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HK$
57.2
《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售價:HK$
184.8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HK$
85.8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HK$
140.8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HK$
96.8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HK$
123.2
《
你当我好骗吗?
》
售價:HK$
120.9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阔别四年,丁丁张长篇小说,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以自我揭穿之诚意,述说成年人的乏力与困境。这几年好像人人都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开始换一个角度和状态去思考和生活。
◎从文集《人生需要揭穿》和《世界与你无关》,到长篇小说《永无止尽的约会》以及《只在此刻的拥抱》,再到短篇小说集《亲爱的你》,一直到《我不能放下的一切》,丁丁张总是记录和着迷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其实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迷人的和折磨人的,都是同一种。在这本小说里,或许我们能置身事外地再看一次,人们的亲情、友情、爱情是怎么忽然亲近,又怎么渐行渐远。
◎“丁”式幽默毒舌稳定输出。丁丁张写作的第十年,笔耕不辍的记录成就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一如既往的冷幽默,在关键处只言片语便令人忍俊不禁,苦笑之后略带伤感思考人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一点点深入难以回避的人生话题。
◎“每个人,终将面对自己内心虚空、脆弱、不堪一击的部分,或者通过时间,或者通过一个人。”人们看起来云淡风轻,却总是记挂着不能放下的一切。或许,人生就是被这些不能放下的事情串联起来的。
|
內容簡介: |
“活得体面、坚韧、正常只是看起来的样子吧,只有我自己知道,心里还有填不上的空洞,一到夜里,就从那里透出冷风来。”
冷淡、沉默、生活秩序井然的男作家丁本牧被突然空降到自己家生活的侄女打乱了节奏,他看似密不透风的各种关系也被一并掀开。二十岁的她和四十岁的他,将如何相处?丁本牧又如何重新整理和看待生活、爱情与自我?
|
關於作者: |
丁丁张,媒体人,编剧,作家。著有随笔集《人生需要揭穿》《世界与你无关》,长篇小说《永无止尽的约会》《只在此刻的拥抱》,编剧作品电影《亲爱的新年好》。
|
內容試閱:
|
后记
本来想要强调书中的“我”不是真的我的。
但后来想,你们把丁本牧当成我也没关系,只是不要代入我的脸就好,怕影响你们的想象空间。
作家很难不在作品里掺杂个人经验,写这本小说不算痛苦,但受体裁影响,算是要不间断解剖自我。我想了半年,写了半年,时常泛起乡愁,或者在孤独里站起身来,再重复坐下。每天和丁本牧朝夕相对,有时候很喜欢他,有时候很烦他,最后还是想抱抱他。
他太不完美,脆弱、多情、不敢负责、充满矛盾,是那种看起来一切如常实则千疮百孔的大人。
侄女在书中被我塑造得很轻巧,是我想象中的样子。丁辛辛个性勇敢,充满活力,有不符合她年龄的成熟,还有点儿任性。她是吹进丁本牧生活里的有劲道的风,短促、新鲜、令人振奋,却一掠而过。剩下的事情,还是要交还给丁本牧自己去完成。
而侄女自己,势必有她自己的命运,迎接她该应对的难处,这些是教不会的,也无法避免。道理都要靠她自己摸爬滚打着积攒,到她能讲出道理时,已经不需要这些道理了,这是人生的玄妙之处。
欣慰的是,书中的丁本牧没有总是板着脸来教育侄女,振振有词。更庆幸的是,生活中的我也没有变得好为人师。辞职之后,我回到自我的生活中来,深居简出。大多数时候仍像个孩子一般,如置身暑假之中,虽不至于贪玩,但对周遭一切重新充满好奇心。
事实上,我真有个侄女。
去年她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从夏天待到了冬天。后来自己找了新的工作机会,最终还是去了上海。
她在北京的半年并没有住在我家。我陪她去租房,是在东五环外的一个大型社区,骑共享单车摸到口香糖的事情真实发生过,她也真的泪如雨下,让我很是心疼。当天很热,她的脸红扑扑的,走在炙热的风里,长手长脚。
所幸找房子还算顺利,到真的帮她布置好房间,和她说了再见,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有了写这本小说的想法,手上的酒精味儿还没退去。
周末我会带她去好一点儿的餐厅吃饭,因为她住的地方,虽然有厨房,但是合租,不大方便开伙。我总觉得她吃外卖太多,不够卫生,又刚毕业没什么钱。怕她乱跑,又怕她不上班,就一直宅在家里,哪儿都不去。她在的这半年,我时常担心她,有为人父母的焦虑。到她真的离开时,我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但挂念还是有的,去上海拍节目的时候总是要见她,必须带她吃顿好饭。现在疫情影响不大方便去,只得偶尔给她转些钱,她说谢谢叔叔,发来眼含热泪的表情包,迅速收了。
我很爱这个侄女,但没有说过,一次都没有。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了解她,只隐约知道她谈过恋爱,现在是否单身尚不清楚。我们不算无话不谈,我只给她底线式的提醒,更多时候,连对朋友的那种严厉都没有。这样看来,我很是信得过她,也觉得,人其实不是所有时候都需要帮助的,我一直在这里就好了,算我们叔侄之间的默契。
她也很少跟我说生分的话,只是有一次提及过,说还是受我的影响挺深,觉得我总在目标坚定地前进,她也想努力一下,去过不一样的人生。
我很欣慰。
这本书,算是我对她的一种期望吧,希望她果决,勇敢,清晰,走自己走的路,迎接必须遇见的人,尽情,尽兴。
写作是一种自我发掘。算起来,距离第一本书《人生需要揭穿》已经过去了十年。那时的我好战善斗,容易哀人不幸。现在我平和了,不只是时间的关系,还有见地和视角。人很难过自己不想过的生活,所以现在能过的生活都是尽力而为,看起来是结果,其实是选择。
从文集《人生需要揭穿》和《世界与你无关》,到长篇小说《永无止尽的约会》以及《只在此刻的拥抱》,再到短篇小说集《亲爱的你》,一直写到这本长篇,我总是记录都市人心,在爱情这件事上兜兜转转,甚至做了综艺节目的主理人,依然在嘉宾的情感关系问题上有诸多疑问。这大概发自内心,人与世界的关系其实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我着迷于人和人的关系,好奇人们怎么忽然亲近,又怎么渐行渐远,也好奇为什么我们总会在某些时刻,要和特定类型的人更进一步,迷人的和折磨人的,都是同一种。这是没有准确答案的,生命因此丰富和充满魅力。
未来大概还会写下去吧。
书名最后定成《我不能放下的一切》,是最近在修订过程中,常常盘旋于内心的一句话,似乎也能概括小说主人公的状态及心境。或许,人生就是被这些不能放下的事情串联起来的吧。但现实生活中我变得不那么急了,节奏变得缓慢且沉默,慢慢明白人生本来不可预计,也不用过分后怕,操心暂时未发生的事情更显多余。焦虑时就去做具体的事情,最好在真的爱和爱好里找到一丝确定感和悠然自在,希望我和大家都能尽力做到。
我四十四岁了,依然期望自己像个少年,遇到喜欢的人和东西,不一定非得占有,但一定要告诉他们,谢谢他们的出现。
每次,都在后记里跟大家说一些话,像我们两年一次的长信。读者们在慢慢地长大和变化,但让人欣慰的是读书的人总是在的,这是好事。如果要表达祝福,那句没讲出来的话,应该是:去吧,去爱吧。去吧,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立刻启程,不要耽搁。
再次谢谢你们的陪伴。
甜食让人快乐,但其实,我们都知道,快乐才让人快乐,其他都是快乐的借口。
我说这是我爱的人,你不用细看,反正故事很俗,无非是爱而不得,是种折磨。
被人珍视是非常重要的,自己再怎么疼自己,也不是别人。
你不想我的话,我想你便毫无意义。
我爱你这件事,我也不会再提,因为我想见你你不想见我的话,我想见你就没有意义。
说来也怪,人对那些冷脸的服务业者竟总是要谄媚一些,对过于热情的又难免变得嫌弃。
谈恋爱和服务业异曲同工吗?我回答不了。
等待有结果时等待是美的,带有凄楚之感,显现爱的毅力和决心。而它一旦落空,所有都会指向愤怒。
回复什么呢?太愤怒不够理智,长篇大论则暴露出过于在乎,假装完全没有情绪的话,人就显得逆来顺受。
大家要珍惜那些解释为什么收到不回的人,这是一种温柔,说明他们在意你。
我不擅长置之不理,像被抠掉了这种技能,即便我真的想这样做也无法做到,真不争气。
她从来不说“想你了”,哪怕是“想见你”。后来我也不说了,这样平等。
成年人也不大好意思再追问了,追问显得狼狈、急于求成、不知进退。
我提醒自己差不多得了,业精于勤荒于嬉,爱则常毁于一往情深。
躲避是另一种拒绝,躲避对视和躲避肢体接触是关系崩坏的开端。
过多吐露心声对他人是种压迫,思念别人需要得到允许。成年人要学会闭嘴,和人情绪对等,试着轻描淡写。
爱当然要谈好的那些,坏的爱会让你对世界暴躁,会不断消耗你,让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我说不好的关系就要彻底断掉,免受其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