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65.0
《
甘于平凡的勇气
》
售價:HK$
49.5
《
存在与结构:精神分析的法国转向——以拉康与萨特为中心
》
售價:HK$
52.8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售價:HK$
108.9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HK$
97.9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HK$
437.8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21.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HK$
75.9
|
編輯推薦: |
9位院士领衔
78位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一线科技工作者亲自撰文
110多篇文章,带你体验科学探索的真实过程, 感悟科学精神的深刻内蘊
1000多幅插图,展示科学发现细节
……
科学家讲科学,引领青少年开启创新发展之路
|
內容簡介: |
一个科学家,特别是“身经百战”的科学家,对古今科研事例,包括对自身科研经历的体验,梳理一下表达出来,就会是对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很好的普及。
“科学家讲科学”共5册,汇集了当代科学家的优秀科普作品,每篇讲述一项科学知识和过程,并在正文之外加旁注和跋作为导读,着重阐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以引发读者思考和探究。
|
目錄:
|
创新探索 / 1
分裂不是细胞繁殖的唯一途径——贝时璋院士创建“细胞重建学说”/ 王谷岩 / 3
天地奥妙 / 11
红色火星的蓝色星球梦——从火星探测到火星改造 / 欧阳自远 / 13
一场耐人寻味的“空战”/ 王谷岩 / 23
什么样的飞机才是好飞机——C919 大飞机的设计与制造 / 黎先平 王冬 / 28
探源究理 / 39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 陈运泰 吴忠良 / 41
飞翔的恐龙——恐龙是如何演化为鸟类的 / 徐星 / 48
美丽的草原怎么了 / 陈佐忠 / 57
火山:是恶魔还是瑰宝 / 刘嘉麒 / 63
善事之器 / 79
神奇的天文学方法 / 李启斌 / 81
从罗默的光速测量说起 / 王绶琯 / 85
人类如何得知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吴忠良 陈运泰 / 90
前瞻溯望 / 97
寻找地外文明 / 南仁东 / 99
地心之旅 / 张少泉 / 107
发现脉冲星的故事 / 王绶琯 / 119
科学现在时 / 127
第四纪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林秋雁 / 129
河流湖泊“生病”了 / 刘静玲 / 135
深海探测——向深海更深处钻研 / 汪品先 / 141
挑战深渊的“勇士”/ 崔维成 / 148
从《星际穿越》到量子纠缠——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漫谈 / 张双南 蔡庆宇 /
154
西望梵天——敦煌文献中的天文学 / 钮卫星 / 166
后记 / 174
图片信息 / 178
|
內容試閱:
|
小学、初中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关系到“科教兴国”的基础,是目前我国教育和科普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面对这样的任务,科学界能够做些什么 ? 科学家能够做些什么 ? 经过几番讨论,我们有了一个构想:编写一套符合小学高年级至初中阶段教师和学生需要、以阐明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主的科普丛书。
目前,小学、初中阶段的科学素质教育,仍是一个需要积累经验、不断完善的课题。为此而编写的教材和以介绍博物知识为主的科普读物,一直得到重视并不断有所增益。而以阐明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主的读物,尽管更加贴近素质教育,却相对薄弱。本套丛书的目的就是尝试使这个薄弱的方面得到一些加强。
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有理念的乃至哲学的一面。而实践体验,则必须结合具体的“一事一物”。这使得这方面的科普不同于系统知识和博物性质的科普。但是,科普的内容归根结蒂是出自科学家的工作,而科学家的工作——研究科学,正是针对着“一事一物”运用其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过程。因此,一个科学家,特别是“身经百战”的科学家,对古今科研事例,包括对自身科研经历的体验,梳理一下表达出来,就会是对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很好的普及。
于是,我们把编写的方式定为“科学家讲科学”,并以此作为丛书名。这种构思得到了出版社的支持。我们陆续组织了不同学科、热心于青少年科普的科学家们草拟结构、分工编写,邀请同行们参加撰稿。通过修订,目前共结成 5 辑。每辑包括 20 来篇适于中小学教师使用,并适合于学生阅读的科普短文。文稿的编撰原则是每篇讲述一项科学知识和过程,并在正文之外加旁注和跋作为导读,着重阐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以引发读者思考和探究。
书中文章各自独立,一事一讲,互不牵制。不同学科之间在篇数上保持大致的平衡。文章分两类,一类是新的创作;另一类是若干科普演讲的直录。两者的正文均保持作者自己的风格,作者以及编者利用旁注和跋以实现导读和提示。
思想和方法都是发展的。我们希望帮助读者领悟,但更重要的是启发读者思考。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都是用于科学问题的处理,而处理问题的途径从来都不会是独一无二的,都必须依靠判断和选择。所以我们主张在导读中不但不去回避,而且要尽力表达不同的观点。有了分歧和比较就有了更加宽阔的思考空间,而往往是从思考碰撞出的火花中人们找到了发展的种子。
当前,我国中小学的科学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对教师队伍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性劳动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奋斗在中小学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乐于相携、便于咨询的伙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