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妮卡·麦戈德里克(Monica McGoldrick)获耶鲁大学俄语研究硕士学位,史密斯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硕士和博士学位。她在新泽西创建多元文化家庭研究院 (Multicultural Family Institute)并兼任院长,同时也在罗格斯大学下设的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医学院精神病学系担任教职。临床执业的同时,她著有多部家庭治疗专业书籍,获得家庭治疗师和大众读者的广泛好评。她的著作《家谱图:评估与干预》(Genogram: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是家庭治疗培训项目的参考书目。
谢中垚,任职于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系,获博士学位。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科研、教学工作之余也开展心理咨询临床实践。
当今,家谱图在社会工作、临床医疗、心理学、护理工作、心理咨询以及教育等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有鉴于此,亟须一部详细阐明家谱图临床使用方法的入门读物。我们假设本书的读者已熟知《家谱图:评估与干预》(Genograms: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2008)中讲授的家谱图画法,以及各种家谱图结构所反映的家庭模式,并可以如《家谱图之旅:重塑家庭联结》(The Genogram Journey:Reconnecting with Your Family,2011)所述,通过探索自己的家谱图与原生家庭建立更深刻的情感联结。本书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家谱图与来访者建立关系、开展临床工作。本书虽然是《家谱图:评估与干预》和《家谱图之旅: 重塑家庭联结》的姊妹篇,但更加聚焦于讲解如何应用家谱图处理各种临床实践议题:建立关系、应对阻抗、去三角化、处理冲突,以及帮助来访家庭修复断绝的关系。
本书亦是我制作的几部影像教材的学习伴侣。它们是:《调动家谱图的力量》(Harnessing the Power of Genograms,2012)—— 一位男性来访者对妻子情感隔离严重,并否认家庭历史与其当下的困境存在关联,我在这部视频中示范了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开展节治疗,破解临床困局;《未尽的伤逝——家庭系统理论解决之道》(The Legacy of Unresolved Loss:A Family Systems Approach,1996)是家谱图临床应用的另一个实例:来访家庭仅聚焦于女儿当前的行为问题,而无意去理解其家庭历史。实际上,家谱图在帮助来访家庭理解、处理当前困境,指导未来生活的过程中都可以发挥关键性作用。此外,本书也是视频《开启家庭治疗》(Getting started in Family Therapy)的指导参考书,该视频演示了与拉丁裔移民家庭开展初始治疗的过程。
《家谱图:临床应用与案例手册》(The Genogram Casebook: A Clinical Companion to Genograms: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通过展示家谱图的临床应用, 阐释如何以系统化观点开展家庭治疗。系统化观点认为:人们生活中的所有部分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非独立割裂的。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基于默里·鲍恩(Murray Bowen,1978)博士提出的概念,在过去 50 年间被埃德温·弗里德曼、菲利普·盖林、汤姆·福格蒂、贝蒂·卡特、哈丽特·勒纳、卡罗琳·莫伊尼汉·布拉特、乔安妮·吉勒斯·多诺万、尼迪亚·加西亚·普雷托、弗洛玛·沃尔什、罗伯托·丰特和约翰·雅各布斯等人不断发展完善。我借鉴上述理论家、临床治疗师极富创造性的洞察与指导,并结合个人多年来的系统式家庭治疗临床经验完成了本书的写作。
家谱图可以帮助治疗师更有效地记忆来访者的家庭历史、家庭模式和家庭事件等复杂的家庭背景信息,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来访者,对推动他们获得治愈或发生改变也具有持久的积极作用。正如开口说出所思所想能让我们梳理思绪, 绘制家谱图的过程可以梳理来访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家庭功能,以及家庭文化历史中暗含的关系与模式,帮助治疗师系统化地思考来访者生活中的事件、人际关系与其健康模式、疾病模式和抗逆力(resilience)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
收集家谱图信息应作为所有临床综合评估的必要组成部分。治疗师在应用家谱图时,并不存在按图索骥即可做出临床预测的量化尺度。相反,家谱图是基于事实的解释性工具,帮助治疗师形成初步的个案概念化假设,以便做出更深入的家庭评估。通常情况下,我们根据首节治疗收集的信息构建家谱图,并随着新信息的浮现而随时加以修订。由此,初始评估构成了治疗的基础。当然,我们不应将评估与治疗截然分开。治疗师与来访家庭的每一次互动都会为评估提供新信息, 进而影响之后的干预。
绘制家谱图不仅可以帮助治疗师了解来访家庭,还是建立咨访关系的重要方式。构建系统化的视角有助于治疗师跨越时间与空间追踪来访者主诉的问题,有效地重构、解读和正常化那些充满情绪的家庭议题,以更具灵活性的视角审视来访者的生活世界。不仅如此,家谱图还是系统化临床提问的现成工具,可以有效地培养来访者的系统化思维。因此,家谱图有助于治疗师和来访者以更大的格局审视更广泛的图景,将来访者家庭的当前境况与其历史联系起来,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家谱图既可以横向展示家庭当前的背景信息,也可以纵向反映多代人的家庭历史,将家庭的结构、关系和功能等信息直观呈现。通过广泛检视来访家庭当前的背景信息,治疗师不仅可以评估家庭困境中各直接参与者间的情感联结,还可以评估他们与家庭系统的情感联结,了解家庭的优势、抗逆力和弱点。
家谱图中包含来访者的核心家庭成员(nuclear family members)、大家庭成员(extended family members)、重要的非血缘亲属,以及融入家庭生活的宠物。我们可以将重大家庭事件和家庭困境也记录在图中。利用家谱图,治疗师能够从多个角度追溯家庭成员当前的行为和困境——将“表现出症状或行为问题的人”,也被称为“索引人物”(index person)或“标定患者”(identified patient),置于各个子系统(subsystem)之中审视;这些子系统包括:兄弟姐妹关系、三角关系(triangle)、近期压力源、互惠关系、多代传递的家庭模式、生命周期阶段(life cycle stages)和生命周期过渡(life cycle transitions),以及更广泛的社群、社会机构(工作单位、学校、法院)和更大的社会文化背景。
利用家谱图,我们浏览来访者家庭系统的文化与历史,评估他们之前的生命周期过渡,将其当前困境置于家庭长期演变的背景中思考。因此,绘制家谱图时应至少包括来访者三代家庭成员的文化与人口统计学信息,以及家庭历史中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特别是与家庭变化(移民、丧亲和生命周期)有关的事件。我们向来访家庭成员提问,了解前几代人的家庭主题、家庭秘密、家庭规则和负载了巨大情绪的各种议题,并将这些内容与其主诉的困境关联起来分析,在此过程中,那些不断重复的家庭模式往往就会显现出来。借助家谱图,治疗师指出来访家庭过去曾经发生与当下正在发生的家庭事件之间暗含的联系,达到“让历史说话”的效果。过往的因家庭结构改变或重大变故导致的家庭关系变化或病理性家庭模式,都可以通过家谱图被发掘,进而为理解来访家庭当前的困境提供个案概念化假设框架。结合家谱图,我们还可创建家庭大事年表或时间线,按时间发展顺序记录个人和家庭的发展史,这部分是家谱图不易承载的信息。
收集家庭信息的过程就像播撒一张捕捉信息的网,随着播撒范围不断扩大, 覆盖的家庭背景信息越来越广泛。这张大网可以向多个方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