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视觉文化的基体:与德勒兹探讨电影理论

書城自編碼: 379305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艺术理论
作者: [荷]帕特里夏·皮斯特斯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932318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9.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体使用手册3:自愈力的逻辑(全面解读身体面对疾病时的反应逻辑,学习更多有效的系列家庭按摩)
《 人体使用手册3:自愈力的逻辑(全面解读身体面对疾病时的反应逻辑,学习更多有效的系列家庭按摩) 》

售價:HK$ 61.6
素描简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
《 素描简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 》

售價:HK$ 436.8
智慧宫丛书028·神工智能 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 智慧宫丛书028·神工智能 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

售價:HK$ 87.4
街头健身训练指南
《 街头健身训练指南 》

售價:HK$ 266.6
留学早规划
《 留学早规划 》

售價:HK$ 76.2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售價:HK$ 88.5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售價:HK$ 76.2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售價:HK$ 87.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6.3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总体屏幕》
+

HK$ 82.8
《生产性观众:媒体接受作为文化与审美过程》
+

HK$ 158.7
《现代主义群星闪耀(一场现代主义的流动盛宴,咖啡馆、酒馆及其他》
+

HK$ 181.3
《陌生的经验:陈丹青艺术讲稿》
+

HK$ 78.2
《无罪者》
+

HK$ 78.2
《表演性理论:文学与艺术研究的新方向》
編輯推薦:
哲学爱好者不能错过的电影盛宴
电影爱好者不能错过的精神空间

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
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一段荡气回肠的感情,
还是,
最终,我们看到了自己?

本书以摄影机之眼,跨越时间,击穿空间,游走于现实与虚拟之间,揭秘元电影世界的万千可能。
从柏格森、斯宾诺莎到拉康和齐泽克,从希区柯克、毕格罗到贝松和昆汀,本书以德勒兹(和加塔利)的概念为纽带,通过悬疑与科幻、凝视与窥探,追问欲望和极乐的本源,回顾人类第一次靠近元宇宙的实践尝试。
爱与恨、男性与女性、权力与抗争、同情与愤怒、卑贱与荒诞,作者把冲突置于刀锋之上,直面影像语言的复杂和残忍。在重新理解电影里的时间与空间的过程中,探索人类、影像和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最终揭秘生命与死亡的意义,以及“人”生而为“人”的主体性。
內容簡介:
早在元宇宙概念进入大众视野之前,电影人就已经开始为创造和探索一个全然不同于日常的精神空间而努力。本书以德勒兹(和加塔利)的概念为纽带,在先锋电影、艺术电影和更加商业化的电影中建立意想不到的连接。从元电影、主体性、暴力、怪诞、女性和音乐等多个角度,作者不断拷问虚拟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真实与虚假之间的关系,在逃逸的无器官身体中,明晰生成的力量。
作者以审慎的态度探讨了德勒兹对电影理论的贡献,建立起赛博空间和精神世界对话的桥梁。根据德勒兹的说法,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可以被描述为元电影的宇宙中。他的影像概念暗示了一种新的摄影机意识。这种摄影机意识决定了我们的自我知觉和世界存在:通过动作-影像、情感-影像和时间-影像,自我的主体性不断在大脑的虚拟屏幕中显现。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移动和变化的视觉文化基体中,影像总是不断以现实和虚拟的状态发挥作用。本书展示了如何在德勒兹的概念框架内讨论电影理论,涉及的经典电影有《惊魂记》、《迷魂记》、《末世纪暴潮》、《奇异的日子》、《搏击俱乐部》和《黑暗中的舞者》等。
關於作者:
帕特里夏·皮斯特斯(Patricia Pisters),阿姆斯特丹大学媒体文化和电影研究专业教授,媒体研究系系主任,荷兰导演协会顾问委员会成员。她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电影哲学、影像本体论、银幕文化的政治性、关于“大脑即屏幕”这一主题的神经科学研究。

译者简介

刘宇清,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历史、理论与批评。著有《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译有《电影与伦理:被取消的冲突》、《他山之石:海外华语电影研究》(编译)、《纪录片导论》、《让·科克托》、《让·热内》、《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等。
目錄
总序
致谢
绪论
1 世界作为元电影
2 主体性的物质面
3 电影的暴力政治
4 生成-女性的概念人物和审美形象
5 生成-动物中“感觉的逻辑”
6 声音机器的(解)辖域化力量
结 语
附录A 《电影1》和《电影2》的德勒兹“概念工具箱”
附录B 《电影1》和《电影2》术语表
参考影片
参考文献
索引
內容試閱
理解德勒兹:一本实用手册

尽管德勒兹出版于1980年代的电影著作很快就被翻译成英语,但是直到本世纪,这些著作才找到进入电影理论的途径。大卫·罗多维克(David Rodowick)的《德勒兹的时间机器》(Gilles Deleuze’s Time Machine)帮助确立了德勒兹电影著作的哲学价值和电影理论价值。他令人信服地证明,德勒兹的电影著作“继续深入而复杂地思考时间,这是他对当代哲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罗多维克看到了德勒兹的电影著作与他的哲学研究之间的联系,诸如一系列关于柏格森、尼采和斯宾诺莎的著作。相反,格雷戈里·弗拉克斯曼(Gregory Flaxman)在《大脑即屏幕》(The Brain is the Screen)中收录了大量关于《运动-影像》和《时间-影像》所蕴含的元批评思考,例如,讨论一种德勒兹式的关于影像的地质学和本体论,或者研究电影-思维的诞生。在《电影理论解读》(Film Theory: An Introduction)一书中,罗伯特·斯塔姆(Robert Stam)率先把德勒兹纳入电影理论的官方经典。在论及德勒兹的章节中,斯塔姆表达了他对德勒兹电影著作的实用价值的疑虑:“虽然人们可以承认德勒兹的分析非常出色;人们也可以和德勒兹对话,像德勒兹那样尝试将个人的观点予以哲学化,或者,人们可能和其他的哲学家交流,就像德勒兹引用哲学家柏格森的概念那样,不过,如果要‘运用’德勒兹,或者只是把分析方法‘翻译’成德勒兹的语言,那还是有问题的。”
虽然罗多维克和弗拉克斯曼的书都有一些关于特定影片的具体分析,但它们的重点在于元论述层面。此外,这些书中的分析大都集中在“小众电影”(minor cinema),这些影片具有德勒兹在《时间-影像》中描述的现代政治电影的特征。这种情况促使我们思考德勒兹的著作针对更加大众的商业电影的实用性。同时受到前述研究的启发和挑战,我在本书中的第二个目标,就是为一个实际的问题寻找答案:我们如何利用德勒兹分析当代大众媒介文化的具体表现?显然,在他的电影著作中,德勒兹让自己严格限定于电影史上的杰作。当我在当代电影和大众文化中遇到德勒兹的电影概念和非电影概念时,我不会全盘接受德勒兹的所有方法。在这方面,我和伊安·布坎南(Ian Buchanan)是一致的。布坎南在《德勒兹主义:一种元评论》(Deleuzism: A Metacommentary)一书中的抱负是“提出另一种解读德勒兹的可能性,以便他的著作可以得到系统性的运用”。布坎南承认,这可能意味着某种反德勒兹的色彩,不过,它仍然“秉承了德勒兹本人的精神:为了(解放)创造性而摒弃各种奴性意识”。
通过德勒兹的概念,我希望在先锋电影、艺术电影和更加商业化的媒体表达之间建立一些意想不到的交流。在这里,德勒兹(和加塔利)的概念工具箱,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伴我“考察未知的领域”。这种实验性的、探索性的调查和研究,不可能永远与传统的学术实践保持一致。我不打算说服读者,说德勒兹的观点比其他观点(比如精神分析的概念)更具“真理性”,或者说我对德勒兹的阐释比别人的读解更“正确”。我只是努力证明他的某些观念是如何起作用的:变为可能的新思想是什么?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新情绪?身体中还有哪些感觉和感知可以被打开?因此,我的愿望是,通过开放式的研究,写一本“实用手册”,为文化研究领域里蒸蒸日上的“德勒兹主义”(Deleuzism)贡献一分力量。
的确,德勒兹的电影著作似乎是一些相当自成体系的论文,没有留下任何新的实验空间;但是,这种印象并不可靠。书中的很多概念,都可以作为实践工具,用来分析各种媒介表达。此外,要“运用”德勒兹,其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就是阐明他的电影著作与他在其他地方(尤其是和加塔利一起)开发的很多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就有可能避免对电影摄影概念或者仅就与影片故事相关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形式分析和美学分析。在这方面,“装配”的概念尤其重要。
在《反俄狄浦斯》(Anti-Oedipus)和《千高原》(A Thousand Plateaus)中,德勒兹和加塔利提出了“机械式”装配(“machinic” assemblages)的概念。他们在讨论实施装配分析的可行方式时,深深地得益于叶姆斯列夫(Hjelmslev)。德勒兹和加塔利没有把叶姆斯列夫视为语言学家,而是把他当作一位丹麦斯宾诺莎主义者的地质学家:

叶姆斯列夫能够利用概念——物质(matter)、 内容(content)和表达(expression), 形式(form)和实体(substance)——编织一张网。叶姆斯列夫说,这些都是“地层”(strata)。现在,这张网的优势就在于打破了形式—内容的二元性,因为这里存在一种内容的形式(a form of content)不亚于表达的形式(a form of expression)……第一种表述(articulation) 指涉内容, 第二种表述指涉表达。两种表述之间的区分,不在形式和实体之间,而在内容和表达之间,表达和内容拥有一样多的实体,内容也和表达拥有一样多的形式。

德勒兹和加塔利认为,不存在任何单一的叶姆斯列夫分析模型,因为内容和表达可以呈现多种形式。不过,他们对于装配的性质得出了一些普遍的结论:

首先,在横轴上,装配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内容,二是表达。一方面,它是身体、行动与激情的一种机械式装配(machinic assemblage),是彼此反应的身体之间的混合;另一方面,它是一种口齿发音(enunciation)、行为与叙述、非实体之转换的集体式装配(collective assemblage)。在纵轴上,装配既有使之稳定的辖域面(territorial sides)或者再辖域面(reterritorial sides),也有使之消解的解域化切削刃(cutting edges of deterritorialization)。

通过考虑特定影像的内容和表达的电影化形式,以及研究穿梭于这些影像的辖域化力量和解域化力量,我把这种装配四元论(tetravalence of assemblage,参见本书第96页,图1)发展为一种可行的模式,并且通过它展开德勒兹式的电影分析。在第一章“世界作为元电影”中,我分析了《迷魂记》和《末世纪暴潮》的“元层”(metalevel)。接着,在第二章“主体性的物质面”中,我提出了一种分析性的装配模式。在这里,我专注于主体性的物质层面和时间层面,因此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电影类型来建模,比如:欧洲的艺术电影,好莱坞电影,甚至非洲电影。在第三章“电影的暴力政治”中,我考虑更多政治电影的集体表述。虚构电影力量的暴力,以及精神分裂症的策略,都参照各种电影的装配来讨论:从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的《娜塔莉》(Nathalie Granger,1972),到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的《低俗小说》(Pulp Fiction,1994),再到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的《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1999)。第四、第五章采取一种不同的方式,并且更加松散地“应用”装配模式。在第四章“生成-女性的概念人物和审美形象”中,我把目光投向仙境中的爱丽丝的形象,并且把她当作一种观念人格和审美形象(aesthetic figure),说明“生成-女性”(becoming-woman)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成为电影和生活中的一种批判策略(虽然常常是矛盾的)。本章的结尾部分还讨论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的电影《黑暗中的舞者》(Dancer in the Dark,2000)、片中的电影手法以及解域化的策略,由此,在这里开启了生成-女性延伸至生成-音乐(becoming-music)的路径。在第五章“生成-动物中‘感觉的逻辑’”中,我讨论了电影中的生成-动物(becoming-animal)与感觉逻辑之间的关系,找到它在情感-影像(affection-image)中的表达形式。正如先前提到的,第六章“声音机器的(解)辖域化力量”,终于,通过把电影中进入声音及音乐的传统方式和德勒兹式建立音乐的权力进行对比,来研究生成-音乐的诸多方面。在此,我认为,也许正是通过音乐的去个性化(depersonalizing)力量,“一种新的人”才有可能从此诞生。
所有的章节呈现了由思想、感觉、情感、运动和静止——全都与生命形象的内在性平面有本质联系——构成的根茎网络。我们已经开始生活在一个视觉文化的基体中——虽然并不一定像沃卓斯基姐妹(Lana and Lilly Wachowski)的《黑客帝国》(The Matrix,1999)向我们展示的那样。为了说明媒介文化的基体是如何同德勒兹如此珍视的内在性平面相联系的,我将在导言的最后分析《黑客帝国》是如何呈现这种基体形式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