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引论

書城自編碼: 379834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冯刚 王振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2696389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6.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艺术家之路 塑造插画风格
《 艺术家之路 塑造插画风格 》

售價:HK$ 166.8
古乐钩沉(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中青年学者文集)
《 古乐钩沉(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中青年学者文集) 》

售價:HK$ 132.2
我和抑郁症的3000天
《 我和抑郁症的3000天 》

售價:HK$ 66.1
与骸骨交谈:我希望每一个真相都被发现
《 与骸骨交谈:我希望每一个真相都被发现 》

售價:HK$ 76.2
人体使用手册3:自愈力的逻辑(全面解读身体面对疾病时的反应逻辑,学习更多有效的系列家庭按摩)
《 人体使用手册3:自愈力的逻辑(全面解读身体面对疾病时的反应逻辑,学习更多有效的系列家庭按摩) 》

售價:HK$ 61.6
素描简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
《 素描简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 》

售價:HK$ 436.8
智慧宫丛书028·神工智能 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 智慧宫丛书028·神工智能 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

售價:HK$ 87.4
街头健身训练指南
《 街头健身训练指南 》

售價:HK$ 266.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5.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治理研究》
+

HK$ 78.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研究》
+

HK$ 66.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评价研究》
+

HK$ 78.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治理研究》
+

HK$ 101.2
《尖锐对话 刘晓明大使 英国受访实录 中英对照,大使教你讲好》
+

HK$ 29.9
《高校反腐警示录》
編輯推薦:
本书是一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研究著作。基于治理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评价改革多重背景,本书为系统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基础理论、重点内容、动力系统等方面做出了深化研究。书中坚持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特点,着力把握其中的规律性认识,以此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深度创新。
全书共9章,分别就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论来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价值、治理主体、治理原则、治理方式、治理动力、治理体系建设、治理能力建设和治理的文化向度9个方面进行论述。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一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学术著作。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治理的支撑。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域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学科研究的一个新视域,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
基于治理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评价改革多重背景,本书为系统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学理和实践框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基础理论、重点内容、动力系统、评价方式等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书中坚持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特点,着力把握其中的规律性认识,以此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深度创新。
關於作者:
冯刚: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BU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及教育BU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德育新视野》等多部著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教育研究》等重要报纸和期刊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获得教育BU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和省(市)哲社成果奖多项。
王振: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专著《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以文化人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目錄
绪 论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论来源
第一节 中华传统治理智慧的传承与发展
一、“德法结合”的治理方略
二、“和而不同”的治理方式
三、“居安思危”的治理思路
第二节 现代公共治理理论的借鉴与超越
一、融通整体性治理的思维意识
二、发展数字化治理的方式方法
三、呈现包容性治理的模式样态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经验智慧的延伸与深化
一、映现站位于治理全局的宏观性战略
二、彰显致力于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性视角
三、贯通聚焦于持续实践的反思性状态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价值
第一节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价值
一、彰显立德树人根本
二、优化立德树人机制
三、增强立德树人能力
第二节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价值
一、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协同
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落实
三、促成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跃升
第三节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中的价值
一、为国家治理提供软实力支持
二、为国家治理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为国家治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的特征
一、多样性
二、协同性
三、专业性
四、发展性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的基本构成
一、各级党委、政府和行政机构
二、高校相关职能部门
三、群团及社会组织
四、家庭成员及在校学生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体的权责
一、政府部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的权责
二、高校内部治理主体的权责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监测评估主体的职权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原则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方向性原则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科学性原则
一、遵循客观规律
二、完善制度机制
三、凸显实践导向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协同性原则
一、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同
二、治理要素之间的协同
三、治理环节之间的协同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开放性原则
一、立足历史视野
二、立足跨学科视野
三、立足国际化视野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方式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方式的类型
一、要素治理
二、过程治理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方式的特征
一、协同性
二、整体性
三、公共性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方式的技术创新
一、媒体融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新形态
二、大数据应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新范式
三、人工智能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新趋向
第六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动力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动力的内涵、类型与特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动力的内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动力的类型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动力的特征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动力的构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根本动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直接动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基本动力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动力的建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动力的建构方向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动力的建构路径
第七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建设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治理体系
二、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治理体系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
一、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治理体系建设全过程
二、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的创新动力
三、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的制度机制
一、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健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
三、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和谐统一
第八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建设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科学把握
一、国家治理能力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基本意蕴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时代要求
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求”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制度执行力
三、能力要求与人的现代化的诉求紧密结合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进路
一、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提升治理素养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智库建设
三、注重交叉学科的学理研究与实践应用
第九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文化向度
第一节 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的价值
一、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助推器”
二、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导航灯”
三、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粘合剂”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文化结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物质文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精神文化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制度文化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行为文化
第三节 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重点内容
一、文化视域中的高校意识形态治理
二、文化视域中的高校校园文化治理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要坚持以文化人
第四节 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发展逻辑
一、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生成与标准
二、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创新与机制
三、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发展与质量
参考文献
后 记
內容試閱
绪论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牢牢掌握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在贯穿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各个领域的同时,其自身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治理的支撑。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域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学科研究的一个新视域,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需要在交叉学科理论研究的滋养下,坚持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特点,着力把握其中的规律性认识,以此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深度创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学科研究的一个新视域
治理主要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不一定非得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强调多元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是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一个新视域。作为一个新视域,它不仅是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需要把它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理解,需要从理论深化和实践创新两个维度理解,这样才能有助于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新视域的客观性,才能了解到相关研究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论题的缘起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改革创新中,治理论题逐渐走进多领域多学科视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论题不断成为理论与实践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论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教育领域不断深入探讨治理论题。比如,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首都教育必须在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教育治理体系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对塑造首都教育的新生态提出了变革性要求,教育系统要准确把握教育变化趋势规律,加快提升管理的规范性和精细化程度,加快完善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国家治理到社会治理,从基层治理到教育治理,治理论题在全社会的关注下逐渐成为了一个多学科关注的研究热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对治理论题做出必要的回应。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无论是“三因”,还是对规律性认识的重视,都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不断丰富,以及大思政工作格局的构建,都要求进一步关切治理论题。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广泛覆盖与分类指导结合起来,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开展工作。坚持守正创新,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使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任务,对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论题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都使得治理论题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新视域。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实践创新之需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境的新特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出了新需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环境不是狭小、封闭、局限的,而是世界发展大变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大环境。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如何让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为国立心、为民族立魂,如何在多元当中把握主导、在多样当中把握方向,如何适应不断开放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带来的挑战,如何协同和共享校内与校外环境和资源,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创新的现实需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客体的新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出了新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重要的教育主体,但教育主体不仅限于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健全地方党委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坚持和完善党委定期研究、领导干部联系高校等制度,建立部门协作常态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高校内部协同、社会各方参与,不仅有利于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格局,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提出了新需求。同时,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提升,社会参与度也不断深化。《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以更加自信的态度、更加主动的精神,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进程,展现出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成为正能量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在依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开展行业自律、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服务需求、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政府与社会沟通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青年学生的时代特征以及发展需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提出了创新要求,这也客观上要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的新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出了新需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表现。2020年,教育BU等八部门下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结构丰富的科学体系,从宏观角度讲,各个育人体系需要协同联动、协同创新;从微观角度讲,各个育人体系内部同样具有众多要素,各个要素同样需要协同用力。无论是外部各体系之间的协同,还是内部各要素的系统运行,都需要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升不同育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动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够在横向和纵向工作中顺畅传递。这些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出了客观需求,有效治理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持续创新的重要因素。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学理创新追问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凝练规律、升华理论提供了丰厚滋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作为学科一个研究新视域,同样需要在实践创新、总结经验、凝练规律、深化理论的发展逻辑中持续发展。对此,需要着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学理构建。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作为一个学科研究新论域,它的研究对象应该如何界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是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的,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活动,但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活动本身而言,它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征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研究方法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具有凸出的实践导向和交叉学科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指导,综合借鉴管理学、政治学等交叉学科的方法论,逐渐探索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研究方法。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基础理论体系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不仅是一个实践命题,更是一个理论命题。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也需要有科学理论作指导。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基础理论体系如何确定呢?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论深化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导向,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治理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原则、主体、方式、体系、动力等方面重点着力。
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主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教育目的和完成教育任务的过程。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系统性和有序性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组织有效运行的重要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从学科建立起就开始长期探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理念和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不断完善并创新发展。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论域,在理论支撑、实践理念和工作内容等方面都有所差异。那么,就必须要从学理上讲清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除了管理还要探讨治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治理有哪些区别和联系。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治理有着不同的实践导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各要素的有效整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序开展;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更加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本身,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动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治理需要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离不开管理和治理的协同联动,如何在治理实践中提升管理效能,如何在管理创新中增进治理活力,需要在学理深化和实践创新中进一步研究。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具有凸出的特点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需要以系统哲学的思维方法看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优势和系统性特征,着眼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中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正创新。为此,从学理研究的角度而言,需要进一步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特点。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凸出特点,有助于充分坚定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制度优势,应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挑战,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建设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范畴在时代发展进程中不断清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研究的发展历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曾经更多地聚焦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更多地强调治理中的“治”,通过“治”来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统筹谋划、综合推动,解决抓什么、如何抓等问题,集中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文件。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也主要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体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体系的过程。” 这一观点代表了早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特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范畴更多的聚焦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政策规划和政策引导,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治”的过程中实现创新发展。这些理论研究对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一定意义,但是没有把“治理”作为一个综合性整体概念,从管理学和政治学的角度加以深化分析。随着党和国家对于治理的重视和推进,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学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整体把握越来越清晰,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论域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凸出的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不再仅局限于对问题的解决和批判,更聚焦于借鉴治理理论,从治理的整体性上寻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发展之路。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更加凸显建设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不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批判和整改,而是借鉴现代治理理论进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强调多样主体参与、权责明确、上下协同联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好地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首先,社会主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的底色与特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其治理同样需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扎根中国大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建设性中,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注重整体效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现代化不断发展,在中国改革发展大势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效应对多样文化交流、交融和交锋的挑战,客观上要求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中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不同时期,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出发,关切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党和国家从整体上制定系统目标,并协调资源、政策来为总体目标服务,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整体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注重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目标到过程都有众多系统要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不致力于解决单独问题,查漏补缺,而是从系统视角出发,加强各要素间的协同,建设一个协同创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动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动态性首先表现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开放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各项事业中,开放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开放的视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回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开放的视野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内在追求。从理论上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融合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等交叉学科理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加开放的理论视野;从实践上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聚焦中国改革发展的最新前沿,积极寻求同社会实践的协同联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各项事业中获得滋养和支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各项改革事业中的价值;从环境上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也不再是相对有限的校内环境,更加注重不断开放的社会大环境,追求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也正是开放的视野,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不是简单地总结相关管理经验,而是结合治理理论和治理视域,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阐述在实践发展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实践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动态性还表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开放视野。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决策在有序开放。高校党委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决策的中枢,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来保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同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贯彻群众路线,来实现协商民主、师生监督和意见吸纳。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强大的政治权威和组织动员能力,高校党委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高等教育中,都能有效运用统一战线和群众路线法宝,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过程也在有序开放,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活动实现动态决策。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信息共享要求越发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开放的社会环境,多样化的信息,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中的信息共享需求,都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风险。风险和不确定性是系统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外部压力,也是自身治理的内在动力。在多元信息中把握主导,在信息流动中把握方向,推进信息的有序流动,加强信息风向控制,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应有之义。也正是如此,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表现出了与信息有序流动相关的动态性。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守正创新不断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建立社会思想动态调查与分析研判机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中国改革发展实际以及青年学生的思想文化特征,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守正创新。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进行时,在动态过程中不断积累规律性认识,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延续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延展。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求其实践场域和理论探索要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也自然而然地延展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的延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在继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实践创新,其中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并不是与之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相割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持续创新的延续。从总体上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现代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效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度、体系、方式等要素更加有效,实现可持续内涵式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强调多样主体参与,而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单一的(或者单向度)的主体,强调多样主体间的协作。从方式上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注重致下而上的信息传递和改革措施,凸出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引导、规范、训练,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疏通与引导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关切青年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尊重青年学生的合理利益需求,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知行合一的内在动力。从结果上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激发教育实践创新创造的活力,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决定、活动、教育结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不是脱离管理实践,而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的延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延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理研究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不是简单地“照着说”,也不是另起炉灶“重新说”,而是坚持实践导向,注重规律性认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积淀的基础上“接着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30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总结、规律凝练和学理提升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厚的学科理论。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理论遵循,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丰富发展的基础理论,均体现着科学化的发展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作为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论域,是结合中国改革发展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需求,借鉴现代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中的治理理论,在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遵循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进一步认识,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体系的一个积极延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论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诸多要素协同创新出发,从总体上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它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补充、丰富和发展,而不是脱离已有经验和理论积淀的新天地。
三、着力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规律性认识
··· ··· ··· ···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论来源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着重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另一方面,也结合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因此,在治理视域下,深入挖掘治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发展潜力,分析和把握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论域的思路和路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科学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理论来源,并以融通中外的开放性视角,以坚守中国特色的重点思路,系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对中华传统治理智慧的传承与发展,对现代公共治理理论的借鉴,以及扎根中国大地,对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思想的延伸,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中华传统治理智慧的传承与发展
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饱含着丰富的治理思想和智慧。“治理”的概念也曾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比如荀子在其《君道》中说:“名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在这里,治理主要是指为君者和朝廷的治国之术,即指如何通过治(统治和管理)使社会运行有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治理的核心在“治”,并通过“治”达致社会秩序的条理化,即“理”。与“治理”概念相伴而生,治理的思想与智慧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也蕴含着对中华传统治理智慧的有效应用、积极传承和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土壤,致力于为中国特色教育治理现代化作出贡献,具有鲜明的民族属性和中国气质,无疑需要深刻把握中华传统治理智慧的思想精粹,将其与自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地加以吸收、转化和应用,以不断促进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论和实践发展。
一、“德法结合”的治理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 。重视文化传统、坚守历史传承,是我们建构国家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遵循。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德与法是探讨治理问题的两个关键要素,而“德法结合”的治理方略也是凝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治理思想与智慧之一,诸如“法者,治之端也”(《荀子?君道》),“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唐律疏议》),“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韩非子?有度》), “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管子?版法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商君书?画策》)等思路和观念,都从不同角度围绕德与法两个关键要素进行论述和阐释,既汇集了丰富的治理智慧,也深刻展现了传统文化对德治、法治及二者关系的重视、理解与思考、应用。因而“德法结合”的治理方略,在中华传统治理智慧中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历经千年传承,这些围绕德治和法治展开的思考,以及凝结其中的治理智慧,在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也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中,“德法结合”的治理方略,呈现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法结合”的治理方略不断传承和发展的过程。江泽民同志提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胡锦涛同志也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党的各代领导集体的深刻认知、重点强调和整体推动下,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的理念和方略也逐渐渗透并体现在我国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凸显出国家治理的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校实施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属性。要保持中国特色,也必须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始终尊重和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法结合”的治理思想与智慧,把握其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深层适切性,不断夯实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文化底蕴,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文化,促进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良性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成长发展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坚守中国特色,不仅在不断汲取国家治理“德法结合”科学理念的丰富养分,也映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法结合”治理智慧的传承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对“德法结合”治理理念的创新发展,一方面表现在重视人本身在治理中的能动性作用,积极推动治理过程中人在自治和他治两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其中,自治主要强调治理中的能动主体不断达致“修齐治平”的德性进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不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理智慧,凝结着对人本身的自治要求与期待,而蕴含其中的自治思维与德性进阶思路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考量范畴。他治主要强调治理中的能动主体不断受到“崇德向善”的德性引导,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他治强调的德性引导,对于德治方略的展现更加明显,“德礼为政教之本”等理念凸显着第三方因素对人本身的德性约束与导向,这些蕴含其中的他治思维与德性引导思路对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研究深化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表现在始终强调制度、规范等在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纳入重点研究范畴。在中华传统治理智慧中,既有“法者,治之端也。”等关于在治理实施中确立制度法规方面的宏观要求,也有“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等指出治理的重点不仅在于确立系统完备的制度法规,更在于使这些制度法规深入人心且行之有效的具体指导。这就要求治理实施既要重视和加强制度规章的建设和完善,也要重视培育人的法治精神和规范意识。就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而言,即是要兼顾制度规章的建设完善和制度运行机制的设计建构,并着力培育参与治理主体的法治精神和治理思维。整体上,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发展离不开中华传统治理智慧的滋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德法结合”的治理思想与智慧,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具体需要和不同场景加以有效运用,不仅能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思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论的内涵,也能够不断增强传统治理智慧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时代适应性,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对中华传统治理智慧的传承与发展。
二、“和而不同”的治理方式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是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瑰宝,不仅饱含着传统治理文化的卓越智慧,也展现出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当代社会治理中仍发挥重要的指导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和合”思想正是传统文化中具备精神标识价值和世界意义的重要思想瑰宝,而由其衍生和发展形成的“和而不同”的治理方式,不仅贯穿着“和合”的方法论思维,也凝结着中华传统治理智慧,是重要的治理智慧之一。诸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虞书?尧典》),“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三国志?魏书?夏侯尚传附夏侯玄传》)等理念和思路,都从不同维度就“和合”的方法论进行了论述和阐释,既凝结了丰富的治理思维与智慧,也深刻展现了传统文化对“和合”治理思想的多维理解与思考,凸显出“和合”的治理思想与“和而不同”的治理方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历经千年传承,这些围绕“和合”思想展开的探索与解读,以及凝结其中的治理智慧,在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仍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中,“和而不同”的治理方式,呈现为建构和谐社会的社会治理理路,以及求同存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思路。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推动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和进程,也透溢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与“和而不同”治理方式的传承和发展。这种传承与发展,一方面是向内的谋求社会和谐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要旨,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围绕共同的目标要求,以更具协同性的思维方式,提高社会治理参与力量的协同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之路。另一方面是向外的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世界各国的共享与共赢。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强调“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进一步提出尊重各国不同文明形态,实现文明交流互鉴,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的重要思路。既是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理念的具体贯彻,也展现出对“和而不同”治理方式的深刻把握。由此,无论是从向内的方面还是向外的方面,“和而不同”的思路与方式都逐渐辐射并体现在我国国家治理的整体进程之中,凸显出国家治理的中国特色。同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要保持中国特色,也必须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治理方式的内在智慧,坚持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不断夯实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论的文化底蕴,实现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的有效交互与共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成长发展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坚守中国特色,不仅在不断汲取国家治理“和而不同”思维方式的丰富养分,也映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治理智慧的传承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对“和而不同”思维方式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更加注重实现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各要素和各主体间协同性的方面。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不乏深谙实现人之和谐,以发挥能动主体协同共进积极作用的深刻见解,为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思维方式提供了有益借鉴。比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点出了治理要卓有成效的重要凭借之一是人和,即促进各主体间的团结协作。就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而言,涉及系统过程复杂,关涉参与主体众多,如果不能实现各系统、各主体间的有效协同,那么相关工作的展开和推进效率则会大打折扣,甚至事倍功半。因此,要不断加强治理主体和治理各系统间的协同合作。再如“上下同欲者胜。”意指长官和士兵上下同心,就能打胜仗。揭示出在中华传统治理智慧中,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上级和下级、领导和群众广泛互动,实现各方力量的有效整合,并朝向共同的目标协力奋进。这与现代治理理念和治理实践中的明确共同目标,加强治理的协同性等相通相连。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体系构建和治理实施关涉众多的人员构成和人力资源,只有以共同的治理目标和愿景,调动各组织机构成员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各组织成员自觉发挥能动力量,形成最广泛的合力,才能有效推进治理实施的各项工作,保障治理实施效能。实质上,中华传统“和而不同”的治理智慧与现代治理理念和治理实践有许多可联通之处,既展示出中华传统治理智慧的博大精深,也显示出治理理念和实施手段的可借鉴性,不断促进中华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治理理念和治理实践的良性互动,对于深化对治理智慧和理念的解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居安思危”的治理思路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安与危关系的辩证思考,以及相伴而生的忧患意识凝结着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博大精深的治理智慧,而由其衍生和发展形成的“居安思危”的治理思路,不仅凸显着中华传统文化对安与危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而且也成为重要的治理智慧之一。诸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周易?既济》),“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寤言二迁都建藩议》),“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汉书?龚遂传》)等观念和思路,都从不同维度就忧患意识和居安思危的科学思路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既凝结了丰富的治理智慧与治理思维,也深刻展现了传统文化关于“居安思危”治理思路的辩证思考与多维理解,凸显出“居安思危”的治理思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历经千年传承,这些围绕忧患意识和“居安思危”的科学思路展开的探索与解读,以及凝结其中的治理智慧,不仅在当代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而且对于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复杂外部环境,形成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的底线思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中,“居安思危”的治理思路,呈现为在社会治理中矛盾预警与化解机制的建构实践,以及面对复杂内外部环境时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底线思维。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实践路径,也反映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居安思危”治理思路的传承和发展。这种传承和发展,一方面映现在我国的社会治理过程,极其重视对预防风险机制的建设和相应能力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增强社会治理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 明确了我国社会治理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建立健全风险预测和防范机制,提升风险预测和防范能力,可以说是将“居安思危”的治理思路有机融合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具体需求之中,细化具化了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要求和期待。另一方面是映现在我国基于对内外部复杂环境的深刻判断而更加重视对防范化解风险的底线思维的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战略主动战。” 这就从内外环境需求两个维度,强调了建立防范和抵御风险的底线思维与有效机制的重要性。因此,“居安思危”的治理思路覆盖和影响着国家治理的多个方面,彰显着国家治理的中国特色。同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要保持中国特色,也必须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居安思危”治理思路的科学性与深刻性,坚持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中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以不断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思路,夯实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论的文化底蕴。
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成长发展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坚守中国特色,不仅在不断汲取国家治理“居安思危”治理思路的丰富养分,也映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居安思危”治理智慧的传承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对“居安思危”治理思路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预防与预警机制构建,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预见性和风险防范能力。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不乏关于增强忧患意识,提升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的深思卓见,为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思路和路径提供了积极引导。比如,“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指明治理实施的一大关键在于,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之前就做好预警和防备。就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而言,要建立系统完备的预警机制,及时监测和防控可能出现的治理风险。具体来说,就是在网络思政,心理辅导,校园安全等方面积极构建预防预警机制,防微杜渐,体现治理实施的主动性和积极状态,而不是被动或消极应对。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中也不乏围绕风险防范与化解所提出的多维思路。比如,“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意思是要从全局考虑问题,不谋划全局,就无法谋划一个领域。这里显示的是中华传统治理智慧对于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整体是由多个部分组成,而局部又是由更多的局部组成。所以,考量每个局部也需从整体视角出发来考量。这与现代的整体性治理理念,以及我们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的治理实践都展现出内在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整体,包含着许多部分,但是对部分的处理不能脱离整体情况考量,只有站位全局,才能促进各部分的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工作更加和谐,以切实防范和化解矛盾风险。再如,“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意思是解开如一团乱麻的绳子,不能着急,需要慢慢理清头绪,才能最终解开。显示出在中华传统治理智慧中,对于复杂情况的应对和处理讲究过程性,只有条分缕析,不急于出招,慢慢找到症结所在,耐心应对和化解,才能呈现更符合预期的效果。这与现代治理理念中强调治理的过程性、循序渐进性不谋而合。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过程中,面对风险与挑战,既要靠预防,也要对已发生的风险及时化解,但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复杂性与治理实践的过程性,在解决难题与困境的过程中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以正确的化解思路为基础,加以谋划,进而实现更为高效地化解。
总体而言,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智慧,有待进一步地挖掘和解读。比如蕴含“革故鼎新”治理理念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等深思卓见,在国家治理进程中也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战略有所凸显,同时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旨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守正创新相呼应。“治理”作为一种概念和范式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探索,以期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适应性和现代生命力。但是,面向未来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失去根脉,因而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不断挖掘中华传统治理智慧,以之涵养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理论和文化发展,而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而言,也是一个长期性和持续性的研究课题。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