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HK$
132.2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HK$
55.8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售價:HK$
91.8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HK$
55.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HK$
110.9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HK$
87.4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HK$
77.3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HK$
177.0
|
編輯推薦: |
识别并运用热手效应,使你尽可能地获取成功并限制失败。如果人生是一场篮球赛,真有“手感顺,怎么投怎么中”的时刻吗?一旦热手时刻来临,又该如何应对?本书通过体育、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案例,以及心理学、统计学的科学分析,教你如何快速抓住热手的高能状态,并有效识别其中隐藏的思维误区,尽可能地获取成功并限制失败!无数学者争论半个世纪,至今未有定论的迷人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畅销书《思考,快与慢》《噪声》作者丹尼尔卡尼曼痴迷半生的议题。半个世纪来,吸引无数心理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进行研究,至今未有定论!美国前职业网球运动员、八次网球大满贯冠jun得主安德烈·阿加西,《华尔街日报》企业新闻版副主编萨姆·沃克,沃顿商学院客座讲师、《纽约时报》专栏作者赛思·斯蒂芬斯-达维多维茨,普利策奖获得者、《纽约时报》商业调查记者查尔斯·都希格联袂推荐。《财富》杂志年度十大商业好书湛庐文化出品。
|
內容簡介: |
瘟疫竟然成就了一代戏剧文豪莎士比亚?
巴菲特的投资秘诀竟是“被动”?
又是什么力量促使斯蒂芬·库里成为NBA历史三分王?
当一位篮球运动员手感超绝,接连进球,我们会说“他的手热了!热得发烫!”并相信他的下一投也更可能投中,这就是“热手效应”——在1985年初次研究它的论文中,它被定义为一种认知错误。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这一扑朔迷离的议题吸引了无数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的加入。他们试图从各个角度论证,“热手”的确存在,并探究连胜的秘密。
“手气”究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错误,还是一种如天赋、机遇、运气一般的存在?在《华尔街日报》记者本·科恩的新书《热手效应》中,你将读到斯蒂芬·库里如何成为NBA历史三分王,瘟疫如何帮助莎士比亚成为一代戏剧文豪,拒绝比尔·盖茨的马克·特梅尔成为一代游戏天才,音乐公司为了向用户澄清歌曲播放的“随机性”煞费苦心,巴菲特的投资秘诀竟是“被动”,凡·高的画作如何被视为赝品又如何验明正身……本书不仅仅涉及体育和经济学,还涉及艺术、电影、股市、心理学等各个领域,本·科恩通过一个个真实发生的小故事说明,人类的每一次事件是如何受到“手气”的深刻影响的。
|
關於作者: |
[美]本·科恩(Ben Cohen)
《华尔街日报》记者,多次参与报道NBA赛事、奥运会赛事和其他重大体育赛事。《热手效应》是他撰写的第①本著作。
|
目錄:
|
前 言 百发百中,连战连胜:真有热手这回事吗
第 1 章 从游戏和篮球开始认识热手效应
拒绝比尔 · 盖茨的游戏天才
三分王斯蒂芬 · 库里
赢了还能赢,游戏中的成瘾机制
载入 NBA 史册的库里热手时刻
其他领域存在“热手”吗
第 2 章 热手期:让你事业开挂的高能时期
莎士比亚“疯狂飚分”的 1606 年
三战三捷:丽贝卡 · 克拉克作曲生涯的高潮
成功吸引资源,资源助推更大的成功
热手效应:天赋、境遇,再加一点运气
瘟疫成就莎士比亚的热手期
第3章 相信热手是一种认知适应,不是认知错觉
认知错觉一:随机就是均匀分布
认知错觉二:小数定律
进化遗留使我们相信热手效应
“热手”只是我们的认知错觉吗
第 4 章 热手背后的思维陷阱一:热手谬误
发明篮球并编写《篮球规则》的人
“你能跑赢市场”只是华尔街的谎言
将长期趋势放在短期运气之上
巴菲特的赌局:被动投资胜过主动投资
谁高价拍下了《篮球规则》
第 5 章 热手背后的思维陷阱二:赌徒谬误
无法连喊 3 个“好球!”的棒球教练
赌场赔钱指南:赢时信热手,输时变赌徒
法官也受“赌徒谬误”的影响吗
第 6 章 从“简热”到“复合热”:全面认识影响热手的因素
SportVU :科技使更全面的体育数据成为可能
《点球成金》世代:体育的数据革命
复合热:命中率、难度和行为变化的集合
第 7 章 抓住热手,赢得稀有的连胜
弃于阁楼的凡 · 高画作
吉洛维奇的统计偏差
巅峰之作为何成为公认的“赝品”
掷硬币实验:稀有的连胜
蒙尘百年的《蒙马儒的日落》终被确认
丹尼尔 · 卡尼曼承认“有一只热手”
结 语 发现生活中的“三分线”,成为人生的得分王
资料来源说明
致 谢
注 释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百发百中,连战连胜:真有热手这回事吗
我一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刻发生在一场无关紧要的篮球比赛中,其他人不会有任何理由记住这场比赛。那一天,我感受到了一种神奇的魔力,此后便再也没有忘记它。但这花了我很多年的时间去弄清楚它的缘由。这一切都源于一种我尚不能理解、无法解释,或许都不一定真实存在的现象。本书的内容就是关于这一现象的一个感性想法。
我曾在一所小型高中读书,那里的学生很少,一支校篮球队都是勉强凑成,更别提组建一支少年篮球队了。我就是这支球队的一员。那场比赛开始的时候,我坐在替补席上,因为每场比赛我都只能坐在替补席上。在那个百无聊赖的冬日下午,我们球队来到了一个小体育馆,我照例做了赛前的热身,球队投失的球比投进的多。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我却不能告诉你了。遗憾的是,我几乎不记得关于那场比赛的任何实质性细节了,比如,我对最终比分没有一点印象了,我也不知道是哪支球队赢得了那场比赛。我心中唯一能确定的事是,在某个时刻我突然停止了热身,转而走上了球场,否则,我将要描述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这样的事之前从未在我身上发生过,在这之后也再没有发生过。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后我还对这件事念念不忘。
我有热手了。
这一系列神奇的事件从下半场我开始上场,并在第三节唰一声投中第一个球开始。我感觉不错,然后我又一次投球进筐了。我的感觉更好了,我想要再投一次。就在那一刻,我又空心入篮。从那时起,我开始隐隐地觉得,只要敢投,我就能弹无虚发。
事实证明,与我之前可怜的篮球生涯的所有证据相反,对方球队也得出了同样奇怪的结论。后来当我再次拿到球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被双人包夹。我骗过了对方球员,让他们以为我很有天赋。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在电视上看过的球赛技巧都派上了用场。我想到了一个擅长投篮的人应该怎么做。等球到了我手里的时候,我仿佛也是那些明星投手中的一员。我做了一个投篮的假动作,对于一个从未尝试过这个动作的人来说,也是迷之自信了。竟然成功了!两位防守球员慢动作似的在我面前飘过。在我投出的那最后一球划着弧线飞向篮筐并唰一声命中之前,那些可怜的家伙还给我留够了喝杯咖啡的时间。整件事简直令人吃惊。在整场比赛的一节时间里,我的得分比我
之前所有的得分加起来还多。
那场比赛后不久,我就放弃打篮球了。主要原因是我打得太糟糕了。不过还有部分原因是我知道自己的巅峰期已过。我再也不会经历那种拥有热手的激情时刻了。
拥有热手就是达到某种拥有超能力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你会短暂地感觉自己是个超人。对人类来说,没有比这更令人愉悦的了。即使你不熟悉篮球,你也很可能熟悉这种非比寻常的感觉。热手效应几乎存在于每一个行业当中,几乎涉及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人。
在篮球比赛中拥有热手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当你连投连中几次后,篮筐看起来就像直升机停机坪那么大,而且你相信你下一次也很有希望把球投进篮筐,因为前面的那些投篮都中了。那是你毕生都难忘的光辉时刻。但这并不是关于热手的唯一定义。你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当球员手感“发热”时,他们会感觉整个人都熠熠生辉。
我知道那种感觉是什么样的。我看了很多篮球比赛,常常觉得打篮球就像在新泽西的高速公路上开车一样惬意。那天晚上,当我有了热手之后,我欣喜若狂。我丝毫没有把球传给队友的愚蠢想法。“均值回归”这种扫兴的想法并没有在我心中出现。我几乎一拿到球就准备投篮,没有任何人能阻止我。我的手很热。那是我的高光时刻,我觉得我在挑战可能性。如果不是因为球场上的每一个人都相信这是合理的,整件事看起来其实是毫无道理的。他们以前看到过这样的事,我也看到过,只是从来没有在我身上发生过。
在我的篮球生涯结束后很久,我那热手似的笔力却一直伴随着我。像很多不再从事体育运动的人之后会做的那样,我也开始写有关体育运动的文章,不过我仍然惦记着热手这件事。我是《华尔街日报》NBA 版块的记者,我写了数百篇关于篮球的故事,还利用我的记者证进入过联盟 30 支球队的内部私室。发现其他人的热手成了我现在的工作。然而有一天,当我专注于本职,通过阅读最新学术研究来寻找故事的创作灵感时,我恰巧撞上了来自过去岁月的幽灵。原来有数百篇学术论文都是关于热手概念的。
我情不自禁地阅读起那些论文,比研究我的公寓租约还要仔细。我发现它们如此迷人,因为热手是一个我不必阅读教科书就能理解的科学议题。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我读了一篇又一篇。我爱不释手地读着关于热手的所有论文。我不停地读啊读,直到我把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数十年来的研究都读完了,我才意识到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写了那么多有关热手的论文:因为根本就没有热手这种东西。
丹尼尔 · 卡尼曼承认“有一只热手”
2015 年 7 月的一个早晨,在米勒与他的学术合作者圣胡尔霍去法国小镇欧坦旅行回来几个月后,他发出了一封重要的电子邮件。
当时他在去纽约的路上要给微软的研究部门做报告,他想到了当地一位可能对他关于热手效应的最新研究感兴趣的名人,于是又跟格尔曼联系上了。格尔曼是一个当整个世界都在为某件事犯错时也不会感到沮丧的人。他会变得更加好奇,想知道为什么错了以及为什么会错。“看到理论上的漏洞,或矛盾,或异常时,我们应该为此而不安,而不是设法把它们解释过去。”他说。对这种不安的接受力是一个诚实科学家的标志。格尔曼相信他这个行业中的人必须不断挑战自己的信仰。他们必须愿意改变自己的看法。
格尔曼读了米勒和圣胡尔霍的论文,理解了甚至连他这个统计学家都没能觉察到的统计偏差,并恪守职业原则,改变了自己对“热手”的看法。“一旦你这么想了,这种偏差就很显而易见,”他说,“但我之前没有这么想过。”
格尔曼在调查潜在错误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极大的快乐。第二天,他邀请米勒来他办公室,他在电脑上打出了几行简单的代码,只求确保无失。米勒咧嘴一笑。“没有人相信我。”他说。但电脑相信。电脑并不参与游戏,它只关心计算是否正确。米勒和圣胡尔霍现在知道他们在计算上是正确的,这也是格尔曼第二天要他来办公室时想要向他确认的事。米勒到的时候,格尔曼正在给他的博客文章做最后的润色,他将宣布对米勒和圣胡尔霍狂热而叛逆的研究的支持。
要在最著名的经济理论期刊上正式发表论文,他们还得等上几年,这个期刊刊发过阿莫斯·特沃斯基和丹尼尔·卡尼曼的论文。到目前为止,他们只有一篇工作论文上传到了一个免费的网站上,这里是一块思想的盐田:一个让学者对他们的最新思想进行测试的地方,并且让从容的出版周期加速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现在任何人都能看到米勒和圣胡尔霍的计算结果,而不用花几年时间等待一个由杰出学者组成的专家小组来审阅他们的论文,然后在格尔曼的计算机已经证明无误的数学计算结果上盖章通过。格尔曼的博客文章发表时,每一个人都成了可以了解这项研究的人。在一篇题为“嘿——猜猜怎么着?真有‘热手’”的文章中,格尔曼写道,“不,这不是 4 月 1 日愚人节,没错,我是认真的。”格尔曼是他们的同行评议人。
接下来发生的事会让你迅速了解互联网的运作方式。格尔曼写了关于米勒和圣胡尔霍的研究的文章后,他的博客上便涌来了大量的辱骂。交流数学观点的礼仪规则被数千愤怒的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抛到了一边。米勒和圣胡尔霍会花好几个小时在格尔曼博客评论区玩“打鼹鼠”。每当他们对那些恶意挑战做出回应之后,又会出现一连串新的抱怨。假如他们写的是一篇关于“小狗是道德上可憎的动物”,并且在技术上无懈可击的论文,他们或许能得到更友好的回应。格尔曼从变成战区的评论区中找到了乐趣。“这只是数学而已,”他说,“却能把人吓坏。”
这篇论文受到格外热烈的欢迎,唯一的问题是米勒和圣胡尔霍依旧没有在任何地方发表它。这意味着在允许像他们这样的人进入的经济学思想领域的学术同行看来,他们的研究依旧是不合规则的。这也意味着米勒和圣胡尔霍不得不带着论文上路,去说服那些不是格尔曼的人们。他们在耶鲁大学一边吃萨莫萨三角煎饺,一边向人们介绍“热手”的传奇故事(热手效应是存在的,且影响巨大,它很可能被低估了),在纽约大学一边吃手指三明治,一边谈论热手效应(热手效应既不是谬误,也不是认知错觉)。也是在这次世界旅行中,一位即将退休的名叫鲍勃·沃德罗普(Bob Wardrop)的统计学家注意到了米勒访问威斯康星大学校园的广告。
沃德罗普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反对过热手效应研究的最初成果,并发表过两篇论文质疑那项研究统计方法。它们并没有被忽略,但是它们也没能在学者之间激发一场内战。像其他所有涉足热手效应领域的人一样,沃德罗普说这两篇论文是他最受争议的论文。对于热手效应是一种谬误这种观念,沃德罗普比其他人更加恼火,这符合他关于一位学者如何看待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的宏大统一理论。“每个人都装聋作哑,我们应该讥笑他们,”他说,“作为一名学者,谋生的方式之一就是去写普通大众有多愚蠢。”这是他在读到那些声称热手效应不存在的论文时的第一个想法。沃德罗普来自蓝领草根阶层,靠在底特律汽车工厂打工赚钱供自己完成大学教育,这也塑造了他的思考方式,他把思考当作养活自己的正职。“你必须明白你可能与你正在质疑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他说,“你可能有不同的数据。”
由于他自己的经历,沃德罗普支持这样的观点:专业从业者具有一项不能被夸大或充分理解的知识专长。他认为他们不像那些聪明人想象的那样愚蠢。沃德罗普在威斯康星参加米勒的演讲时早已与自己在“热手”研究历史上的地位达成了和解。他听着米勒仔细解释统计偏差,并认为有正当理由相信热手效应的存在。“他只是揭开了盖在一个重大错误之上的盖子,”沃德罗普说,“有点尴尬的是,我本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沃德罗普曾注意到热手状态是一个偶然现象,却常常被视为无所不能。然而这种偏差一直存在,甚至连一个持怀疑态度的统计学家也不知为何无视了它。“他们能看到问题所在,”沃德罗普说,“虽然我发自内心地相信,我的意图是好的,但我没能做到。”
旅程最后,米勒回到了哥伦比亚大学。那是春日一个天气阴沉的日子,在一间沉闷的讲堂里。学年快要结束了,他们还没怎么宣传这场讲座,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讲堂里的座位几乎都是空着的。米勒正在跟不到 12 人的一小群人讲话。
不过,有多少人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他们是谁才是重要的。来听米勒和圣胡尔霍热手效应研究的是一群光芒四射的知识分子。坐在最远处角落里的是格尔曼,他本可以为他给米勒和圣胡尔霍提供的所有宣传收费。在格尔曼后面几排的是畅销书作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从他关于随机性和概率的书中可以看出他对热手效应相当熟悉。
坐在前排正中间的是一位白发老者,他是所有人中资历最深的一个。他穿着整洁的西装和黑色风衣,十分引人注目。即使你不知道他是谁,也会猜到他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猜到他能出现在这个简陋的房间里一定意义重大。米勒知道他是谁,他就要直接向卡尼曼发表演讲了。
米勒看起来并不怎么紧张,虽然他心里一直在跳“滑步舞”。他先对“热手”做了连贯一致的定义,并追溯了研究对象的历史,然后向专心致志的听众解释了偏差。卡尼曼全程都在全神贯注地听着。一个多小时后,就在掌声响起之前,米勒以讲堂里每个处在这个工作日的早晨都会同意的人的口吻总结道:“‘热手’总会有某种神秘感。”
有几个人勇敢地举手提问,但是那些精明谨慎的人知道最好什么也不说。在这场针对“热手”的审判达成裁决之前,“陪审员们”想听听卡尼曼的意见。卡尼曼此时已经是吉洛维奇在研究生院入学第一天就会要求合照的那种大人物了。他采纳了与特沃斯基共同构想的概念,并为普通读者解释了他们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论文。《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是他毕生研究的巅峰之作,后来成了一本发行量巨大的畅销书,这使得他在这个房间里的陡然出现令人敬畏。没有人愿意承认他们相信那些卡尼曼曾不相信的事。
卡尼曼并不是无意中走进这间教室来听关于热手效应的演讲的,他知道米勒和圣胡尔霍的研究成果,他知道以色列统计学家优素福·里诺特(Yosef Rinott)和心理学家马娅·巴尔 -希勒尔(Maya Bar-Hillel)发表了对论文的评论,支持论文的结论,并肯定米勒和圣胡尔霍“提出了一个有效的、被忽略掉的批评”,这个批评足以“保证对‘热手’的争论将继续下去”。现在这种事就要发生了,当卡尼曼举起手的时候,紧张的气氛呼之欲出。
“有几个问题。”卡尼曼说。
卡尼曼从捍卫特沃斯基的巨大遗产开始,并强调一个基本原则:当你向人们展示随机性时,他们并不认为这是随机的。这种观点米勒和圣胡尔霍之前听过很多次。但是卡尼曼接下来说的才是他们等了多年才听到的惊人之语。
“我想很明显特沃斯基等人错了,”卡尼曼说,“他们的试验有偏差,热手效应是存在的。”
“他们犯了那个错误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他继续说道,“但这一点仍然有效。人们在什么都没有的地方想象出了模式。”
这次简短的交流中包含了关于热手效应的完整故事。每一个好主意都会招来批评。这一观点现在正受到经济学家在统计学方面的质疑,而这些经济学家也借用了心理学家的观点。米勒和圣胡尔霍通过这三个学科的观察给一个观念注入了新的活力。
那天房间里的几个人并不是仅有的几个改变了对热手效应看法的人。米勒和圣胡尔霍在让怀疑者接受他们的观点方面展示了卓越才能,而且他们的论据非常有说服力,不久,一本讨论经济思想难题的顶级期刊的编辑同意了他们的观点。终于,在 2018 年 11 月那期《经济计量学》(Econometrica)期刊上有了一篇题为“对‘热手谬误’感到惊讶吗?——小数定律中的真相”(Surprised by the Hot Hand Fallacy? A Truth in the Law of Small Numbers)的文章,作者是米勒和圣胡尔霍。
如果这么多人在这么长时间里都在这件事上犯过错,那么我们还犯了什么错呢?当然,专家有时会被他们自己的专业知识蒙蔽双眼,但是有些时候,他们还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比如说,当延斯·蒂斯说那幅凡·高的画是真迹时,当斯蒂芬·库里坚持说他有热手状态时,或许我们都得好好听听。
2016 年 4 月的一个晚上,我和米勒碰巧都在湾区,于是我带米勒去看了一场金州勇士队的比赛,有机会亲眼看看他的研究工作在现实中体现出来是我带他去看球的诸多理由中的一=个。我们去看比赛的时机很巧。勇士队每晚都在打破 NBA 纪录,开始成为史上最伟大的球队之一。只需一周时间,他们就能赢得比联赛历史上任何一支球队还要多的比赛。为什么?因为他们准许斯蒂芬·库里在手感火热后持续投篮。我和米勒一起坐在球场上层的最后一排,离场地非常远,我们甚至能摸到房顶,比赛就在我们脚下进行着。
这不是库里状态最好的时刻。他这晚的前 8 次投篮都没中,单手上篮没进,三分球没进。我们费力选了一场勇士队的比赛,而这场比赛有可能是库里个人最佳赛季中表现最差的一个半场,是这位最伟大球员失手最多的一场比赛。
但是在第三节开始的时候,就在连米勒都看似更有机会从我们悬在天空中的座位上投进三分球的时候,库里似乎忘记了本应是冰冷的手感。他投中一记三分,这是他这个晚上投中的第一个球。他昂首阔步地回到场边长凳那里,双臂张开,手心向上,好像在说,是时候了。另一个球队之前看到过这种场景,随即叫了一个暂停。他们最不需要的就是库里获得再中一球的信心,只是太晚了。
在一个巨人扑向他的时候,库里又投中一球。在一个防守队员离他的脸近到几乎让他看不到篮筐的时候,他又投进一球。在闪开防守并创造出一个极渺茫的出手机会后,他再进一球,这种投篮是玩过篮球的人都不会费力去尝试的。当库里踩着太空步离开篮筐时,球还在空中。他能预见将来,他知道自己会投球进筐。果不其然,斯蒂芬·库里有了热手状态。
米勒边喝啤酒边放声大笑,啤酒几乎都洒了出来。“看!”他喊道。他正盯着某种本该不存在的东西,那真是一个奇妙的景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