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理人文(第1辑)
》
售價:HK$
107.8
《
俘虏危机:大英帝国崛起的背面(1600~1850)
》
售價:HK$
130.9
《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
》
售價:HK$
65.8
《
舍勒的心灵(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
售價:HK$
79.2
《
租税转嫁与归宿
》
售價:HK$
107.8
《
保险原理与实务(第五版)(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教材·金融)
》
售價:HK$
49.5
《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全五册)
》
售價:HK$
316.8
《
家族财富传承:实务案例与解决方案
》
售價:HK$
97.9
|
編輯推薦: |
《木偶奇遇记》版本众多,为什么有经验的读者选择作家榜版?六大硬核入手理由—— 原文直译,未删节版:译自意大利费尔特里内利出版社1993年首印第14版《木偶奇遇记》!原汁原味!完整典藏!名家翻译,译文优美:中国社科院学者、刘国鹏博士翻译,通俗易懂又有趣!全新插图,图文并茂:俄罗斯插画师Lera House原创36幅精美插图,呈现故事经典场景!全新导读,讲透精髓:收录资深童书阅读推广人、作家汤素兰老师导读《木偶如何变成真正的孩子?》,解读本书核心价值。装帧精美,设计新颖:全书采用精装,手感柔和舒适;全彩印刷,图片色泽饱满鲜明;版式设计清晰疏朗。超值惊喜,随书附赠:免费赠送精美手指玩具、贴纸两张,增加阅读趣味性。
|
內容簡介: |
匹诺曹不是完美小孩,他原本是一段能哭会笑的木头。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手艺高超又充满爱心的老木匠后,被雕刻成一个小男孩,取名“匹诺曹”。
然而,匹诺曹不懂得珍惜美好,不听话、不爱学习、交了坏朋友、爱玩、爱撒谎——每当他撒谎时,鼻子就会变长。
终于有一天,匹诺曹变成了全世界鼻子最长的小男孩,也失去了疼爱他的木匠爸爸,甚至差点像一条鱼一样被放到平底锅里油炸。在吃了一连串苦头后,匹诺曹开始变得懂事了。
翻开本书,看匹诺曹如何改掉坏毛病,成长为让人放心的孩子!
|
關於作者: |
卡尔洛·科洛迪 (Carlo Collodi, 1826—1890):
在全世界拥有数亿读者的意大利国宝级作家。
出生在佛罗伦萨,真名卡尔洛·罗伦齐尼。童年时期主要生活在母亲的故乡科洛迪镇,为了纪念这一段时光,后来他用该镇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笔名。
22岁时,科洛迪投身新闻工作,成为报纸的人气作家。1848年,处于奥地利控制下的意大利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意大利第一次独立战争爆发,23岁的科洛迪入伍抗击奥地利,还一手创办了政论报纸《路灯》,但不久被迫停刊。
他去米兰和都灵追寻梦想,业余从事文学创作,显露了多方面的艺术才华。随着意大利统一大业完成,科洛迪开始致力于通过文学创作教育新一代的儿童,《童话集》《小不点》等儿童文学作品相继问世。
54岁时,意大利《儿童周刊》约请科洛迪为该报撰写一个分期连载的儿童故事,《木偶奇遇记》就此诞生,主人公匹诺曹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风靡意大利,出版后立即获得成功,匹诺曹一跃成为意大利儿童文学中家喻户晓的明星。
64岁生日前夕,科洛迪逝世,他创作的匹诺曹却从此不朽,变成全世界读者耳熟能详的童话明星。
译者简介: 刘国鹏: 翻译家、诗人、博士。
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2006年获意大利米兰圣心天主教大学天主教会史方向博士学位,2008年于巴黎三大——新索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领域为现当代天主教会史、比较宗教学、中西文化比较等。
在《诗刊》《世界文学》《当代国际诗坛》等多种知名文学杂志上发表过翁加雷蒂、夸西莫多、萨巴、阿米亥、奥尔达尼等人的诗歌翻译作品。
在意大利游学4年,让他得以深入了解意大利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和日常生活。全新译作《木偶奇遇记》,成功入选作家榜经典名著系列。
|
目錄:
|
001 / 导读:木偶如何变成真正的孩子?
001 / 第一章
005 / 第二章
010 / 第三章
017 / 第四章
022 / 第五章
026 / 第六章
029 / 第七章
035 / 第八章
039 / 第九章
044 / 第十章
051 / 第十一章
058 / 第十二章
066 / 第十三章
071 / 第十四章
078 / 第十五章
084 / 第十六章
089 / 第十七章
097 / 第十八章
105 / 第十九章
112 / 第二十章
117 / 第二十一章
120 / 第二十二章
126 / 第二十三章
135 / 第二十四章
144 / 第二十五章
148 / 第二十六章
152 / 第二十七章
162 / 第二十八章
171 / 第二十九章
182 / 第三十章
191 / 第三十一章
203 / 第三十二章
212 / 第三十三章
225 / 第三十四章
235 / 第三十五章
246 / 第三十六章
262 / 卡尔洛·科洛迪大事年表
|
內容試閱:
|
木偶如何变成真正的孩子? 作家与作品
许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传说:如果孩子说谎,他的鼻子就会变长;只有当他改正错误的时候,鼻子才会重新缩回去。木偶匹诺曹大概算得上世界上鼻子最长的男孩。因为他本来就是老木匠杰佩托用木头做成的,杰佩托一开始就给他做了一个长鼻子。后来,他又不断说谎,还屡教不改,结果鼻子长得连他想在房子里转个身都不可能——因为他的鼻子是木头做的,硬梆梆的,一旦长起来,可不会像大象的鼻子那样软塌塌地垂下来,而只会直直地朝前戳着,谁想同他说句话,都得冒着被他的鼻子戳瞎眼睛的危险。
匹诺曹是意大利著名童话《木偶奇遇记》里的主人公。这部作品讲了一个贪玩好动的木偶男孩,因不听蟋蟀的劝告,落入强盗的手中,幸而被美丽的小仙女所救,但是他不仅不吸取教训,仍旧谎话连篇,又听信狐狸和猫的话,到“奇迹宝地”去种金币,落得两手空空,还被罚坐牢。他又偷着去“玩耍国”,在那里他变成驴子,被卖到马戏团,在表演的时候跌断了腿,被人扔进海里,给鱼吃了,重新变成木偶,又被鲨鱼吞下肚子。幸运的是,在鲨鱼的肚子里,他找到了自己的父亲。最后,匹诺曹和父亲一起逃出鲨鱼的肚子,他真心悔悟,用功读书,孝敬父亲,蓝头发仙女被他感动了,给了他最大的奖赏,让他从一个木偶变成了真正的男孩。
这部童话自19世纪出版以来,已经被译成了两百多种文字。它丰富的想象、机巧的幽默和逼真的描写,不仅少年儿童喜欢,连大人也十分爱看。
创作这部童话的作家名叫卡洛·科洛迪(Carlo Collodi 1826-1890),原名卡洛·洛伦齐尼(Carlo Lorenzizi),科洛迪是他的笔名。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儿童文学创作是他进入中年以后才开始的。1875年,科洛迪50岁时,应友人之邀,翻译了法国作家贝洛的三篇童话,译作发表后得到了小读者的欢迎,他由此转向儿童文学创作。《木偶奇遇记》的创作始于1881年,最初以《一个木偶的故事》为名在罗马出版的《儿童报》上连载。一开始作者只准备写十五章,即写到瞎眼猫和瘸腿狐狸把木偶匹诺曹吊死在树上结束。谁知小读者纷纷写信到编辑部,不同意将主人公吊死,强烈要求作者继续写下去,于是,科洛迪又让仙女搭救匹诺曹,让故事继续连载,直到1883年连载完毕,改名为《匹诺曹奇遇记》出版。
匹诺曹(Pinocchio)在意大利文里是“小松果”的意思。这部作品,如果有爸爸妈妈念给孩子们听,那么4岁左右的孩子都能听明白,如果要小读者自己独立阅读,起码得小学中年级以上。因为它可不算短——大约有10万字。而且按匹诺曹的性格和行为表现来说,这个小木偶大约是7-10岁左右的男孩子,他的想法也跟现在的孩子差不多。比如,他想到要去学校,就浑身不舒服;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工作只有一种适合他做,那就是吃喝玩乐,从早到晚过得舒舒服服的;他还想发财。从科洛迪写作这部作品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神奇的是,我们任何时候读到它,匹诺曹依然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因为这部作品写的是成长——匹诺曹从木偶变成真正的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长大成熟的过程。
为了纪念科洛迪,意大利设有科洛迪儿童文学奖。人们还在他的家乡树立了一座匹诺曹的铜像,在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句话:献给不朽的匹诺曹——满怀感激心情的4岁到7岁的小读者。
成长主题
《木偶奇遇记》是一部具有明显教育意义的作品,它涉及到儿童成长这一重要的主题。如何面对儿童成长,如何引导儿童成长,是《木偶奇遇记》的叙事核心,也是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成功的关键。
成长是儿童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人人生的必由之路。《木偶奇遇记》通过讲述主人公成长的曲折过程而带有了“类”的意义,匹诺曹的故事,仿佛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些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内心曾经有过的冲突,只是在匹诺曹的身上更集中、更夸张,因此也更加鲜明,更加具有启示意义。
匹诺曹原本是一段木头,经过老木匠杰佩托的制作,成为了一个小木偶,也因为他是老木匠杰佩托制作出来的,老木匠杰佩托自然成了匹诺曹的父亲。匹诺曹一出生就任性顽皮,杰佩托才给他装上眼睛,他的眼睛就直愣愣地盯着杰佩托,才给他装上鼻子,他的鼻子一下子就变得老长老长,才给他装上嘴巴,他的嘴巴便会唱歌并且发出笑声,才给他做好双手,他竟用双手拉下杰佩托的假发套,等到给他安上双腿,他便蹦跳着出门闯祸去了。
儿童文学作品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成长故事,一类是反复故事。反复故事的主人公,代表某种普遍的观念,他不过是普遍观念的血肉化结果。故事的发展因他的个性或行动而起,故事的结果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心灵的丰满不发生作用,比如《长袜子皮皮》,从一开始皮皮的性格就是固定的,皮皮充满野性,自由自在,一直到故事结束,皮皮还是这样。成长故事的主人公是拥有一种立体的纵深人格的个性人物,主人公经历过的事情,会在心灵内部积累起来,促成自我的形成。比如《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主人公,他们会随着年龄的长大和经历的增加而成熟;又如《木偶奇遇记》中的匹诺曹,他从一个贪玩说谎、缺乏自制力的木偶,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反复故事的情节只是量的增加,情节不具有功能性或逻辑推动力。成长故事中的事件是环环相扣的,特别是主要情节,具有逻辑推助的力量,前面的“因”造成后面的“果”。
匹诺曹是一个孩子,有孩子身上的所有的特点,他又是一个木偶,因为没有脑子和心,他所做的一切淘气和坏事,可以极度夸张地表达出来。
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儿童期的快乐原则与成人社会对他所要求的现实原则的冲突过程,也是他不断反抗成人的规劝与最终适应成人社会原则的过程,同时,也是他逐渐展开对世界最初的认知,形成自己看世界的眼光和最终发现自我,进入未来更广大世界的过程。
故事一开始,匹诺曹来到人间,他的爸爸和会说话的蟋蟀就要求他做乖巧、听话、勤劳、爱学习的“好孩子”,这也是成人社会为一个孩子设定的目标,但是,孩子的天性是贪玩,好动,好奇,不爱学习的,缺乏自制力的。“爸爸”和“会说话的蟋蟀”为他设定的目标与他的天性矛盾——于是,匹诺曹逃跑了——被诱惑了——不断因为自己的“不乖”“不听话”遭罪,然后又一次次死里逃生。在这个小小的木偶身上,表现了“好”与“坏”的矛盾,这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自我人格建构时代表天性“本我”的享乐原则和代表 “超我”的道德原则的矛盾,而成长的过程,就是建立起自我同一性,从沉迷享乐原则到遵循现实原则,向社会的人生成,成为社会所期望的人。
爱的教育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木偶匹诺曹的成长,离不开爱的教育。
匹诺曹虽然顽皮,不听话,但是,不管匹诺曹犯了多少错,闯了多少祸,带来了多少麻烦,他的老爸爸杰佩托和蓝头发仙女都没有放弃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纳他,原谅他。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需要被教育的,需要有人指出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在《木偶奇遇记》里,会说话的蟋蟀是一个不厌其烦的教育者,此外还有老父亲杰佩托和蓝头发的仙女,都不断地教育他。然而,教育如果缺乏爱,就会变成耳提面命的教训,或者残酷的惩诫。只有饱含情感的教育,才能用感动和感化,唤起孩子的自我反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荣誉感,从而让他自己“悔改”。
比如,虽然匹诺曹离家出走,但是他的老父亲杰佩托一直在找他,漂洋过海也要把他找到。蓝头发的仙女把匹诺曹从瘸腿狐狸和瞎眼猫的手中救出来,嘱咐他回家去和父亲好好过日子,结果,匹诺曹再次遇到瘸腿狐狸和瞎眼猫,又听信他们的谎言,再次上当,仙女假装伤心而死,其实一直都在暗中保护匹诺曹,每到他九死一生的关键时刻都会再一次伸出援手。匹诺曹不断给他们带来伤害,他们对匹诺曹永不放弃,正是这种永不放弃的爱,让匹诺曹开始反省,个性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当鸽子告诉匹诺曹,他的爸爸在海边做了一条船,决定漂洋过海到新大陆去找他的时候,他立即让鸽子带他去找爸爸,当看到爸爸被海浪吞掉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冲进海里,嘴里叫着:“我要救我的爸爸。”
会说话的蟋蟀、老爸爸杰佩托和蓝头发仙女对匹诺曹的爱与教育,都只是匹诺曹成长的外在力量,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外因”。而一个人成长的实现,是离不开“内因”的,即自我的努力,向上向善的内生力量。
匹诺曹虽是顽童,但有善良的本性。他善良、勇敢、充满好奇心,有行动力,有强烈的道德感和自尊心。他努力向上,即便想发财,也是想改善自己和爸爸杰佩托的处境。他还懂得感恩和会自我反思,虽然反思的时候也会为自己找各种借口。他每一次陷入麻烦,都不是本心想这样的,比如上狐狸和猫的当,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到海边去,只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想看一眼鲨鱼,比如去玩耍国,也是经历了极为艰难的思想斗争,而且,完全是一个偶然事件——在这之前,他和小灯芯是好朋友,为了请好朋友来参加他的成人庆典,他去小灯芯家找了三次才终于找到他。刚开始他都是不想——然后——想——然后没有关系,只去一下……他不断地自我反省,按照他的爸爸和会说话的蟋蟀、蓝头发仙女的教导做乖孩子,一旦犯了错,就严厉地说自己是个小坏蛋,小流氓……他身上这种向上向善是内在动力,是实现成长的关键因素。
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是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而是要靠生活经历的丰富和头脑中智慧的增长。温室里的花朵是长不大的。匹诺曹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的经历,他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正是这些经历,让他认识人性的复杂,让他的心智变得成熟——在故事的结尾,匹诺曹又碰到了瘸腿狐狸和瞎眼猫这两个骗子,这时候他不仅没有上他们的当,还教训他们:“不义之财带不来幸福!偷邻居上衣的人,死时会连自己的衬衣也没有!”
经典永恒
作为一部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经典,《木偶奇遇记》既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艺术上更是特别值得称道。
作品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故事的节奏发展很快,匹诺曹从出生的小城——到木偶戏院——得到五块金币——遇到骗子(狐狸和猫)——被吊——被救——再一次上当受骗——关进监狱——被农民抓与放——寻找仙女未果——救爸爸飘流到小岛上——再次遇到仙女(仙女妈妈)——发誓要读书,做好孩子——被坏孩子引诱到海边——再次被警察抓住——逃离(救警犬)——被渔夫当作鱼抓住,险些被油炸——警犬极时相救——再次回到仙女身边,痛下决心做好孩子——准备庆祝成为真正的孩子——又被小灯芯引诱去玩耍国——变成驴子——死里逃生——被鲨鱼吞进肚子——遇见父亲和金枪鱼——逃出鲨鱼的肚子——被金枪鱼救 ——照顾父亲——再次遇见仙女——成为真正的孩子。情节波澜起伏,能吸引读者一口气读下去。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在阅读《木偶奇遇记》时曾经说:“我虽然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但我也被迷住了。”
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物性与人性的结合,让其成为经典。童话以拟人手法,让木偶获得生命,但同时又保留了他物性的特点,比如天生不怕水,鱼啃完了他身上的肉,就出现了属于他自己的硬木头;烧掉了的腿可以重新接上……正是人性与物性的矛盾交织,让故事可以夸张和渲染,让木偶经历无数次死里逃生也没有真正的性命之虞,让他的任性、不听话、不吸取教训得到最极致的惩罚。正是因为拟人和夸张手法的运用,将孩子的所有“坏毛病”集在中这一个“木偶”的身上,通过他的故事,讲了一类孩子的故事。
幻想是童话艺术的核心,通过幻想,童话为我们塑造出奇妙的人物、不可思议的奇境,让我们在阅读时拥有一种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神奇趣味。《木偶奇遇记》为我们展现了神奇的幻想的世界——“玩耍国”“鲨鱼肚子里的世界”“会说话的蟋蟀”“用九个小时下楼的蜗牛”“蓝头发仙女”“吞火人”等等,还有木偶匹诺曹奇异的冒险和各种绝处逢生。
教育性与娱乐性是儿童文学的两种基本功能,教育性与娱乐性的融合,才构成了儿童文学完整的艺术面貌和审美精神。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对儿童读者的召唤、引领、塑造,它以感性的方式,通过儿童读者阅读中的体验,对其心灵、情感、思想进行塑造,使其成为一个和谐的、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道德伦理规范要求的全面的人。
《木偶奇遇记》是“坏孩子”如何改过自新成“好孩子”的经典之作。作品教育意图是借助于充满了幻想的情节、引人入胜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塑造来实现的,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匹诺曹是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从他身上看到自己。匹诺曹是一个木偶,每个孩子都可以笑话他的愚蠢,可以看他遭罪,可以为他担心。这个木偶的存在,既满足了孩子的幻想,也满足了孩子的骄傲,还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在心理上和审美上得到满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家都喜欢这个世界上鼻子最长的孩子的原因。
汤素兰
Chapter 1 木匠樱桃师傅阴差阳错地得到一块木头,它像个小娃娃一样,又会哭又会笑。
话说很久以前,有……
“一个国王!”小读者朋友们准会脱口而出。
“不,孩子们,你们搞错了,很久以前,有一块木头。”
这可不是块什么了不起的名贵木头,而是寒冬腊月里被扔进灶膛和壁炉,用来生火、取暖的一块再普通不过的木头。
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反正呀,有一天,这块木头阴差阳错地落到一位老木匠的作坊里,这位老木匠大名叫安东尼奥,不过,左邻右舍却喜欢叫他“樱桃师傅”,因为他的鼻头总是晶莹剔透、红里透紫,酷似一枚熟樱桃。
一看到这块木头,樱桃师傅不由得喜出望外。他心满意足地搓了搓手,压低嗓门,嘴里念念有词地说:
“这块木头来得正好,我要拿它给桌子做条腿。”
话音未落,他就操起一把锋利的斧子,想削掉树皮,先制作出个轮廓。不过,正当他抡起斧子,手臂却不由自主地停在了半空,原来呀,他听到一缕细微的声音央求道:
“砍我的时候,拜托轻一点儿!”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看,这位善良的老樱桃师傅该多么目瞪口呆啊!
他六神无主地在房间里东瞅瞅、西瞧瞧,想知道这个声音到底是打哪儿传出来的,可压根儿没发现任何人!他先是打量台子下面,没人;再瞧了瞧关着的柜子,没人;然后又看了看筐子里的刨木花和碎锯末,没人;最后就连铺子门也打开了,他冲着外面的街道瞄了一眼,还是没人!奇怪,难道说……?
“我知道了,”他一边挠了挠头上的假发,一边笑呵呵地说,“看样子,那小嗓门是我听错了。我还是接着干活儿吧”。
他又操起斧子,瞧准那块木头,使劲砍了下去。
“哎哟!你弄疼我了!”还是那个小嗓门,带着埋怨的口吻,大声嚷嚷道。
这一回,樱桃师傅可真被吓傻了,连眼珠子都吓得鼓了起来,他嘴巴大张着,伸长的舌头几乎要够着下巴,简直赛像喷水池里的怪兽。
等到回过神来,他惊魂未定地颤抖着,用结结巴巴的声音说:
“奇了怪了,这个喊着‘哎哟’的小嗓门到底是打哪儿蹦出来的?……可这儿什么活物也没有呀。莫非是这块木头,学会了又哭又叫的本领,像个小娃娃那样?得了吧,打死我也不信。这木头明明在这儿呢,和别的木头有啥两样?不就是用来生炉子的?要是扔进火里,倒真可以煮熟一锅豆子……该不会是有人躲在木头里?要真有人躲在里头,那他可就要倒大霉了。现在就让我来教训教训他!”
话音未落,他就双手提溜起这块木头,毫不客气地往墙上抡。
等他抡完了,就停下来凝神细听,想弄清楚有没有呻吟声。他足足等了两分钟,什么都没有;等了五分钟,也没有;等了十分钟,还是没有!
“我懂了,”他抓耳挠腮地笑了笑,搔着头上的假发说,“那个喊着‘哎哟’的小嗓门,看样子,是我听走神了!我还是接着干活吧。”
由于心里没底,他便哼起小调给自己壮胆。
他扔下斧头,拎起刨子,打算把木头刨刨平、抛抛光;就在一上一下刨木头时,他又听到那个小嗓门笑嘻嘻地对他说:
“拜托,行行好!你戳到我的痒痒肉了!”
这下苦命的樱桃师傅“扑通”一声摔倒了,活像遭了雷击。等他再度睁开眼睛,发现自己一屁股坐在地上。
他脸色大变,就连一向酱紫色的鼻头也被吓得发青了。
Chapter 2 樱桃师傅将这块木头送给好朋友吉佩托,吉佩托打算用它制作一个神奇的木偶,会跳舞、击剑、翻筋斗。
这时候,门外响起一阵敲门声。
“进来吧。”老木匠说,他已经没力气站起来了。
只见一个兴高采烈的老头儿走进了木匠铺。他名叫吉佩托,可是,每当街坊四邻的孩子们想逗他大发雷霆,就会喊他的外号“玉米糊”,因为他那头黄不拉几的假发像极了一锅玉米糊。
吉佩托脾气不好,谁要是叫他“玉米糊”,就准得倒大霉!他会立马翻脸,凶得像头野兽,谁也别想拦住他。
“您好,安东尼奥师傅。”吉佩托说,“您坐在地上干什么?”
“教蚂蚁做算术题呢。”
“这对您有好处!”
“什么风把您吹到我这儿来了,吉佩托老兄?”
“两条腿。您知道,安东尼奥师傅,我是来求您帮忙的。”
“尽管吩咐,我很乐意为您效劳。”老木匠跪直了身子,回答道。
“今天一大早,我脑袋里突然冒出个念头。”
“洗耳恭听”。
“我想自己做个漂亮的木偶,一个非同寻常的木偶,会跳舞、击剑、翻筋斗。我要带着这个木偶云游天下,混口饭吃、讨杯酒喝。您觉得如何?”
“太棒了,玉米糊!”又是那个小嗓门,谁也不知道它是打哪儿冒出来的。
吉佩托一听人家叫他“玉米糊”,瞬间脸气得通红,就像一只柿子椒。他猛地转向老木匠,生气地冲他嚷嚷:
“您干吗冒犯我!”
“谁冒犯您了!”
“您叫我玉米糊!……”
“我没叫。”
“难道是我叫的?我要说,就是您叫了。”
“我没叫!”
“您叫了!”
“我没叫!”
“您叫了!”
两人越吵越凶,先是动口,继而动手,接着厮打起来,又是抓又是咬,架势赛过两只猴子。
架打完了,吉佩托黄不拉几的假发跑到了安东尼奥师傅的手上,老木匠的花白假发被吉佩托衔在嘴里。
“把我的假发还给我!”安东尼奥师傅嚷嚷道。
“您也把我的还我,咱俩和好吧。”
各自拿回自己的假发后,两个老头手拉着手,对天发誓,从今往后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说说看,吉佩托老兄,”老木匠摆出和解的姿态,“您到底要我帮什么忙呢?”
“我想跟您讨块木头,给自己做个木偶,您肯不肯?”
安东尼奥师傅立刻满心欢喜地走到工作台边,伸手拿起那块把他吓得魂不守舍的木头。可就在他要把木头交给朋友的时候,那木头抽搐了一下,从他手里滑脱了,结结实实地砸在可怜的、风烛残年的吉佩托的小腿骨上。
“哎哟!安东尼奥师傅,您可真有礼貌,您就是这样送礼物的吗?我差点让您给砸瘸了!”
“我发誓不是我干的。”
“莫非是我砸的!”
“怪只能怪这木头……”
“我知道是木头!可把木头砸到我腿上的是您!”
“我没砸!”
“您撒谎!”
“吉佩托,您可别冒犯我,不然,我就叫您玉米糊!”
“笨驴!”
“玉米糊!”
“笨蛋!”
“玉米糊!”
“蠢猴子!”
“玉米糊!”
听到第三声“玉米糊”,吉佩托都气蒙了,于是向老木匠猛扑过去。他们又大打一气。
打完架,安东尼奥师傅发现自己的鼻子上多了两道指甲印,而另一位老哥们的背心上有两颗纽扣不翼而飞。这样,两个人就算扯平了,他们又手拉着手,对天发誓,从今往后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吉佩托拿起那块神奇的木头,向安东尼奥师傅道了谢,步履蹒跚地回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