷二》《道经卷·卷一》)无私、无我、无物再到无为圆道的完整三十六阶梯的完成(内圣之道是向内空的同时向外发光,就是后面三十四法的起用),到外王的(《道政卷·卷四》《道法卷·卷五》《道术卷·卷六》)三十四法起用,全都是在用,三十四道光同时都在发,只是光大光小不同而已。因此,证道的过程同时也是起用的过程,即便是圆证以后,也还是“圆用”而已。因此,不论是学道、修道、证道,还是行道、圆道,“用”从来没有一刻停止过。这就是光光相摄、层层关联,大道之光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发扬、传承的。哪怕是一点点的无私之行,都是为大道之火增添一把柴。
这也是中华之道和中华之教既完美又圆融奥妙的地方,必须静下心来,真正崇敬中华之“大学”,才能领悟《大学》是多么高妙。既是并列关系,又是递进关系,还是回互关系,总之是全息的。在价值观层面做到唯公无私了,放出的精神光芒就是价值观层面那么大的回互;在人生观层面证到唯用无我了,精神光芒就是人生观层面那么大的回互;在世界观层面证到唯道无物了,精神光芒就是世界观层面的光辉的回互,这就是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的关系。用我提出的思考问题“五把钥匙”开解,就是内外关系、圣凡关系、因果关系、体用关系、知行关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上述全部关系的综合,并且是圆融、全息的。“明明德”是指得道,亲民和止于至善是得道后的体现,每一层都有每一层的善,因为人的根器、机缘各有不同,那么至善的起点,也各有不同,但是“至善”,也就是旨归只有一个,即圆满地证得大道三观,也就是无为之为,这才叫真正的至善。
“中华”这两个字以及“大学”这两个字实在是了不起,分别是非常深邃、高远、无尽、奥妙、圆融的大道和教化!意味太悠远、太深邃、太绵长、太究竟、太圆融!
上面讲了什么是大学之道,以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个词的结构关系,下面再分别解释这三个词。
第一个词“明明德”。第一个“明”字是动词;“明德”是一个名词,“明德”就是大道,“明明德”就是显明大道,显明大道就是得道、悟道、证道、入道。“得道”指的是证入唯道无物的世界观,把自我的执着放弃了。
举个例子,老子当年有位弟子(老子有好多得道的弟子:第一批——中原黄淮之间教学阶段,包括尹文子、文子、杨朱子、孔子、亢仓子、南荣樗等等。关尹子是第二批——熊耳山汉中教学阶段)叫尹文子,是后来“宋尹学派”(即形名之学)的祖师,是位得道的圣人。他收了一位徒弟叫老成子,老成子跟尹文子学幻术,多年未成,老成子灰心丧气要回家,来向尹文子告辞。就是这段故事——
老成子学幻于尹文先生,三年不告。老成子请其过而求退。尹文先生揖而进之于室,屏左右而与之言曰:“昔老聃之徂西也,顾而告予曰: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幻也。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者,谓之生,谓之死。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难穷难终。因形者其巧显,其功浅,故随起随灭。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吾与汝亦幻也,奚须学哉?”老成子归,用尹文先生之言深思三月,遂能存亡自在,憣校四时;冬起雷,夏造冰;飞者走,走者飞。终身不著其术,故世莫传焉。子列子曰:“善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五帝之德,三王之功,未必尽智勇之力,或由化而成。孰测之哉?”
——《列子·周穆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