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HK$
54.9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HK$
109.8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HK$
106.4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HK$
87.4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HK$
66.1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本书适合用作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培训读本
高校师生理论学习辅助教材
展现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
揭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
前瞻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进程
总结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对理想社会不懈追求的成果,凝聚着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及先进思想家力求摆脱奴役和依附、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憧憬与渴望。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鼓舞下,人类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经久不衰的社会历史的活剧。在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引下,百年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进程。本书既全面展示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历史进程,又深入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合理性、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的必然性。
|
關於作者: |
顾海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社政司司长,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与世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共四卷)等。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目錄:
|
导语/
一、探究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意义
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时间段”探索/
三、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地位的思考/
四、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及其时代意义的思考/
五、“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全面把握/
第一章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条件/
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二、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莫尔/
2闵采尔/
3康帕内拉/
4温斯坦莱/
三、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摩莱里 /
2马布利/
3巴贝夫/
第二章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历史地位/
一、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1圣西门/
2傅立叶 /
3欧文/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1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揭露和批判/
2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主张/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第三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
2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实践/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1唯物史观的创立/
2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3《共产党宣言》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1848年欧洲革命及其经验总结/
2国际工人协会的创立及其影响/
3《资本论》的创作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证/
第四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一、对巴黎公社经验教训的理论总结/
1巴黎公社革命/
2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
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阐述/
1《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阐释/
2《反杜林论》等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阐述/
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科学社会主义系统阐述/
三、研究资本主义新变化,探求社会主义革命新策略/
1关注和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2探索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策略/
3探求俄国革命和走向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第五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一、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1时代变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命运之争/
2列宁对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
3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4列宁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
二、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史无前例的新课题/
1俄国的“战时共产主义”/
2新经济政策实施与“第二个党纲”/
3列宁晚年对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六章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与苏联模式的浮沉/
一、布尔什维克内部的理论纷争/
1列宁主义的认识分歧/
2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论争/
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历史贡献/
1国家工业化的实施/
2农业集体化运动/
3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
三、苏联模式及其影响/
1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
2苏联模式的推广与影响/
第七章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及剧变/
一、苏联的改革与调整/
1赫鲁晓夫时期的调整/
2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
二、东欧国家的改革探索/
1南斯拉夫的改革探索/
2波兰的改革探索/
3匈牙利的改革探索/
4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探索/
三、苏东剧变及其历史教训/
1苏东剧变/
2苏东剧变的原因与教训/
第八章新中国的成立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历史性的选择/
1古老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的三大斗争及其失败/
3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新中国的建立/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
2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伟大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1发现苏联模式的弊端/
2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
四、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取得的成果及遭受挫折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丰富成果/
2探索过程中发生挫折的原因/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一、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开启/
1对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的清醒审视/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2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1在国际风云变幻中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十章谱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一、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
1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
2实现中国梦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契合/
3 实现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
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历史方位的新判断/
2新时代的主题/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三、开创新时代治国理政新格局/
1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4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5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贡献/
|
內容試閱:
|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对社会主义有着美好向往与憧憬,但在现实中却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力量以及通向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因而只能是流于“空想”的一种思潮或学说。16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的先进思想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绵延500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初级形态。托马斯·莫尔等人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则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集大成者。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走过了300多年的历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都出现过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几乎影响整个欧洲国家,在贫苦劳动大众中得到广泛的传播。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料,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后,空想社会主义日渐失去了影响。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前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使资本主义的要素得到解放。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14世纪和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16世纪的西欧,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劳动分工的细化,促进了商品生产;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地的开拓,扩大了世界市场。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形成;手工业者和农民的两极分化速度加快,资产者和无产者两支新生的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大批有人身自由但丧失一切生产资料的无产者,二是开办工厂、矿山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财富。在封建社会内部,通过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已经逐渐形成了这两个条件。然而,单靠这样的途径来积累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就会像蜗牛爬行一样,将经历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远远不能适应15世纪末以来地理大发现所造成的欧洲国家对世界贸易扩张和财富掠夺的需要。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便使用野蛮的暴力手段,加速了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迫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劳动者,并把生产资料和财富迅速地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这个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在西欧大致是从15世纪末开始的,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
15世纪末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在欧洲开始出现。16世纪,这种工场手工业有了发展。毛纺织业是当时发展最快的一个部门,英国是羊毛原料的最大供应者。欧洲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尼德兰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对原料的需求。羊毛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刺激了英国养羊业的发展。养羊业比耕作业更有利可图,贵族、地主争相经营养羊业。他们除了把自己的土地变成牧场以外,还用暴力手段掠夺农民的土地,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拆除和烧毁农舍和村庄,用栅栏和篱笆把大片土地围起来,在土地的周围挖上壕沟,把耕地改为牧场。这种强制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在英国历史上叫作“圈地运动”。
马克思在研究原始积累时期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时指出,这种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基础的变革的序幕,是在15世纪最后30多年和16世纪最初几十年揭开的。对农村居民土地的掠夺,延续了几个世纪,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转化为现代私有财产——这就是原始积累的各种田园诗式的方法。这些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合并,为城市工业造成了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阶级的必要供给。”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流浪,沦为乞丐。15世纪末期和16世纪,西欧一些国家进行了惩治流浪者的血腥立法。
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发点。在原始积累过程中,一方面,小生产者遭到强制剥夺,失去生产资料,变成一无所有的劳动者;另一方面,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转化为资本。这是一个用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指出:“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在16世纪的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刚一破土,就表现出了与封建生产方式的区别。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无论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还是工人阶级,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都表现出了与过去极不同的特点。广大劳动群众从人身依附的封建关系中走出,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实际上,在新的生产方式中,工人生产得越多,他们能够消费的却越少;他们创造的价值越多,他们自己却越没有价值、越加低贱;他们生产的产品越完美,他们自己却越畸形;他们创造的对象越文明,他们自己却越陷于“野蛮”;他们的劳动越机巧,他们自己却越显得“愚笨”,越成为受资本支配的奴隶。从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出发,揭露和批判现实社会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与矛盾,以现实为基础构建新的理想社会,成为当时进步的思想家的任务,16世纪初兑现这一任务的最重要的思想家就是一批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几乎同时出现于西欧主要国家。
英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较早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就开始了。新兴资产阶级用启蒙思想为自己的前行开辟道路,而无产者则把空想社会主义作为战斗的理论武器。莫尔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是伴随早期无产者的斗争而出现并与之相适应的理论表现。
同英国相比,16世纪初的德国是一个经济上分散落后、政治上封建诸侯割据、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的国家,1517年爆发了一场披着宗教改革外衣的反封建运动,引发了众多平民和工人的参与并逐步发展成农民起义。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在同劳动人民长期接触并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疾苦之中,在引导劳苦群众革命实践之中应运而生。
意大利尽管早在14世纪就出现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但一直到16世纪,它却在经济上停滞落后,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大部分领土处于西班牙的蹂躏之下,加之罗马天主教教廷对所谓“异端邪说”的残酷控制和人身迫害,意大利人民的处境异常痛苦,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敌入侵的斗争接连发生。正是在这种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中,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仅成了反抗外国入侵和封建教会的英勇斗士,而且成了批判剥削制度和黑暗社会的思想家。
17世纪40年代,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尽管作为主力的城乡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的英勇斗争对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处境并没有得到什么改善,广大农民不但没有获得土地,反而在日益扩大的“圈地运动”中不断破产,“羊吃人”现象更加严重。在这次革命中,英国正在无产阶级化的劳动群众试图直接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展开了历史上著名的掘地派运动。在掘地派运动中,空想社会主义由思潮而向运动急剧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