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HK$
53.8
《
战国竹书复原综论
》
售價:HK$
98.6
《
走出内心的深渊:快节奏人群心理疾病与健康指南(原书第3版)
》
售價:HK$
77.3
《
趋势跟踪: 汤姆·巴索的交易谋略
》
售價:HK$
77.3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HK$
54.9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HK$
109.8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HK$
106.4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1、掌握会聆听、敢说话、会阅读、懂写作、善思考的能力
听说读写思,是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本书运用简练的语言,生动讲述年轻干部如何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会听,听出重点信息、言外之意,听出真话;会说,掌握沟通技巧,做好宣传工作;会读,以史为鉴、明辨得失、通晓事理;会写,掌握写作要领、写出好文章;会思,强化思维能力,有主见。
2、通过理论讲解、故事分析和训练方法等多层面、多角度的内容可以使读者掌握五大基本功,并将其扎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本书深入党员干部实际工作场景,提供了简洁明了的范例和参考性较强的实操方法,并穿插讲述了古今中外名人及革命先辈的故事、古代经典智慧,内容生动、语言简练,故事性十足,所提供的方法有较强的参考性,可拿来即用。
3、本书是一本既能帮助年轻干部修炼内功、提升素养的阅读工具书,也适合各级党校、各级党组织作为年轻干部培训的参考书。
|
內容簡介: |
本书旨在帮助年轻干部掌握听、说、读、写、思五项基本功,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真正的自我提升。通过通俗易懂的理论阐释和生动有趣的案例、实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做到善于聆听、敢于表达、精通阅读、擅长写作、善于思考,进而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
關於作者: |
刘玉瑛,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社部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首批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北京市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专家顾问组专家,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评审专家。
著有《读懂新征程200关键词》《做智慧领导》《年轻干部如何锤炼超强忍耐力》《干部要守住“五关”》《干部要进步,须过组织考察的“五关”》《优秀共产党员是这样炼成的》等多部图书;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6次获得中共中央党校教学科研一等奖。
|
目錄:
|
第一章? 会听: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一、倾听的四种境界 / 002
二、倾听的五大障碍 / 008
三、倾听的良好习惯 / 013
四、倾听的思维品质 / 015
五、提升会听的本领 / 019
六、会听要重视兼听 / 023
七、会听要敢听真话 / 027
第二章? 会说:一言以兴邦,一语定乾坤
一、实施领导的重要媒介工具 / 034
二、说真实的话,讲准确的话 / 044
三、善于随机应变,艺术表达 / 048
四、深奥的道理通俗表达 / 053
五、复杂的道理简洁表达 / 060
六、把好话说好 / 065
七、把不好的话好好说 / 075
第三章? 会读:闻天下之事,晓古今之理
一、继承发扬崇尚读书的传统 / 088
二、养心悟道益智的重要路径 / 096
三、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 104
四、慎重选择每一本有字的书 / 109
五、读史能启示当下烛照未来 / 117
六、领导干部成长成功经验的启示 / 125
七、年轻干部读好书要善读书 / 132
第四章? 会写:让思想飞扬,强工作质效
一、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 / 140
二、年轻干部写作的文风要求 / 146
三、文章主题的来源和确立 / 154
四、材料的积累与写作时的使用 / 165
五、年轻干部常用文体写作要领 / 173
六、文章的写作过程 / 185
七、文章逐步臻于完善的重要工序 / 203
第五章? 会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一、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 / 212
二、思维的八层境界 / 217
三、用思考让自己的认知升级 / 222
四、强化战略思维的方法 / 230
五、强化底线思维的方法 / 236
六、强化辩证思维的方法 / 241
七、强化创新思维的方法 / 244
|
內容試閱:
|
年轻干部是青年队伍中的精英,肩负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必须具有优秀的品质,练好基本功,这样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年轻干部要练好基本功,听说读写思这五项基本功不可或缺。
会听,才能听到重点信息、听到言外之意;才能于无声处听到惊雷,从恭维声中听出谄媚;才能多听兼听,听到实话、真话;才能有效避免信息茧房,跳出自我建构的信息环境。
会说,才能宣传组织教育引导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地显示领导才华;才能把深奥的道理通俗表达,把复杂的道理简洁表达;才能把好话说好,把不好的话好好说。
会读,才能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才能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才能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才能通晓事理,胸怀宽广,眼力深远,出言立意不同凡俗,腹有诗书气自华。
会写,才能用笔杆子做好领导,担负起政治责任;才能克服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不抓具体政策、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提高领导工作质效;才能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自身的领导影响力。
会思,才能快速看透事物本质,认知趋向高层次;才能以“全角”审视客观事物,从而获得对事物的全面认知;才能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不盲从盲信,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年轻干部怎样才能练好听说读写思这五项基本功,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给予了具体的解答。
本书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行文中,既有理论讲解,又有案例分析,理论讲解通俗易懂,案例分析鲜活生动。不仅提出问题,更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既适合做年轻干部修炼内功、提升修养的阅读书籍,也适合做各级党校、各级党组织对年轻干部的培训教材。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许多专家、学者所撰写的专著和论文,给了我许多启迪。同时,本书也引用了一些经典古文、历史事件以及现代书籍中的典型案例和网络媒体报道的真实资料,在此,我谨向这些文字权利所有者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我还要对北京华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朱文平先生和刘雅文女士说一句“谢谢”!他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读书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对于年轻干部提高自身素质、成长进步、做好领导工作特别重要。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因此,年轻干部要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继承发扬崇尚读书的传统
中华民族向以崇尚读书而著称,把读书当作最高尚的事情。“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说的都是读书的价值所在。崇尚读书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纵观党的历史,读书学习一直推动着党前进的步伐,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起着关键而重要的先导、指导作用。
(一)中华民族向以崇尚读书而著称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数千年来,流传着许许多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名言佳句与故事。“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卖掉房屋旁边的三亩地,添置成窗户下面的一架子书。《书斋即事》一诗的作者杜荀鹤把对书的迷恋和喜好简洁而又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寒夜伏案读书忘却了睡眠,熏烘锦被的香已化为灰烬,温暖居室的小炉,也烟消火灭。《寒夜》一诗的作者袁枚深夜苦读的形象跃然纸上。 许多家训都告诫儿孙们要读书。“积财千万,无过读书。”积累千万的财富,也不如读书有用,这是《颜氏家训·勉学》中的箴言。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即便子孙头脑愚笨,也必须读书学习。这是《钱氏家训》对子孙们的教诲。钱氏家族自钱家先祖吴越国王钱镠开始,其人才就不断涌现。远古的不说,就是现当代,便有钱其琛、钱学森、钱三强、钱锺书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政治家、科学家、文艺家。
钱氏家族为什么长盛不衰,人才辈出?《钱氏家训》功不可没,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就说过:“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如今使用的许多成语,都跟古人读书故事相关。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映月读书,等等。虽然这些读书者不乏是为了科举而读书,但其刻苦读书的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
(二)崇尚读书也是党的光荣传统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针对当时一些党的干部理论素质不高的问题,提出高度重视理论学习,注重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党的干部的头脑。
1929年11月,古田会议前夕,中共中央“九月来信”送达闽赣苏区,毛泽东写了回信,在信的最后指出,“惟党员理论常识太低,须赶急进行教育”,并希望中央给红四军提供一些理论书籍。
毛泽东早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就阅读过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他在晚年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谈论《资治通鉴》时说,这部书他读过十七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
《二十四史》也是毛泽东喜爱的历史巨著。1952年,毛泽东购置了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二十四史》,这部4000万字的史书,毛泽东几乎一字不落地读完,而且还用红蓝铅笔在书上留下了大量符号和批语。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徐特立、吴玉章五人被称为“延安五老”。“延安五老”年龄虽“老”,但他们的读书态度、读书精神不老。
董必武是党的一大代表。他一生与书籍为伴,即使是在长征路上、在出差途中、在晚年,仍然读书不辍。1965年3月,他作有《八十初度》一诗。他在诗中写道:“蹲点未能知老至,观书有得觉思清。”这是他不懈读书的生动写照。林伯渠的一生,也是始终把读书学习放在首位。关于读书,他认为:“读书以防捻此心,犹服药以消磨此病。病虽未除,常使药力胜则病自衰;心虽未定,常得书味深则心自熟。”这是将读书视为修养心性、成熟心智的一剂良药。
谢觉哉也堪称读书治学的楷模。他在87岁的时候总结说:“我从7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他
认为,社会上的事物与道理,天天前进,过去读的,不够今天用;今天读的,到明天又不一定适合。自以为够了,就得落伍。谢觉哉晚年时,因为脑血管栓塞导致半身瘫痪,右手动不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读书。不能久坐看书,他就让人买来一个放乐谱的铁架子,把书放在架子上,头靠着椅子,用左手艰难地翻阅。夫人王定国劝他好好休息,别费神看书了,现在看书也用不上。谢觉哉回答:“怎么用不上?有人来问,我可以讲。自己看得深一点,对人讲得就会透一点。”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徐特立是毛泽东和田汉等的老师。他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1897年,20岁的徐特立制订了“十年破产读书计划”,即将每年教书所得的收入作为生活开支,其他的家产(包括祖上留给他的几亩薄田)则逐年变卖用来买书,就在“十年破产读书计划”的第八年,他家里的经济提前濒于破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72岁的徐特立制订了20年的学习工作计划,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学习研究中共党史、民族史等。
吴玉章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成为跨世纪的革命老人,他还曾经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17年。他在30岁的时候曾经写有一篇自嘲文:“我志大才疏,心雄手拙!好学问而学无专长,好语文而文不成熟!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虽有会意,却从未忘食。无枚皋之敏捷,有司马之淹迟,是皆虚心不足,钻研不深之故!年已三十,家业均无。样样皆通,样样稀松。东隅已逝,桑榆未晚,必须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勿怠勿荒!”
这篇短文的意思是说,我志大才疏,胸有大志而手笨!爱好学问,但却没有特别擅长的,喜欢语文但是写出的文章却不成熟!喜欢读书却只求懂得个大概意思,不求深刻了解。虽然读书也有会心得意之处,但从来没有忘记吃饭(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之语,吴玉章在此化用)。我没有西汉枚皋写作的敏捷速度,却有西汉司马相如的迟缓(《西京杂记》卷三:“枚皋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迟。”长卿,是司马相如的字)。这都是我不够虚心、钻研不深的原因。我年已30岁,没家没业。样样皆通,样样稀松。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但如果珍惜现在的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必须痛改前非,竭力挽救自己!一定戒骄戒躁,不懈怠、不荒芜学业!吴玉章的这篇短文,与其说是自嘲文,不如说是自勉文。毛泽东赞誉吴玉章:“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表明自己的爱好就是读书, 2014年2月,他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还列出了自己读的“书单”:“我读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
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
随后,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列出了第二份阅读“书单”:“青年时代就对法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我。读法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史的书籍,让我丰富了对人类社会政治演进规律的思考。读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圣西门、傅立叶、萨特等人的著作,让我加深了对思想进步对人类社会进步作用的认识。读蒙田、拉封丹、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乔治·桑、福楼拜、小仲马、莫泊桑、罗曼·罗兰等人的著作,让我增加了对人类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感触。”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之多,令人赞叹!1969年初,还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一个名叫梁家河的小山村插队。2013 年,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到农村插队后, 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
(三)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
“梦想从学习开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所言。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书开始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李大钊,在建党初期就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抽象的学理和不变的教条,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
毛泽东“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里记录下了毛泽东的回忆,“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中国共产党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但“怎样学”又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有人以教条主义的观点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原理,他们“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对于中级以上的干部,害处更大”。因此,毛泽东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就是改造我们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重要文献。
毛泽东主张,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即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
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就为“怎么学”找到了方向和方法。正因为“改造了我们的学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成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党依靠读书学习走到今天,也注定会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把“增强学习本领”列为全党要增强的八大本领之首,要求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
为什么把“增强学习本领”列为全党要增强的八大本领之首?因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学习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条件,而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