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危局
》
售價:HK$
84.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HK$
77.3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HK$
132.2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HK$
55.8
|
編輯推薦: |
1.这本开创性的图书揭示出,正是大脑的运作方式导致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做出许多糟糕的决定。所有人都容易受到认知偏见的影响,这可能会破坏我们与爱人、朋友、同事和整个社会的关系。作者不仅列举并详述了各种偏见的源起、表现、相关生活场景、好处和坏处,并介绍应对方法,辅以练习进行巩固;还介绍了与持有非理性信念的人进行沟通调和的方法。正文语言亲切平和,案例多且有趣,贴近生活引起共鸣。2.作者格列布·齐布尔斯基是享誉盛名的认知神经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他在认知神经科学和行为经济学方面有超过15年的研究、实践经验,同时有超过20年的人际关系咨询经验。《时代》《科学美国人》《今日心理学》《新闻周刊》《对话》CNBC、CBS News、NPR等媒体对他进行近400次采访并撰写专栏文章介绍他的前沿思想。
|
內容簡介: |
我们都想要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真诚的人际关系,但“隐藏”的认知偏见可能使我们看不到真相、导致误解,进而对关系造成威胁或破坏。《盲点:克服认知偏见,优化人际关系》生动地讲述了大脑的运作方式,第1章总述认知偏见;第2~6章列举详述了各种偏见的源起、表现、相关场景、好处和坏处,并介绍应对方法,辅以练习进行巩固,并介绍如何与持有非理性信念的人沟通调和。帮助读者既不必压抑自己的直觉和感受,又能做出明智的决定,打破幻觉。
|
關於作者: |
格列布·齐珀斯基(Gleb Tsipursky) ·曾任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员、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知名咨询公司“灾难规避专家”首席执行官,管理咨询界领袖;·畅销书作家,作品被翻译成中文、韩文、德文、俄文、波兰文、西班牙文、法文等多种语言;·知名媒体撰稿人。 郭晓薇·心理学博士后;·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戴维森文理学院访问学者;·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访问学者。
|
目錄:
|
第一章 用直觉处理人际关系可靠吗? 001
我们如何作决定? 002
自动驾驶系统——随心所欲的大象 004
意识系统——机敏的大象骑手 005
我们需要直觉还是觉知? 007
直觉常常有用 007
直觉常常有偏差 008
纠正偏差的12种方法 009
第二章 为什么人们喜欢“贴标签”? 025
“双标”也许是本能 027
基本归因偏差 027
纠正基本归因偏差 029
一竿打翻一船人 031
群体归因偏差 031
纠正群体归因偏差 034
门缝看人扁 035
终极归因偏差 035
纠正终极归因偏差 036
第三章 我比别人更机智吗? 039
“大家都先听我说” 041
虚幻优越感 041
消除虚幻优越感 045
“我可不能比你差” 047
社会比较偏差 047
纠正社会比较偏差 049
不是故意要甩锅 051
自我中心偏差 051
纠正自我中心偏差 052
“无缘无故”的苛待 054
尖角效应 055
消除尖角效应 057
“莫名其妙”的欣赏 059
晕轮效应 059
消除晕轮效应 062
第四章 为什么说不通又哄不好? 065
“你到底什么意思” 067
透明度错觉 067
打破透明度错觉 070
站着说话不腰疼 073
知识诅咒 073
打破知识诅咒 075
“大家都会支持我” 076
虚假共识效应 076
消除虚假共识效应 078
“这有什么大不了” 080
共情鸿沟 082
跨越共情鸿沟 083
第五章 为什么劝不动又争不过? 087
“不差我一个” 088
旁观者效应 088
破解旁观者效应 090
凡事只往好处想 092
乐观主义偏差 094
纠正乐观主义偏差 097
泼冷水的乌鸦嘴 100
悲观主义偏差 100
纠正悲观主义偏差 102
“别教我做事” 106
抗拒心理 107
应对抗拒心理 110
专家的话可靠吗 112
权威偏差 112
克服权威偏差 114
对明显的事实视而不见 117
雄辩达人应对指南 117
认清事实五步法 119
参考文献 124
专业词汇表 139
后记 144
致谢 147
译者后记 149
|
內容試閱:
|
请扭头看看你的身后。我没开玩笑,请转过头去,看看身后。
这样做让你有什么感觉?可能脖子有些不舒服,对吧?你看见什么了呢?除非有猫头鹰的血统,否则你不能把脖子拧过180度,所以你所看到的身后的视野一定不是完整的。
对我们来说,身后是盲点,意味着危险,我们从小就学会了用扭头回望的简单动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你大概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学会这样保护自己的了,但可能还记得驾驶教练在教你变道时,要求你不能仅依靠后视镜,还要亲自回头去确定—与身后的盲点不同,汽车后视镜的盲点并不明显,但无视它同样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我驾车时没有按教练的指示去这样做,可能此刻都没有机会坐在这里写书。在我的记忆中,我有好几次因为在高速公路变道时回头扫视盲点,得以幸免于灾难性的车祸。
不幸的是,我们的头脑中也隐藏着这样的盲点,学者们称之为“认知偏差”。它们往往会损伤人际关系和生活的很多方面,可是却没有教练教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关心理盲点性质及危害的研究还相对较新,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学者每年仍在提出越来越多的认知偏差类型。到目前为止,已被发现的有一百多种,随着更多信息的出现,这个数字还在增长。过去几年中,在“纠偏(debiasing)”(减少或消除认知偏差的做法)方面涌现出更为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我们由此获得了许多解决心理盲点的新技术。
一般而言,一个研究领域发展成熟到可以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的程度,需要等上几十年的时间,可在我看来,这样等待是不道德的。每天都有人因为陷入认知偏差而遭受不同程度的痛苦,由此产生的误解和错误导致恋人、朋友、家人、同事和社群成员之间关系受损甚至破裂。从社会层面来看,认知偏差也在发挥破坏作用,一些严重的群体极化和敌对事件往往都源于人们没有意识到人际心理盲点,对其恶劣后果未加防范。
可悲的是,关于应该如何与人打交道(无论私人关系还是工作关系),传统的建议总是“跟随直觉”—你一定听过这种说法,类似的还有“相信你的直觉”“表现真我”或“跟着感觉走”。然而,这样的建议与关于大脑神经的最新研究并不相符,没有考虑到大脑的基本构造决定了我们必然会犯主观认知上的错误。每当我看到有人受“跟随直觉”之类的不靠谱建议的影响,做出一些伤害原本美好的人际关系的举动时,就深感沮丧、悲伤和愤怒—也许他们表现得像“真实的自己”,以为搬起的石头是件利器,没想到只能砸到自己的脚和自己的人际关系。那么,为什么人们爱听这样的建议?因为它听起来让人感觉良好,所以我们的直觉深受吸引。然而遗憾的是,直觉适应的只是远古时代的稀树草原,而不是现代世界的环境。若想拥有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就不能追随原始本能,而是要利用文明的积累,试图弥补人类思维固有的缺陷。
因此,我写了这本关注人际互动中认知偏差的书。与绝大多数类似主题的著作不同,本书真正的价值在于,可以让你学习基于最新研究成果的“纠偏”技术,帮助你免于作出危险的、失误的判断,营造美好的人际关系。
在阅读本书时,应按原本的章节顺序,因为每一章都建立在前一章的基础上,前面章节中提到的概念,后面的章节将不会再解释,因此我强烈建议读者从头到尾阅读本书,而不是随便翻到哪里看哪里。
你会看到我在整本书中多次提到:我强烈建议你在遇到练习的时候就去完成它。对于这一点,我是非常认真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强烈”二字下面用着重号。这些练习部分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随意取用的。纠偏研究表明,仅仅知道这些心理盲点,并不能有效地预防它们出现。我们需要确认:①认知偏差在何处影响人际关系;②认知偏差如何在过去、现在、未来伤害我们;③解决这些心理盲点的具体计划。我们设计书中练习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完成上述三个步骤。只是轻松地阅读,不做练习,是没有效果的。
让我们开始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和人际关系免受心理盲点的影响吧。在第一章中,我们将探讨有关大脑结构的最新发现,讨论为什么人们存在认知偏差及解决这些偏差的有效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