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HK$
63.8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HK$
118.8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62.8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HK$
65.8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HK$
85.8
《
大模型推荐系统:算法原理、代码实战与案例分析
》
售價:HK$
97.9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HK$
137.5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HK$
97.9
|
編輯推薦: |
目前市面上以“成语”或“历史”为主题的读本并不少见,有“成语故事”,也有“少儿历史”,还有“成语 历史片段”,但是,“成语 通史”的组合,《成语说<资治通鉴>》是第一部!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是连通文史的钥匙,短小精悍的形式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资治通鉴》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BI读书,里面的成语成千上万,其中很多成语的原始出处就来自这部史书,如口蜜腹剑、老奸巨猾、大有人在、为所欲为、请君入瓮、罄竹难书,等等。
《成语说〈资治通鉴〉》共8册,通过成语这个载体把卷帙浩繁的大部头史书变成引人入胜的连续故事。它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按照时间的顺序,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头尾衔接,有条不紊地把历史推向纵深,整套书读下来,就像在看精彩的连续剧,让孩子们在获得海量历史知识、掌握大量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的同时,又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而故事开始前的“成语出处”和故事结束后的“成语学习”板块,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语境,从而更好地掌握并运用到当下的日常表达和写作当中。
除了历史、语文,还有地理!这套书还精心嵌入上千
|
內容簡介: |
《成语说〈资治通鉴〉》是一套连续的历史故事集,通过成语这个载体,用358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鲜活地演绎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共1362年的朝代更替、历史兴衰、人事沧桑。全书共8册,此为第5册——《两晋烽烟》。
公元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出兵平定蜀汉,两年后,其子司马炎废魏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局面。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11年,西晋皇族内部就爆发了持续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趁乱建立前赵政权,并在8年后攻陷长安,西晋就此灭亡,中国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而西晋宗室司马睿则在南方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本册通过52个精彩的故事,如贾南风一箭三雕、八王之乱、衣冠南渡、祖逖北伐、王猛扪虱而谈、谢安东山再起、大秦天王梦断淝水、拓跋珪兵围柴壁等,生动地呈现了那段战乱频繁、烽火连天的历史。
|
關於作者: |
刘娟,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多年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后进入出版行业,做了五年童书编辑,同时从事专业写作,代表作为百万字少儿历史普及读物《少年读<资治通鉴>》(全20册)。另著有《中华成语故事》《国学启蒙经典》等。
|
目錄:
|
1.轻裘缓带:对手也是朋友
2.绳之以法:特等暴君孙皓
3.迎刃而解:王楼船下益州
4.欲言又止:太子是一个傻子
5.同恶相济:贾南风一箭三雕
6.砥节砺行:周处浪子回头
7.望尘而拜:傻皇帝的聪明儿子
8.狗尾续貂:过把皇帝瘾就死
9.亢龙有悔:成都王很低调
10.华亭鹤唳:文豪兄弟难自保
11.扫地无遗:张方趁火打劫
12.众怒难犯:流民队伍出皇帝
13.轻财好施:一个姓刘的匈奴人
14.忧愤成疾:北宫纯二救洛阳
15.败俗伤化:“清谈大师”惨遭活埋
16.青衣行酒:中原沦陷了
17.中流击楫:祖逖杀回北方
18.用兵如神:张宾三计定乾坤
19.壮士断腕:东晋偏安江南
20.饱以老拳:一个奴隶的逆袭
21.肝脑涂地:慕容称霸辽东
22.城狐社鼠:王敦气死皇帝
23.明目张胆:温太真“虎口脱险”
24.不越雷池一步:陶、庾一笑泯恩仇
25.鹿死谁手:二赵相争,石勒称雄
26.见利忘义:石虎篡位兴佛
27.亲仁善邻:慕容踏冰平内乱
28.勇冠三军:悲情卧底慕容翰
29.成人之美:谢艾惊艳了前凉
30.束之高阁:乌龙传令灭成汉
31.天崩地陷:虎毒也食子
32.物极必反:冉闵发布“杀胡令”
33.咄咄怪事:殷浩寄出一个空信封
34.负重致远:苻坚诛杀独眼暴君
35.扪虱而谈:王猛真的很猛
36.文武兼备:燕王托孤慕容恪
37.先发制人:赢了敌人输给亲人
38.釜中之鱼:邓羌临阵要官
39.流芳百世:谢安东山再起
40.战无不克:苻坚横扫北方
41.草木皆兵:大秦天王梦断淝水
42.凌霄之志:慕容垂建立后燕
43.富于春秋:参合陂的哭声
44.黍离之悲:王国宝小人得志
45.郁郁不得志:桓玄不当五湖长
46.国破家亡:拓跋兵围柴壁
47.自新之路:海盗祖师爷
48.口尚乳臭:桓玄坐塌了江山
49.龙行虎步:草根英雄灭桓楚
50.兵连祸结:气吞万里破南燕
51.势均力敌:两个赌徒的较量
52.决断如流:刘裕摆起了却月阵
|
內容試閱:
|
出版前言
为响应国家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伟大战略,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普及到少年儿童群体中,我们倾力打造“成语说史”系列图书,最先推出的便是这套《成语说〈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300多万字,与《史记》合称“史学双璧”,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BI读书,虽已经司马光之手,“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但仍“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令人望而生畏。而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是连通文史的钥匙,短小精悍的形式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积淀千年的智慧和核心价值观。为了让孩子们读懂并喜欢上《资治通鉴》,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语境,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成语,我们精心制作了这套《成语说〈资治通鉴〉》。
《成语说〈资治通鉴〉》共8册,是一套连续的历史故事集,通过成语这个载体把卷帙浩繁的大部头史书变成358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鲜活地演绎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朝代更替、历史兴衰、人事沧桑。
考虑到少年儿童的认知水平和阅读特点,在尊重历史的大前提下,这套书对史料进行了科学的剪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把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在这里,历史不是一个个事件和人名组成的,而是有着丰富的细节。
为了避免让整个历史读起来碎片化,这套书尤其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按照时间的顺序,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承传、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把历史推向纵深,帮助少年儿童真实、立体地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进而树立“通史”意识:历史是连贯的,有继承,有发展。
一千多个成语既是帮助读者打开厚重“通史”之门的钥匙,也是记录历史故事的载体,甚至是历史故事本身。“成语 通史”的组合,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探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形式。
此外,这套书还针对重要的历史地名做了相应的注释,帮助少年儿童从空间坐标上更好地理解时间坐标上的历史。
简言之,这套《成语说〈资治通鉴〉》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以成语为媒介,循序渐进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面貌。“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让孩子们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史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时序意识和时空观念,获得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
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一类知识,更是一种定义,了解历史对个人乃至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通过这套《成语说〈资治通鉴〉》,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明目张胆 《资治通鉴·晋纪十五》
先帝中兴,遗爱在民;圣主聪明,德洽朝野。兄乃欲妄萌逆节,凡在人臣,谁不愤叹!导门小大受国厚恩,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为忠臣而死,不为无赖而生矣!
译文
先帝中兴国家,遗留惠爱在民间;当今天子贤明,恩泽遍于朝野。兄长您却学当年的王敦,轻妄地率军作乱,只要是当臣子的,谁不为此愤慨!王导一家老小蒙受国家厚恩,今天讨伐叛逆,我睁亮眼睛、放开胆量,请求担任六军统帅,宁肯做一个忠臣战死,也不愿当一个无赖苟活!
温太真“虎口脱险”
王敦在京城一待就是几个月,将朝中官员、各军将领来了一场大换血,数以百计的人被降职、免官或迁徙,唯独温峤因为有明帝护着,王敦一直没找到机会下手。这天,王敦打算回武昌,便进宫向明帝辞行,并说:“温太真[1]精明能干,我想请他当我的左司马。”明帝不得不答应。
温峤来到武昌之后,假装勤勉恭敬,每件事都办得让王敦挑不出半点儿差错,他还常常私下出一些主意,以迎合王敦的欲望。此外,温峤主动和王敦的心腹钱凤结交,到处说他的好话:“钱凤这个,浑身充满活力,肯定会有一番作为。”钱凤听了,心里比喝了蜜还甜,把温峤当知己,告诉了他很多秘密,包括王敦不仅对叛乱一事毫无悔悟之心,还和钱凤密谋再次起兵废掉明帝。温峤大惊,决心逃离这个凶险之地。
正好丹杨尹[2]的职位空缺,温峤知道钱凤担心离开武昌会失宠,就向王敦建议道:“丹杨尹守备京城,职位至关重要,您得亲自挑选人才。否则,恐怕朝廷选派的人不能尽心治理。”
王敦觉得有道理,便问他:“越过朝廷选派人,当然没问题。你觉得谁能够胜任呢?”
温峤毫不犹豫地说:“没有谁比得上钱凤。”
王敦将钱凤找来,当着温峤的面,问他同样的问题。出于礼节,钱凤也大力推荐温峤。温峤故作推辞:“不行啊!这个职位责任太大,恐怕我干不了。”王敦不希望钱凤离开,而且温峤来到武昌这一年多来一直很听话,就决定让温峤去。
出发前,温峤担心钱凤回过神来会阻止自己离开,就绞尽脑汁想对策。恰好王敦设宴为温峤饯行,温峤就端起酒杯,起身向王敦祝酒,接着来到钱凤面前。钱凤还没来得及喝,温峤就借着酒劲,拂落钱凤的头巾,大骂道:“钱凤,你是什么人,我温太真敬酒你竟敢不喝?”钱凤被激怒了,正想骂回去,王敦上前拉开他,劝道:“算了算了,今天太真多喝了两杯,你就不要放在心上了。”
第二天一早,温峤来向王敦道别,说:“将军,我真舍不得您,我想留在武昌!”说完眼泪鼻涕一起流。王敦劝了好一会儿,温峤才出门。过了一会儿,温峤又流着泪回来了,再次向王敦告别。这样前后三次,把王敦感动得热泪盈眶。
温峤刚走,钱凤就对王敦说:“王公啊,这事我越想越不对。温太真与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他与国舅爷庾亮又是布衣之交,这个人不值得信任!”
王敦有些不高兴:“温太真昨天喝多了,才对你无礼的,现在他人刚走,你怎么就说他的坏话呢!做人呀,心胸还是要宽广一点儿。”钱凤被怼得说不出话来。
温峤终于“虎口脱险”,一回到建康,他就把王敦再次叛乱的图谋告诉了明帝,并说:“这事十万火急,我们得赶紧防备,千万不能像上次那样。”
谁知明帝笑着说道:“我们早就得到消息了,已经作了布置。”
温峤惊讶地问:“从哪儿得到的消息呀?”
明帝说:“是王允之说的。”
王允之是抚军将军王舒的儿子,也是王敦的侄子,年少时就聪明机警。王敦很喜欢他,对人说:“这孩子很像我呀!”经常带他一起出入。有一次,王敦、王允之、钱凤一起喝酒,喝得差不多时,王允之就对王敦说:“我有点儿醉,先去睡了。”说完就到旁边的床上躺下。王敦便和钱凤商讨叛乱的计划,结果一字不漏地被王允之听了去。王允之担心王敦起疑,拼命用手抠喉咙,呕吐了一番,直到衣物、脸面都沾上了污物,才沉沉睡去。钱凤走后,王敦果然点着灯来察看王允之的情况,见他睡在自己的呕吐物中,便不再怀疑。没过几天,朝廷给王舒升了职,王允之趁机回京探亲,将王敦与钱凤的密谋全部告诉了明帝。
温峤了解到事情的经过后,松了口气,但他还是不放心,又跑去找国舅爷庾亮,进一步商量对付王敦的办法。
这时候,王敦才意识到自己被温峤耍了,气冲冲地对钱凤说:“我竟然被这小子骗了!”他又写信给王导说:“温太真才离开我几天,就干出这种事情来!我要活捉他,亲自拔了他的舌头!”
明帝也没闲着,他任命王导为大都督,统领温峤、庾亮、卞壶、应詹、郗(xī)鉴等人,准备率军讨伐王敦。明帝还采纳郗鉴的建议,征召临淮太守苏峻、兖州刺史刘遐、豫州刺史祖约[3]、广陵太守陶瞻等人共同讨伐王敦。
王敦得知朝廷的动向后,忧惧万分,生起了重病,于是将养子[4]王应调来做自己的副职,又任命哥哥王含为骠骑大将军。
钱凤小心地问王敦:“倘若您有不幸,是不是把身后事托付给王应?”
王敦叹道:“起兵非同小可,王应年纪还小,承担不了这种大事!”
钱凤追问:“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王敦想了想,说:“我死以后,你们就放下武器,遣散将士,乖乖地归顺朝廷,以保全宗族,这是上策;退回到武昌,固城自守,按时足量给朝廷进贡,这是中策;趁我还活着的时候,调动所有的兵马攻打京城,寄希望于侥幸取胜,这是下策。”
钱凤却觉得王敦病糊涂了,出门对一众党羽说:“王公说的下策,其实正是上策。”他与王敦的另一名心腹沈充商定,等王敦一死便作乱。
王导得知王敦病重,就带领所有王氏子弟为他发丧,将士们信以为真,个个都精神振奋。接着,王导又向武昌发布明帝的诏令,说:“上天惩罚奸恶之人,所以王敦死了,现在朕将正式讨伐煽动作乱的祸首钱凤,谁能将他的人头送来,重重有赏。”
“我还没死呢,我要亲自出战……”王敦读了诏书,十分震怒,可是,他已经病得起不来身,只好让钱凤领兵。
出兵前,王敦心中忐忑,问精通占卜的方士郭璞:“明天大军就要出发了,你替我算算是吉还是凶。”
郭璞想阻止他起兵,就占了一卦,说:“事情肯定不会成功。”
王敦听了很生气,问:“那你再算算我还能活多久?”
郭璞说:“从刚才的卦象推算,您如果起兵,灾祸很快就降临;如果留在武昌,能活多久,不可预测。”
王敦暴跳如雷,又问:“你再算算你能活多久?”
郭璞静静地看着他,答道:“活不过今天正午。”
“算得挺准!”王敦讥讽道,马上命人将郭璞杀了。
这时,王含主动请缨,对王敦说:“这是我们王家的事,应当由我亲自领兵前去。”王敦便任命王含为主帅,打着“诛杀奸臣温峤”的名号,向京师进发。王含的军队很快到达江宁的秦淮河南岸,京城人心惶惶。温峤便把军队转移到河的北岸,又烧毁了朱雀门外的浮桥,阻止王含的军队渡河。
明帝本想亲自过河杀敌,见浮桥被烧,勃然大怒。温峤不紧不慢地说:“我们虽然有所准备,但京城的兵力还是不够强,各地勤王的援军又还没有到,如果让敌寇窜入京城,将会危及朝廷,到那时,恐怕连祖先的宗庙都保不住。区区一座桥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同为王氏子弟,王导实在痛恨王敦、王含这些不省心的族人,就写信给王含说:“先帝中兴国家,遗留惠爱在民间;当今天子贤明,恩泽遍于朝野。兄长您却学当年的王敦,轻妄率军作乱,只要是做臣子的,谁不为此愤慨!王导一家老小蒙受国家厚恩,今天讨伐叛逆,我明目张胆地请求担任六军统帅,宁肯做一个忠臣战死,也不愿当一个无赖苟活!”王含没有回复。王导就与郗鉴等人招募勇士,乘夜渡过秦淮河偷袭王含,结果大获全胜。
病榻上的王敦得到战报,心急如焚,说:“王含这个老奴婢,真没出息。完了,现在全完了!”他回头对左右说:“扶我起来,我要去统兵作战。”可是他连说话都喘气,只好躺下,向身边的人交代后事:“我死后让王应马上即皇帝位,先设立朝廷百官,再安排丧事。”说完就咽了气。
王应担心影响士气,便没有公布死讯,而是用席子把王敦的尸体包裹严实,再在外面涂上蜡,埋在议事厅中。他自己每天就在厅里喝酒玩乐,等待前方的战报。
一个多月后,前方的战报传到:刘遐、苏峻等人率领一万多援兵赶到建康,将沈充、钱凤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王应吓得赶紧逃离武昌,却被追兵杀死。沈充、钱凤也死在了逃亡的路上,王敦的第二次叛乱就此平定。
成语学习 明目壮胆
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原指有胆识,敢作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造 句:这个歹徒太猖獗了,竟然明目张胆在大街上抢劫,幸亏警察来得及时,当场将他逮住。
近义词:明火执仗
反义词:鬼鬼祟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