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碳中和行动指南--能源碳中和行动:数智技术驱动新一轮能源革命

書城自編碼: 388299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一般工业技术
作者: 徐真、杨爱喜、胡宇晨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32285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9.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HK$ 217.8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HK$ 108.9
潜能觉醒
《 潜能觉醒 》

售價:HK$ 86.9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HK$ 53.9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HK$ 53.9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售價:HK$ 184.8
中亚民族史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HK$ 184.8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HK$ 140.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0.9
《碳中和行动指南--建筑碳中和行动:数字化重塑未来建筑新形态》
+

HK$ 79.4
《工业碳中和行动:构建绿色智能制造新模式》
+

HK$ 80.3
《图解智能工厂》
+

HK$ 158.7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工业应用丛书--数智化转型战略与智能工厂规》
+

HK$ 90.9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二版)》
+

HK$ 68.8
《无人机原理、应用与防控》
編輯推薦:
1.政策扶持,国家战略导向。随着我国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国家对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不断加大,推出了一系列重要能源战略、规划、政策、改革措施。2.体系严谨,内容全面丰富。本书深度剖析“双碳”愿景下的技术体系与实现路径,系统分析了以氢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3.脉络清晰,实用性强。本书观点新颖、深入浅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阐述我国电力、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领域的碳中和实践路径,重点探讨了氢能在氢燃料电池、氢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4.角度新颖,市场竞品少。目前市场上关于“5G 智慧能源”领域的图书相对较少,且大多偏重于理论化、技术化、教材化,本书更适合对碳中和与能源行业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內容簡介:
当前,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正面临新一轮深刻变革,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成为世界能源变革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加快5G、AI、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智慧能源体系,是推动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我国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愿景目标的必然选择。本书立足于世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国际背景,结合我国提出的“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战略目标,全面阐述我国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行动路径,分别从“‘双碳’目标”“新能源革命”“智慧能源”“数智化实践”四个维度,深度剖析“双碳”愿景下的能源技术体系与节能减排实现路径,系统梳理了以氢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并深入探讨了5G、AI、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在能源行业的典型应用场景,引领我国油气、石化、煤矿、电力、储能等领域的数智化实践,试图勾勒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零碳新图景。
關於作者:
徐真,管理学硕士,先后毕业英国剑桥大学经济系、美国康奈尔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专业,浙江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氢燃料汽车产业链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知名股权投资机构——凯辉基金董事总经理,现任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副总裁,是氢能源行业资深倡导者及实践者,拥有丰富的氢能源产业一线实战从业经验并掌握大量一手数据,对产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洞见。杨爱喜,浙江工业大学机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校聘兼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正高ji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国家标准技术评估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共享出行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浙江省新能源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汽车工程学会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浙江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总经理,杭州云栖智能汽车创新中心主任。胡宇晨,清新资本合伙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博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注册会计师及中级经济师,拥有近20年投资实战经验,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与消费科技行业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广泛资源。
目錄
篇 “ 双碳”目标: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
第1章 碳达峰·碳中和:开启未来低碳社会 2
低碳经济:气候变化与绿色未来 2
“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体系 5
开启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10
我国碳中和战略的行动路径 13
第2章 零碳图景:重塑中国产业经济新格局 17
零碳电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17
低碳工业:节能提效的转型路径 20
绿色交通: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来临 22
节能建筑:实现建筑电气化脱碳 25
智慧农业:科技构筑农业数字新基建 27
第3章 CCUS 技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31
全球CCUS 技术和应用现状 31
碳捕集:CO2 捕获与分离技术 35
碳利用:CO2 资源化利用技术 38
碳封存:CO2 的地质储存技术 41
第4章 转型之战:引领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 44
一场席卷全球的能源革命 44
我国能源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47
我国能源战略转型的原则与要求 50
我国如何引领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 53

第二篇  新能源革命:面向21 世纪的终极能源
第5章 新能源:全球主流的绿色能源技术 62
风能:人类理想的清洁能源 62
核能:保障核能安全利用 65
海洋能:未来的“蓝色”能源 67
生物质能:可再生的碳源 70
地热能:来自地球深处的新能源 73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原理与应用 76
第6章 氢能源:第三次能源革命的临界点 79
氢能革命:重构全球能源格局 79
制氢:技术路线与工作原理 84
储氢:技术特点与优劣比较 86
运氢:氢气输运的三种方式 88
加氢站:国内外加氢站的建设路径 90
第7章 氢燃料电池:引领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93
氢燃料电池的技术原理与分类 93
氢燃料电池的关键零部件 96
氢燃料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 100
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之路 102

第三篇  智慧能源:驱动能源数字化转型
第8章 智慧能源: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 108
数字技术驱动能源结构转型 108
基于“三流合一”的智慧能源体系 111
智慧能源产业链与未来趋势 114
能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117
第9章 智能场景:重塑能源企业管理流程 123
智慧能源的三大关键技术 123
智慧生产:生产过程自动化 127
智慧管理:协同管理数字化 131
智慧营销:客户服务精准化 133
第10章 5G 能源互联网:驱动智慧能源新生态 136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价值 136
5G 时代的智慧能源新生态 141
5G 技术与能源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143
5G 网络切片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 145
5G 下能源行业的发展建议 148
第11章 能源区块链:应用场景与典型案例 152
“区块链 能源”的应用优势 152
区块链能源的点对点交易 154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构建 156
电动汽车的区块链能源 158
基于区块链的批发能源交易市场 159

第四篇  数智化实践:未来能源的“智慧图景”
第12章 智慧油田:油田企业的智能化转型 162
智慧油田的内涵与特征 162
智能化油田勘探与开发 165
5G 在智慧油田领域的应用 172
基于物联网的油田设备管理 175
第13章 智慧石化:5G 开启全智能炼化模式 179
5G 工业互联网赋能“智慧石化” 179
“5G 智慧石化”的建设路径 181
从数字炼化走向智慧炼化 184
智慧炼化关键信息系统与应用 186
海南炼化乙烯项目的智能化实践 192
第14章 智慧储能: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技术 197
储能: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197
机械储能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199
电化学储能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201
新型智能电力系统的几个重要变化 203

结束语 205
內容試閱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日俱增,尤其是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广泛应用,使得二氧化碳(CO2)排放量远远超出地球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地球升温,温室效应加剧。科学家预测,地球温度每升高1 摄氏度(℃),海平面就会升高2.3 米。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数据,目前,地球温度已经比工业化之前高出了1℃。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数据,从1908 年到2007 年,我国地表温度升高了1.1℃;近30 年,沿海海水表面温度升高了0.9℃,海平面上升了90 毫米。
全球升温除引起海平面上升导致人类的生存空间、活动范围不断缩小之外,也导致灾害性气候频发。例如2019 年底至2020 年初,澳大利亚持续7 个月之久的山火烧毁土地600 万公顷;2020 年12 月美国东北部遭受罕见暴风雪袭击,受灾人数达到6000 万;2021 年夏天,加拿大和美国遭遇历史性高温天气,加拿大西部地区温度达到49.6℃,创下84 年来温纪录;2021 年夏秋,欧洲遭遇强降水,德国、比利时、荷兰、奥地利等西欧国家遭遇暴雨和洪灾;2022 年4 月南非东部地区遭遇南非近60年来严重的强降雨天气之一,强降雨引发的特大洪灾导致341 人死亡,55 人受伤……
这样的气候灾难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只不过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愈发强烈,这类气候灾难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为了应对气候问题,世界各国多次组织召开气候会议,先后形成了很多文件,包括1997年12 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2015 年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的《巴黎协定》,2021 年在第26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的《格拉斯哥气候协议》等。
这些会议和文件讨论的核心议题就是如何减少碳排放,控制地球升温。其中《巴黎协定》确定了“将21 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的目标。有专业机构测算,要将地球温升幅度控制在1.5℃内,到2030 年,全球人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比2010 年减少45%,在2050 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
于是,将地球温升幅度控制在1.5℃以内,到2050 年实现碳中和,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景。截止到目前,全球已经有120 多个国家或地区做出了到2050 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包括美国、日本、韩国、挪威、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等。为了响应国际社会的号召,2020 年9 月,主席在第75 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明确了我国未来四十年的碳减排路线,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
作为世界上的能源消费国与二氧化碳排放国,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压力巨大: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后期,碳排放量依然处在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长很难在短期内与碳排放完全脱钩,而且“3060”的目标意味着我国要用三十年的时间完成发达国家六七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挑战难度可想而知。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大力推动可再生新能源技术创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推广应用光能、风能、水能、氢能等新能源,逐渐引导并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积极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跨学科技术,以革新能源利用方式发展智慧能源。
目前,关于智慧能源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本书认为智慧能源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等环节的深度应用,进而催生的一种全新的能源产业发展形态,可以实现能源分布式监控与集中管理,提高能源自动化管理水平与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智慧能源还倡导革新能源体系,大力推广风能、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利用数字技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基于5G 技术打造智慧能源新生态,助力能源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实现自动化、数字化转型,基于区块链技术创建能源交易市场,完善能源交易方式。具体来看,智慧能源的应用场景有很多,包括智慧油田、智慧石化、智慧煤矿、智慧电力、智慧储能等。总而言之,智慧能源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只局限于能源行业,还涉及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方方面面。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将当前的政策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对绿色智慧能源形成全面且深入的理解。本书既可以供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阅读,还可以作为高校能源与动力工程、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亦可作为普及绿色智慧能源的参考书供大众读者翻阅。
著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