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
售價:HK$
109.8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HK$
109.8
《
大唐诡异录
》
售價:HK$
55.8
《
《证券分析》前传: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与证券分析方法
》
售價:HK$
134.3
《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售價:HK$
78.2
《
服务的细节136:提高成交率的50个销售技巧
》
售價:HK$
65.0
《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
售價:HK$
96.3
《
大学问·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
售價:HK$
105.0
|
編輯推薦: |
1.被捧上神坛的陶渊明其实并不神。书名“归去来:不一样的陶渊明”精确传达了本书的主旨,让被神话的陶渊明重新回到人间。晋宋以来,人们普遍看好陶渊明,认为其诗文是超一流的,人也代表着理想人格,政治上忠于东晋、耻事刘宋,进而被塑造为“政治原则正确,道德情操高尚”的“标兵”。这种“忠愤说”让陶渊明成了近乎神坛上的人物。作者从陶渊明的家世、人生、思想、诗文、反复出仕归隐的经历等方面逐一分析驳斥,力图还原一个与旧说不同、切近历史真实的陶渊明。
2.生活在人间的真实的陶渊明。陶渊明祖上家世显赫,但至父辈家道中落,经济不宽裕,生活并非诗酒花茶围绕的轻松,而是十分清苦。他出仕为官的主要目的在于经济利益而并不包含多少高远的政治宏图,其经历也是很有特点的,频繁地辞职、找工作,往返于体制内外,反复出仕,反复归隐。最终选择世俗化隐居方式,在平淡无奇、人人可学的日常生活中安顿自己的精神家园,而非传统隐士那样离群索居。陶渊明作为父亲很通达,虽然望子成龙,甚至编写家庭教材,但看到儿子们不肯好好读书,亦不勉强。陶渊明性嗜酒,爱读书,喜游览,好交友……这些经历都成为他诗文创作的素材,故而他的诗作中饱含着从切身生活中获得
|
內容簡介: |
陶渊明归隐之前曾断断续续地当了多年小官,归隐之后也只是一位地方名流、社会贤达,文坛上并没有太高的地位,他的诗风不符合当时的主流、时尚。但是后来地位越来越高,从“隐逸诗人之宗”一变而为东晋之忠臣和遗民,一位传统政治道德的标兵。
本书在两卷十二章的篇幅里,以诗文补史,讲述陶渊明反复出仕、反复归隐的人生轨迹,分析其思想的庞杂性、委运任化的人生哲学,以期还原出“一个和旧说不同的人物”,一个生活在人间的切近历史真实的陶渊明。只有把陶渊明请下神坛,而我们自己则站起来平视这位大诗人,才能看清他的优异之处,才能真正读得懂他——热爱生活,视死如归。
|
關於作者: |
顾农,1944年生,江苏泰州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后为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一度兼任中文系主任。多年来,主要致力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史及鲁迅研究,著述颇多,出版有《魏晋文章新探》(1999)、《建安文学史》(2000)、《听箫楼五记》(2004)、《千家诗注评》(2006)、《文选论丛》(2007)、《四望亭文史随笔》(2012)、《从孔融到陶渊明——汉末三国两晋文学史论衡》(2013)、《与鲁迅有关》(2014)、《谈非常谈》(2016)、《诗人鲁迅》(2020)、《己亥随笔》(2021)、《中国中古文学史》(2022)等。
|
目錄:
|
引言
上 卷 陶渊明的人生
第一章 家世与著作
一、 寻阳陶氏始迁祖陶侃
二、 陶渊明的家族情感
三、 陶渊明的家世与生平
四、 陶渊明的生年与享年
五、 有晋征士陶渊明
六、 高水平全科作家
第二章 初仕与初隐
一、 江州祭酒
二、 二十初出茅庐“远游”
三、 陶渊明与盘踞江州的桓氏家族
四、 以诗补史说初仕
第三章 反复出仕与反复t隐
一、 陶渊明的螺旋形怪圈儿
二、 到桓玄的帐下效力
三、 为自由t场
第四章 赋《归去来兮辞》彻底归隐
一、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二、 “自免去职”,挂冠而去
三、 不宜呆看“五斗米”
第五章 归隐后的生活
一、 脱离传统的世俗化归隐
二、 归隐也是需要经济基础的
三、 务农、饮酒、读书、游览、交友
四、 “寻阳三隐”
第六章 晋、宋易代与所谓“忠愤说”
一、 沈约论定陶渊明“耻复屈身后代”
二、 赵宋学者归纳提炼“忠愤说”
三、 给《述酒》翻案
四、 “忠愤说”被扩大化
五、 过度诠释的可怕和特点
六、 无中生有的“忠愤”
下 卷 陶渊明的诗文与思想
第七章 陶诗七说
一、 行役诗
二、 田园诗
三、 饮酒诗
四、 读书诗
五、 赠答诗
六、 游览诗
七、 咏怀诗
第八章 陶文三看
一、《桃花源记》
二、 《与子俨等疏》
三、 “大文弥朴”,“鸿文无范”
第九章 小说家陶渊明
一、 《搜神后记》是伪书吗
二、 神仙鬼怪与不凡的历史人物
三、 故事桃花源
第十章 家庭教材《五孝传》与《四八目》
一、 真伪之辨
二、 品德教育与历史知识教育双管齐下
三、 编撰家庭教材与诗文创作贯通
第十一章 陶渊明的思想与艺术
一、 接受前代思想的庞杂性
二、 复古主义社会理想
三、 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四、 艺术上的创新
第十二章 陶诗陶文选析
发抒“匡扶世道”之热肠(《停云》《时运》《荣木》)
自嘲自讽(《乞食》)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深得酒中趣(《连雨独饮》)
南村的丰富生活(《移居》)
送的什么客(《于王抚军座送客》)
低沉而悲凉之作(《悲从弟仲德》)
“聊且凭化迁”(《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牢骚太盛(《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
仕与隐的矛盾(《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寝迹衡门,还是踏上平津(《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明智冷静地对待意外(《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醉后自娱(《饮酒》)
游戏之作(《止酒》)
关于救济与接受的人情物理(《有会而作》)
记录土风(《蜡日》)
感悟人生(《拟古》)
复杂的人生思考(《杂诗》)
贫士大谈贫士(《咏贫士》)
“放意乐余年,遑恤身后虑”(《咏二疏》)
“惜而哀之,不以为非”(《咏三良》)
“死知己”还是“勇且愚”(《咏荆轲》)
“奇文共欣赏”(《读〈山海经〉》)
鸣雁南飞,贫士叹息(联句)
了解陶渊明的首选之作(《感士不遇赋》)
“摩登”陶渊明(《闲情赋》)
陶渊明的精神自传(《五柳先生传》)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读史述九章》)
兄妹情深(《祭程氏妹文》)
“尔知我意”(《祭从弟敬远文》)
非后人伪作(《尚长禽庆赞》)
附 录 陶渊明接受史零札
颜延之《陶征士诔》七释
白居易与陶渊明:和而不同
王夫之论陶渊明:“不可形之于言而托之诡词”
梁启超论陶渊明
鲁迅论陶渊明及其方法论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引 言
中国文化史上有些大人物往往生前背时,而得盛名于既死之多年之后,其中少数最杰出的大人物,甚至会被捧上神坛去。前有孔夫子,后有陶渊明,皆其人也。
陶渊明生前先是断断续续地当了多年小官,归隐之后也只是一位地方名流、社会贤达,地方官会去看看他,送点礼物,朝廷也曾征他出山,没有办成。但在文坛上他并没有太高的地位,他的诗风不合当时的主流、时尚。
后来陶渊明的地位越来越高,鲍照、江淹模仿他的风格写诗,沈约在《宋书》里为他立传(入《隐逸传》),死去已久的老派诗人隐士渐有时来运转之意。到萧梁时代,太子萧统对陶渊明特别欣赏,重新为他写传,又开创性地为他编辑文集,给予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有道是“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陶渊明文集序》)。这里先评其文之“独超众类”,后论其人之实为“大贤”,都是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但是萧统对陶渊明还是平视的,所以对他也有批评,重点是说他那篇《闲情赋》,没有把这个题材处理好,显得道德上不够高尚,“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 (《陶渊明文集序》)”不管我们是否同意萧统的这一意见,他这种凭心立论、对自己心仪的人物仍然保持批评的态度是非常之好的。他从陶渊明的文集中精选出九篇来放进他主持编选的《文选》,讲究的是好中选优,也并没有一味点赞,失去分寸。
到唐朝,对陶渊明的评价实行一分为二的风气仍然流行不衰,例如李白一方面说“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戏赠郑溧阳》),以表示对这位前辈诗人的钦迟,而有时却又说“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对老诗人之株守故园很不以为然。杜甫《遣兴五首》其三则写道:“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不管杜甫这首诗应当怎样理解,他对陶渊明有所批评是明显的。唐朝人一向平视陶渊明,此其所以为盛世也。
到宋朝不同了,人们普遍看好陶诗,尤其是领一代风骚的苏东坡对陶诗的艺术性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亲自动手,追和陶诗,写了一百多首。经过大诗人苏轼的强烈鼓吹,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美学价值得以确立,陶渊明任真飘逸的形象亦复得以完全确立。诗是超一流的,人也代表着理想的人格。陶渊明的文学史地位高到无以复加,“自曹(植)、刘(桢)、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诸人,皆莫及也”(《与苏辙书》,《东坡续集》卷三),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人。苏轼乃是陶渊明的首席“粉丝”,其影响之巨大,几乎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不仅如此,关于陶渊明的政治态度,早前沈约已经说过他“耻复屈身后代”(《宋书·隐逸传》),而赵宋时人又提出所谓“忠愤说”,称陶渊明为东晋的忠臣,说在东晋、刘宋易代之后,他始终忠于原来的东晋王朝,对篡权上台的宋武帝刘裕非常愤恨,“耻事二姓”。陶渊明政治原则正确,道德情操高尚,于是他更成了一位“德艺双馨”的完人。一大批宋代学者和批评家如韩驹、汤汉、朱熹、真德秀,在“忠愤说”方面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其实陶渊明对于东晋并无忠心耿耿的意思,他对刘裕的某些做法确有保留,在《述酒》诗中讽刺过两句,但也就如此而已;他并未反对改朝换代,态度也相当平和。但是在中国古代,忠君的思想非常深入人心,陶渊明既是了不起的大诗人,如果他同时又在“大伦大法”上符合传统礼法的崇高原则,岂不甚好,于是“忠愤说”一向非常流行,历久不衰,而且越来越扩大化、神圣化,到最后,陶渊明已成了近乎神坛上的人物。
这样的议论车载斗量,略举几条来看:
渊明委身穷巷,甘黔娄之贫而不自悔者,岂非以耻事二姓而然邪?——(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五
陶元亮自以晋世宰辅子孙,耻复屈身后代,自刘裕篡夺势成,遂不肯仕。虽功名事业,不少概见,而其高情逸想,播于声诗者,后世能言之士,皆自以为莫能及也。盖古之君子,其于天命民彝君臣父子大伦大法所在,惓惓如此。是以大者既立,而后节概之高,语言之妙,乃有可得而言者。——(宋) 朱熹《向芗林文集后序》,《朱文公集》卷七十六
渊明之学,正自经术中来……虽其遗宠辱,一得丧,真有旷达之风,细玩其词,时亦悲凉感慨,非无意世事者……而不知其眷眷王室,盖有乃祖长沙公之心,独以力不得为,故肥遁以自绝,食薇饮水之言,衔木填海之喻,至深痛切,顾读者弗之察耳。渊明之志若是,又岂毁彝伦、外名教者可同日语乎!——(宋) 真德秀《跋黄瀛甫拟陶诗》,《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六
先生之归……其实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清) 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卷五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陶渊明有许多意思本来比较明白的诗,也被硬性解释到忠于旧朝、反对易代这个重大主题上来,多有牵强附会、相当可笑者。试举一例以明之。他有一首题为《九日闲居》的诗,小序云:“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可知全诗大意在于感慨重阳节这一天没有菊花酒喝,只好干吃菊花。诗云:
世短意恒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诗里说自己爱饮菊花酒是为了争取长寿(“斯人乐久生”)。人们都非常重视重阳节(“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这时天高气爽,最为宜人;而我时运不济,竟然没有酒可喝了。酒杯空空,多有灰尘,菊花徒然地开得很盛,只好“空服九华”,如此亦聊胜于什么都没有而已。陶渊明酒瘾上来而无法解决,痛苦得很,无聊得很,于是说酒喝不成,那就来唱歌吧(“敛襟独闲谣”),隐居生活里总还有其他乐趣(“栖迟固多娱”),并非一点成就感都没有——他这样来安慰自己,亦属人之常情。
就是这样一首大旨相当清楚的诗,“忠愤说”的重要倡导者汤汉却将它硬拉到政治上去解释,说什么“‘空视时运倾’,亦指易代之事”(汤汉注《陶靖节先生诗》卷二)。后来清朝学者邱嘉穗进一步发挥说:“前辈既以‘空视时运倾’句为指易代之事,则自‘尘爵’以下六句实有安于义命、养晦待时之意,此则陶公所自叹为深情者也。诗中‘蓬庐士’,公自指也。‘时运倾’,晋、宋代谢也。”(《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二)似乎晋、宋一旦易代,诗人马上就没有酒可喝了;其实古代顶层政局的变化对于基层的生活从来就没有、也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
信奉“忠愤说”的专家们不仅把《述酒》以至《九日闲居》等诗都说成是关于政治的谜语,而且把许多优秀的陶诗都解释得云山雾罩的,似乎都与晋、宋易代有关。陶渊明在他们的诠释系统里巨变为东晋的遗老、坚决反对刘宋王朝的斗士、坚守专制主义“大伦大法”的样板,然后就匍匐在这位政治正确之道德标兵的座前顶礼膜拜。
只有把陶渊明请下神坛,而自己则站起来平视这位大诗人,才能看清他的优异之处,才能真正懂得他。
鲁迅先生曾多次论及陶渊明,有种种卓见,他又有一个总的意见说,此公如果“用别一种看法研究起来,恐怕也会成为一个和旧说不同的人物罢”(《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是出题目让后人做文章了。笔者颇有志于响应这一号召,彷徨多年,不觉已老,现在打算交出答卷,请同道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