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HK$
123.2
《
你当我好骗吗?
》
售價:HK$
120.9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HK$
96.8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HK$
217.8
《
经纬度丛书:出祁山:诸葛亮北伐得与失
》
售價:HK$
96.8
《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售價:HK$
96.8
《
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经典入门(第3版)
》
售價:HK$
142.9
《
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崛起
》
售價:HK$
63.8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诸多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家,对其作品进行文本细读和分类分派分析。通过选取作家的主要人生经历、情感倾向,建立其与所选作品之间的联系,讲述作家从本国、别国的文学遗产中继承了什么、学习了什么,从同时代的不同流派的作家中受到的影响,以及他们最重要的艺术追求与旨趣。本书依据经典译本的原貌,讲述文学的故事,突出作品中重要情节、事件的联系,并直接引用文本中的精彩片段,力求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原著的故事内涵与艺术风格,同时以文化视野关注文本,针对不同文本,予以不同的文化解读与文化对话,试图在历史与文化领域内阐述每一部文本。
|
關於作者: |
张冬梅,女,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主持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项:《西方荒诞文学研究》、《诺贝尔文学文本的文化研究》。主讲世界文学、二十世纪西方荒诞主义文学等课程。曾发表《钢琴教师》病态心理悲剧的精神分析、《卡夫卡小说的荒诞意识》、《跨文化研究: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的新视角》、《解读西方文学作品应把握的角度》、《“不可知论的”“机械唯物的”存在主义》、《推倒文学的围墙》等多篇学术论文。
|
目錄:
|
一尤金·奥尼尔与《天边外》
(一)尤金·奥尼尔:“美国悲剧”的表现主义者
(二)《天边外》:梦想幻灭的命运悲剧
二赫尔曼·黑塞与《荒原狼》
(一)赫尔曼·黑塞: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
(二)《荒原狼》:从分裂到和谐的现代人格
三威廉·福克纳与《喧哗与骚动》
(一)威廉·福克纳:意识流的叙事者
(二)《喧哗与骚动》的叙事艺术
四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与《老人与海》
(一)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永不言败
(二)《老人与海》:摧毁与坚强
五阿尔贝·加缪与《西西弗神话》
(一)阿尔贝·加缪:荒诞世界的反抗者
(二)《西西弗神话》:荒诞与反抗
六让-保罗·萨特与《禁闭》
(一)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叙事者
(二)《禁闭》:境遇与存在
七川端康成与《雪国》
(一)川端康成:天涯孤独者
(二)《雪国》:物哀之美与禅宗镜像
八萨缪尔·贝克特与《等待戈多》
(一)萨缪尔·贝克特:荒诞的等待者
(二)《等待戈多》:生存困境的荒诞性
九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与《霍乱时期的爱情》
(一)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者
(二)《霍乱时期的爱情》:爱与时间的哲思
十威廉·戈尔丁与《蝇王》
(一)威廉·戈尔丁:原罪的镜子
(二)《蝇王》:善与恶的绞杀
十一克劳德·西蒙与《弗兰德公路》
(一)克劳德·西蒙:新小说叙事者
(二)《弗兰德公路》:历史与诗意交织的世界
十二君特·格拉斯与《铁皮鼓》
(一)君特·格拉斯:荒诞的寓言者
(二)《铁皮鼓》:荒诞与隐喻
十三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与《耻》
(一)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直面人性假面具
(二)《耻》:后殖民主义时代创伤叙事
十四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与《钢琴教师》
(一)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性权力叙事者
(二)《钢琴教师》:病态心理悲剧的精神分析
十五奥尔罕·帕慕克与《红发女人》
(一)奥尔罕·帕慕克:乡愁记忆者
(二)《红发女人》:土耳其的文化困境
十六莫言与《红高粱家族》
(一)莫言:山东高密讲故事的人
(二)《红高粱家族》:民间叙事与战争叙事策略
十七石黑一雄与《浮世画家》
(一)石黑一雄
(二)《浮世画家》:人生困境的抉择
十八彼得·汉德克与《无欲的悲歌》
(一)彼得·汉德克:语言的挑战者
(二)《无欲的悲歌》:非女权的女性叙事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自序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提出了“认识你自己”这一伟大的哲学命题,反映了人类在精神困境面前的反思与执着。在诸多的文学文本面前,研究者都面临如何认识文本和认识自我的问题。显然,解读与阐释是自我与他者之间最好的文化交流方式,而文化解读又是开放的、灵活的、历史的,是自我实现的最好确证方式。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塞尔(Wolfgang Iser)认为文学文本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在其文化视野下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把作为“骨架”的文学文本,填充成为有血有肉的“生命”。因此,从文学文本解读的角度看,“文学作品”的诞生有赖于读者与文本的相遇和交流,它的最终完成必须依靠读者体验后的“填空”。可见,“文学作品”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创造的产物。
文学自诞生以来,就以“人”为中心,甚至被称为“人学”。文学活动也就成了展示人的生存状况、展现丰富人性、表现人的喜怒哀乐的确证活动。人是文化的动物,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创造人。文学通过对文而化之的文明世界的反映,阐释不同文化下的人的各种人生状态。当然,一部文学经典与非经典都可以讲述同一个故事,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原因就在于它不仅历久弥新,而且常读常新,具有穿越时代的力量。
“诺贝尔文学奖文本解读”这一选题的提出,源自本人对教学需要的思考。虽然跨文化阅读过程中有许多难以逾越的高峰,但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我国许多文学爱好者对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文本分析与鉴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度掀起阅读热潮,尤其是高校中的广大青年学生,他们急切地希望了解,哪些作家因写了怎样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生活,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而获此殊荣。因此,本书从诸多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家,对其作品进行文本细读和分类分派分析,如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新小说、荒诞派、现实主义等。
1949年,福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