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HK$
85.8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4.9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HK$
151.8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HK$
107.8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
巴拉吉预言
》
售價:HK$
74.8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HK$
98.8
|
內容簡介: |
本书侧重于介绍压力容器设计方法和运行维护过程的绿色化。主要包括四章:第1章概括了压力容器全球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整体发展情况;第2章介绍压力容器轻量化绿色制造技术。分为材料许用强度系数调整、低合金高强度钢开发应用与轻量化设计制造、换热器的协同设计技术、奥氏体不锈钢应变强化工艺控制、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五节内容进行阐述;第3章介绍压力容器长周期绿色运维技术.分为工程风险评估、在役承压设备合于使用评价、在役压力容器的检测监测预警、灾前预防与灾后恢复控制四节内容进行阐述;第4章对压力容器绿色制造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工机械、储运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供相关生产企业、设计院及研究院从事压力容器设计和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關於作者: |
陈学东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国家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国际压力容器学会亚大地区委员会委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科学与工程,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9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
|
目錄:
|
丛书序一丛书序二丛书序三前 言第 1 章 概述 11.1 压力容器 21.2 全球压力容器技术发展趋势 21.2.1 设计制造通用化和标准化 21.2.2 服役条件的极端化 21.2.3 设计制造与维护的绿色化 31.2.4 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 31.3 我国压力容器技术整体发展情况 41.3.1 压力容器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41.3.2 我国压力容器设计边界逐步拓展 41.3.3 实施基于风险与寿命的设计制造 61.3.4 深入推进高端、 绿色、 智能制造 61.3.5 关键技术突破确保长周期安全运行 61.4 我国压力容器绿色制造技术总体情况 71.4.1 轻量化绿色制造 71.4.2 长周期绿色运维 10参考文献 14第 2 章 压力容器轻量化绿色制造技术 172.1 材料许用强度系数调整 182.1.1 材料许用强度系数 182.1.2 我国压力容器安全系数的发展过程 192.1.3 调整安全系数实现压力容器轻量化 222.1.4 调整安全系数的推广应用 302.2 低合金高强度钢开发应用与轻量化设计制造 312.2.1 压力容器用钢的开发与应用 312.2.2 大型加氢反应器轻量化设计制造 352.2.3 大型乙烯球罐轻量化设计制造 502.3 换热器的协同设计技术 562.3.1 强化传热带来的轻量化 562.3.2 协同设计带来的轻量化 762.4 奥氏体不锈钢应变强化工艺控制 942.4.1 发展历史 952.4.2 强化原理及其实现方式 962.4.3 强化应力确定方法 982.4.4 应变强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992.4.5 深冷容器设计 1002.4.6 深冷容器制造与检测 1042.4.7 应变强化工艺优势 1072.5 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 1082.5.1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概述 1082.5.2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材料体系 1092.5.3 碳纤维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设计 1122.5.4 碳纤维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制造 1162.5.5 碳纤维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研发情况 118参考文献 119第 3 章 压力容器长周期绿色运维技术 1273.1 工程风险评估 1283.1.1 RBI 技术及发展历程 1283.1.2 成套装置 RBI 技术 1313.1.3 RBI 技术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 1373.2 在役承压设备合于使用评价 1473.2.1 一般环境 1473.2.2 苛刻环境 1483.3 在役压力容器的检测监测预警 1513.3.1 在役压力容器失效模式及检测监测 1513.3.2 基于特征安全参量的在线监测预警 1593.4 灾前预防与灾后恢复控制 1683.4.1 高耸塔器风致疲劳寿命分析 1683.4.2 火灾过烧后损伤状况快速检测评价 1753.4.3 海洋管道悬跨和偏移安全性评估 180参考文献 186第 4 章 未来技术展望 191参考文献 194
|
內容試閱:
|
《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为了实现“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扩大轻工、纺织等优质产品供给,加快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压力容器是承受一定内压或外压、包容化学(危害性)介质压力边界、具有潜在泄漏和爆炸危险的承压类特种设备,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量大面广,广泛用于石化、冶金、电力、燃气、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重要领域;二是失效事故频发,压力容器往往承受高温、高压、低温、深冷、易燃、易爆、有毒或腐蚀介质综合作用,一旦发生失效,往往并发火灾、爆炸、环境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灾难性事故,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为此,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将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与高铁、大飞机、核电等列为高端装备,要求提升产品质量与核心竞争力。推行压力容器绿色制造,建立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是加快实施制造强国建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之一。21世纪初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快速变化、资源品质劣化和能源结构调整,压力容器逐渐向高温、高压、低温、深冷、复杂腐蚀、超大容积、超大壁厚、超长超高等极端方向发展,传统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技术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压力容器科技工作者在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部支持下,“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在先后解决了典型腐蚀介质环境下含缺陷结构合于使用评价、成套装置失效风险评估以及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加工工艺等技术难题的基础上,突破了“拓边界、修准则、控风险”技术瓶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基于全生命周期风险控制的设计制造与维护技术方法,研制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50万吨级醋酸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急需的多种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使得我国重要压力容器基本不再依赖进口,万台设备失效事故率逐年下降,已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局部领跑的跨越。近年来,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压力容器不断大型化,大型化往往导致重型化,壁厚达400mm,有的甚至超500mm,重量超千吨,不仅耗材耗能费工,而且加工制造困难,甚至超出现有建造能力,产生新的失效模式,留下安全隐患。国内外都曾出现多次重型压力容器失效事故,如近年来十多个厚壁压力容器由于设计制造能力限制,存在先天性裂纹,材料韧性差,设备在水压试验过程中就发生了脆性断裂。因此,如何在确保本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超大型、重型压力容器的轻量化绿色制造,是我国压力容器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同时,研究重要压力容器在脆性断裂、塑性失稳以外失效模式下的安全性以及台风、火灾、地震等灾害条件下的灾前预防与灾后控制技术,减少失效事故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污染、实现绿色运行,也是压力容器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此外,近年来全球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正孕育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我国传统压力容器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与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我国压力容器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进而加快绿色制造体系的建立,是我国压力容器科技工作者需要关注和探索的另一重要问题。压力容器绿色制造技术的发展目标是在保证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全生命周期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压力容器绿色制造包含设计方法、制造工艺、运行维护三个方面。本书侧重于介绍设计方法和运行维护的绿色化,主要从材料许用强度系数调整、低合金高强度钢开发应用与轻量化设计制造、换热器的协同设计技术、奥氏体不锈钢应变强化工艺控制、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等方面来阐述压力容器轻量化绿色制造技术进展;主要从工程风险评估、在役承压设备合于使用评价、在役压力容器的检测监测预警、灾前预防与灾后恢复控制等方面来阐述压力容器长周期绿色运维技术进步,最后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本书具体撰写分工如下:第1章由陈学东、范志超、郭晓璐撰写,第2章由陈学东、崔军、章小浒、周兵、郑津洋、徐双庆、郭晓璐、聂德福撰写,第3章由陈永东、陈炜、范志超、董杰、周煜、朱建新、艾志斌撰写,第4章由陈学东、范志超、郭晓璐、徐双庆撰写。感谢“压力容器绿色制造技术”撰写组所有成员的辛勤工作。愿本书的出版,能进一步增进行业技术交流,共同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