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欧姬芙:值得收藏的欧姬芙大画册

書城自編碼: 386488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绘画
作者: [美国][法]卡米耶·维耶维尔,著, 潘旻,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66406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3-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8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457.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HK$ 95.2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HK$ 212.6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HK$ 42.6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HK$ 154.6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HK$ 112.0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HK$ 88.5
可控性混乱
《 可控性混乱 》

售價:HK$ 66.1
篡魏:司马懿和他的夺权同盟
《 篡魏:司马懿和他的夺权同盟 》

售價:HK$ 65.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11.7
《隐身的天才:古斯塔夫·多雷杰作精选集》
+

HK$ 147.2
《中国绘画全史》
+

HK$ 85.6
《水彩的高度 经典水彩百品 实用参考大系--人物》
編輯推薦:
1.乔治亚·欧姬芙被称为“美国现代艺术之母”,经历传奇,作品更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不仅在美国,在世界现代艺术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品售价高昂。她的艺术对大名鼎鼎的安迪·沃霍尔、草间弥生等都有深远影响。
2,中国图书市场上就这一本关于欧姬芙的艺术理论画册,各阶段作品收录全面,文字内容详尽,梳理了欧姬芙毕生的创作历程。法国专业艺术出版社C&M出品,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引进出版,品质有保证。
3.欧姬芙的作品与大众认识里的现代艺术风格不同,她从更抽象、哲学的层面来表现自然(花朵、山脉、沙漠、动物头骨)与城市,以传达纯粹、高远的生存理念,其画作是自然与艺术结合的典范。
4.值得收藏的欧姬芙大画册。收录欧姬芙300余幅作品,275mm*325mm精装大开本带函套,艺术获奖印厂雅昌印刷,还原画作色彩与细节,读者可以切身体会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过程。
內容簡介:
这是一本关于美国现代艺术家乔治亚·欧姬芙的艺术理论画册。欧姬芙堪称美国现代艺术史上传奇的女艺术家,被称为“美国的毕加索”“美国现代艺术之母”。本书精选了320余幅艺术家的作品,从早期的炭笔画,到充满有机线条的水彩画,再到涵盖花卉画和新墨西哥州风景画的极简主义绘画,深度剖析了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及其在艺术、哲学和文学等领域的灵感来源。本书从艺术创作到日常生活,走近欧姬芙将近70年的创作探索,让读者领悟这位具有前瞻性的艺术家的独立自由的创作特点和独树一帜的性格,是一本具有参考书般意义的欧姬芙艺术图册
關於作者:
卡米耶·维耶维尔(Camille Viéville),当代艺术史和艺术评论学博士。她是20世纪绘画史(包括肖像画)的专家,著作有《巴尔蒂斯和肖像画》(Balthus et le portrait,2011年)、《裸像:身体的塑造》(Le portrait nu: figurer le corps,2017年)等。她还对女性艺术家的历史感兴趣,热衷于重新挖掘她们的故事,并与洛尔·阿德勒(Laure Adler)合著出版了《女性艺术家的危险》(Les Femmes artistes sont dangereuses,2018年)。
潘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语专业学士,法国第戎高等商学院文化与创意产业管理专业硕士。曾任上海外滩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主管。现为磨镜艺术疗愈工作室主理人。
目錄
前言:乔治亚·欧姬芙,一位既陌生又熟悉的艺术家
1.早期经历
少年时代
进修时期
解放自我
2.纽约现代主义
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及其社交圈:“现代主义贵族”
抽象与具象
纽约与乔治湖
3.弃土,扎根
新墨西哥州,新视野
漫游无远近
4.自由生活,创造神话
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日常生活的美学
独立自主与女权主义
欧姬芙:先驱者?美国的现代性与神话
尾声:艺术家们的叙述
附录
画家年表
参考文献
推荐书目
人名索引
欧姬芙的作品列表
內容試閱
前言:乔治亚·欧姬芙,一位既陌生又熟悉的艺术家
这本书源起于我的一个观察:虽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在20世纪的美国艺术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法国及其他国家却无人问津。1986年3月6日欧姬芙去世,记者兼艺术评论家热纳维耶芙·布勒雷特(Geneviève Breerette)在《世界报》(Le Monde)上表示遗憾:“美国博物馆选择在很显眼的区域展出欧姬芙的作品,那里的观众对她的作品早已如数家珍,但这些作品却很少在欧洲展出,非常遗憾。不过,现在填补这个空白或许为时未晚,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位无法被归类的画家身上所具备的独立性、独创性和启发性。”
在美国,欧姬芙可以算是一个神话,有太多与欧姬芙有关的展览和出版物。欧姬芙在继承丈夫即著名艺术品商人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1864—1946年)的遗产后,将自己的一些作品捐赠给美国的各大博物馆和图书馆,正是这种与艺术机构的密切联系,让她得到了美国艺术界的青睐。几十年间,她持续捐赠作品。在其有生之年,她的一些标志性作品陆续成为各机构的馆藏,比如《牛头骨:红色、白色和蓝色》和《黑色鸢尾花》分别于1952年和1969年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收藏,而《散热器大楼——纽约夜景》于1957年被阿肯色州本顿维尔的水晶桥美国艺术博物馆(Crystal Bridges Museum of American Art)收藏。在欧姬芙去世8年后,一个成立于1989年的基金会在圣菲筹资建立了乔治亚·欧姬芙博物馆(Georgia O’Keeffe Museum)及附属研究中心。
而法国直到2021年才“听”到了热纳维耶芙·布勒雷特对欧姬芙的中肯评价,2在此之前,她几乎无人知晓。法国人认为欧姬芙作品的历史很短,短到几段话就可以概括——这是博物馆、学术界和出版社共同造就的局面。
到目前为止,法国机构对这位艺术家的兴趣仍然不高,在欧姬芙去世后的35年里,只有一幅画作被纳入公共收藏,即《红色、黄色和黑色的条纹》,被藏于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Le 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Pompidou)。欧姬芙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价值很高,但这幅作品并不是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购买的,而是乔治亚·欧姬芙基金会在1995年捐赠的。在同一时期,美国已经举办的欧姬芙专题展览数不胜数,而欧洲举办的欧姬芙展览却少得可怜,3其中,法国只举办了一次展览——格勒诺布尔博物馆(Musée de Grenoble)于2015至2016年间举办的展览“乔治亚·欧姬芙和她的摄影师朋友们”(Georgia O’Keeffe et ses amis photographes)。这是一个由“法美博物馆交流组织”(French American Museum Exchange)发起的展览,该组织的使命就是促进法国和美国的博物馆之间的藏品交流。然而,这场独特的回顾展在举办过程中发生了一桩事件,这桩事件揭示了法国的政治界和文化界对欧姬芙在艺术界的重要性有多么无知:这个展览项目原本由伊泽尔省的格勒诺布尔博物馆和大西洋卢瓦尔省的南特美术馆(Musée des Beaux-Arts de Nantes)合作举办,这样既可以分担成本,又能扩大观众群体。尽管南特美术馆努力地筹资,但南特市文化部门出于预算的考量拒绝出资,因此当地公众失去了欣赏这一历史性的展览的机会。
此外,法国学术界和出版社对欧姬芙的关注也不多。近几十年来,只有一篇艺术史专业的博士论文是关于这位艺术家的。出版社只关注美术馆当下的项目,除了格勒诺布尔博物馆的展览画册1,只出版了三部作品,都是译自英文或德文。如果不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那么原计划于2021年秋在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位于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举办的乔治亚·欧姬芙回顾展将成为这位艺术家在法国艺术史上的非凡时刻。那些与热纳维耶芙·布勒雷特怀着同样期待的人终将如愿以偿,因为他们曾被一朵花的特写、新墨西哥州的风景或者一幅署名“欧姬芙”的极简主义作品所吸引,甚至为之迷恋。而展览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欣赏的活动——参观者将见证有史以来在法国的博物馆内呈现的最完整的欧姬芙作品及相关出版物。

法国人之所以对欧姬芙的作品不感兴趣,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源于法国艺术史中在实践上的一些不足。格勒诺布尔举办的回顾展是由居伊·托萨托(Guy Tosatto)和索菲·贝尔纳(Sophie Bernard)联合策划的,2015年,居伊在展览图册的前言中指出,欧姬芙因其女性的身份,作品受到了冷遇——迄今为止,艺术机构专门为女性艺术家举办的个展仍占少数,例如在2010年至2015年期间,巴黎的两个主要致力于现当代艺术的机构3只有18%的专题展览涉及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当然,这种性别不平等的情况并非法国独有,在其他国家也能看到,尽管没有那么明显。据专业期刊《艺术新闻》(The Art Newspaper)的报道,2007年至2013年间,在美国的70家主要艺术机构举办的590场活动中,有27%的机构展示了女性艺术家的作品;而2014年至2015年间,伦敦的这一比例为25%。

法国人对欧姬芙缺乏兴趣的另一个理由可能源于美国的现代艺术史。可以说,20世纪40年代末的纽约艺术界,充斥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如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作品等。在1945年之前,除了一些表现突出的艺术家,如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和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很少有活跃的视觉艺术家(尤其是画家)能够在这种对现代性带有偏见的历史中留名。
其实,欧姬芙的作品从未加入20世纪欧美国家对前卫艺术的分类及相关的争论,因此也不被抽象与具象的二元对立所定义。她从来不做这样的区分,因为她主要通过情绪和经验来创作,而不是模仿现实,更不是为了摆脱现实(详见第114页)。
“我没想到有那么多人可以将写实与抽象区分开来。一幅写实的画作如果不能在抽象方面有很好的表现,就不是一幅好的作品。一座山或一棵树并不足以构成一幅好画,因为它就是一座山、一棵树,是线条和色彩组合在一起才赋予了画作意义。对我来说,这就是绘画的基础。而抽象往往是对我心中无法言语的部分最具象的表达形式,而且只有在绘画中才可以解释清楚。”

本书深入探讨了欧姬芙在将近七十年的创作中所做的尝试与提炼——从1915年有机线条的炭笔绘画,一直到她晚年创作的极简主义雕塑作品。前三章的标题为“早期经历”“纽约现代主义”和“弃土,扎根”,涉及其作品的起源、发展、踟蹰、转变和影响,以及在不同的创作时间和题材方面所受到的艺术和学术认可。最后一章“自由生活,创造神话”,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呈现她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如何诠释其整体美学的,如同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接着,本书分析了她的一些抉择,包括从20世纪10年代开始,她逐渐受到斯蒂格利茨及朋友们的启发——种种因素造就了欧姬芙这个至今仍在继续流传的神话。
……
抽象与具象
1917年夏,欧姬芙与妹妹克劳迪娅在科罗拉多州沃德(Ward)度假。其间,她继续创作水彩画,不过这时候的作品还是半写实的。群山起伏的地貌和当地的建筑成为她在这段时间创作的主要题材。在《钟楼,科罗拉多州沃德》中,村庄坐落在钟楼后面,小路两旁开满鲜花,周围是大片的针叶林。这幅画的视角与《长湖,科罗拉多州》中长湖与四周群山的构图都很像一张照片,对色彩的处理细腻优雅。她还创作了一系列受现实启发的系列作品《粉色和绿色山脉》,将丘陵地区的地形简化为一系列彩色的曲线——蓝色、红色、绿色、粉色,如同几个月前她画得克萨斯州的风景时一样。
新学年开始后的几个月内,欧姬芙出乎意料地没有创作任何画作。1917年4月,在美国向德国宣战后,她与西得克萨斯州立师范学院的同事发生了争吵,因为她建议学生留在学校学习,不要去参军,而且她自己也拒绝参与早已席卷全州的反德言论。在这种糟糕氛围的干扰下,她停止了画画。10月29日,她在给斯蒂格利茨的信中写道:“我觉得我无法继续待在这里了……周围的一切都很糟糕——我讨厌所有人……不,我不再创作了……我没有任何想要表达的东西。”
初冬,欧姬芙病倒了。据她所说,她得的大概是西班牙流感,加上在学校遭遇的风波,她的病情更加严重了。在医生的建议下,她辞去了教师的工作,南下前往圣安东尼奥,“找一个气候温和、海拔较低的地方”。她搬到了得克萨斯州肯德尔县的韦灵镇(Waring),与她在阿马里洛遇到的朋友利娅·哈里斯(Leah Harris)住在一起。
这些改变对欧姬芙是有益的——她又开始创作了。她画了一些水彩画,呈现了几间房子、穿着围裙的西班牙妇女以及在昏暗的天空中飘扬的旗帜。她还创作了两幅利娅·哈里斯的裸体画(如今一幅被私人收藏,另一幅收藏于美国林肯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分校内的谢尔登艺术博物馆)。这些作品都反映了欧姬芙对合成和装饰的思考。她用阿拉伯式花纹塑造了一些形状——这在她的作品中很少见——她在色调和留白之间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1918年春天,斯蒂格利茨让斯特兰德去得克萨斯州说服欧姬芙到纽约定居。他在给斯特兰德的信里强调:“她才是291画廊的灵魂,不是我。”6月9日,欧姬芙接受斯蒂格利茨的邀请来到纽约,开始了一段崭新的生活,而她的创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
漫游无远近
20世纪10年代末,欧姬芙在作品中开始处理距离的问题。一开始是花卉画,接着是树叶画或贝壳画,她尝试从广角、近景、特写等不同的视角来表现题材。静物画家通常使用广角和近景视角作画,而特写则是一种现代的发明:由如实摄影的摄影师开创,保罗·斯特兰德在1916年首次使用,而电影工业的广泛应用让这一镜头语言广泛传播。特写镜头会产生双重效果:这种新形式既能展示对象的局部细节,但又因距离太近而“隐藏”了对象的整体外形(详见第122页)。欧姬芙认为,这种视角能够更直接地展现主题,无须顾虑细枝末节:不必思考花朵的构图,没有花瓶,没有装饰——用她曾经的老师阿瑟·韦斯利·道的话来说,只需要考虑主题和对线条、色彩、浓淡的处理。
在树木、风景或建筑的绘画中,欧姬芙也尝试了不同距离的表达,与近景相比,远景能更好地展现自然主义的风格。1929年旅居新墨西哥州的体验,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与审美的巨变,让她产生了全新的思考:她的十字架画作或风景—骨骼—花卉画作的布局以及由此产生的变化,各种大小不一的主题在同一平面上以不同的比例呈现。这种重新评估是现代主义价值观的一部分,这意味着象征性地或技术性地消除了主要与次要、低级与高级、西方与非西方以及远与近之间的界限。
“夸张的真实。”艺术史学家吉特米·马尔多纳多(Guitemie Maldonado)指出,“过于在意细节会让人们从另一个尺度去感知世界,从而使各领域原本稳定的形态和层次发生变化。”
在这些作品中,欧姬芙反思了如何再现现实世界。她放弃了透视传统,发明了一种崭新的方式来描绘她在新墨西哥州沙漠中获得的身体与视觉方面的新体验。西南地区给欧姬芙带来的这些巨变并非偶然,因为她本就对新墨西哥州这片处女地的神话传说充满好奇。这里没有古老的美学遗产,任由艺术家在这片“白纸”上寻求真理与创新。
20世纪40年代初期,欧姬芙开始以一种更为复杂的方式来处理她所说的“近”与“远”。1937年,她创作了《远,近》,诗意地传达了在距离的变化中,她对沙漠的感知以及与斯蒂格利茨的关系。1928年,斯蒂格利茨在给欧姬芙的信中写道:“你知道,有时我看起来很遥远——非常冷漠……但当你需要我的时候,虽然我看上去很遥远,其实我就在你身旁。”对欧姬芙来说,这种距离感不仅是她的财富,还是她创作灵感的源泉:“我有幸爱上天空与‘远方’,并且被它们所滋养。”“远与近”既指斯蒂格利茨与她之间的距离,也指纽约与新墨西哥州、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未来的距离,这种距离是她获得内在平衡所必需的。这些不同的关系被浓缩在新墨西哥州壮丽的风景中。
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也在思考着距离的问题:近与远相互交织,并构成了真实。在他的笔下,艺术作品的“光晕”是通过一种几乎神圣而不可接近的形式建立其真实性(复制会让这种形式消失,但这是另一个问题了)。他在1935年这样写道:“光晕究竟是什么?一种独特的时空网络——一种远处的幻象,感觉却又如此贴近。一个夏日的午后,对正在休息的人来说,地平线上的山脉或树枝投下的阴影就是这些山脉和树枝散发出的光晕。”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欧姬芙对远近的敏感度很有可能源于阿瑟·韦斯利·道的教导。道为了结合日本和西方的艺术,摒弃了虚幻的视角和朦胧的氛围感,转而使用浮世绘版画艺术中典型的平面空间。埃米莉·巴柳·内夫在梳理现代美国风景绘画的著作中提到,日语术语“透视”(enkinho)将“远”和“近”两个字结合在了一起。道在描绘大峡谷时展现了对远近结合的浓厚兴趣,也让人联想到葛饰北斋描绘富士山的作品(约1830—1831年)。
1943年,欧姬芙继续研究远与近,并开始创作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系列——《骨盆》。次年,她在美国之地画廊举办了展览,并自己撰写了展览介绍。文中,她用诙谐的口吻写道:“我就是那种绕着甜甜圈中间的洞吃甜甜圈的孩子,这样就可以把最好的部分(那个洞)留到最后。所以当我开始画骨盆时,我最感兴趣的是骨头上的孔——这一点几乎没有变过。透过孔,我可以看到别的东西……尤其是当我们想要更多天空时,把它们举在空中,透过孔看到的都是蓝色……它们在蓝色的衬托下如此奇妙……这种蓝色是永恒的,无论时间过去多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