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海外中国研究·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

書城自編碼: 384373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美]托马斯·巴菲尔德[Thomas Barfield]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14280435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35.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心智、现代性与疯癫:文化对人类经验的影响
《 心智、现代性与疯癫:文化对人类经验的影响 》

售價:HK$ 188.2
周秦之变的社会政治起源:从天子诸侯制国家到君主官僚制国家(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
《 周秦之变的社会政治起源:从天子诸侯制国家到君主官僚制国家(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 》

售價:HK$ 188.2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103.0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售價:HK$ 66.1
开宝九年
《 开宝九年 》

售價:HK$ 54.9
摄影构图法则:让画面从无序到有序
《 摄影构图法则:让画面从无序到有序 》

售價:HK$ 110.9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HK$ 109.8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

售價:HK$ 109.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1.2
《海外中国研究·权力关系:宋代中国的家族、地位与国家(海外中国》
+

HK$ 147.2
《海外中国研究·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
+

HK$ 112.7
《海外中国研究·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HK$ 124.2
《海外中国研究·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
+

HK$ 78.2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海外中国研究》
+

HK$ 101.2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古代北疆史的考古学研究》
編輯推薦:
· 经典再版,全面修订
· 认知反转,从草原发现中原
· 视角有趣,游牧民族比你想象的更聪明
· 鸟瞰全局,一本书看遍2000年文明史
內容簡介: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时段之内游牧帝国与中原王朝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并对中原与这些帝国的关系作了贯通性的研究。作者提出了游牧力量在与中原接触时所交替采取的“外部边界战略”和“内部边界战略”问题,指出游牧帝国对中原北部地区统治的周期律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一种基于集权化与分权化之上的机制性更替过程。本书为中国边疆史研究贡献了一种不同于专业史学家的新思路。
關於作者:
托马斯·巴菲尔德(Thomas Barfield),1978年获得哈佛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世界著名人类学家。主要着力于对欧亚大陆过去及当代的游牧民族及社会进行研究,在学术界影响巨大。
袁剑,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jy部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边疆民族研究所所长,国家安全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边疆民族议题研究。
目錄
译者的话
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边疆史——代中译本前言/袁剑
序 言
致 谢
导论 草原游牧世界
草原政治组织与边疆关系
权力周期
文化生态
内陆亚洲的游牧生活
部落组织
草原游牧制度的兴起
第一章 草原部落联盟:匈奴帝国
帝国联盟
外部事务——与汉朝的关系
匈奴内战
王莽:中原的新尝试
混乱时代的外部边界战略
第二次匈奴内战
第二章 中央秩序的崩塌:外族王朝的兴起
鲜卑“帝国”
外部边界战略的复归
汉朝的覆亡——两个帝国传统的终结
匈奴军事国家
东北边地——二元化组织的兴起
鲜卑国家
其他北方国家:前秦与凉国
拓跋氏:第三次征服浪潮
柔然:外族王朝与草原
北魏的汉化
第三章 突厥帝国和唐朝
突厥第一帝国
天可汗
突厥第二帝国的兴起与覆亡
回纥帝国
草原文明
第四章 东北的后起者
草原与中原中央权威的崩溃
契丹辽朝
女真金朝对华北的征服
草原的分裂
第五章 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的崛起
蒙古政治组织
蒙古的征服
蒙古的战略与政策
蒙古帝国的政治继承
权力之争:四位大汗
元朝
元朝的解体
第六章 草原之狼及森林之hu:明朝、蒙古人和满洲人
权力周期
元朝之后的蒙古地区
卫拉特人与明朝
东蒙古人的回归
俺答汗与明朝的议和
满洲人的崛起
早期的大清国
第七章 游牧帝国的尾声:清朝统一蒙古与准噶尔
满洲人对中原的征服
清朝的边疆政策
准噶尔——最后的草原帝国
结语 蒙古人的衰落
参考书目
译后记
新版译后记
內容試閱
序 言

直到近代为止,欧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周期性地建立起强大的帝国并侵入紧邻的定居文明。尽管他们人数不多,经济并不发达,文化也甚粗陋,但这些游牧民族对世界历史有着不可否认的影响。在他们邻居的眼中,这些人是典型的野蛮人和陌生人,却充满力量、咄咄逼人。古往今来的历史学家们都试图解释这些社会的本质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但是令人满意的答案就像游牧民族一样在眼前一闪而过,难以捉摸。
总的说来,这是内陆亚洲的游牧民众与他们的定居邻居在生活方式上大不相同所致。部落的政治结构以及以畜牧为生、草原游牧文化的机制并不像他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邻居那样清晰可寻。虽然定居文明的历史学家(特别是汉人)留下了数量惊人的文献记载,但他们很少用游牧民族自己的术语进行描述。当然,这些游牧民族有自己的风俗。部落民众自身形成的一些铭文与文献使阅读者得以更清晰地了解草原生活及观念。
本书力图通过将部落与国家发展的人类学模式运用到那些紧邻中原北部边界的部落民众当中,对其可资利用的历史数据加以分析,以揭示内陆亚洲的某些历史概况。这里所选取的是中国边疆,因为这里有着最da和最复杂的游牧政权,诸如匈奴、突厥以及蒙古等。汉人对其北方邻居的历史记录也无比丰富。尽管本书着重利用了这些原始资料,却力图以此确定在草原视角下的内陆亚洲与中原之间互动的范围。那些认为汉文史料对事件与政策的描述过于粗略的历史学家们应该意识到,只有采取与那些将内陆亚洲寥寥几笔带过的中国研究的通常路径非常不同的方式,才能理解内陆亚洲人所面临的问题。与此类似,关于政治与经济组织的人类学模式也被运用到历史资料的分析中,以表现他们是如何使那些看似无休止的战争、帝国以及入侵变得清晰可解的,而这也避免了通常将内陆亚洲史作为主题的传统研究路径。
人类学家乐于提出总体模式,却忽略了细节。在本书中我试图证明互动模式能够被历史数据所检验,并以之解释特定时段中的主要变化。人类学关注事件,因为事件更为清晰地确定了这些互动规则是如何在真实世界中生效的。这些规则的运作构成了在超过两千年的历程中东亚草原部落边疆的总体历史,但这只是分析的副产品,绝不是一段完整的历史。例如,在可利用的二手文献中,对于内陆亚洲只是几笔带过,而较之在正史中经常可见的时期,一些更少为人知晓的时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对专家而言,问题在于,所提出的假说能否经受更多细节性的检验。对于一般读者而言,主要的问题则是,在他们掩卷之际,能否清楚地认识到内陆亚洲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动态板块,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
我对游牧与定居民众之间关系的兴趣生发于对中亚的民族志研究。我在阿富汗北部的中亚阿拉伯游牧民中做了两年的实地调查。他们每年从阿姆河的低地沼泽迁徙至巴达赫尚的高山牧场。为了专门为城市肉类市场饲养绵羊,他们放弃其游牧方式而完全融入了当地经济之中。他们的社会组织维持着一种修正了的锥形氏族世系模式,更多地具有中亚而非中东的特性。在对他们的历史进行研究时,我发现中亚的游牧部落发展出与其定居邻居截然不同的关系。虽然家庭生活与家畜繁育的类型非常相似(其不同之处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生态条件),但每个部落的政治组织、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以及集中化程度区别很大。较之外部关系,这些不同之处显得与内部发展关系不大。自从如今的游牧民完全被定居国家封闭之后,较之民族志,历史学更能在曾经统治内陆亚洲的游牧社会的广阔范围内探究这一问题。
在进行人类学实地调查之后,我进而发现,中华帝国的官修正史通常会包含对其边疆地区的外族民众的广泛叙述。由于北部边疆的游牧民族通常会成为中原王朝对外政策方面的一大问题,因此在具体措置方面会更为慎重。我不是一位汉学家,但是由于超过一个世纪的将这些外族民众的历史翻译为西方语言的传统,诸多研究著作有时候被嘲讽为“翻译出野蛮人”(translating the barbarians)。在几乎所有这些著作中,作者们的固有意图是要使这些记载能为那些并不直接从事中国研究的人们所利用,尽管在实践中只有很少的非汉学家意识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对一位关注边疆关系的人类学家来说,它们相当清晰地提供了较之世界任何其他地方发现的关于部落政治与经济的更为长时段的历史信息。然而,这些翻译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对于一些更为复杂的语言学或地理学问题的探究也不够充分。为了避免轻易做出结论,书中所引用的译文已经被更多胜任的学者在基本准确度与变化上重新与原始资料做过比对,他们对名称与地点采用了统一转写体系。这里采用了双重引文,以使汉学家能更容易地核对原文。
我从事的这项研究得到了已故的傅礼初教授(Joseph Fletcher)的鼓励,他是内陆亚洲史研究的泰斗,他自己的著作包含了众多跨文化方法。他对将人类学的深厚民族志传统运用到对那些文化、经济与社会组织尚未熟知的人群的历史研究中深有兴趣。作为一位更了解游牧迁徙而非历史资料的人类学家,我表现出些许恐慌,但是他指导我越过了众多致命的学术陷阱,并使我不再夸夸其谈。他在中亚史方面学识渊博,不管是原始资料还是二手文献,都能信手拈来。而当我们一起讨论草稿章节时,我如沐春风,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好的批评者与鼓励者了。他的不幸去世给这一学科留下了巨大空白,并使我失去了一位良友。谨以此书纪念他。
我要向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它使我能够在传统的东亚史框架之外进行这一研究。在那里,我既能接触到必要的图书资料,也有机会向那些中亚史及语言学知识远甚于我的学者们咨询。在那些直接对文稿加以评述的学者中,我要特别感谢柯立夫(Francis Cleaves)、蒂娜(Elizabeth Endicott-West)、洪金富(Chin-fu Hung)、阿纳托利·哈赞诺夫(Anatoly Khazanov)、米哈伊尔·霍达尔科夫斯基(Michael Khodarkovsky)、金浩东(Ho-dong Kim)、比阿特丽斯·曼茨(Beatrice Manz)、朴兰诗(Nancy Park)、奥梅尔扬·普里察克(Omeljan Pritsak)以及罗泰(Lotharvon Faulkenhausen),感谢他们对我数版文稿所提的修改建议。当然,我对本书中不可避免的事实与解释错误负全部责任。
我还要深深地感谢那些我拜读文章后方知其名的学者们,而本书正建基于他们的关键性基础之上。有人说,如今的书籍与文章在几年或十几年之后就完全过时了。这对极少数内陆亚洲著作来说是不准确的。人们时常在翻检深藏于庞大图书馆幽深之处的这些著作的泛黄书页时,共享新发现的兴奋之情,并发起热烈的争辩。这些著作经常久置一旁(假如图书馆的流通卡片是一个可利用的指标的话)的学者们,是我在一个相当长期的国际研讨班中的同行。跟他们中的一些人一样,我对这一主题的兴趣与其说是实用性的,毋宁说是个人性的。对于书中的结论,相信诸位自会做出判断。

托马斯·巴菲尔德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