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HK$
54.9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HK$
109.8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HK$
106.4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HK$
87.4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HK$
66.1
《
苏美尔文明(方尖碑)
》
售價:HK$
132.2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学理论和资源配置效率理论为指导,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工具,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中国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中国绿色金融制度变迁,指出其由诱致性变迁到强制性变迁的演变,重点剖析强制性制度变迁背景下中国绿色金融制度特征,以及对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了绿色金融标准、作用机理和和路径;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绿色金融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以及对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论述了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经济效应;通过建立模型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耦合协调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耦合度进行评价;分析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面临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提高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措施。
|
關於作者: |
陈月生(1966-),男,湖北黄冈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金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学的教学与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出版教材2部,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10项。
|
目錄:
|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理论概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理论概述
第三章 中国绿色金融制度变迁及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第一节 制度变迁理论
第二节 中国绿色金融政策与制度
第三节 中国绿色金融制度变迁历程
第三章 绿色金融标准、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第一节 绿色金融标准
第二节 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作用机理
第三节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实现路径
第四章 绿色金融信息披露与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第一节 信息披露概述
第二节 绿色金融信息披露理论
第三节 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 93 -
第五章 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及经济效应 - 95-
第一节 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 - 96 -
第二节 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经济效应 - 163-
第六章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耦合协调实证分析 - 106 -
第一节 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互作用机制 - 106-
第二节 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耦合协调分析 - 109 -
第七章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 - 117 -
第一节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 117 -
第二节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 - 122 -
第三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提高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建议 -128 -
第一节 明确政府在金融市场的角色定位 - 128-
第二节 建立金融资源供需双方的沟通渠道
第三节 建立统一完善的绿色金融标准
第四节 完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2020年,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以“碳达峰、 碳中和”为核心的“双碳”愿景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减碳承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经济向绿色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因此,在国家战略层面多方位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合理有效配置绿色金融资源,提高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本书是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实施绿色金融政策的监管的背景下,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绿色融源配置效率的问题。本书从资源配置效率理论分析开始,接着分析了中国绿色金融制度的变迁;分析了绿色金融标准、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分析了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对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了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经济效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耦合协调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其耦合度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高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措施。
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指导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此外,本书参考了许多作者的书刊以及相关网络资源,在此向作者和网站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作者理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陈月生
2022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