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犹太古史
》
售價:HK$
195.8
《
四轮驱动:中国汽车产业的数智化创新之路
》
售價:HK$
97.9
《
帮凶:全二册
》
售價:HK$
87.8
《
红楼游园一步一景:详解红楼梦中的园林和建筑 配有人物关系图 赠送大观园全景图 精美书签
》
售價:HK$
87.8
《
挣扎中的决断:竹内好传
》
售價:HK$
90.2
《
关羽大传
》
售價:HK$
96.8
《
空气炸锅懒人食谱
》
售價:HK$
54.8
《
大学问·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
》
售價:HK$
86.9
|
編輯推薦: |
★简单易懂的心理学原理,即读即用,实用性超强
★多幅插图 图表解析,直观有趣,突破沟通中的困难时刻
★每年在日本举办150场以上的沟通训练营,人际沟通训练专家多年实战经验精华
★风靡日本的职场沟通宝典,轻松解决人际关系难题
|
內容簡介: |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以心理学原理 多幅插图 图表解析的形式解读了每个打工人都会遇到的人际关系难题,帮助读者无需花费无谓的精力与他人争斗,就能够轻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的作者山崎洋实拥有十多年人际关系咨询经验,每年在日本举办150场次以上的讲座,极具影响力。山崎洋实认为,一旦掌握正确的思维模式和沟通技巧,即使是三观不同的人,也能友好相处。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不仅可以学习和别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同时可以了解自我的三大思维模式,认清情绪背后的真实感受,跳出思维的禁锢。
任何人际关系问题,都能在《三观不同,不必强融》中找到答案,最终找到与他人相处的方式。适合大学生、职场人。
|
關於作者: |
【日】山崎洋实
人际沟通训练师,人称阿洋导师。10年人际关系咨询经验,活跃在日本各大电视台和各大杂志,受邀至海外举办讲座。每年在日本举办150场以上的沟通训练营,参加人数超过5万人。著作累计销量突破80万册。
|
目錄:
|
第1 章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烟火
01 每一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模式
02 思考模式——寄期望于未来与活在此刻
03 情绪模式——喜怒哀乐的感受方式
04 了解自己的模式,就能够慢慢洞察出他人的模式
课题1 剖析自己与周围其他人的模式!
第2 章 安全感会让人采取积极行动
01 认同他人
02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可以营造出安全感
03 可以激励销售业绩增长的一句话
04 工作遇到瓶颈时,更要多与他人积极沟通
05 较之结果,更加需要获得认同的是过程
06 凭借“道谢首要原则”,传递影响力
07 人只有对有感觉的事情才采取行动
08 认同他人存在的终极意义
读者之声1
实践成果:探析工作业务中拿手之事及棘手之事,充分提升工作效率——某大型电子机器制造商课长·女性·40 岁
第3 章 巧用自己的优势,发挥团队合作能力
01 时常确认目标
02 模式会因对象的不一样而产生正面效应或负面效果
03 充分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
04 利用“私语赞赏法”提振士气
05 巧用彼此的“优势”打造双倍效果
06 承认自己的缺点,让实力倍增
07 全力发挥自己的才能
课题2 找出最接近自己的5 个“关键词”
课题3 关注自己的“优势”吧!
第4 章 多与他人接触,扩展自己的潜能
01 不要被自己的任意臆测弄得不知所措
02 他人自会决定“是”或“否”
03 爱是回力标,需要先主动丢掷出去才能返回来
04 每句话的开端都要从“肯定”开始——“肯定法则”
05 来投诉的客人也会成为忠实用户
读者之声2
实践成果:主动靠近,与性情不相投的部门领导搞好关系——大型玩具制造商策划部·女性·30 岁
第5 章 与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
01 愤怒与否由我们自身来决定
02 认识愤怒背后的真实感受
03 情绪是用来表达的,而不是用来发泄的
04 越是亲近的人,越是容易引发我们的愤怒
05 每时每刻保持良好的心情
06 从挫败中重振旗鼓的三个方法
读者之声3
实践成果:员工士气大增,获选为全国模范门店——大型家庭餐厅店长·男性·30 岁
第6 章 与现在的自己友好相处
01 我的目标不是妈妈沟通教练,而是企业教练
02 历经11 个年头,确立了别具一格的沟通训练引导法
03 现在的“×”也能够转化为未来的“√”
04 分开思考能自行掌控和不能自行掌控的事项
05 思考“现在的我能做什么?”
06 首先从立刻采取行动开始
课题4 认识能够让你与自己友好相处的核心价值
课题5 思考现在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
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
经过层层筛选,你终于入职自己期待已久的企业,但是我想你也会在工作中遇到形形色色的烦恼。例如,在职场人际关系中屡屡碰钉子,工作方面事事不顺心等。在学生时代,我们拥有主动挑选朋友的自由,但是一旦踏入社会之后,就没有办法选择共事对象。在职场上,存在着不同年龄层、不同性别与成长环境迥然不同的人。每天与这些人一起共事,相信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感受到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这时候的你是不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要与相处不融洽、性格不合的人一决高下,借此解决自己的困窘之境呢?如果你正处于类似的困境之中,我希望自己能够给你提供一些建议,这正是我写下此书的初衷。
我是山崎洋实,大家都称呼我阿洋导师,我从11年前开始一直从事人际沟通训练师训练引导的工作,以面向妈妈人群的讲座为主。训练引导法是通过问馈式对话引导他人自发行动的一种沟通方法。至今为止参加过该讲座的人数约50000人次,每年都会在全国各地开办150次以上的沟通训练研习营。
这本来是从周围同样身为妈妈的朋友群体开始起步的讲座,通过大家的口口相传,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我还陆陆续续得到电视、杂志的采访机会,而这本拙作已是我的第七本书了,除此之外,也得到了到国外演讲的机会。
什么?你想问我妈妈帮沟通训练讲座的沟通训练师怎么会写出商业管理课手册?问得犀利,我等这个提问很久了!
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沟通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各种各样的职场女性、妈妈都来参加我的讲座。令人非常感动的是,她们还告知我,“你的讲座除了对育儿大有帮助之外,不可思议的是我听了这些讲座之后,也学会了如何用不同方法与在职场上相处不融洽、性格不合的人和平相处”“好想让部门领导和同事也来听一听这个讲座”,委托我协助企业开展沟通训练的委托单也越来越多了。
企业开展沟通训练的内容,与我在妈妈帮沟通训练讲座的内容是一样的。一般也就是在很多妈妈帮沟通训练讲座的内容里面穿插各种各样的职场案例,令人意外的是,学员的反馈几乎都是“非常满意”。
所谓沟通,其实存在两种类型。相信很多人听到“沟通”一词,脑海中浮现的大概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吧。实际上还有一种我特别重视的沟通技巧,那就是一个人“与自己”的沟通。想要与他人顺利交往,首先得了解自己,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如此一来,便自然而然地与周围的人沟通顺畅了。
本书将我在妈妈帮沟通训练讲座中阐述的理论观点转换为适用于商务场合的理论观点,分析社会人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之后应采取的解决方法。每一个解决方法都非常浅显易懂,可以很快上手运用起来。我不善于将问题想得太难,因此,我提出的理论都非常浅显易懂。
不过,这里我想拜托大家一件事情。请读者务必要充分理解“知道”与“做到”完全是两码事。希望大家阅读完这本书之后,不要仅仅止步于“知道”的层面上,而是要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直到真正“做到”为止。
每每读完一本书,我们大都会接受书中的观点并感叹道:“哦,原来是这样子的啊。”然而,三天之后就会把书本里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希望大家不要一读完本书就将书中的内容忘得精光,如果你觉得这本书里的一些方法“真不错”“想试试看”的话,那就请你继续尝试。不仅要身体力行,更希望大家能够深入理解沟通的基础是“精神”这一点。
举个例子,曾经在业内流行过一个据说是顶级业务员都会使用的理论:每当到客户家里拜访时,在放下公文包前,在公文包下面垫上一条手帕。
有一位业务员在得知这个方法之后,心想:“原来是这样子的啊。只要在公文包下面垫上一条手帕就好了。”于是他立刻就去买了手帕,第二天就马上开始运用同样的方法。
大家猜猜,这位业务员的业绩有所提升了吗?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因为这位业务员只是依样画葫芦。极力模仿业界能手的“行为”,这倒也不是什么坏事。俗话说,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不过,比起模仿别人行为本身,更重要的是充分探析他人采取此种行为时的“精神”。
为什么顶级业务员会在公务包下面垫上一条手帕呢?这是因为他很贴心,不想弄脏了客户家里的地板。在公文包下面垫上一条手帕,只不过是这种贴心的精神行为的表现之一。除了外表展现出来的行为,我们还需要将其内在的精神也接纳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否则就没有办法像顶级业务员那样取得成功。
从形式开始学习本来也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希望大家一定要理解行为背后存在着的“内在精神”。
各位读者朋友,你不需要一一实践这本书里所涉及的所有方法。就算只尝试一两个方法也没有关系,请下定“从今天开始就实践这一个方法!”的决心,希望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
坚持就是胜利。11年间,我坚持每年都开办妈妈帮沟通训练讲座,我可以向大家证明此言不虚。哪怕只有一件能够身体力行坚持去做的事情,就能够借此建立自信。你在心里培育出来的正向精神,一定能够成为你的武器。
希望大家的职业人生,都能够越来越快乐!
再次衷心感谢阅读此书的读者。
01 不要被自己的任意臆测弄得不知所措
我们每一天都会被各种各样的臆测弄得不知所措。
接下来讲的是某企业一位女性职员的故事。在一个部门,有一位比她大5岁的老员工。这位老员工特别擅长照顾他人,会给予职场新人周详的建议和严格的指导。但是不知为什么,这位老员工没教过她任何东西。不仅如此,甚至不怎么主动搭理她。
有一次,她不由地产生这样的想法:“为什么这位前辈只对我放任自流,而对其他人给予各种各样的建议呢?这位前辈不会是讨厌我了吧?”
大家应该都经历过这种在脑海里自言自语的情境。但是这一切只不过是我们毫无根据的解释与臆测,并非事实本身。她感到特别颓丧,因为这个负面臆测让她觉得自己被他人全盘否定了一般。
然而,当她鼓起勇气向这位前辈打听事情的原委时才发现,这位前辈之所以不干涉她而让她自己处理手上的工作,是因为这位前辈非常信任她。
向他人确认原委之后,我们才会恍然大悟,“我的天哪!原来是这样子啊”,这跟自己的猜测完全不一样,这种情况还非常普遍。禁不住在脑海中开始猜想的时候,请先扪心自问:“这是事实吗?还是我的猜测?”
此外,如果情况允许的话,请向对方确认事情真假。如果不方便询问,请你停止臆测,并告诉自己:“我不确定这是否属实,就算我再怎么介意也于事无补。”这一点很重要。
女性容易产生这种无端猜疑的心态,相信诸位读者理解了这一点之后,你跟他人的相处方式想必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02 他人自会决定“是”或“否”
在我的沟通训练研习营的学员里面,有一位男生从事销售工作。向客户进行电话营销正是他的工作,但是他总是担心“对方会不会正在忙着?”“我这样打电话给他会不会让他感到困扰呢?”因而不敢给客户打电话。
当时,我就跟他说:“‘接受’或‘拒绝’是由对方来决定的,而不是由你来决定。”
你给客户打电话的时候,先询问对方“您现在方便接电话吗?”如果对方正在忙,他会告诉你“现在不太方便”。接下来你只要改日重新打过去就好了。
这位学员在给客户打电话的时候,心里必然存有“惧怕听到他人的拒绝”的想法。无论是谁,一直遭到他人的拒绝,肯定会感到颓丧,并且会产生“下次可能还是会失败”的自我
怀疑,甚至恐惧给客户打电话。
然而,这并非“你的问题”,可能只是打给客户的时机不对,或是推销的产品、服务跟他人的需求不符,很多事情并非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解决。
假如你认为这些拒绝都是针对自己而来的,那么你必然会感到难过痛苦。只要你能够将这些事项彻底分割开来进行思考,那么你采取行动的时候就不会再感到迷茫,工作也会慢慢地走上正轨。因为每一个工作的机会都来自“人”。巧妙利用形势的人,是不畏惧与他人碰撞并主动拓展人脉的。
那位找我商量的销售学员听过我说的“对方自会决定接受还是拒绝”这句话之后,回来跟我反馈说,他彻底转变了心态。听了他的话,我非常高兴。
很多人害怕他人的拒绝,在以体贴为名的顾虑下,逃避与他人接触。
“对方好像非常忙碌,所以一直没有邀请他一起吃饭。”
“我想你肯定不感兴趣,就没和你说。”
以上种种皆是我们的肆意猜想,都是自以为是的体贴。在这些情境中,请告诫自己,先试着向对方询问一下看看,对方自会决定接受还是拒绝。请你一定要先试着去和对方接触。
在此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柳生家族的家训。柳生家族曾经担任德川将军一族的剑术教头,他们家族的家训里面的几句话也是我最喜欢的话语。
小才遇缘而不识,
中才逢缘而不用,
大才小缘而用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没有什么才能的人,即便是遇到了好缘分也认识不到;普通的人纵使遇到好缘分也不能善加利用;心怀大才之人,即便只是萍水相逢,也能够好好利用这段缘分。
无论是相处不太融洽的朋友,还是投诉的顾客、客户,只要主动与对方接触,很多时候都会取得出乎意料的转机。明明有机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如一味畏缩不前,那真的太遗憾了。希望诸位读者一定要好好珍惜与周围人的关系。不畏惧与人碰撞,好好珍惜从中遇到的每一段缘分分。
回顾往事,我也是因为一直以来都非常珍惜身边的每一段缘分,所以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我身边的人给我的机会与工作,远远超过来自远方陌生人所给予的。
03 爱是回力标,需要先主动丢掷出去才能返回来
在人际关系中,我常挂心上的是“首先要主动采取行动”。
较之帮助他人,我们更愿意得到他人的帮助。较之主动跟他人搭话,我们更希望他人跟自己搭话,也希望他人能注意自己。但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掌控他人的行动,所以需要先主动释放出友好讯息。
“爱是回力标”,首先需要主动丢掷出去才能够返回来。自己的付出总有一天会回报到自己身上。特别是有很多人无法和相处不融洽的人交流,愈是这样,愈发会陷入不相往来的恶性循环。正因为相处不融洽,才需要主动向他人搭话。我们并不需要有愉快的谈话,只需先试着跟对方主动问候一声就行了。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行了,请坚持下去。
我担任儿子所就读小学的家长会干事一职的时候,当时有一位委员长叫阿岩。我与阿岩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富有冲击力,令人记忆犹新。那个时候,阿岩朝着在家长会任职的我们咆哮:“这太离谱了,这违反规则了!”她说的话没错,但是实话实说,当时我的感觉是“这个人太难相处了!”
翌年,阿岩的儿子与我的儿子被编入同一个班级。我在心里“呜呼哀哉”发出一声悲鸣,但是我也不能不搭理她。我试着主动跟她搭讪,尝试着跟她正面交流之后,发现她也不是我想象中那般不堪的人,况且她在开展家长会的工作时特别尽心尽力。
阿岩的模式是,只要一激动就会对周围的状况失去判断,有如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她自己也有自知之明。
我非常认同阿岩的热心肠,并对她说:“真的非常感谢你为大家当了这么多年的义工,没有几个人能够像你这般尽心尽力的。”听我这么说,阿岩也对我敞开了心扉。随后我对她说:“只不过太过拼命而和别人打起来太不划算了。”她也打心底里接受了我对她的建言,对我说:“若是我又热血冲头莽撞起来,可得麻烦你阻止我啦。”
每逢开会,只要阿岩开始激动失控时,我就会劝阻她道:“到此为止,阿岩,你太激动了哦。”我们也因此变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自从孩子小学毕业后,当时结识的妈妈友人几乎都断联了,但是阿岩却是一直还与我保持情谊的朋友之一,阿岩现在还会到我的家里帮助不擅长整理的我料理家务。
倘若当初因为我觉得阿岩妈妈“似乎很难相处”而选择远离她,那么我们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感情甚笃了。人与人之间,不先试着交往一下是难以妄下定论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