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走出原生家庭+重建亲密关系套装(中国ZUI懂关系的心理学家之一胡慎之20年咨询成果总结,《奇葩说》黄执中、资深心理咨询师周小宽推荐。)

書城自編碼: 376417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灵疗愈
作者: 胡慎之
國際書號(ISBN): 9787545570212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37.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HK$ 137.5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HK$ 97.9
木偶的恨意(法国悬念大师米歇尔普西悬疑新作)
《 木偶的恨意(法国悬念大师米歇尔普西悬疑新作) 》

售價:HK$ 64.9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HK$ 85.8
家、金钱和孩子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HK$ 64.9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HK$ 74.8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HK$ 74.8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HK$ 74.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4.8
《抱住棒棒的自己》
+

HK$ 114.8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全2册)》
+

HK$ 85.0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

HK$ 62.4
《别想太多啦: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
+

HK$ 78.2
《停止你的内在战争》
+

HK$ 79.4
《萨提亚冥想经典》
編輯推薦:
●直面原生家庭带来的情绪阴影
●疗愈原生家庭给的创伤体验
●与自己、与原生家庭和解
●活出更有力量感的人生

☆幸福感来自亲密关系。本书让你从一个个真实发生的案例中看到不用去踩的雷,修复亲密关系,完成二次成长
☆ 作者深耕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人际关系等关系领域,常年值守于心理咨询一线,累积了大量的真实案例,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 48堂心理课,帮你阻断家庭成员的负面情绪蔓延,告别消耗式的关系,看见自己,看见家人,让家成为你的滋养地
☆ 基于20年对上万例中国家庭个案的深入研究,是最适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关系心理课
內容簡介:
“原生家庭影响着我们的自我价值认同、人生姿态和关系模式。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发现积极的力量,为自己的人生赋能。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我们的必修课。”
在本书中,胡慎之结合多年个案经验,直面原生家庭给成年人带来的种种内心冲突:剖析了家庭冲突背后的真相,探讨了原生家庭如何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思维、行为方式,分析了家庭角色错位或缺失在成长过程中对一个所造成的影响,并给予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修复家庭关系的若干方法,带领每一位成年人重新审视并理性看待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得与失,认识到原生家庭并非一个人的宿命,解开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困局,为今后的人生赋能。

“重建亲密关系,并不是和好如初,破镜重圆,或回到热恋期,而是重新去建立一段真实的关系,一段真实接触的关系。重建亲密关系,不是为了一起慢慢变老,而是为了不断学习与成长,为了享受重建亲密关系这个过程。”
当我们认为自己不完美时,就容易认为我们无法拥有一段真正的亲密关系。在本书中,胡慎之结合多年个案经验,剖析亲密关系问题的心理成因,梳理何为亲密关系、其形式有哪些,如何在亲密关系中保持边界感,带你重新认识亲密关系,学到简单有效的重建亲密关系的方法,在家庭中找到积极的力量。同时,让每一个人都切实感受到:任何亲密关系的建立,都需要我们用心和投入,而只有告别消耗式的关系,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
關於作者:
关系心理学家,向日葵爸爸发起人,中国最ju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
拥有20余年的咨询实践经验,15000余小时的个案经验,曾任CCTV《心理访谈》特邀嘉宾,湖南卫视《变形计》特邀心理顾问,著有《如果父爱缺席》《高情商沟通术》等作品。
目錄
目录

第一章? 层层迷雾:家庭冲突背后的真相

为什么我们忍不住要互相伤害 003
太懂事的孩子:容易形成低价值感 009
让你觉得压抑的家:家庭发生危机的信号 015
为什么你会没有存在感 020
自我价值感冲突:我付出那么多,可家人还是小看我 025
不健康的自恋,导致冲突不断 031
内疚感冲突:你为什么会内疚 037
家庭动力不足,让家死气沉沉 043
家庭动力涣散,会失去很多快乐 049
家庭动力涣散,让家人各自为营 051
家庭动力崩溃,让家一点就炸 055
掌握好个体化和依赖的度:促进家庭健康 060
走出理想化的怪圈,做真实的自己 065

第二章? 追根溯源:你的原生家庭如何塑造你

我为什么会是我 073
被对待的方式,就是你对待世界的方式 078
你的性格和行为模式里,藏着你的原生家庭 083
父母关系是亲密关系的最初模板 089
对父母的忠诚,让你复制父母的命运 094
过度依赖他人而获得满足的人和完美的父母 099
友好、顺从的孩子和溺爱、赞赏孩子的父母 104
破坏性的孩子与惩罚性的父母 108
失控、愤怒的人与无能的父母 113
孤儿心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 118
认同和投射性认同:影响你对人和事的看法 124
产后抑郁:和幼年经历有关 130

第三章? 深入探究:家庭角色的缺失与错位

爸爸的四个功能 139
角色缺位与混乱 145
缺席的父亲可能贪玩 150
缺失父爱的女孩,一生都在找爸爸 155
缺失父爱的男孩,一生充满无力感 161
成年后,与缺席的父亲分离 166
单亲妈妈:扮演还是创造一个好爸爸? 171
做足够好的妈妈,不做理想型妈妈 176
别让孝顺成为捆绑自己的绳索 180

第四章? 修复之旅:家人的沟通、滋养与成全

期望家人改变,是一个自寻烦恼的命题 187
你是在使用语言暴力还是在沟通 193
运用冰山理论,理解家人的感受和渴望 199
避免四种功能不良的沟通模式 205
一致性沟通带来美好关系 210
总是感觉委屈的人体察不到他人的爱 215
爱的感觉是成全,被爱的感觉是滋养 221
走出全能自我和全能父母的幻觉 228

第五章? 重塑自我:走出原生家庭的困局

你想过好你的人生,就无法面面俱到 235
可以有贡献,但不要成为“工具” 240
想被父母尊重,你需要适当叛逆的机会 245
脱离家庭丑闻的影响 250
接受、修复、阻断,三步疗愈童年创伤 255
以“我们”开头的表达方式,是合作的开始 261
完成分离,才能更好地成长 266
----------------------------------------------
第一章 亲密关系:你的家在滋养你,还是在损耗你
你的家是垃圾场,还是蓄水池
谁是家里最需要照顾的人
为什么你的家人经常生病
为什么你离不开伤害你的人
家庭中的核心恐惧
家庭中的三角关系
未能出生的孩子对家庭的影响
美好的家庭不需要争权夺利
怎么和控制欲强的家人相处
为什么你总是想攻击他人
与父母同处一个屋檐下该怎么生活

第二章 情绪表达:家人间的影响与共情
对待家人时,为什么你的情商为零
你是在表达情绪,还是情绪式表达
适度吵架能拉近双方距离
多注意家人的隐性情绪
长期不表达情绪,会令亲密关系更疏远
遇到一个没有笑脸的家人,你辛苦了
你在同情家人,同时也在嫌弃他
情绪的相互影响与共情
阻断家庭成员的负面情绪蔓延

第三章 相处界限:守好自己与家人间的边界
爸妈,你们吵架不要再拉上我了
爸妈感情很好,我却妒忌妈妈抢了爸爸
“若要好,老敬小”是一种自我负责
太负责任,是在剥夺家人独立与成长的权利
纠缠是一个相互消耗的过程
建立个人的边界意识
有些亲戚不要也罢
你渴望别人尊重你的边界,却开着门
家庭中的边界与自尊

第四章 两性: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居于第一位
性的模式,就是关系的模式
你是爱的勒索者或操控者吗
婚姻中的讨好与指责
男人、女人分别在追求什么
怎样摆脱“凤凰男”与“樊胜美”的角色
遇到妈宝男,你该怎么办
“男孩丈夫”如何成为男人
“女孩妻子”如何成为女人
成为对方的欣赏者,让爱情常鲜
屡遭背叛,可以果断离开
如何面对离婚

第五章 稳固重建:收获持续的幸福
亲密关系就是你的内在关系模式
亲密关系的三个阶段及其挑战
好好谈一次恋爱,建立真实、良好的关系
减少过分期待,让亲密关系更牢固
告别消耗式的关系
家人的爱是接纳、看见和联结
用仪式感稳固家庭关系
內容試閱
太懂事的孩子:容易形成低价值感

在我国,“乖巧听话”常常是对一个好孩子的定义。小时候,我们在父母面前可能特别乖巧听话,等做了父母,我们又总是希望孩子是乖巧听话的。
其实,乖巧听话的背后是孩子在喂养自己父母的情绪。孩子过于乖巧听话反映出亲子关系很有可能是不够健康的。
我在网络上看过一个视频,夫妻吵架之后,各自在房间里闷闷不乐。小男孩看到妈妈不开心,就跑到自己房间拿出小丑面具来逗妈妈。可是,这次妈妈没有像以前那样露出笑容,只是静静看着前面发呆。于是,小男孩来来回回换了好多次面具,拼命在妈妈面前扮鬼脸。一个小时过去了,妈妈终于笑了,小男孩已经累得满头大汗。
不知道你看到这个场景的感觉怎么样,是羡慕这位妈妈有个懂事的孩子,还是同情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就要去哄父母?也有可能,你会想起自己小时候,也经常因为要去照顾父母的情绪而心力交瘁。
父母情绪不稳定,常常眉头紧锁或发脾气、哭喊等,会给孩子带来非常焦虑的感觉。过去,我们常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实际上这些孩子都是非常焦虑的。因为他们不仅要干各种原本不应该由他们去干的活儿,还要面对终日劳苦忧愁的父母。他们被逼着变成“小大人”,表面上特别懂事、独立,心里却经常感到悲伤,甚至已有创伤。他们一方面感觉到愧疚,觉得自己没能照顾好父母,或是给父母带来了负担;另一方面他们也会自怜。
这些“小大人”内心也向往做无忧无虑的任性的孩子,当他们长大了,其中一些人可会变成“大小人”,反过来需要被人照顾,这就是一种补偿心理。
即便最后没有变成“大小人”,他们和原生家庭的关系也会纠缠不清,双方都没有办法成为独立的个体。当他们成年后要发展自己、做事情或者定目标时,会不由自主地看父母的脸色。他们做事情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父母高兴。
说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在我年幼的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妈妈每天为了生计忙碌担忧。学校要开运动会,我必须要有一双白球鞋才能参加。我为这个事情焦虑不安了很多天,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向妈妈开口,说要买一双白球鞋。这时妈妈忽然就哭了,责怪学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我看到了妈妈的脆弱,觉得自己特别不懂事,于是就安慰妈妈说没关系,我不去参加运动会了。当时我表现得特别乖巧懂事,但是现在的我总是会心疼当时的自己。后来,妈妈还是借了钱给我买了白球鞋,但是每次我穿上那双鞋都会觉得很内疚,觉得给父母带来麻烦了。
其实,像这种“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不会很大,毕竟这同时也会激发孩子自立和奋斗的意识。对孩子负面影响更大的是与经济条件无关的那种不得不去“哄父母”的行为。
很多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方式是让孩子来迁就和适应自己。这种反过来需要孩子照顾自己感受的父母,本质上是在用愧疚感来控制孩子,会给孩子的自我价值带来破坏。
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孩子总是乖巧、听话、懂事,哄父母开心,这里面既有孩子对父母的爱,也有害怕,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让人心疼的生存策略。当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不开心,情绪不稳定,每次都要孩子妥协、改变时,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并不是很爱自己,只有迎合父母、哄父母高兴了,才可以得到父母的爱。这是很可悲的。如果孩子无论做什么都没办法让父母开心,他就没办法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感。
我有一个关于成年人的个案。他年龄已经不小了,但每次进咨询室时都会先盯着我看,说要看看我到底喜不喜欢他,或者会不会很讨厌他。后来他告诉我,很小的时候,他每次回家前都要调整一下情绪。因为他的妈妈每天都是愁眉苦脸的,忙碌地操持家务。他从来没见过妈妈很开心的样子,哪怕是吃饭的时候,妈妈都是吃完就默默转身一个人去厨房了。所以,他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压力很大。
他记得有一次,他得了一朵小红花,开心地回到家,可是叫了妈妈几次,妈妈都没听到,她好像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说那一刻他觉得好绝望,甚至很担心妈妈会死掉。从那以后,他就开始去替妈妈做很多事情,但是因为妈妈特别挑剔,觉得他什么都做不好,所以他总是能看到妈妈嫌弃的表情。这让他觉得来到这个世界很没有意思。在这个家庭里面,妈妈似乎不是一个发光体,而是一个黑洞。无论他在外面多么兴高采烈,只要一回家走到妈妈身边,他就感觉身上的能量全被吸光了。
其实,孩子成为父母情绪上的照顾者,是中国文化里面常有的现象。在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中,《戏彩娱亲》讲的是一个70 岁的老头还在通过扮小孩来逗父母开心,当他摔了一跤很疼时,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还躺在地上故意学小孩子哭。这个老头儿是很孝敬父母的,可是我从中多少看到了一些心酸。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怎样才能避免把孩子变成一个不得不喂养父母情绪的人呢?我建议你可以尝试这么做。
首先,觉察一下自己脸上的表情,去照一照镜子,看看里面的你是什么样的。很多妈妈跟我说,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不愿意跟自己交流了,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但是她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是不是眉头紧锁、愁眉苦脸、充满怨恨?当孩子看到妈妈脸上的表情是这样的时候,他内心的感受又会是什么样的?谁会愿意去面对一个黑洞?那一刻他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去照顾妈妈,于是就把自己藏起来了。
其次,你要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要分清自己的情绪和别人的情绪。自己的情绪自己负责、自己管理,不能让别人成为你情绪的垃圾桶。要分清你是在做事情还是在发泄情绪。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是在做事情,但其实只是在发泄情绪,比如生气的时候洗碗,把碗弄得乒乒乓乓响,甚至还给摔了。你想借此让他人更多地关注你,可是你忘了,你的这些负能量会传递给你的家人,让他们很不好受。他们没有义务来喂养你的情绪。
我们不妨找一个能够储存自己情绪的容器。这个容器可能是音乐,可能是绘画,或者其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这个安静的容器里,你可以慢慢地去觉察自己的情绪,接纳它,然后再去改善它。
最后,你需要与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边界。有个广告,画面中一个孩子端着一盆水给自己妈妈洗脚。虽然孩子的脸上是开心的,但如果我是那位妈妈,我会告诉孩子:“孩子你这样做妈妈很开心,但是妈妈可以自己完成这些事情,你只要完成属于你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就像我见过的一对夫妇,很多人都夸他们的孩子很棒,很孝顺,是父母的骄傲。可是那对夫妇很淡定地说,其实他们自己也活得挺好,孩子只需要成为自己就可以了。所以,父母更应该是孩子背后的支持者,而不是情感的索取者。
总之,当你能及时意识到自己脸上的表情让人不好受,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自己负责,应该和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边界以后,你跟家人之间的状态就会自然很多,家人也会愿意跟你沟通。而且孩子也不用再照顾父母,并且还有可能从父母身上学到处理个人情绪的能力。这样一来一回,积极的互动就产生了。
如果你是从小到大都不得不去“哄父母”的人,该怎样做呢?同样的道理,你需要意识到你不需要为父母的情绪过度负责,照顾好他们的同时,也需要跟他们建立一个健康的边界。
-------------------------------------------
为什么你离不开伤害你的人

地球不会因为没了谁就停止运转,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也不会因为离开谁就活不下去。但事实往往跟我们想的不一样,在很多亲密关系中,有的人明明被对方伤害得很深,就是无法离开对方。他每次跟别人谈及为什么无法离开对方时,好像总有各式各样的理由,比如为了孩子、为了家庭。
一位女性来访者对我说,她跟男朋友之间的关系好像出了问题。她对男朋友很好,对方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第一时间给予帮助。但男朋友经常欺骗她,劈腿,借钱不还。在日常生活中,男朋友对她百般挑剔,说她长得不好看,腿很粗,甚至有时还会羞辱她的父母。可她无法离开他。她不是没想过离开,只是每次好像都有很多东西拖着她,使她无法离开。
我相信有些人和这位女性有同样的困惑:对方都这样伤害我了,为什么我还是无法离开他?
很多时候,这是因为这些人本质上是依赖者。他们跟一个人建立关系时,会把一切都放在对方身上,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情感上。自己的世界里只有对方,自己的自尊、被回应的体验都来自对方。
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无法承载关系中的分离。有些人因为童年经历的一些创伤性体验(比如被抛弃、被忽略)而产生一种想法:只要不分离,你怎么对我都可以,我都能接受。在原生家庭中,父母没有给过他们归属感,导致他们无法主动分离,接受不了分离。
有些人经常觉得对方是伤害他的人,但又希望对方来拯救他。就像我上面提到的案例一样,她总觉得她的男朋友会改,会把她从这种伤害中救出去,尽管她男朋友就是伤害她的人。她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对方是唯一与她建立情感关系的人,跟被对方伤害相比,“没人回应她”是她更加害怕的事。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会导致他们离不开对方:对原生家庭、原生父母关系的忠诚。曾经有位来访者对我说,她跟丈夫之间的关系非常不好,但她妈妈经常教导她说夫妻就是这样子的,忍着就好。当她看到妈妈那种无奈而痛苦的神情时,她好像也认同了这种说法。这其实是对原生父母关系的一种忠诚,因为我们想做一个乖孩子,不想给别人添任何麻烦。
分离是痛苦的。当我们决定离开一个人,离开一段关系时,有些情绪或情感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
对于关系中的依赖者来说,离开一个人会让他们感到恐惧,因为这会触及他们的生存问题。依赖者平时需依附对方而活,离开对方,就等于断了他们的活路。比如,很多被家暴的女性之所以不肯离开丈夫,是因为她们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活下去,留在丈夫身边,起码他家暴完后还会给点儿钱或其他物质作为补偿。
对有些人来说,关系是必需的,关系的断裂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绝望的感觉。那会让人觉得自己特别孤独,就像一个人住在一座孤岛上,没有其他人的回应和陪伴。所以他们不是离不开,而是不想体会这种痛苦的感觉。
除了恐惧、绝望和孤独,还有一种感觉—自恋受损。所谓自恋受损就是,一个自恋的人,当他的自我价值感没有被外界接受时,就会引发对自我的彻底否定,从而陷入持续的抑郁状态,并伴有羞耻的体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酗酒或有赌瘾的丈夫身边总有一个认为可以改变他们的妻子,她们在这段关系里坚持着,似乎只有跟这样的丈夫匹配,她们才是完美的好女人。这种别人眼里的好女人,是她们赖以生存的自恋的一部分。她们如果离开这样的丈夫,就没办法继续扮演这种角色。她们不愿意去体验这种自恋受损的感觉,害怕自己不再是别人眼里的好女人,只是个糟糕的人,或根本没人喜欢的人。
当你意识到自己离不开伤害你的人时,你要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在跟伤害你的人相处时,不要反应大于选择。很多人面对伤害时,会有一种类似条件反射的反应。我之前接待过被家暴的来访者。有些女性明明知道自己说什么样的话会激起丈夫的愤怒,会被攻击,但还是忍不住说出“你打我啊,你不打我,就不是男人”这样的话。她们一方面觉得自己很无能,另一方面又很愤怒,所以会痛迎这种伤害,好像这样自己就能变成一个强大的人。
有时候逃避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逃避是一件羞耻的事,其实不然,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下次当我们再次面临伤害时,我们可以尝试选择逃避的方式应对,而不是条件反射般硬?上去。
第二,调整自己的认知。作为独立的成年人,你有能力去照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承担自己行为带来的结果。你如果还处在需要别人回应、照顾的孩子般的状态,就需要以新的角度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与此同时,你需要获得更多的支持。被伤害过的人通常会感到羞耻,而不愿将自己被伤害的事情说出去。这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会令你无法得到支持,从而进一步陷入这种无助的状态。我前面提到的那位女性之所以来咨询,就是因为得到了闺密的帮助,让她有勇气面对发生的一切,来寻求自己无法离开男朋友的原因。所以,请不要因为羞耻而不敢跟亲人或朋友分享你的遭遇,要记住,他们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第三,我们需要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包括生存价值。我的一位来访者拿着老公赚的钱来做咨询,所以一开始她感到特别羞耻。我跟她说:“如果有一天你能拿着自己赚的钱来做咨询,你觉得会有什么不一样?”后来,她找了一份工作。当她拿着自己赚的钱来做咨询时,她连走路的姿势都不一样了。这就是一个人有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后自信而有底气的样子。她不再害怕对方的离开会让自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第四,改变自己的不合理期待。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有时候一个人被伤害的次数多了,会形成一种舒适圈。这意味着他内心认同了伤害的存在,幻想着对方会改变,会幡然醒悟。这种期待是不现实的,伤害者不会突然明白伤害别人是不对的,需要醒悟的是被伤害者。
一段好的关系往往是舒服的、有序的。如果我们在一段关系中经常有受伤的感觉,这就证明这段关系需要调整,离开也是一种调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