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新民说·新加坡与海上丝绸之路:1300—1800

書城自編碼: 381848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约翰·N.密西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853820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47.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12.7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9.7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90.9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3.9
《世界:20世纪的道别》
+

HK$ 101.2
《欧洲五十年:破碎大陆的返航》
+

HK$ 147.2
《甲骨文丛书·最危险的间谍:多面特工与大国的核竞赛》
+

HK$ 193.2
《甲骨文丛书·百年战争(第2卷):烈火的审判(全2册)》
+

HK$ 90.9
《甲骨文丛书·希特勒最后的人质:被劫掠的艺术品和第三帝国的幽灵》
+

HK$ 112.7
《新史纪丛书 · 京不列颠:劫掠、征服、探索与传奇(精装)》
編輯推薦:
通过这本书,密西教授为处在亚洲中的新加坡的历史及其地位作基础性的新解释,为新加坡人的身份作新定义和新上色。——王赓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主席)2015年入围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图书奖-人文学科最佳研究奖,2018年获新加坡历史奖,入选我国十三五规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品图书项目“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译丛”。国内第一本关于新加坡中古史(1300—1800年,英国人进入新加坡以前)的书,史料丰富,论证严谨,图文并茂,填补了相关的学术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本书展示的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成果将更新人们对新加坡历史的认识,并且在新加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早期华人移民对整个东南亚社会的影响。聚焦贯穿东南亚与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以严谨的笔触、翔实的史料描述了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由亚洲人主导的新加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加坡缺乏本土考古学家,密西教授是第一位受邀到新加坡进行考古挖掘的专家,曾率领学术团队在东南亚各国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他的考古工作决定了本书考古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內容簡介:
本书从历史考古学的角度研究新加坡的崛起及其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史料证据丰富,论证严谨。本书第一部分结合考古证据与文献材料,讲述中古时代(1300—1800年,英国人到新加坡以前)的新加坡及其周边海域的兴衰史,尤其详述了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经济交流情况,深入探讨海上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为新加坡商业和城市生活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第二部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考古成果,包括新加坡本地物产和舶来品,种类主要为陶瓷、金属、钱币、玻璃器皿等,并对文物和遗址做细致说明。
關於作者:
作者
约翰·N. 密西 (John N. Miksic),新加坡国立大学考古系兼东南亚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东南亚古代贸易、新加坡历史与考古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加坡缺乏本土考古学家,密西教授是第一位受邀到本地进行考古挖掘的专家,曾率领学术团队在东南亚各国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著有《菲律宾的祖传黄金》(Philippine Ancestral Gold)和《东南亚陶器》(Earthenware in Southeast Asia)。

译者
潘一宁,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东南亚史教学与研究。
戴宁,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从事英语口笔译教学和实践以及澳大利亚政治研究。
目錄
导论
新加坡考古:寻找被遗忘的线索
历史背景
第一章 南洋三海
第二章 海岛帝国的崛起
第三章 从室利佛逝衰亡到新加坡兴起
第四章 新加坡古代史(1299—1604年)
考古证据
第五章 新加坡考古发现:历史与诠释
第六章 古代新加坡物产
第七章 14—16世纪新加坡的舶来品
第八章 陶瓷之外:金属、钱币和玻璃器皿

地区场境中的新加坡
第九章 淡马锡的商贸伙伴:遍及爪哇、泰国、
越南、斯里兰卡和印度
第十章 新加坡与廖内的关系
第十一章 淡马锡的邻居:14—15世纪的东南亚聚落
第十二章 新加坡与欧洲人
结语
古代新加坡、城市生活与商业活动
参考文献
主要译名对照表(按拼音顺序排列)
译后记
內容試閱
前 言
这本书由约翰·N. 密西博士撰写。此书得以出版实为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出版社合作的结晶。近几十年来,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一直致力于资助新加坡考古发掘工作,一些由它资助发掘的手工艺品已经成为其下属的新加坡历史展馆的永久展品。
回顾以往,新加坡考古发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它确立了这样一个论断:新加坡历史并非始于1819年英国人到来之时;早在殖民者来到之前,这里已经有了自己的历史。密西博士对这一历史时期做了言之有据的诠释,将这段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此,密西博士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给出了严谨细致的史实证据。也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新加坡前殖民地时期,尤其是1300—1800年的历史。这部著作展示了新的历史视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新加坡在名副其实的“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这种视角具有一种长时段的历史叙事方式,能够将前殖民地时期的历史有机地纳入新加坡完整的历史范畴。
本书也向人们讲述了新加坡前殖民地时期历史的考古发掘经历,内容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如同带领人们穿越时光,去领略这个岛上的历史古卷。“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个世界范畴内的名词,或许提示我们应该重温费尔南·布罗代尔的理论精髓,即不应将历史视为某一个域外国家的过往经历,而应视为一个动态的、互联互通的世界的过去,来自那个世界的声音能够在我们今天的世界里发出清晰的回响。

伊斯坎德尔· 迈丁(Iskander Mydin)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策展与收藏)
2013年8月

结语之“古代新加坡的城市生活”
生活在14世纪的新加坡是什么样的体验?城市生活有多种形态,在不同文化中,城市空间的分配方式各不相同:有些注重宗教活动,有些强调政治体制、商业活动、生产制造、聚居区、防御工事、娱乐设施,甚至还有农业。要想彻底了解古代城市的生活状态,就必须详细研究这座城市。对空间利用的不同侧重,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的许多极重要的生活特征相关联。
要想获得一个古代城市利用空间的完整场景非常困难。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开展系统的取样计划,需要保存相对完整的、能够反映不同生活活动类型的遗址,还需要进行艰巨繁重的考古遗物处理工作。这些遗物单独看起来可能普普通通、微不足道,但大量堆放在一起,即使是毫不起眼的陶片,可能也比任何壮观、精美的庙宇废墟或雕塑更能说明问题,更有助于考古学家得出结论。令人惊讶的是,虽然新加坡在20世纪经历了密集的开发建设,它仍然能够满足那些条件。
古代新加坡研究成果之丰硕,超出人们的预想。其中有几个原因。原因之一是遗物密集分布:这座古代城市的边界似乎很清晰,其城界为新加坡河、福康宁山、史丹福路和以前的海岸线。在牛车水和勿拉士峇沙公园(现新加坡管理大学所在地)进行的研究项目,没能找到14世纪城市超过边界的证据。这很好理解:古时,新加坡河南岸为沼泽地带(19世纪20年代被填埋造地),而史丹福路和甘榜格南之间的沼泽地在19世纪20年代令人生畏,没人敢贸然进入。
这种人口聚集,以及人类在界定清晰的地域内进行活动的情况在古代东南亚并不多见。汪大渊在14世纪30年代所描述的永久性防御设施在当时实属罕见,而且到了19世纪20年代仍屹立不倒。许多古代东南亚城市也建有防御设施,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的都是易朽材料。面对强敌入侵,他们最擅长的策略不是迎战抵抗,而是弃城逃跑,这正是古代新加坡在早期东南亚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几方面特点之一,也由此引发了一些有趣的历史问题。
新加坡考古工作之所以成功,还由于这个古代城市的大部分地区正好被19世纪的城市规划者作为公共空间保留下来。大草场、圣安德烈座堂以及福康宁属于这类开发利用的例子,而其他地方尚未开发。所以我们非常幸运地探索到这座古老城市的重要部分。假如有机会研究那些已经被破坏的古代新加坡区域,那就最好了。不过,考古学家的工作就是在残缺不全的历史标本中进行梳理和推断。在这一领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文物保护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天衣无缝。

人们普遍认为新加坡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地方,是一个从沉睡的沼泽中刚刚苏醒的现代都市。新加坡缺乏历史特质,人们慨叹这是造成新加坡缺乏认同感的原因。但是,我们的考古发现可以证明,新加坡并不是东南亚的一个年轻城市,恰恰相反,它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相比之下,吉隆坡、曼谷、内比都、金边和马尼拉都是后来很晚建立的城市。如今,我们已经有了新加坡古老历史的新证据,但这些证据是否仅令人好奇,是否仍然被视为无足轻重的古董而无助于形成这个国家的现代认同感呢?这是一些有趣的问题,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新加坡14世纪遗址已经发掘出数十万件遗物,显然足够用来对这座古城的空间利用情况做一般性定论提供证据。每处发掘遗址都显示出独一无二的特点。
在福康宁山,山坡的上半部似乎曾经是王宫和庙宇区。半山腰是皇家工坊区,在这里发现的一些遗物极为罕见,有些甚至在可能的制造地(例如中国)都没有见过。没有找到古代君王生活的具体地点,也许是在1860年修建要塞,或在1926年修建水库,又或者在20世纪60年代修建电信塔时被破坏了,也可能在此期间数度遭到破坏。
按说住在王宫里的是一位富有的国王,但在这个遗址没有发现钱币,这似乎有些怪异。但实际上,这并不奇怪。在古代“贸易港口”模式中,国际贸易不会使用钱币来交易,自然也就不会在王宫里发现钱币。没有在福康宁发现钱币,说明那些出土的舶来品不是买来的,而是通过邦交活动获得的。山上也有可能曾经存在一座金库。如果是这样,那么中国钱币就只会在一处地点被发现,而不是散落在遗址各处。也许有大量钱币堆在一起,埋在山上某处,也许已经在开发建设中销毁殆尽。
商人汪大渊描述了新加坡的商业景象,但没有提到物价和市场。我们可能无法从他的记载反证任何结论。汪大渊省略了很多情况,很可能是因为那些情况都属于常识,无须赘述。人们可能在市场使用中国钱币购买日常用品,但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就像15世纪在马六甲进行贸易一样,按照约定俗成的兑换率进行易货交易。
国会大厦所在的地点曾经是一处商业和产业中心。在这里进行制铜生产。在此发现的大量钱币证实这里为商业区。14世纪的皇后坊地区是一处经常被浸泡的河岸,船只很可能在此装货、卸货。打进泥土的木桩可能用来支撑码头、船坞,也可能用来支撑房屋。新加坡板球俱乐部附近的大草场也是一片产业区。有证据显示,中国钱币在这里被熔融后重新铸造。不过,我们还没掌握完整证据来确认这个结论,因为我们只找到了熔融的钱币,而没有找到铸造新钱币的证据。
国会大厦在禧街对面的遗址受到严重扰动,而且面积过于狭窄,无法判断用途。在旧国会大厦,我们的判断力大打折扣,因为这里只允许进行有限的发掘。尽管如此,在这里发现并交给科学家研究的遗物是新加坡独一无二的。在这里至少发现了11个完好无损的水银瓶,以及许多同类器物的碎片。我们无法重建这些瓶罐的用途,或者解释它们为何如此密集地分布在同一个地点。不过,那里有可能进行过某种特殊活动。
在圣安德烈座堂进行的研究项目中,最有趣的特征是,所发现的遗物在分布和特性上都很不规则。这处地点有些地方能发掘到密集的14世纪遗物,而其他地方几乎一无所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有可能是因为这一地区古时候经常受到洪水侵袭。即使在今天,地下水位也只有1.5米深,而且大雨过后,地面容易积水。人们也许有意避开这些地方,因此没有发现任何遗物。尽管如此,圣安德烈座堂草场也是新加坡唯一一处幸运地发现完整遗物的地点。
福康宁在古代新加坡享有尊贵的地位,但可能也是最先被遗弃的地方。1822年,约翰·克劳福见到的废墟也许是15世纪马来人皈依伊斯兰教后遗弃的佛教寺庙。位于山坡顶端的王宫也许是在同一时期,也就是新加坡成为马六甲属地时被遗弃的。
皇后坊是古代新加坡最后被遗弃的地方。16世纪晚期的陶器确认了葡萄牙人的描述,证明这里是马六甲陷落后的一个小型贸易聚居区。加冷盆地出土了16世纪晚期的陶片,但都是在海里发现的。开发建设已经使我们无法确认此地是否曾经存在一个陆地上的聚落。
“加冷”这个名字并没有出现在早期地图上,但地图上有过其他名字,如“丹戎禺”“丹那美拉”和“勿洛河”;也许那里的地下还藏着早期村庄遗迹。新加坡东北地区在16世纪也许还有人居住。1987年,在乌敏岛发现的土陶残片,与在旧柔佛时期的近代遗址发现的陶片相似。
因此,可以说,早期新加坡的空间利用是多样化的,具有专业分工。空间利用模式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整体面貌。这一特质说明,我们同样应该认为新加坡人口也具有多样性,具有专业分工。马来人和华人并没有分开居住,而是相伴而居。在此居住的很可能还有来自南亚和东南亚其他地方的族群。尚没有其他东南亚古代遗址能够提供如此精确的信息。
14世纪的新加坡到底有多少人居住?这个问题只有通过研究更多遗址才能回答。只有对古老城市区域进行更多的考古发掘,才可能获得精确度更高的统计数据,进而估算出这里的古代居民规模。
遗憾的是,很少有东南亚古代遗址像新加坡这样进行过深入的考古研究。这并不是说我们现在已经对新加坡了如指掌。但比起这一地区同一类型、同一时期的其他遗址来说,新加坡做了更多的记录归档。不过,也许可以将世界其他地方的考古研究的一般性成果,与本地区其他遗址得出的具体数据进行比较。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