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乐钩沉(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中青年学者文集)
》
售價:HK$
132.2
《
我和抑郁症的3000天
》
售價:HK$
66.1
《
与骸骨交谈:我希望每一个真相都被发现
》
售價:HK$
76.2
《
人体使用手册3:自愈力的逻辑(全面解读身体面对疾病时的反应逻辑,学习更多有效的系列家庭按摩)
》
售價:HK$
61.6
《
素描简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
》
售價:HK$
436.8
《
智慧宫丛书028·神工智能 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
售價:HK$
87.4
《
街头健身训练指南
》
售價:HK$
266.6
《
留学早规划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马克思伦理思想资源:本质特征与现实意义
§大学生道德责任能力:内在结构与生成机制
§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现实图景与未来超越
§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时代价值与践行路径
----------------------------------------------------------------------------------------------------------------
道德责任教育是涵育时代新人的题中之义、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有赖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全方位、全时空的参与
----------------------------------------------------------------------------------------------------------------
道德责任教育是一场成人之旅,
它旨在培养具备符合当代人之存在形态的道德责任意识和道德责任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类社会历史的铸造者。
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求真、至善、尽美的道德责任主体,
他们超越了“工具人”“社会人”“经济人”,
是完整而丰富的人,是
|
內容簡介: |
大学生的道德责任观念不仅关乎自身成长与德性的发展,更体现出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素质与道德水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国家在未来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实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认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能力,涵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情感,锤炼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志,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地履行道德责任,成为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传统的优秀道德资源,深入挖掘道德责任的理论蕴意。作者运用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在回溯马克思伦理思想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阐释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特质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道德责任的内涵、要素、生成依据和形态嬗变以及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在实然层面与应然层面之间的差距,提出通过汇集高校培养主阵地作用、家庭教育潜移默化作用、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这三方面合力,以期实现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创新和超越。
|
關於作者: |
陈菲,女,湖北武汉人,法学博士,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湖北省名师工作室成员、省级教学团队成员。曾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入选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主持教育B和省、市级项目近10项,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
目錄:
|
序 言 1
导 论 1
一、道德责任教育:涵育时代新人的题中之义 3
二、道德责任的理论研究及其意义 9
1.关于道德责任的主体与客体 12
2.关于道德责任之依据 14
3.关于道德责任的判定与归因 17
三、道德责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19
四、人作为关系性存在:探析道德责任及其教育的新视角 23
1.马克思伦理思想提供的丰富滋养 23
2.新时代大学生道德责任内容以及道德责任能力的生成与内在结构 24
3.马克思伦理视域下高校道德责任教育的未来超越 25
第一章 马克思伦理思想特质及其中国化论域 27
一、马克思伦理思想之特质 29
1.人的价值存在与价值关系: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立足点 29
2.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马克思的生态伦理关怀 31
3.理论的超越与实践的回归:马克思的科技伦理思想 34
二、现代性审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36
第二章 马克思伦理观视域下道德责任之意蕴 43
一、道德责任之界定 45
1.责任 46
2.道德责任 47
3.道德责任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53
二、道德责任之要素 57
1.现实的人:道德责任的主体 57
2.实践活动的对象:道德责任的客体 59
三、道德责任之生成 61
1.道德责任生成的客观依据 61
2.道德责任生成的主观条件 65
四、人的存在方式与道德责任的形态 72
1.“以人的依赖”阶段的整体性个体与整体化责任 72
2.“以物的依赖”阶段的单子式个体与自我化责任 77
3.“共生性存在”阶段的共生性个体与“为他”的责任 81
第三章 大学生道德责任的界定及道德责任能力的生成 85
一、大学生道德责任的界定 87
1.共生性个体:当代大学生的角色特征 88
2.实践交往: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生成的场域 91
3.为“他者”负责: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的内容 93
二、大学生道德责任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内在结构 105
1.道德能力的构成要素 105
2.大学生道德责任能力的内在结构 107
三、大学生道德责任能力的生成机制 110
1.道德责任认知与道德责任行为相统一 110
2.道德责任自律与他律相统一 112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现实图景 115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117
1.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对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117
2.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 119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的现实审视 121
1.大学生道德责任认知发展的不平衡 122
2.大学生道德责任判断水平有待提升 126
3.大学生道德责任情感的被动与波动 130
4.大学生道德责任行为的承担与失落 132
三、高校道德责任教育的现实困境 135
1.社会转型的震荡:宏观层面之困境 135
2.高校责任教育的局限:中观层面之困境 138
3.大学生道德责任危机:微观层面之困境 143
第五章 走出困境: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未来超越 147
一、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理念的超越 149
1.超越“工具人”培养“完整的人” 150
2.从“实然”到“应然”:引领大学生德性世界的自我构建 152
二、从“教会负责”到“理解负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目的的超越 153
1.“理解”之于个体的德性意义的生成 154
2.“理解”之于个体道德责任认知的发展 156
三、为“他者”负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内容的超越 157
1.基于“共生”的“他者”意识教育 157
2.尊重:为“他者”负责的核心价值教育 159
3.为“他者”负责的能力的培育 162
第六章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时代价值与践行路径 169
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171
1.在历史和现实的际遇中深刻揭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171
2.深刻阐明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的基本内涵 174
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177
1.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责任观的创造性运用和时代性拓新 177
2.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重要精神指引 179
3.为学校责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181
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重要论述的践行路径 182
1.发挥合力,涵育青年责任担当意识 182
2.立足实践,锤炼青年责任担当本领 184
3.学习榜样,增强青年责任担当自觉 185
结束语 187
参考文献 193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193
二、西方主要著作中译本 193
三、外文主要参考文献 195
四、中文主要参考著作 198
五、中文主要参考论文 199
|
內容試閱:
|
道德责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道德责任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性规定,也是人之自由本质的根本体现,是人类精神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依据。道德责任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社会中的个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是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无论是对个体的道德发展还是对社会的道德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转型,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顺利完成和健康发展呼唤着人们的道德责任意识。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有序交往同样需要道德责任的调节与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人们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去自觉履行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责任。由此可见,道德责任教育已然成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
青年责任担当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担当和责任。”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载《求是》,2022年第1期。“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2版。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特定历史阶段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也承续了中国共产党依据时代中心任务的变化而培养新人的历史传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归根到底就是要培养当代青年的道德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意识,亦即从知、信和行等多个维度引导新时代青年肩负起国家民族和人民赋予的时代责任。可以说,道德责任教育正是涵育时代新人的题中之义。
大学生作为国家栋梁之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肩负着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任务,更担负着铸就人类未来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道德责任观念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德性的发展,更体现出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素质与道德水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国家在未来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实力。然而,处在改革关键期和社会转型攻坚期的中国,社会生活状况日益复杂,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问题大量涌现。社会变革似把“双刃剑”,其深刻的影响力造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异化。大学生对待道德责任普遍存在着矛盾心态,在中西方价值观和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与激烈冲突之中大学生们无所适从、进退失常,时而阳光进取、积极向上,时而随波逐流、逃避责任。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与道德标准变得愈加不明确,价值取向紊乱,道德责任意识缺失日益严重,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健康培养。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认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能力,涵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情感,锤炼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志,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地履行道德责任,成为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基于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之重要性与必要性,要求我们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来审视当前的高校道德责任教育,要求我们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和保证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有力实施。马克思伦理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它立足于主体人的价值存在和价值关系,把人的价值实现和完善作为伦理思考的最高对象。这为我们探索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和丰富的理论资源,也为高校道德责任教育的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的逻辑支撑。站在马克思伦理观的高度对我国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进行分析和指导,这要求我们放弃长期以来高校德育中空洞的“灌输”与“说教”,要求我们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道德责任,要求我们以“完整的人”、“自由而全面的人”以及“真正人的道德”思想去明确我国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培养的目标,要求我们以辩证的思想去面对和应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缺失的问题,要求我们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及大学生本身等各方面的因素去探寻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途径。
首先,本书运用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在回溯马克思伦理思想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阐释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特质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伦理思想立足于人的价值关系和价值存在,以唯物史观作为其科学方法,将人的发展、完善与价值实现作为伦理思考的最高对象,体现了其独有的理论气质。马克思将道德所指涉的对象从单个的人、作为类存在的人拓展到自然界和整个生态系统,实现了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伦理道德观的超越。马克思对伦理道德思考的宏阔背景和理论视角,为我们解读道德责任的相关范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也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其次,在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观照之下,对道德责任的内涵、要素、生成依据以及形态嬗变进行了分析。所谓道德责任,乃社会个体基于对自身作为关系性存在和所占有的社会角色的发展性认识,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价值体系,自觉践履各种道德要求的道德行为能力以及对自己行为后果的善、恶的承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道德责任的主体只能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且具有道德能力的“现实的人”;道德责任的客体则是人在实践交往之中的对象,包括自我、他人、社会、国家、民族、人类以及自然界等。笔者论证了道德责任生成的客观依据,即人的关系性存在和社会生活,以及道德责任生成的主观依据,即人的意志自由和道德能力;分析了人之生存方式历史和现代转型与人之道德责任的形态嬗变,即传统社会中人作为整体性存在的整体化责任、近现代社会中人作为单子式存在的自我化责任和当代社会中人作为共生性存在的“他者”责任。
再次,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应然层面,即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的具体内容以及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责任能力。一方面,从当代大学生的角色特征和责任向度出发,认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对象就是生活实践中的“他者”,他们应当肩负对“他者”和“自我”的责任。对自我负责构成了为“他者”负责的前提,而“他者”包括他人、民族、国家、人类等,也包括地球上的一切自然生命形式和非生命存在形式。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具有交互性、平等性和主体间性的特征。另一方面,着力探寻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能力的要素及其形成规律,即知行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他律与自律统一;同时分析了大学生道德责任能力的生成机制,包括自我建构、角色扮演和社会实践三大方面。
又次,描绘了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现实图景,即实然层面。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紧要。通过问卷和访谈调研,发现大学生道德责任认知、判断、情感和行为的现状都不容乐观。据此,本书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当前高校责任教育的困境,认为社会转型的震荡、高校责任教育的局限和大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是造成当前大学生道德责任失落的主要原因。
最后,鉴于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在实然层面与应然层面之间的差距,提出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应从理念、目的和内容上实现超越。这是本书的主旨所在。高校道德责任教育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根本理念,从培养“工具人”转变为培养“完整的人”,以崇高的道德理想引领大学生德性世界的自我构建。真正有效的道德责任教育,不是以培养学生循规蹈矩为目的,而应当以引导学生理解负责为目的。理解负责实质上包含了认知和能力两个维度,由此,笔者提出以“价值观教育”和“道德能力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责任教育体系。前者主要包括基于共生的“他者”意识教育和以尊重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后者则包括道德回应能力、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提出高校道德责任教育实践的具体措施和策略:通过发挥高校培养主阵地的作用、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及使积极的社会资源引入高校道德责任教育之中,以期汇集三方面合力,实现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的创新和超越。
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既涉及基本理论的探寻,也涉及对责任践行和责任教育的现实反思,将道德责任的相关范畴放置于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视域内进行思考,并对我国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进行分析和指导,旨在尝试将马克思伦理思想与中国道德教育的当前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书中对于很多问题的探讨也许只是初步的,但希望这一研究能够对当前和未来社会的责任教育有所推动,更希冀为道德责任教育的研究和推行提供更为广阔的视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