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我们误解了自己

書城自編碼: 387477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周国平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792252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8.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HK$ 49.5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HK$ 96.8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售價:HK$ 140.8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HK$ 98.9
纯数学教程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HK$ 85.8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HK$ 107.8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HK$ 86.9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HK$ 74.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6.7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

HK$ 55.4
《复旦名师陈果: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用哲学的方式告诉你》
+

HK$ 101.2
《周建漳:历史哲学(历史哲学导论 历史哲学概论)》
+

HK$ 193.2
《成唯识论证义(繁体横排)》
內容簡介:
《我们误解了自己》是一本有趣、宁静又充满了智慧的书。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确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如何认识自己,更清楚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轨迹,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打开这本书,就如同听周国平老师和济群法师对谈,听他们将长者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娓娓道来。谈话内容涉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都与自我密切相关,人生的重大问题比如如何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在哪里、理性的作用等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寻找到答案,周国平老师和济群法师的对谈值得每一个被烦恼和焦虑所困的人倾听。
關於作者: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
济群法师,童真入道,出家四十余载。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斯里兰卡佛教与巴利语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特约研究员及多所大学客座教授。
1980年就读于中国佛学院,随后于闽南佛学院、戒幢佛学研究所等地任教。从事教育几十年来,对如何有效修学,有着深入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由此,提出修学五大要素,创建次第修学体系,令许多人蒙益。
1992年起,面向社会及高校举办讲座,开国内弘法之先,法音流布海内外。同时笔耕不辍,出版“智慧人生、修学引导、以戒为师”等丛书四百多万字。以纯正的佛法知见,剖析社会问题,厘清修学误区,提出切实的解决之道。
目錄
目录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何去何从
一、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 / 005
二、如何认识自己? / 010
三、生命的价值在哪里? / 014
四、佛教否定现实幸福吗? / 018
五、如何静心? / 019
六、人性和佛性 / 024
七、利人和利己 / 027
八、从同情心到慈悲心 / 028
九、认识人心、人性的意义 / 031
十、现场问答 / 034
1.空,是否一切皆虚幻? / 034
2.要不要追求真相? / 036
3.学佛是投资人生? / 037
4.自我与无我 / 038
5.如果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 / 039
佛教人本思想与西方人本思想
一、人本思想的发展脉络 / 050
1.佛教出现的背景 / 051
2.人间胜过天堂 / 055
3.从神本到人本 / 058
4.共存还是取代? / 062
5.本质来自哪里? / 065
6.理性思考和修行体证 / 067
7.神本和人本能否统一? / 071
8.两种人本思想之定位 / 074
二、人是什么? / 076
1.人的不同属性 / 077
2.人生的超越 / 081
3.终极的归宿 / 084
三、个性解放和个人解脱 / 086
1.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 / 086
2.自由的社会保障 / 089
3.为什么要解脱? / 091
4.人的差异和共性 / 094
人与自我
一、人生三大问题 / 103
二、个人主义导致的问题 / 105
三、发展应该遵循的度 / 107
四、什么代表“我”? / 109
五、自我的价值 / 112
六、个性、多样性和独特性 / 115
七、发展个性的利弊 / 117
八、理性和宇宙之理 / 120
九、存在还是本质? / 122
十、现象背后是什么? / 125
十一、妄心和假我 / 128
十二、自我的世俗价值 / 130
十三、否定之后的肯定 / 134
十四、自我的独立和自由 / 136
我们靠什么认识世界?
一、理性的作用和局限 / 145
二、认识决定了所认识 / 148
三、现量和比量 / 150
四、理性的作用和局限 / 154
五、智慧的体和用 / 156
六、理性、情感和意志 / 158
七、幸福和觉醒 / 160
八、认识手段的局限 / 163
九、理在心中 / 166
十、二元还是一体? / 168
佛学、哲学与人生
一、教育不是培训工具 / 178
二、佛法和哲学的共性 / 182
三、佛菩萨如何保佑众生? / 185
四、因果的不同解读 / 188
五、自我与无我 / 191
六、空还是有 / 195
七、如何安心? / 198
八、极乐世界在哪里? / 201
九、现场问答 / 203
相遇在这个时代
一、书名的由来 / 213
二、我们能认识世界吗? / 215
三、直觉还是错觉? / 217
四、相识,相知,相见欢 / 218
五、如切如磋,彼此增上 / 220
六、个性解放和自我解脱 / 223
七、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 227
八、现场问答 / 229
內容試閱
序.一
这本书收集的文章,是我和周老师继《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之后几次对话内容的编辑整理,话题主要聚焦于对自我的认识。因为我觉得对自我认识的缺失,是人类世界一切问题的根源所在。而认识自己,造就美好的自己,正是生命的意义。
西方哲学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提出——认识你自己。可什么代表自己?两千多年来,西方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有哪些看法?东方智慧重视立心立命,明心见性。不论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佛教的心净则国土净,都没有离开对自己的认识、对心性的探讨。本书《人与自我》一文,缘起于 2016年 8月应邀参加“马云乡村教师集训营”,主办方希望我能围绕“人与自我”的主题举办讲座。在整理思路时,我想起周老师,希望有机会了解西方哲学对自我的认识,所以向周老师发出了邀请,当年夏天,我们在上海有了一次对话。希望通过这次对话,能给大众认识自我提供一个更广泛的视角。
《佛教人本思想与西方人本思想》属于全新的话题。我们知道,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出现,是为了反对中世纪的神权统治,由此带来文艺复兴、科技繁荣和物质昌盛,并主导了现代社会。但很少有人了解,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教正是诞生于反神本的思潮。佛教提出人身难得,认为佛是由人修行成就,人的身份比天人更尊贵,这些思想在盛行神本的世界各宗教中独树一帜。如此重要的思想背景,人们却知之甚少。那么,佛教的人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思想有什么异同?我和周老师谈及这一点,他很感兴趣,我也希望了解个中究竟。本着这样的好奇,我们于 2017年在北京安排了这次主题新颖的对话。
对自己的认识,同样离不开对世界的认识。我们有能力认识世界真相吗?这是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也是每个人应该关心的。西方崇尚理性,但理性是通过思维认识世界,思维又是建立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而有限不能认识无限,所以康德看到了理性的局限性。佛教既重视理性,更重视纯净的直觉。在信解行证的修学常道中,不仅有属于理性的闻思部分,还有超越理性的止观实践。唯有证悟心的本质,人类才有能力认识自己,遍知一切,因为心的本质就是世界的本质。《我们靠什么认识世界?》一文,是我们应澎湃新闻
邀请,在上海大宁剧院举办的我和周老师的对话活动。当时考虑到现场观众等因素,交流并不深入。此后我又与周老师相约,分别在上海、北京进一步探讨,较为全面地表达了对这个话题的思考。
人工智能出现已久,但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步走入大众视野。尤其是阿尔法狗一举战胜众多围棋大师后,举世瞩目。人工智能可否替代人类,是否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人们在惊叹之下,更多了担忧。2018年 2月雁荡山真际寺举办奠基典礼,我希望让这个活动富有时代意义,就邀请周老师前来交流。其时,人工智能正是社会热点,它是科技文明的产物,由此带来的担忧,其实是人们对科技发展是否失控的焦虑。当科技日新月异,世界却变得更危脆,更不确定,人类的出路在哪里?在这次对话中,我们阐述了不同的思考。
人生有现实问题,也有终极问题。处理不好现实问题,固然会带来烦恼;但缺少对终极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生命会变得短视而肤浅。2016年 7月,上海玉佛寺举办“觉群人生讲坛”,邀请我和周老师做一场对话。主办方搜集了大众在信仰及现实人生中存在的问题,我和周老师分别从哲学和佛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对《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本书更多保留了对话的现场感。我过去虽然简单浏览过西方哲学史,但只有粗浅的认识。在探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时,我当然相信佛法的智慧,但也希望了解西方哲学家的观点,相信不同的立足点可以彼此激发。周老师是这方面的大家,在多次对话中,使我加深了对西方哲学的认识,受益匪浅。
本书取名《我们误解了自己》,一是显示它和《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的渊源,一是因为这个书名和内容契合。全书聚焦于自我,从各个层面关注人的问题:《人与自我》探讨自我是什么 ,《佛教人本思想与西方人本思想》探讨人本思想 ,《我们靠什么认识世界?》探讨认识与世界的关系,《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何去何从》关注人类出路。这些对话还有完整的视频资料,有兴趣的读者可在网络观看,直接感受现场氛围。
希望这些对话,以及我们所仰赖的东西方哲人的智慧,可以使大家停下来想一想——我是谁?天生我材必有用,根本之大用,就是认识自己,自觉觉他!
济群
2021年春写于甘露别院
序.二
我和济群法师的对话结集成书,这是第二本。本题为《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这一本题为《我们误解了自己》,主题分别是对世界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认识。当然,这只是相对的区分,在实际对话时,话题是发散的,内容是交叉的,而这两个主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可能截然分开。不过,在法师的主导下,我们的后续对话确实更侧重自我的问题。
自我之为一个问题,岂不大哉。我们每一个人活在世上,都是一个“我”。“我”是生命的载体,是“我”出生、生存、死亡。“我”是情感的主体,是“我”在爱、恨、快乐和痛苦。“我”是认识的主体,是“我”在感觉和思考。对于任何一个生命个体来说,“我”是与之相关的一切之前提,没有这个“我”,一切都无从谈起。可是,
究竟什么是“我”,一旦追问下去,几乎没有人不感到茫然。
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也正是哲学所关注的。在对话中,我主要从西方哲学的角度,法师主要从佛教哲学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西方哲学中,对自我问题的探讨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认识论层面。西方哲学在古希腊主要关注本体论,到了近代才开始聚焦于认识论,英国哲学家洛克是把自我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来分析的人。作为一个经验论者,他从反省入手,在自己内心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他的结论是,自我是人格的同一性,而维持这种同一性的关键在于意识。人在感觉、思考、生活时伴随着意识,人的感觉、思考、生活在变化,人自己也在变化,但意识具有延续性。正是凭借意识的延续性,人才能够在回忆时把过去的
经历认作自己的经历,把那个在岁月中不断变化的自己认作同一个“我”。二是本体论层面。洛克只把自我看作一种认识现象,至于它是否寄寓在一个实体比如说灵魂里面,他认为是无法知道的,因此探究这种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英国经验论者都拒斥本体论,否定任何实体概念。西方哲学的另一个传统,从柏拉图到近代的理性主义者,则喜欢在本体论层面谈论自我,认为自我的本质是灵魂,而灵魂是一个实体,并且把灵魂的来源追溯到某种实体,比如理念世界或上帝。三是价值论层面。肇始于文艺复兴的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思潮张扬人的个性,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都应该在世俗生活中实现其价值。到了尼采和存在主义哲学,这种强调达于。尼采提出“成为你自己”的口号,警示人们不要作为社会所派定的角色活,虚度了只有一次的生命。存在主义哲学家猛烈批判人在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倡导通过某种深刻的内心体验回归真实的自我。佛教哲学怎样看自我?与上述西方哲学的观点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二者有少许相似之处,更有根本的不同。
在价值论层面上,佛教同样也反对把虚假的自我认作真实的本性。因为无明,人心会产生种种迷惑,从而形成错误的自我观念。比如说,在“贪”的支配下,会把钱财、权力、名声等身外之物认作自我;在“嗔”的支配下,会把愤怒、怨恨、嫉妒、傲慢、自卑等各种负面情绪认作自我;在“痴”的支配下,会把所执着的错误观念认作自我。不过,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近现代西方人是立足于个性的价值批判虚假的自我的,佛学当然是坚决反对这种西方式的个人主义的。
这就要说到本体论层面了。按照我的理解,在本体论层面上,佛教对自我的解说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佛性,二是无我。佛性,又叫清净心,是心的本体,或者说,是心的本来面目。人人都有清净心,但是被迷惑心遮蔽了,而虚假的自我观念,实际上就是把迷惑心认作了心的本体。所以,要通过修行去除遮蔽,还心的本体以本来面目。那么,这个心的本体究竟是什么呢?佛教主张无我,因此,这个心的本体不是实体。无我,又叫无自性、性空,就是一切现象都是缘起,没有自身不变的本质。世界没有一个叫作上帝的不变本质,每个人也没有一个叫作灵魂的不变本质。佛教与西方哲学的柏拉图传统以及基督教的根本不同,就在于此。我们人人如此看重的这个“我”,也只是缘起的现象。当一个人去除了一切缘起的现象对心的遮蔽,包括破除了对“我”的执著,这时候的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万物皆空的景象,这时候的心,就是心的本体。所以,所谓心的本体,就是对性空的彻悟,就是性空在人心中的映照。所以,这个心的本体常常被描述为是如如不动的,是一种虚空的状态,是圆满而自足的。
“我”只是缘起的现象,并无不变的本质,人为何会如此执著于这个“我”呢?在佛教中,唯识宗在认识论层面上对此有详尽而深刻的剖析,简言之,根源在于末那识执阿赖耶识为“我”,这种执著来自根本无明,是在潜意识领域中发生的事情。唯识宗的理论博大精深,我本人始终是似懂非懂,不敢妄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法师在两本书里的有关论述。
本书付梓之时,法师嘱我写序,我趁这机会对西方哲学和佛
教哲学关于自我问题的观点略作梳理,以此与读者诸君交流,也进一步向法师请教。
周国平
2021年 3月 10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