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103.0
《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售價:HK$
66.1
《
开宝九年
》
售價:HK$
54.9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HK$
109.8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HK$
109.8
《
《证券分析》前传: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与证券分析方法
》
售價:HK$
134.3
《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售價:HK$
78.2
《
服务的细节136:提高成交率的50个销售技巧
》
售價:HK$
65.0
|
編輯推薦: |
1.双封设计,采用进口纯质纸,双色印刷,
2.30年心理教育、辅导一线实战经验,深度剖析64个家庭的真实案例,聚焦亲子关系互帮互助新理念。 3.后喻文化,终生学习的父母才能助推孩子。 4.符合2022年国家倡导逐步推进的家庭教育指导理念,是最新的温和管教实用指南。
|
內容簡介: |
第一部分 半步之外,用距离保持彼此的欣赏 第二部分 温和管教,让孩子成为受人欢迎的人 第三部分 助推,让孩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
|
關於作者: |
张丽珊:“丽珊幸福心理”创始人,国内著名心理专家,生涯导师,天津市耀华中学心理教师。
自1993年——至今坚守在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培训一线:
自1995年——至今在各大主流媒体开设心理健康、原生家庭、高效学习、职场解压和婚姻情感等专栏,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心理学家;
自2000年——至今担任十余家欧美企业心理顾问和管理顾问;
已经出版《青春期不迷茫》、《为青春期赋能》、《给孩子不伤害的爱》等20部心理学专著。
|
內容試閱:
|
第一部分 半步之外,用距离保持彼此的欣赏
丽珊幸福心理指出,亲子之间要保持半步之外的距离,既不能“嵌入式”,又不能相隔太远。
父母和孩子的嵌入式关系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为嵌入,父母对孩子的观察缺乏整体性;因为嵌入,父母无法站在客体角度审视自己的言行。父母用“别人家的孩子”来鞭策子女的动力不足,孩子用“别人家的父母”回怼父母的自以为是。双方不仅相互嵌入,还引入与外界的比较,唤醒彼此内在的羞愧感、自卑感,恶化情绪体验,降低生命能量。
近三十年,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给成年人创造了太多发展的可能,他们中有人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而疏于与孩子进行沟通,完全不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同在一个屋檐下,彼此更像陌生人。保持半步之外的距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可以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关怀和支持。
第一讲
父母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资源
孩子最先模仿的人就是父母或者是陪伴他成长的成年人。身教重于言教,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要要求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你决定要将生命传递给孩子之前,一定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检视自己是否能给孩子做好榜样,你的三观是否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你是否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你是否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你的情绪管理能力如何,是否能够心平气和地与周围的人互动?你的沟通能力如何,在沟通中能否给对方带来舒适感?你是否能将自己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并得到相应的反馈,实现情感互动的“闭环”?你的婚姻质量如何?父母恩爱、家庭气氛和谐是送给孩子最珍贵的人生礼物。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那么就从阅读本书开始,提高父母的自我修养,因为父母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资源。
自信、自尊、善良的孩子最可持续发展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说自己人生最成功的不是文学,而是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说最好的老师是他的母亲,教会了他什么是梦想和志向、学习和生活、人生和处世、坚强和不屈、诚实和耻辱、怜悯和同情、宽容和理解、大爱和亲情。莫言写了许多发生在他与母亲之间的往事,我选择其中两篇分享给大家。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们想象一下这个情景,莫言躲在草垛里反复地自责,“如果当时我走得慢点,如果我抱着壶而不是提着……”他可能还在想如何弥补这个损失……当他从草垛出来,如果母亲劈头盖脸地指责他不懂得生活的艰辛,平时做事毛手毛脚,母亲反复提醒却不长记性……小莫言是会更加自责,希望弥补过失还是出现逆反呢?“你怎么总是记得我犯的错呀?难道我替你干活的事情都忘了?”……
如何帮助孩子接纳自己,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我想莫言的母亲可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
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莫言的母亲尽管目不识丁,没有学过心理学和教育学,但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孩子,亲情就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会得到母亲的抚慰;告诉孩子什么是人生,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
在日常的亲子咨询中,父亲往往不喜欢接受心理咨询,一方面是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牙掉了咽肚子里,他们缺乏求助的意识;另一方面是他们的妻子看了心理学的书籍,尤其是上了心理学课程之后,更难相处了。一些男士跟我诉苦,自从妻子上了心理学课程之后,把课上听来的内容讲给老公和孩子听,把父子的行为对号入座,贴上“问题行为”的标签,“人家老师说被老公疼爱的妻子就会性格温和,和孩子相处更和谐。我脾气暴躁就是你不爱我,你毁了我的人生,还毁了孩子的人生……”妻子内置了许多显微镜,将老公和孩子的言谈举止高倍放大,争吵更多了,家庭气氛更加地紧张。
一些孩子跟我说,自从母亲学了心理学之后就变得神神叨叨,特别爱给他贴标签,用一些心理学的术语挖苦讽刺孩子,炫耀自己看透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令人生厌。由此孩子对心理咨询产生强烈的抵触。学了“非暴力沟通”课程之后家人间的沟通更加暴力了。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可能是讲师的思维架构缺乏系统论,单维度地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忽略了人与人之间沟通是存在差异性的;另一方面是学员本身的思维方式和归因类型。
妻子抱怨老公是造成自己脾气暴躁的罪魁祸首属于典型的归因问题。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F·海德在其1958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中首次提出归因理论。简单分为归因朝内和归因朝外。归因朝内指向自我,考虑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而归因朝外则将所有的责任推卸给周围的环境,包括他人、奖惩、运气、工作难易,等等。另一位心理学家韦纳在其理论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归因朝内的人,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稳定因素,他就会有安全感,认为只要我选择正确、充分努力,结果就一定会朝着我所期待的方向发展,他们往往有强烈的自信心、百折不挠,获得成功之后,对人生更加充满自信。但如果过度归因朝内而不善于向外部寻求帮助和支持,则会陷入焦虑之中。归因朝外的人,放弃了对事务发展的主动权,将成功寄托于外部环境,缺乏内部挖潜,无法获得安全感,怨天尤人,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权。当然,无论是哪种归因都要适度,过度就会出现新的问题。
心理学是一门涵盖性很强的科学,学一点碎片化的概念无异于盲人摸象。为人父母如果不学习教育方法是不行的,但如果学错了就更可怕。其实要想提升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感并不是那么难,多想想自己所拥有的,知足常乐,放弃与其他人的比较,多看到家人的付出,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那样你的目光自然就会温和,语气也会轻柔,以达到善解人意的效果。现在开启自我成长之旅,跟随我一步一步审视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