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肉食星球:人造肉与食品未来

書城自編碼: 388324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美]本杰明·阿尔德斯·沃加夫特 著,刘昱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80734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7.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HK$ 96.8
理论的意义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HK$ 74.8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HK$ 52.8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HK$ 52.8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HK$ 140.8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HK$ 108.9
DK威士忌大百科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小白学编织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HK$ 65.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2.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

HK$ 95.7
《银发中国:中国城市社会养老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

HK$ 74.8
《单读33:多谈谈问题(提出问题,是一种维持基本尊严的方式)》
+

HK$ 227.7
《医疗保障蓝皮书:中国医疗保障发展报告(2022)医保基金政策》
+

HK$ 78.2
《(守望者·人间世)将熟悉变为陌生: 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

HK$ 113.6
《中国养老产业政策大全》
編輯推薦:
再过二十年,也许你会在超市看到两种肉。一种是动物身上割下的传统自然肉,另一种则是不必加收“生态税”、也不必背负道德包袱的细胞培养肉。它们味道一样,质量相当,后者甚至比前者更便宜,你会如何选择?
从概念提出、研发生产到品牌包装,全方位追寻人造肉的“生命历程”
道德、欲求、科技、自然,如科幻小说般映照人类社会的当下与未来
人造肉只是在用一种技术弥补另一种技术造成的损害吗?
口腹之欲的满足仅关乎生产供需吗,抑或与社会、政治有关?
在一切共享、有限的地球,人性化、可持续的生活模式可能实现吗?
肉类将焕然一新,我们亦然!
內容簡介:
2013年,荷兰科学家波斯特公开了世界首个实验室制作的汉堡。自此以后,用精心培育的细胞组织生产肉类这一想法就在媒体上呈燎原之势传播开来。《肉食星球》一书对实验室生成的肉类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把人造肉当成未来的趋势,那这意味着什么?
作者本杰明·阿尔德斯·沃加夫特历经五年时间,遍访从事人造肉以及有关未来食物的各色初创公司、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以及从中看到利好的投资人等。他把人造肉当成一片田野,进行了带有人类学色彩的研究调查,也像是在进行“人造肉”的编年史写作(虽然人造肉的历史实在很短)。在本书中,他认为有关实验室培育肉类的讨论已经超越了有关食物的讨论,而延伸到对资本主义和人类日益增长的口腹之欲相互关系的讨论上。
一味满足我们人类对肉食的口腹之欲真的会导致我们自身的灭亡吗?我们只是在用一种技术来弥补另一种技术造成的损害吗?肉食问题不仅是一个生产的问题,它本质上还是一个社会和政治问题,而且需要我们审视正义,并思考在一个共享的和有限的世界中,什么样的生活模式是可取的。作者为我们讲述的故事,将完全颠覆我们对人类与自然关系中诸多方面的思考方式。他告诉我们,即使“人造肉”不“成功”,它也会像科幻小说那样成为一面重要的镜子,映照出人类社会当下与未来的诸多问题。
關於作者:
本杰明·阿尔德斯·沃加夫特(Benjamin Aldes Wurgaft),作家、历史学者,目前为麻省理工学院的人类学访问学者,经常于《美食研究期刊》(Gastronomica)、《洛杉矶书评》(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刺猬评论》(Hedgehog Review)等知名刊物上发表关于食物及其他主题的文章。
目錄
第一章 虚拟世界/现实世界
第二章 肉
第三章 承诺
第四章 迷雾
第五章 疑虑
第六章 希望
第七章 树
第八章 未来
第九章 普罗米修斯
第十章 纪念录
第十一章 复制
第十二章 哲学家们
第十三章 马斯特里赫特
第十四章 洁食
第十五章 鲸
第十六章 食人族
第十七章 聚合/分离
第十八章 厄庇墨透斯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第一章 虚拟世界/现实世界
醒来时,我见到了奇异的未来。现在是洛杉机时间2013年8月5日凌晨4点30。我准备观看伦敦时间刚过正午的未来食品直播,蒙眬的睡眼和浑浊的电脑显示屏像两层时空窗口。我打开浏览器登入www.culturedbeef.net。未来会是实验室培养肉的世界,由生物反应器繁殖出的牛肉细胞制成的那种。至少,我醒来时看到的新闻是这么说的。每则通告都信心满满地承诺:肉类将焕然一新,我们亦然。在演化为智人(Homo sapiens)前,人类就已将动物尸体作为我们的食物来源之一,这是一项基本事实。随着技术革新带领我们在狩猎到农耕、再到实验室的路上越走越远,这一点或将很快改变。这一转变固然是大事,但如果我们正处在历史的一处重大转折点上,不妨保留点幽默感——国际媒体争相报道汉堡这种世界上最常见、最平凡的美式食物,是有点傻气。以前的世界博览会和展卖会——有批评家称这类大型活动为“商品膜拜的朝圣所”——还把新食物放在玻璃展柜里,向成群的游客展示。我捧好咖啡杯,准备欣赏这21世纪初的新食物。
记者们把这种汉堡肉称为“弗兰肯堡肉”(frankenburger)、“试管汉堡肉”(test-tube burger)或“桶制肉”(vat meat)。它不是宰杀牛得来的,而是用一项成熟、昂贵且费时费力的实验室技术制成的,这项技术被称为细胞或组织培养,最初由美国胚胎学家罗斯·哈里森(Ross Harrison)于1907年开创。经过数十年科学和医学的研究应用,直到最近组织培养才用于生产有些人所谓的“试管肉”(in vitro meat)—这个叫法在技术上很贴切,但毫无美食兴味。这种新型肉被寄予了厚望,其中之一是它能代替工业化畜牧业,或许能用温和的办法彻底取代其破坏环境又残酷不仁的做法。这种肉怪异至极,怎么说都不为过。它是没有亲代的肉。它是不会死亡的肉(鉴于一个完整的动物体会死亡),在一些狭隘定义肉类的批评家眼中,它也是没有好好活过的肉。它会彻底改变我们对动物的看法、我们同耕地的关系、我们用水的方式、我们对人口的看法,以及关于脆弱生态系统对于人类和非人类动物体承载力的看法。对这个吃肉一代比一代多的杂食性人科动物星球来说,它是种新型肉。清晨时分,洛杉矶的
街区刚刚苏醒,网络世界已被肉食占领。
最近几周,一些标题党新闻在网上不断涌现,用这款汉堡30多万美元的惊人标价来吸引人们的关注(或许关注度才是真正的虚拟货币—而我正在耗费它)。有传言称,一位富有的美国赞助商资助了那个培育细胞使之组成肌肉并制成肉食的荷兰实验室。虽然创造这款汉堡的医学博士兼生理学教授马克·波斯特(Mark Post)是时下的风云人物,但这场活动是由专业媒体统筹、由赞助商出资的。尽管组织培养技术已非常成熟,但培养肉技术仍在研发之中;这也是一小块肉的成本都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用圈子里的话说,这项技术正在“浮现”——这一譬喻常用来形容新型电脑、能源发电机或医疗技术的发明、发现、创立或发展,以及最终经测试授权以及媒体的推广(在研发者和投资人看来,是无比漫长地)走向消费者的过程。“培养肉”一词2013年刚刚兴起,波斯特在此次推广活动中使用该词或许是想顶替听起来冷冰冰的“体外合成肉”。
“浮现”之喻是把未来置于一片迷雾中,让具体的脉络依次呈现。我回想了追溯新兴科技所依据的线索:专利、投资、研究补助、研讨会,产品在特定市场上的试发行,还有科技杂志对企业家们炫目的头版介绍。在我的大脑未完全清醒之际,我恍然觉得“浮现”之喻耍了个狡猾的把戏: 它隐藏了背后的主事者。它暗示新技术是自动来到我们身边的,而不是由很多双心思各异的手引领而来。而一项技术要想兴起,必然要有面向的群体;必然有人来关注,而他们对其未来会有自己的看法。乌托邦科幻小说使我能设想宇宙飞船的一些未来情景; 而反乌托邦科幻小说,则教我想象地球被气候变化摧毁的未来景象。对于培养肉的未来,该作何设想?我把目光投向显示屏。
我感觉等了很久,浏览器上仍只有“转播即将开始”几个字,但随后活动便以宣传片宣告开始了。背景音乐中吉他和弦轻轻一拨,镜头中海鸥朝着海浪俯冲而下。一栋房子坐落在海边。我们看到一片田园式的沿海民居,建筑明显是北美或欧洲的风格。这一看就是那种自然纪录片或面向年轻观众的科学栏目的画风。镜头从海洋上空拉远,露出一座灯塔。一个声音道:“一样新技术的到来,有时会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这时,波斯特神秘赞助人的身份揭晓了。镜头给了讲述者一个短暂的面部特写,他就是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互联网巨头谷歌的联合创始人,对科技如何转变世界观有着独到见解的一个人物。但一个硅谷的亿万富翁,一个靠搜索引擎发家致富、令它如此普及以至于“to google”几乎成了标准英语的人,为什么会对食品的未来感兴趣?这个问题的答案一部分在于一个简单的词义转换:或许以后人造肉会成为食品,但眼下它是硅谷—布林的地盘—投资者们常说的“食品领域”(the food space)的一部分,是一块把食物生产供应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人类健康以及非人类动物福祉联系起来的创业和投资领域。食品领域是近年来风险投资家明显非常活跃的地带。但“领域”一词有更狭义、更具体的历史含义,它不仅涵盖维度,还暗示了边界的意义。边界是几个世纪以来,各种人群为获取资源会涉足之地。有人认为,若没有边界,资本主义自身就无法运作,因为资本家需要新的自然资源和新的机遇来投资获利。在股东们看来,谷歌不是靠向全球数十亿人口提供免费搜索功能来创造价值。它所依靠的是建立一种新型边界: 获取用户的搜索数据(和许多其他类型的数据)资源,然后用于隐秘而利润丰厚的地方—它也出售广告版面,借以吸引用户原本投向别处的注意力。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货币里已经有肉的成分了,因为我们的钞票内衬里含有微量动物油脂。你可以说商品肉和金钱的领域已经交叉了,在使用与投资上相互依存。乳牛便是这样变成资本的—它们按“头”(拉丁语为“caput”,与“资本” [capital]有词源关联)计数。
布林继续讲述,画面中的鸟儿和海浪退去,转为对他年轻脸庞的特写—那是一张有一圈深深浅浅的胡茬的脸,戴着叫作谷歌眼镜(Google Glass)的设备。这款头戴式设备研发于加利福尼亚,由中国的富士康(Foxconn)公司制造,佩戴者眼前是一块小小的电脑屏幕,当他貌似看向周围时,实际是在浏览网页。该眼镜本身属于新兴科技,2013年2月公开发行,但除了在帕洛阿尔托、加利福尼亚或麻省理工学院周边地带这类高新技术区,很少看到谁会戴着这款相当昂贵的眼镜(“Glass”这个名称令我想起了世博会上的玻璃展馆)走来走去。布林戴谷歌眼镜上宣传片的决定彰显了他财大气粗的未来大使身份。布林讲述了他是如何找寻“处在生存边缘”、能够“切实改变世界”的科技(我记得还有其他寄语,他的说法提醒了我,也许人造肉很快会成为投资契机),之后画面又一转。
新的主讲人登场了。他是资深生物人类学家理查德·兰厄姆(Richard Wrangham)。他坐在哈佛大学的办公室里,背后书架上的书脊清晰可辨。显然他是来解释布林所说的转变潜力的。“人类的进化史,”兰厄姆道,“……与肉食密切相关。”接着他讲了一段关于肉食在人类自然史上重要意义的流传甚广的典故,典故的另一版收录在他2009年出版的《星火燎原: 烹饪如何让我们成为真正的人类》(Catching Fire:How Cooking Made Us Human)一书中。兰厄姆在该书中论证了我们进化成现代人得益于烹饪,尤其是烹煮块茎和肉提供了充足的热量来源,促使我们演化出现代形态和具备社交能力的几大特征:小嘴巴、大脑袋(大脑极度贪嗜热量)、合作官能,以及基于男女生育关系的独特社会结构。兰厄姆的说法是人类同肉及其他食物的进化关系论的激进版本。他的书一直广受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的讨论和争议,这点从眼下播出的短片中是看不出来的。把兰厄姆放入宣传片的战略目的显而易见。如果说布林代表了新技术的前景,那么兰厄姆则象征了进化的古老和科学的权威。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