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外卷: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全球征途
》
售價:HK$
140.8
《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解决孩子成长中的棘手问题
》
售價:HK$
65.8
《
创作经典
》
售價:HK$
140.8
《
西方殖民帝国的崛起(1492?1914)
》
售價:HK$
96.8
《
ChatGPT数据分析实践
》
售價:HK$
108.9
《
人格分裂手记
》
售價:HK$
54.8
《
并购与重组 : 理念、策略、流程、实战一本通
》
售價:HK$
74.8
《
分析论文集(分析哲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71.5
|
編輯推薦: |
日本“学习之神”、跨领域天才、现象级畅销书作家和田秀树经典力作。68个阿德勒心理学理论中的育儿沟通术,爸妈照着做,轻松引爆孩子学习力,让孩逆袭成学霸。比起天赋,迎战自卑、主动思考、直面挫折的勇气更容易成就孩子的一生。湛庐文化出品。
|
內容簡介: |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爱拖延?认为自己天生脑子笨学不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容易情绪失控烦躁?知识点看过就忘?……这些问题都会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绊脚石。日本“学习之神”和田秀树总结了68个阿德勒心理学理论中的育儿沟通术,爸妈只要照着做,就可以轻松唤起孩子的学习动力,将孩子“说”上名校。
◎妈妈的“勇气注入”战略——第1章 阿德勒理论:育儿,以人为本
◎像刷牙一样将学习“习惯化”——第2章 引爆自学力
◎越绝望,越不能给孩子贴标签——第3章 不让坏情绪伤害学习的欲望
◎有想法的孩子与没想法的孩子差别在哪里——第4章 会主动思考才能主动学习
◎不断调整,试出学习好方法——第5章 迎战“自卑感”,扫清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让孩子跌过的没一个坑,都变成“鲜活”的知识——第6章 孩子受挫时,家长怎么说
◎爸爸的角色很重要,千万不能缺席——第7章 于深渊中赐予孩子向上的力量
◎当一只独立思考的出头鸟——第8章 也许会失败,但不会认输
……
|
關於作者: |
韩成范 日本自我心理学研究第①人。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曾就职于东京大学附属医院,现任国际医疗福祉大学教授、一桥大学国际·公共政策大学院客座教授,日本第①家将心理学运用于商业领域的“和田秀树协会”创办人。日本现象级畅销书作家。著有学习类书籍六百多本,内容主要包括时间管理、心灵感悟、学习方法等,涉及内容广泛,因此获得了“学习之神”的美誉。其著作有二十余种被引进中国,包括《别让坏情绪,赶走好运气》《高效学习》《大道理都懂,小情绪难控》《提升学习效率的100个法则》等。跨领域天才。除了在心理学、学习方法研究领域建树颇丰,其导演的电影《东大灰姑娘》 获2007年第五届摩纳哥国际电影节蕞佳影片奖,2012年导演的《我的人生》斩获了摩纳哥国际电影节的四个奖项。
|
目錄:
|
前 言 家长真的可以把孩子“说”上名校吗
第 1 章 阿德勒:育儿,以人为本
上进心是一种本能 003
每个孩子都有无穷的潜力 005
何惧自卑感 006
胜者恒胜 008
母亲的“勇气注入”战略 010
补习班治好了弟弟的学习恐惧症 012
目标驱动行动 013
“未来”是最好的引路人 015
表扬的蜜与毒 017
发力要找准刀刃 020
能力与品性无须二选一 021
道德水平重于资产水平 024
“被讨厌的勇气”究竟是什么 025
第 2 章 引爆自学力
倾听是沟通之母 029
像刷牙一样把学习“习惯化” 031
先下手为强,先起步为快 033
用规则对抗成瘾 035
及时表扬,激发自信 037
父母的鼓励里都是爱 039
阅读滋养灵魂 041
有功就有奖,进步可以和奖励挂钩 044
多交友,少树敌 046
天道酬勤而不酬基因 048
吹牛要吹聪明的牛 051
第 3 章 不让坏情绪破坏学习的欲望
表扬好结果,批评坏行为 055
罚是罚不出效果的 057
不要禁锢孩子的人际交往 059
越绝望,越不能给孩子贴标签 062
事无巨细地追求完美是种折磨 064
被爱养大的孩子有多幸福 066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068
我与筷子的恩怨 070
尊重孩子的学习成果 072
志存高远总不会错 074
孩子和我们是平等的 077
事在人为,不必设限 079
针尖对麦芒可能激化矛盾 081
第 4 章 会主动思考才能主动学习
语言表达要有理,更要有据 085
即使被孤立,也不是世界末日 087
没想法的孩子与有想法的孩子差在哪里 089
孩子撒谎怎么办 091
创造价值就是塑造自信 093
语言表达在家就能练 095
尊重弱者才能彰显人性之光 097
规划并落实一件事情就是真正的领导力 099
看电视的讲究 101
老师的话不必照单全收 103
学会等待,未来一定会有回报 105
照顾与被照顾,就是人际关系的核心议题 107
孩子遇到烦恼时,家长如何介入 109
第 5 章 迎战“自卑感”,扫清学习路上的拦路石
不断调整,试出学习好方法 115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脑子就笨” 117
所有的成功都有意义 119
偏心的危险和正确的对比方法 122
一切为目标服务 124
抗压性的提高 126
人生是场持久战,真英雄会笑到最后 127
学习能打开人的视野,提升人的格调 130
第 6 章 孩子受挫时,家长应该说什么
从失败中学习,才能反败为胜 135
父母也非圣贤,犯错就应道歉 137
教孩子分清道理与现实 139
考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141
让孩子跌过的每个坑,都变成鲜活的知识 143
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搁置 146
第 7 章 于深渊中赐予孩子向上的力量
拯救深陷霸凌的孩子 151
理想一定要有,因为它真的可能实现 153
学习是一件光芒万丈的事 156
目标是引领人前行的光 158
大大的梦想需要大大的空间 161
把命运的线抓在自己手里 162
父母踩过的坑,当然要提醒孩子 164
偶尔的消费升级可以激发出奋斗的动力 167
爸爸的角色很重要,千万不能缺席 169
第 8 章 也许会失败,但绝对不认输
变自卑感为奋进的精神 175
遇到压力,就是要发泄和倾诉 177
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循序渐进 180
别把孩子当机器人养 182
舞台那么多,何必绝望那么早 184
必胜的信念不需要前提条件,冲就对了 186
后 记 勇敢逐梦,陪孩子找到属于他的光和远方 189
再版后记 世界风云变幻,请用灵活与果敢武装我们的孩子 193
参考文献 197
|
內容試閱:
|
家长真的可以把孩子“说”上名校吗
每每回忆起小时候的种种事情,我就会对弟弟产生强烈的同情。因为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他的童年实在是太悲惨了。
外人常拿我们兄弟俩来比较,在众口铄金中,弟弟成了我家“比较没出息的孩子”或“发育慢、开窍晚的那个儿子”。
我的生日在 6 月。弟弟晚我一年出生,生在 12 月。虽然看似我俩只差了一岁,但实际的年龄差却有一年半。而且我的语言能力发育超前,弟弟却是天生的“开口晚”。外加他幼时还生过一场大病,所以在小学入学时,兄弟俩的智商水平和行为表现可谓“高下立见”。
“我的那个笨儿子” ——爸爸给弟弟的标签
我们的爸爸是个心眼大、线条粗的人,从未试图去理解过弟弟的委屈与不甘。
弟弟甚至跟我提起过这样一件事。小时候有一天,他和父亲在街上偶遇了父亲的一个熟人,这位叔叔主动过来打了声招呼:“哟,是和田啊!这是你儿子吧,是不是你家特聪明、有出息的那个啊?”
父亲其实并不了解我们兄弟俩的情况,但不知为何对外总是炫耀我。在我备考知名的私立中学滩中学时,他曾眉飞色舞地跟人显摆:“我的大儿子在小升初模考里得了第一名!”兴奋过头时,父亲还跟人吹嘘过:“我家大儿子是个万里挑一的超级学霸!”
说回父亲和弟弟在路上偶遇熟人的故事。当时,父亲居然回答道:“嗐!别提了。这是我的那个笨儿子。”
光阴飞逝,晃眼便是 50 年。那句话至今仍让弟弟耿耿于怀,可想其冲击力与杀伤力之大,直教人“肝肠寸断”。
弟弟居然想考东京大学
我无法理解一个人怎么可能学不会、学不好,而弟弟的成绩又确实一直是个惨不忍睹的状态。但令人咋舌的是,他的自信心始终很强大,坚不可摧,且毫无理由。
我刚考上东京大学(简称“东大”)时,弟弟也升入了高三。有一天他突然叫住我,问道:“哥,我要是弄明白了你们滩中学的学习方法,不也就能考上东大了吗?你教教我吧,告诉我你是怎么备考的。”
一时间,我简直瞠目结舌。
遥想当年小升初时,弟弟也和我一样,报考了滩中学。但无奈他发挥不佳,分数惨淡,最后一路“沦落”到了保底学校。初升高时,弟弟也只是直升到那所保底学校的高中部而已。
那所学校每年最多有一个学生考得上京都大学。虽说京都大学在日本也是名列前茅,但跟东京大学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弟弟同校的师兄师姐里,几乎没人奢想过东京大学。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即使是在这样一所乏善可陈的学校,我弟弟也不是其中众望所归的尖子生。他的年级排名在 60 名开外,一般像这种成绩水平的人,但凡能考个二流大学,就已经是相当了不得的成就了。所以当弟弟突然跟我说要考东京大学时,我只会被吓得不知所措。
滩中学的独家秘笈最后,我还是接受了弟弟的请求,开始为他系统地梳理滩中学的学习思路、技巧和方法。在此过程中,我逐渐感觉到,滩中学的学习方法真是一套独特的秘笈!而且对于想考东京大学的同学特别适合。
我们来看一道东京大学招生考试中的真题:请写一篇800字的文章,并涵盖以下 8 个词语,阐述 ×× 时代货币经济的特色。
显然,靠背书和刷题解决不了这类题目。
那么滩中学的历史课又是怎么教的呢?老师们会要求学生阅读好几本与历史相关的新发表的刊物或书籍,然后撰写观点并辅以论证。
于是我也依葫芦画瓢,要求弟弟去阅读历史书籍,为此类开放性题目做准备。而对那些年号、事件等“死知识”,则告诉他只需把教科书上的基本内容记住即可。数学方面,我把各种解题思路分好类别,让弟弟能熟悉不同题目对应的类别及其套路。
掌握了滩中学的学习方法后,弟弟的成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提升。最终他竟如愿以偿,考上了东京大学!
我领悟到:一个人拿高分的关键不是智商或能力,而是掌握备考的要领。后来,我执笔撰写了多本应试类图书,也在线上教育、升学辅导等领域耕耘多年。回想起来,这一切的起点就是帮弟弟备考的那段经历。
“你绝对是个聪明孩子” ——妈妈常对弟弟说的话
话说回来,弟弟当时的水平与东京大学可以说是相差甚远。那么他的这股自信是从何而来的呢?他怎么就料定“只要方法对,我也能考上东大”呢?
在这一点上,我的母亲立下了奇功。
父亲和我都不看好弟弟,当着外人都敢说弟弟是“我家的那个笨孩子”。但唯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母亲。
从弟弟幼年时起,母亲就不停地跟他说:“你绝对是个聪明的孩子!”
有时候她还会鼓励弟弟:“咱家祖上出了好多大师、贤士、聪明人。你的基因棒极了,不可能笨,你肯定也是个人才!”
为了振奋弟弟,母亲不惜搬出先祖来镇场,可谓用心良苦。但那些有关先祖的描述,到底几分是真几分是假,就得打个问号了……
母亲和弟弟肯定当得起“乐天”二字,但也带着几分天真与傻气。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考东大,没问题!”
这种无须理由的自信,就是让孩子成功的关键。它不仅让人在学生时代无所畏惧,见招拆招,也为其今后一生的成功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母亲与阿德勒的灵犀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近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其理论近年来广受关注。阿德勒认为,亲子间是平等的关系,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分别是:孩子负责直面自己人生的重重关卡,勇往直前;父母则负责支持孩子的勇往直前,为孩子注入源源不断的勇气。
在传统的家庭与家教观念中,亲子间多是父母领导,孩子跟随。所以老话常讲:“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最好的作品就是孩子” 等。阿德勒的观念与此截然相反。
我的母亲似乎继承了阿德勒的衣钵。但她此生与阿德勒绝无交集,从未读过任何一本阿德勒心理学的著作。
母亲只是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践行着阿德勒的理念,向弟弟倾注向上攀登的勇气。
“学习是为了你自己”——妈妈的口头禅
妈妈从不为了学习催促或逼迫我,也从未因我在学习上表现不佳而骂过我一句。
但有一句话,她却在我耳边念叨了半辈子:“不学习,伤害的不是父母,而是你自己。”这句话的下句也是母亲的常用台词:“好好学习,将来受益的也是你自己,不是父母。”
孩子考试得了高分,家长一般都会欣喜若狂地把孩子夸上天。我的母亲却反其道而行之。她认为:“学习好的人是你,那将来得到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利益的人也是你。所以最高兴的人就该是你自己啊,怎么可能是父母?考这么好,你自己心里还不够美吗?
还用得着父母花心思夸奖吗?”
母亲常说,现在不学习的孩子,将来肯定要被社会淘汰。那时候,孩子即使再惨再辛苦,他的父母也管不着了。
“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吃苦。”
“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好日子。”
母亲总是贴着我的耳朵,翻来覆去地说这几句话,几乎要把它们刻进我脑子里了。因此,我对母亲的学习观印象深刻:学习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为了自己……
母亲的话有魔力
母亲不厌其烦地向我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醒我谁才是学习的受益人。她给弟弟的则是澎湃浩荡的激励,甚至可以说是洗脑:“记住,你很聪明!我儿子出息大着呢!”
弟弟虽没考上滩中学,但母亲的态度也未改半分。她依然坚信弟弟有着巨大的潜力,只是尚需时日去开发而已。这或许是母爱的本性使然,又或许是由于父亲和我给了弟弟太多轻视和压力,母亲目睹后,才愈发要保护小儿子。
弟弟后来去了一所保底学校念初中,何谓“保底”?就是指他连志愿都不用填就能上。学校离家极远,弟弟上学时单程的时长就要一个半小时之久。无奈他身体也不算强健,常在上学路上腹泻,不得不又原路返回家中。弟弟总是尽量去上学,以期能与同学们作伴玩耍。但又因路途太远、身体不适等不利因素,缺课严重。
尽管求学之路艰辛坎坷,弟弟却从未放弃学业理想。而且他还相信,只要方法正确,自己甚至考得上东京大学。
每每想到弟弟的故事,我就忍不住感慨,父母的话语里竟蕴含着如此神奇的魔法。
本书以阿德勒心理学为基础,论述其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我将根据不同场景和主题,结合实例向读者朋友们介绍运用它的方法。全书的指导性理论就是阿德勒心理学,而我会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考、观察与体验,希望不仅能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愿孩子们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勇气和力量。这是我此刻最大的期许。
和田秀树
2022 年 3 月
第1章
阿德勒:育儿,以人为本
激发孩子内生的自驱力
近年来,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在日本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是一位早在 100 年前即享誉世界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也被誉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于 1870 年在奥地利出生,后移居美国。阿德勒的学术观点对儿童心理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他认为:“人类天生就有无穷的竞争欲,求胜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天生看重输赢,
任何小孩都热切希望自己能“在学习上得第一名”或“在体育比赛中夺冠”。但现实是残酷的,有人赢就意味着必定有人输。总有孩子会在学业、运动上表现不佳,自卑感便在他们心中萌芽并生长。那接下来孩子的消极情绪会何去何从呢?关键就看父母如何去承接、消解和引导了。我们要学会激发孩子的斗志,让他们心中的勇气之树即使历经风雨,仍能茁壮生长。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忠实支持者,不断地鼓励孩子:“下回咱们一定能赢!”“这是你的优势科目,冲啊!”
阿德勒理论最大的特色就是相信:“人会奋斗,并不是因为受困于不利的客观环境或被外界原因所迫。人的行为是由某种向上的意志支配着的,我们追求的是高处和远方的目标。”
“我要考上东京大学。”
“我以后想当医生,救死扶伤。”
有了远大的志向,孩子就一定找得到学习的自驱力,不待扬鞭自奋蹄。重要的是,家长不能陷在孩子过去的失败中,一想起来便抱怨或责骂一通。父母真正需要做的是助推孩子找到一个目标,由此激发出其内生的自驱力。
阿德勒说,家长想要扮演好助攻的角色,就必须对孩子的兴趣与关注点有到位的理解,甚至要做到比孩子本人还深入和投入。
本章将介绍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其中的很多观念,对育儿有重要的启示。我们将在正文中看到更详细的阐释。
上进心是一种本能
阿德勒认为,人最重要的动力就是在人群中“追求优越感”。
这个观点也是他开创的“个体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意思是每个人都想在竞争中获胜,上进心驱使着人们去超越他人。这种上进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阿德勒其实是在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是什么?著名临床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回答过这个问题,但他与阿德勒的思考方向截然相反。
简略地说,弗洛伊德把一切人类行为都归因于性欲的影响。他在晚年又补充说,除了性欲以外,人类的本能中还有攻击欲。这两种动物般的本能欲望深深潜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伺机撩拨和刺激我们的心智,形成各种消极情绪与情结,严重时将无法自抑而显露于外,最终还可能给我们造成心理创伤甚至心理疾病。
不过弗洛伊德同时认为,人类是有先进性的。这体现在我们还是有一些能力可以压制一下这两大欲望。
这种学说有人性本恶的色彩,至少说明他对人性的理解是偏悲观的。
在弗洛伊德眼中,人与动物无异,都会被天性中的那股野蛮和残忍驱使而横冲直撞。这个解释若成立,那情形的确堪忧。如果不加教化,这恣行无忌的人世间必将面临源源不断的混乱和灾难。但这确实就是弗洛伊德的人性观。
阿德勒心理学则与之相反。这是一个更相信人性本善的学说,对人性有着更乐观的理解。
这个理念强调,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懦弱畏难,一开始就愿意输,甚至只求输。每个小孩都会热切地希望自己能“在学习上取得第一名”或“在体育比赛中夺冠”。
每个孩子都有无穷的潜力
阿德勒心理学极大地影响了另一位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他就是卡尔·罗杰斯。罗杰斯做心理咨询时,有一条指导性纲领:“人活着需要一股自信,但这股自信必须由他本人亲自练就。”
所以帮助或教导他人时,我们无须给出具体指令。重要的是通过语言传达肯定和鼓舞,使对方形成强大的自信,以此再去滋养他的心灵,激发他的斗志。
近年来,有种人才培养的理念在日本深受欢迎,名为“教练式指导”。它的意思是,老师不要下达具体指令,像对待机器人般地操控学员。而要像教练一样,激发出学员自身的最大潜力。这与阿德勒的育儿理念不谋而合:父母或老师就是要帮助孩子释放潜藏的能力,缔造属于孩子自己的奇迹,而不是在既定的路线上拽着他往前爬。
人类的砥砺前行并不一定源自外界的鞭笞或胁迫。因为只要有了目标和激励,谁都会主动而忘我地拼搏。父母不用把一切悉数分析给孩子看,指示给孩子做。大道无形,最好的教育就是给孩子大方向上的指导,帮助他去激发自己,约束自己,用自制力战胜诱惑,用自驱力行走天涯。
何惧自卑感
我们研究阿德勒心理学,绕不开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卑感。
生而为人,就会有旦夕祸福,难求事事完满。但人们却总会对自己些许的不如意耿耿于怀,比如个子不够高、跑得不够快、体质不够好等。我们硬给自己找碴时,从来不会缺素材。
上苍给每个人都安排了不同的天资和禀赋,非要去比的话,每个人都是输赢参半的。但落后仅是一种对状态的评估判断,人在主观层面对它的感知才是关键。如果人在主观上有了“羞愧”或“耻辱”的感觉,那么就出现了阿德勒心理学所说的“自卑感”。
阿德勒认为,人有一种不服输的欲望,所以总是在追求与他人间的公平和对等。而个子不如别人高、跑得没有别人快都是在痛击这种欲望。求而不得,人便容易自轻自贱:“我不行,我笨,我太没用了……”
自卑感不断累积恶化,直到人彻底意识不到自己的价值时,就产生了“自卑情结”,然后就容易患上神经症。
读到这里,你是否会把自卑感看作一种负面情绪体验?你可能还会进一步猜想:最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不会让孩子产生这种情绪体验的。
其实我们不必谈自卑就色变,自卑感也可能发挥催人上进的作用。
一把好剑是为万世开太平,还是屠生灵、杀无辜,关键看握住它的人是英雄还是恶魔。自卑感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只任它带来“自我否定”“消极抵抗”,那这些部分便如同压在心头的无数根稻草,无疑会阻碍他的成长;但一个人如果能化差距为动力,让自卑感以“自我激励”“发奋图强”的形式在心中登场,那他就获得了一股奋勇向前的动力。
胜者恒胜
阿德勒如此重视自卑感及其作用,其实源于他的童年经历。
小时候的阿德勒体质弱,还患有佝偻病。这种疾病是维生素D的缺乏等原因导致的,会让患者发育不良,引发腿骨畸形等症状,小阿德勒因此无法自由参加户外活动。但他家其他孩子又都很健康。在强烈的对比下,阿德勒心中不免滋生出酸楚的自卑感。
但阿德勒没有一蹶不振。他后来爱上了登山运动,征服高峰的成就感消解了佝偻病等生理缺陷带给他的自卑感。对阿德勒来说,与自卑感的狭路相逢也是一个契机,可以“促使人深入思考自身的状态”。
明智的反思其实并不强求以弱胜强,你恰恰还应“避开让你产生自卑感的地方,去其他领域发掘、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力,从而获得成功”。这才是对抗自卑感的“智胜”思路。
比如一个人天生就是矮个子,却非和别人比身高,那就注定了要一路输到底。他的自卑感在身高上就是无解的,但这个人却完全可以换个领域或目标去超越他人,也仅有如此,才能对冲个子不高带给他的自卑感。
比如,他可以放下对个子矮的纠结,转而施展自己过人的表达与倾听能力,定能广交知音,邂逅良伴;他还可以选择专心工作,既然拔不高个子,那就拔高业绩。反正东边不亮西边亮,只要找准属于自己的那道光,一样能赢得众人的钦佩。
只要能找到优势领域并获胜,其他的便不重要了。而且,这不仅能将自卑感变废为宝,还能激发出强大的自信心。
对于孩子的自卑感,父母不用花心思去否定或掩盖。我们可以与之进行迂回战,支持孩子用其他方面的优越感去冲抵甚至击碎自卑感。
这样看来,学习似乎是最公平又有效的赛道了。分数一高,能解百忧——“我跑不快又怎样?我学习好啊!”“我个子是不高,但分数不低啊!”
但要记住,家长不能仅仅只是喊口号,孩子也不能仅仅在心里形式化地想想便作罢。家长要刻意引导,全力相助,让孩子真切地体验几次成功后的惊喜和荣耀,帮助他获得胜利的实感。
母亲的“勇气注入”战略
一个人的获胜经验与其勇气值成正比。说到这个,我又想起了我的弟弟。
前言介绍过我弟弟小时候的可怜遭遇。家里就两个孩子,哥哥还处处领先,所以弟弟总被打压和轻视。此处容我自吹自擂一下,除了运动以外,我还真就是触类旁通,无一不晓的。
小学三年级时,父母把我送到了一个珠算补习班。一年内,我就考过了珠算 3 级。考级速度之快,惊艳了周围一众家长。
母亲见罢,大喜过望,还打了个新主意:“既然哥哥行,那弟弟肯定也不弱。”然后便把弟弟送进了同一家珠算班。
但弟弟的珠算学习之旅真是出师不利。他的计算基础本就薄弱,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他还是个左利手。因为算盘要从右侧开始往左侧拨算珠,左利手的人就容易误触算珠,所以弟弟学得举步维艰。
没有悬念。不出一个星期,弟弟便已跟不上进度,无力再招架任何新内容。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可能会心碎一地,然后捶胸顿足地说或逼孩子:“才一个星期就不行了?你好不好意思啊!”“学费都交了,不能浪费。咬牙学下去!”“再坚持一个月好不好?”
仅仅一个星期,弟弟就已经学得身心俱疲,母亲却连半秒钟都未曾想过:“这孩子是不是笨?!”
母亲只是认为:“我没选对项目,珠算不适合我这个儿子。”她还觉得:“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太多了,咱不必非绑在珠算这一棵树上啊!”于是母亲爽快利落地把弟弟接出了珠算班,彻底挥别了这场噩梦。然后母亲又给他报了一个以个性化补习而闻名的课外学习机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