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增订版)
》
售價:HK$
221.8
《
于胥斯原 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
售價:HK$
177.0
《
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
》
售價:HK$
98.6
《
我真正想要什么?:智慧瑜伽答问/正念系列
》
售價:HK$
58.2
《
元朝理财记 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
》
售價:HK$
98.6
《
欧洲史:一本书历览欧洲数千年兴衰起伏,理解欧洲文明何以铸就今日世界
》
售價:HK$
333.8
《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第2版)
》
售價:HK$
100.6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HK$
244.2
|
編輯推薦: |
本书主要介绍智能车间的基本架构、规划构建和管理调度,结合工程实践,详细阐述了智能车间构建和调度的相关运行机制和理论知识,并分析了3个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智能车间建设情况,有助于读者全面系统地认识、掌握智能制造车间的布局方法和建设步骤,本书特点如下: (1)内容全面系统,知识体系完整。 (2)突出实用的特点。以实际操作和应用为主,理论为辅,突出实用特点,与实际生产过程充分结合,注重读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
內容簡介: |
《智能制造车间与调度》系统阐述了数字化智能制造车间的基本架构、规划构建和管理调度三方面的内容。本书聚焦智能制造车间相关概念和技术理论体系,通过对构建模式、顶层设计与实施步骤、智能制造能力评价方法的论述,介绍并分析智能制造车间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流程;结合工程实践,详细阐述车间构建过程中所涉及的布局规划与仿真分析、车间日常管理和任务处理、车间制造信息感知与协同、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工艺规划与智能调度等各方面运行机制和理论知识;选择近年来在智能制造车间建设方面取得成效的三个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各章节内容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方便读者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助于读者迅速理解和全面系统地认识、掌握智能制造车间的布局方法和建设步骤。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技能院校的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自动化、工业工程、管理工程等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智能制造领域的新职业及传统升级行业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
目錄:
|
第1章智能制造车间概念
1.1智能制造概述001
1.1.1智能制造的时代背景001
1.1.2智能制造的概念和解读004
1.1.3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009
1.2智能制造车间的定义012
1.2.1智能制造车间在智能工厂架构中的层级012
1.2.2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概念014
1.3构建智能制造车间的关键技术017
1.3.1智能制造车间的重要特征及其支撑技术017
1.3.2智能制造车间的基础关键技术019
1.3.3提高我国智能制造能力的建议027
1.4智能制造车间分类028
1.4.1按制造流程特点分类028
1.4.2按智能制造新模式分类028
1.4.3智能制造车间发展现状和趋势031
参考文献034
第2章智能制造车间规划设计
2.1智能制造车间通用构建模式035
2.1.1构建的原则和目标035
2.1.2通用模式的基本构成035
2.1.3基于OPC UA的智能制造车间架构模式038
2.2顶层设计与实施步骤043
2.2.1顶层设计流程043
2.2.2建设与实施步骤046
2.2.3生产系统仿真和数字孪生技术在规划设计阶段的作用047
2.3智能制造车间的评价体系054
2.3.1智能制造能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054
2.3.2地方性智能制造评价办法和评估规范063
2.3.3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和评价方法的国家标准080
参考文献086
第3章智能制造车间的构建
3.1车间布局规划与仿真分析088
3.1.1车间设备布局的基本形式和影响因素088
3.1.2车间布局的基本理论和求解算法095
3.1.3虚拟制造技术和虚拟车间技术102
3.1.4车间布局设计方法及其流程105
3.1.5车间布局方案的应用与评价110
3.2车间日常管理和任务处理112
3.2.1智能生产单元与车间管理新特性112
3.2.2智能制造车间功能结构114
3.2.3智能制造车间业务流程115
3.2.4车间生产运行管理及其数字化要求116
3.2.5车间设备管理体系及架构123
3.2.6车间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案例分析126
3.3车间制造信息感知与协同133
3.3.1智能制造车间运行的数据流模型设计134
3.3.2车间制造信息实时感知138
3.3.3智能车间信息物理系统(CPS)的设计与实现149
3.3.4智能车间SCAD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66
3.3.5离散型制造车间DNC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71
3.3.6流程型智能车间DC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78
3.3.7车间大数据驱动协同决策186
3.4生产制造执行系统189
3.4.1制造执行系统的产生背景189
3.4.2MES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定位191
3.4.3MES的功能体系结构193
3.4.4MES系统的行业特点及差异200
3.4.5企业MES系统实施步骤及问题203
3.5车间级ERP企业资源计划205
3.5.1企业资源计划概述205
3.5.2ERP理论发展历史206
3.5.3ERP系统架构及功能模块209
3.5.4ERP管理思想及特点213
3.5.5企业ERP项目实施步骤及问题214
参考文献217
第4章工艺规划与智能调度
4.1工艺规划和管理219
4.1.1工艺规划发展概述219
4.1.2柔性工艺规划问题描述222
4.1.3CAPP系统基本结构及关键技术224
4.1.4CAPP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229
4.2车间生产智能调度230
4.2.1生产调度问题描述230
4.2.2车间生产调度的优化方法234
4.2.3作业车间调度系统设计236
4.2.4车间调度的发展趋势238
4.3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智能集成239
4.3.1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问题描述239
4.3.2工艺规划与调度集成建模及系统设计240
4.3.3工艺规划与调度集成优化策略及方法244
4.3.4扩展型工艺规划与调度集成问题246
4.4基于生产计划排程的车间作业调度247
4.4.1生产计划排程问题描述247
4.4.2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APS250
4.4.3基于APS的车间作业调度252
参考文献255
第5章智能制造车间案例分析
5.1离散型智能制造车间案例分析256
5.1.1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256
5.1.2三一集团企业介绍257
5.1.3智能车间建设背景258
5.1.4解决方案与实施内容258
5.1.5主要成效与经验总结 267
5.2流程型智能制造车间案例分析268
5.2.1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268
5.2.2君乐宝企业介绍269
5.2.3智能车间建设背景269
5.2.4解决方案与实施内容270
5.2.5主要成效与经验总结275
5.3混合型智能车间与调度的案例分析276
5.3.1混合型智能制造模式276
5.3.2羚锐制药企业介绍276
5.3.3智能车间建设背景277
5.3.4解决方案与实施内容277
5.3.5主要成效与经验总结281
参考文献282
缩略语
|
內容試閱:
|
近年来,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在大力推进制造业的复兴,相继提出德国工业4.0、美国先进制造业战略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策略;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日新月异,全球众多优秀制造企业都开展了智能制造建设实践。当前,我国制造企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一方面,劳动力成本迅速攀升、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客户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等因素,迫使制造企业从低成本竞争策略转向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工厂层面,制造企业面临着招工难、缺乏专业技师的巨大压力,必须实现减员增效,迫切需要推进智能工厂、智能制造车间建设。另一方面,物联网、协作机器人、增材制造、预测性维护、机器视觉等新兴技术迅速兴起,为企业推进智能制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再加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各行业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开启了智能工厂、智能制造车间建设的征程。
智能制造产业的优化升级,需要精通智能制造、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等专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而这类人才的培养只能由相关院校来完成。于是,对于智能制造专业培训和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知识文献需求与日俱增,本书编撰的初衷正是顺应这一产业发展趋势和服务市场需求。本书可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新职业及传统升级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和参考用书;也可供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技能院校的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自动化、工业工程、管理工程等专业师生作为选修教材。
实施智能制造需要科学规划和遵循相应的规则,本书中关于智能制造车间的规划与构建按照以下层次进行论述与说明:对企业或工厂的现状与应用能力进行评估,得出所处阶段和将要进入的阶段;业务改进,通过评估明确整改的目标,包括企业管理的改进和智能制造车间的关键系统需求;具体规划和布局,按照纵向和横向集成原则和标准,构建完整的智能车间系统框架;建设方案具体落实,包括确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案例分析、建立完整的车间管理和智能调度体系等。
本书内容以实际应用为主,理论为辅,突出实用特点,与实际生产过程充分结合。采用大量图形化和表格化的表达方式;各章节知识点相互联系,由浅入深,使得读者易看、易懂,便于学习和掌握。本书由北京印刷学院赵世英、太原科技大学王朝华担任主编;北京印刷学院武淑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王继群担任副主编。赵世英负责全书统稿并编写第1章和第3章中的3.1节、3.2节、3.3节,王朝华编写第4章和第5章,王继群编写第2章,武淑琴编写第3章中的3.4节、3.5节。全书由北京印刷学院齐元胜主审。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张永立博士,北京印刷学院邵丽蓉、李奕佳、郑绮悦、暴泰焚和太原科技大学贺宾等参与了本书资料整理、文字录入和图表制作等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因受限于笔者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文献资料获取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日新月异、快速更新的智能制造以及智能车间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书中内容不可避免会有偏颇之处,敬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