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HK$
173.8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HK$
119.9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HK$
85.8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4.9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HK$
151.8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HK$
107.8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
編輯推薦: |
读作品,看故事,品人生。以对话的形式轻盈地进入当代文学。对于资深读者而言,是窥见作者更多面向的机会;对于入门级文学爱好者而言,是通往了解优秀作家及其代表作的捷径。访谈是对话的艺术。本书所选取的对话作家颇具代表性,是整个当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存在。作者挖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体验、原始、深层的创作动力。他何时确立写作志向?他的文学启蒙是什么? 他在面对外部世界的动荡时如何坚守内心?理想的作家,教会你如何看待生活,如何面对痛苦。我们必须经历的,是一个总也答不对题的人生,所幸我们能从他们的生活轨迹中探寻何为良好生活。一问一答对话形式编排,还原访谈场景,在张弛之间看透那些思想散发着光芒的灵魂,每一场对话都能打开视野,值得反复品味。一本“种草机器”,如果你不知道该读什么书,从这本访谈录中可以顺藤摸瓜“种草”那些值得一看的书。
|
內容簡介: |
青年评论家、《文艺报》资深记者行超10年间对王蒙、莫言、王安忆、阿来、贾平凹、梁鸿、徐则臣、鲁敏等13位当代文学名家的采访对话集。
莫言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读者内心情感深处的奥秘?王安忆为何选择在作品中删繁就简,弃“文”归“朴”?故乡对于贾平凹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那些文学史上熠熠闪光的名字,在对话中投射了他们对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的爱,更能读出写作者的尊严与文学的尊严。
文学究竟教会了我们什么?文学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洞察人性的丑恶和虚伪,更教会我们如何怀着善意、体谅和爱去看待他人与生活。
|
關於作者: |
行超,女,1988年生于山西太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文艺报》副编审。出版有文学评论集《言有尽时》《和光同尘》。曾获《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长江文艺》双年奖、《北京文学》优秀作品奖等。
|
目錄:
|
目录
王蒙:唯有生活不可摧毁
莫言:“低后手”,放平心
王安忆:弃“文”归“朴”
贾平凹:你生在哪里,就决定了你
阿来:“我愿意做一个有限度的乐观的人”
曹文轩:把文学当作艺术品经营
周梅森:我所做的仅仅是追上了时代
周晓枫: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悲喜
梁鸿:时间的凝视者
徐则臣:我更心仪“中年写作”
鲁敏:文学是书写时代巨躯上的苍耳
葛亮:我喜欢历史中的意外
张悦然:写作需要彻底的寂寞
附录:爱与尊严的时刻
|
內容試閱:
|
自 序
美国作家约翰?契弗有一个著名的短篇小说,名字叫《巨型收音机》。小说中的年轻夫妇某日购置了一台收音机,本想更好地聆听两人钟爱的古典乐,谁知这收音机竟能播放同一公寓中其他住户屋里的声音。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一样,妻子艾琳逐渐沉迷于此,她发现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美满和睦的邻居们,其实都有着不可为外人道的秘密。艾琳由此生发出一种隐秘的心理优越感,但同时,她也开始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怀疑,眼前的幸福背后是否还有陷阱,到底什么才是婚姻的真相,艾琳越来越不能确定,她变得疑神疑鬼、患得患失。小说后,丈夫吉姆再也无法忍受她的神经质,近乎无情地指出她曾经犯下的罪恶和羞于启齿的耻辱,艾琳苦心维系的完美假象被丈夫一举击破,只剩下收音机里传来的温和而不置可否的声音。
借由这个非正常的收音机,契弗精妙地揭示出生活表象之下的虚伪和丑恶,作为一个整体形象,我们当然可以发现其中中产阶级的脆弱和不堪一击。可是,如果我们试图接近这里每一个真实的个体立场,会发现所有人的“虚伪”当中都包含着无奈和顽强。无论是艾琳,还是那个遭受家暴的妻子,以及那些面临不同窘境的破产者、失业者、患病者,他们的“伪装”实际上关乎自我的尊严。契弗更倾向于哪一种立场其实并不重要,毕竟,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言说自己的立场比理解他人的立场要容易得多。小说后,收音机里传来的不再是他人的生活,而是回归正常的电波。这应该是小说家的仁慈,也是他对于小说中的人物,乃至对于这个世界的基本的爱。
我想,爱与尊严,应该是一切文学的起点,也是所有写作者共同捍卫的精神。“巨型收音机”就是这样一个关于文学的绝妙象征,它像一条特殊的通道,连接着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广阔空间,也试图照亮那些不为人知的晦暗角落。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或许就是不断地制造“巨型收音机”,以此容纳更多样的世界;而阅读或许就是借此“窃听”他人的生活,进而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也重新理解现实、认识自己。不过,无论这个“巨型收音机”何其奇妙或者诡异,它终只是提供一种图解和认知的方式,就像契弗对他笔下的人物始终怀有复杂的感情一样,文学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洞察人性的丑恶和虚伪,更教会我们如何怀着善意、体谅和爱去看待他人与生活。
《爱与尊严的时刻》这本小书,来源于近十年的工作与学习。2013年,刚刚硕士毕业的我进入中国作家协会所属《文艺报》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那些曾经在课堂和书籍上熠熠闪光的名字,一一出现在我身边。对我来说,这十年的阅读与采访就像是不断地拆解一个个有趣的“巨型收音机”,通过文字这道特殊的电波,我一面跟随作家进入他们所创造的万千世界;一面逆流而上,尝试走进不同作家的个体精神世界。在这些文字中,我读出了他们对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的爱,更读出了写作者的尊严与文学的尊严。
收录在书中的十三篇访谈,有的进行在报社旁边的咖啡馆里,有的进行在作家的住所、书房、办公室里,还有的通过遥远而神秘的网络通讯得以达成。十年时间一晃而过,报社旁边的那家咖啡厅早就几易其主。当意外和不确定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流,《巨型收音机》的隐喻也似乎逐渐成为触目惊心的现实。但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更加需要,也更愿意相信那极为珍贵的爱与尊严——感谢文学让我们不断遭逢这样的时刻,感谢所有因文学而起的美好的遇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