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后希腊化哲学:从斯多亚学派到奥利金的发展研究
》
售價:HK$
76.8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HK$
64.9
《
第二人生:找到重新定义人生的智慧
》
售價:HK$
96.8
《
唐朝三百年
》
售價:HK$
107.8
《
反操纵心理学:夺回人生主导权 拒绝被操纵
》
售價:HK$
54.8
《
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修订版)
》
售價:HK$
43.8
《
牛津立法研究手册
》
售價:HK$
358.6
《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热门韩剧《安娜》原著,国内热度破15亿,豆瓣超8万人评分
★韩国人气演员裴秀智领衔演绎书中故事
★一场对自我与真实人生的追问、对当代社会关系的审视
★宛如《寄生虫》般真实,又似《82年生的金智英》般残酷:阶层对立,贫富悬殊,真假交错,善恶互生,女性在生存较量中如履薄冰……
★原著小说比韩剧更真实地揭露人性的欲望、故事逻辑更加完整、人物人生动机更复杂、更具戏剧冲突,电视剧《安娜》悬而未决的命运之局将在原著小说中完整呈现
★韩国Yes24 图书畅销榜影视剧原著分榜TOP1
★荣获得第 24 届韩戊淑文学奖
|
內容簡介: |
她是安娜。
她竭尽全力,活出四种人生:
她是家境优渥的时尚杂志编辑;
她是归国追梦的钢琴家;
她是深受信赖的年轻医生;
她还是职业小说家。
她辗转于多种职业,周旋于多重身份,意欲用谎言改写命运,用显赫的身份换来爱情、名望和尊重……
然而,当她用野心代替努力、用虚荣换取荣耀、用无尽的谎言铺满人生之旅时——
等待她的,只有不安、无望和毁灭。
她是李由美。
她不是安娜。
|
關於作者: |
郑韩雅,毕业于韩国建国大学国文系,2005 年获大山大学文学奖,2007 年以长篇小说《月之海》拿下第 12 届文学村作家奖,也是金溶益小说文学奖、韩戊淑文学奖、金承钰文学奖得主,擅长写悬疑小说,文风轻快流畅。
|
目錄:
|
目 录
沉船 / 1
患上抑郁症的钢琴家 / 25
时尚 / 48
招聘广告 / 70
假证 / 96
老人与海 / 128
藏身处 / 152
海底的温度 / 174
谎言背后的谎言 / 191
零的潜能 / 215
后记 / 230
|
內容試閱:
|
两年前的春天,我在公寓附近租了一间工作室,打开窗户就能看到女儿所在的幼儿园院子。于是公寓、幼儿园和工作室便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比起在某一个地方驻足,行走在它们之间的路更让人印象深刻。这本书也是我在这些小路的某一处完成的。我经常被骗子和诈骗犯吸引。他们做的白日梦和虚无缥缈的欲望,就像我自己的一样,甜蜜又苦涩。我一直以为自己了解他们,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他们。我总在那样的错觉中,或是在真实和虚幻的间隙里写故事,然后我才意识到我对他们一无所知。这是我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如果有可能,我希望第二部比第一部更好,第三部比第二部更好,但可惜的是创作中不存在这样的说法。无论创作第几部作品,我们往往都要从头开始,所以我需要的反而是体力——增强腿部力量和肌力,好准备随时从头开始,同时坚持“三点一线”的生活。至于其他,我只能听天由命。蓦然仰望天空,一片洁白如棉花糖的云朵缓缓地从头顶飘过。真是一个晴朗凉爽的秋天。
第一章《沉船》:
今年三月份,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有趣的寻人启事,开头写着“寻找这本书的作者”,整张版面刊登的全是小说的内容。乍一看像常见的广告套路,但我依然被小说的第一句所吸引。我漫不经心地浏览,然而很快意识到这似乎是我以前写的小说内容。惊讶之余,我戴上眼镜,从头开始认真地读了起来。如果我没有记错,这应该是我在十几年前匿名发布 的处女作。书名为《沉船》的黑色封面隐约浮现眼前。当时, 我是为了参加某出版社的征稿活动才创作的这部小说。匿名 是为了增加神秘感,但现实情况是那部作品几乎无人问津, 别说是正常的评价了,连一条差评都没有。
成为作家,登上文坛后,我从没向人提起过我的处女作。 我也没有想过再誊写,甚至完全忘记了这本书的存在。可以说,这是一本消失在记忆彼岸的书。我收回落在报纸上的目光,起身翻找书房的各个角落,都没能发现这本书的踪影。我记不清它是何时、如何从我身 边消失的。我的丈夫是唯一看过这本书的人。我很想问他是否还记得这本小说,但他不在我身旁。
三个月前,丈夫就以交换教授的名义去英国任教。英国与韩国的时差是八个小时。在婚姻关系彻底完蛋之前,我们决定给彼此一个时差。当时,我们看着对方的眼神就像是看待家具或行李一样淡漠。比如,当一个人待在客厅时,另一个人必然会回到卧室;一个人坐在餐桌吃饭,另一个人则会默默地端着拉面碗去阳台。分居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当丈夫说要去英国时,女儿也吵着要和他一起去,但女儿只有七岁,丈夫带着她显然不合适。在机场,女儿哭得几乎虚脱。丈夫背着她,哄着她,绕着出境口走了一圈又一圈。我坐在长椅上,远远地看着这一幕。交出哭着睡着的孩子后,他转身离去。看着头发蓬乱的他从我的视野里远去,我想也许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了。毕竟让十年的婚姻付诸东流的罪魁祸首是我,没有辩解的余地。
丈夫只带了几件衣服,大部分东西都留在家里。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显得空荡、冷清。那天晚上,《沉船》始终浮在脑海里,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窗户嘎吱作响。我来到小房间,侧身看着熟睡的女儿。整夜的大雨直到清晨才停歇。
第二天,女儿抱着报纸来到厨房。我把燕麦片和牛奶倒进女儿的碗里,便摊开早间报纸看了起来。与昨天相同的版面继续刊登着我写的那部小说,内容连贯得如同正在连载一般。我不寒而栗,扔下报纸,拿起电话就拨起了报社的联系电话。 片刻后,嗓音清脆的女客服接起电话。我开口就质问她怎么能没有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就刊登对方的作品,她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反问我是不是这部小说的作者。我犹豫了一番,才回答“是”。她说会在核实情况后再联系我,然后便挂断了电话。
当天下午,报社再次联系我。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就在家里翻译一份英文原稿。原稿是一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的自传,翻译难度大,进展缓慢。我勉强接下这份图书翻译的活儿,是因为囊中羞涩。随时都有可能离婚,我却没有稳定的收入。如果运气不好,我说不定就要像一只卑微的虫子,靠啃食丈夫给他孩子的抚养费度日。
我是一名职业小说家,出版过三本书,在英国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但这些并不能让我立马就能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我保持着现状却从未感觉不妥的原因是,我有一个早早就在大学里站住脚的教授丈夫。尽管他越能干就显得我越无能,我还是不以为意,将两人的能力平均值当成自己的。
当我纵览某位科学家的华丽生平,追寻着他从麻省理工学院到加州理工学院,最终进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光荣足迹时,电话铃突然响了起来。我盯着厚重的词典,拿起话筒,夹在脸颊和肩膀之间。一位声音清亮的女人认真地问我:
“您就是那部小说的作者吗?”
“什么?”
“《沉船》。我接到了报社的通知,说您就是这部小说的作者。”
“啊……对,是的。”
我皱着眉头,用手拿起话筒。
“我不知道您是怎么拿到原稿的,但我希望您不要再随意 地把我写的小说刊登在报纸上了。”
“我怎么能相信您是真正的作者呢?”女人疑惑地问道,
“您有出版社方给您做证吗?”
我扑哧一笑。
“这是我在学校前面的印刷厂印的,加起来才印了二十本,怎么可能有出版社之类的呢?哦,我记得当时借了印刷 厂的名字,在出版社一栏写的是‘时代出版社’。”
对方陷入了沉默。
“我想您应该已经明白了。那就这样吧。”
“我丈夫说这本书是他写的。”
“什么?”
“他在六个月前失踪了。”女人急切地对我说,“我们能见 一面吗?我有些事想和您谈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