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浪潮将至
》
售價:HK$
86.9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HK$
57.2
《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售價:HK$
184.8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HK$
85.8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HK$
140.8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HK$
96.8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HK$
123.2
《
你当我好骗吗?
》
售價:HK$
120.9
|
編輯推薦: |
《艺术哲学》一书是由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的美术史讲座汇集而成。他认为,艺术品的产生及艺术家的创作虽然看似偶然,但有其内在规律,本书即从历史、人文、社会、哲学等角度,从种族、环境、时代三个原则出发,分析介绍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尼德兰的绘画、希腊的雕塑等艺术的发展,旨在揭露艺术品的产生及其本质以及内在规律。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深入浅出,行文引经据典、娓娓道来,不但适合艺术专业人员来夯实理论功底、提高审美水平,也适合普通大众作为艺术启蒙读物来了解艺术的浩瀚世界、提高艺术修养。
|
內容簡介: |
《艺术哲学》辑录了作者丹纳在法国巴黎美术学校讲述美术史的讲义,共分为五部分。部分为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第二部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期意大利绘画的特征、主要形势和次要形势等;第三部分为尼德兰的绘画,介绍了其历史时期;第四部分从种族、时代、制度三方面介绍了希腊的雕塑;第五部分为艺术中的理想。本书“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对于我们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欧洲哲学起源之一——希腊雕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
關於作者: |
著者:丹纳(1828—1893),法国知名艺术批评家、史学家,精通希腊文、拉丁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曾在巴黎美术学校担任教授,开设美术史讲座,本书便是这一讲座的结晶。其主要著作有《艺术哲学》《拉封丹及其寓言》《现代法兰西渊源》等。
译者:傅雷(1908—1966),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翻译了大量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的著作。翻译代表作有《约翰·克里斯多夫》《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等。
|
目錄:
|
Ⅰ 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
29 章 艺术品的本质
79 第二章 艺术品的产生
Ⅱ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
135 章 意大利绘画的特征
152 第二章 基本形势
161 第三章 次要形势
180 第四章 次要形势(续)
193 第五章 次要形势(续)
217 第六章 次要形势(续)
Ⅲ 尼德兰的绘画
236 章 永久原因
295 第二章 历史时期
Ⅳ 希腊的雕塑
388 章 种族
423 第二章 时代
443 第三章 制度
Ⅴ 艺术中的理想
479 章 理想的种类与等级
494 第二章 特征重要的程度
532 第三章 特征有益的程度
560 第四章 效果集中的程度
|
內容試閱:
|
艺术品的本质
我的方法的出发点是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
步毫不困难。
一件艺术品, 无论是一幅画、一出悲剧、一座雕像, 显而易见属于一个总体,就是说属于作者的全部作品。这一点很简单。人人知道一个艺术家的许多不同的作品都是亲属,好像一父所生的几个女儿,彼此有显著的相像之处。你们也知道每个艺术家都有他的风格,见之于他所有的作品。倘是画家,他有他的色调,或鲜明或暗淡;他有他特别喜爱的典型,或高尚或通俗;他有他的姿态、他的构图、他的制作方法、他的用油的厚薄、他的写实方式、他的色彩、他的手法。倘是作家,他有他的人物,或激烈或和平;他有他的情节,或复杂或简单;他有他的结局,或悲壮或滑稽;他有他风格的效果、他的句法、他的词汇。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只要拿一个相当优秀的艺术家的一件没有签名的作品给内行去看,他差不多一定能说出作家来;如果他经验相当丰富,感觉相当灵敏,还能说出作品属于那位作家的哪一个时期、属于作家的哪一个发展阶段。
这是一件艺术品所从属的个总体。下面要说到第二个。
艺术家本身,连同他所产生的全部作品,也不是孤立的。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就是他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例如莎士比亚,初看似乎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奇迹,从别个星球上来的陨石,但在他的周围,我们发现十来个优秀的剧作家,如韦伯斯特、福特、马辛杰、马洛、本· 琼生、弗莱契、博蒙特,都用同样的风格、同样的思想感情写作。他们的戏剧的特征和莎士比亚的特征一样;你们可以看到同样暴烈与可怕的人物,同样的凶杀和离奇的结局,同样突如其来和放纵的情欲,同样混乱、奇特、过火而又辉煌的文体,同样对田野与风景抱着诗意浓郁的感情,同样写一般敏感而爱情深厚的妇女。在画家方面,鲁本斯好像也是独一无二的人物,前无师承,后无来者。但只要到比利时去参观根特、布鲁塞尔、勃罗、安特卫普各地的教堂,就发觉有整批的画家才具都和鲁本斯相仿:先是当时与他齐名的克雷耶,还有亚当·凡·诺尔特、日拉·齐格斯、龙布茨、亚伯拉罕·扬桑斯、凡·罗斯、凡·丢尔登、约翰·凡·奥斯德,以及你们所熟悉的约尔丹斯、凡·代克,都用同样的思想感情理解绘画,在各人特有的差别中始终保持同一家族的面貌。和鲁本斯一样,他们喜欢表现壮健的人体,生命的丰满与颤动、血液充沛、感觉灵敏,在人身上充分透露出来的充血的软肉,现实的、往往还是粗野的人物,活泼放肆的动作,铺绣盘花、光艳照人的衣料,绸缎与红布的反光,或是飘荡或是团皱的帐帷帘幔。
到了今日,他们同时代的大宗师的荣名似乎把他们湮没了;但要了解那位大师,仍然需要把这些有才能的作家集中在他周围,因为他只是其中的一根枝条,只是这个艺术家庭中显赫的一个代表。
这是第二步。现在要走第三步了。
这个艺术家庭本身还包括在一个更广大的总体之内,就是在它周围而趣味和它一致的社会。因为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1] 对于群众和对于艺术家是相同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我们隔了几世纪只听到艺术家的声音;但在传到我们耳边来的响亮的声音之下,还能辨别出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的歌声,像一大片低沉的嗡嗡声一样,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只因为有了这一片和声,艺术家才成其为伟大。而且这是必然之事: 菲狄阿斯、伊克提诺斯、一般建筑帕特农神庙和塑造奥林匹亚的朱庇特的人,跟别的雅典人一样是异教徒,是自由的公民,在练身场上教养长大、参加搏斗、光着身子参加运动,惯于在广场上辩论、表决;他们都有同样的习惯、同样的利益、同样的信仰,种族相同、教育相同、语言相同,所以在生活的一切重要方面,艺术家
与观众完全相像。
这种两相一致的情形还更显明,倘若考察一个离我们更近的时代,例如西班牙的盛世,从16 世纪到17 世纪中叶为止。那是大画家的时代,出的人才有委拉斯开兹、穆里罗、苏巴朗、弗朗西斯科· 德·埃雷拉、阿
隆索·卡诺、莫拉兰斯;也是大诗人的时代,出的人才有洛佩·德·维加、卡尔德隆、塞万提斯、铁索· 德·莫利那、唐· 路易· 德· 莱昂、纪廉· 德· 卡斯特罗· 贝利维斯,还有许多别的。你们知道,那时西班牙纯粹是君主专制和笃信旧教的国家,在来德邦打败了土耳其人,插足到非洲去建立殖民地,镇压日耳曼的新教徒,还到法国去追击,到英国去攻打,制服崇拜偶像的美洲土著,要他们改宗;在西班牙本土赶走犹太人和摩尔人;
用火刑与迫害的手段肃清国内宗教上的异派;滥用战舰与军队,挥霍从美洲掠取得来的金银,虚掷秀的子弟的热血,攸关国家命脉的热血,消耗在穷兵黩武,一次又一次的十字军上面;那种固执, 那种疯魔,
使西班牙在一个半世纪以后民穷财尽,倒在欧罗巴脚下。但是那股热诚、那种不可一世的声威、那种举国若狂的热情, 使西班牙的臣民醉心于君主政体,为之而集中他们的精力,醉心于国家的事业,为之而鞠躬尽瘁:他们一心一意用服从来发扬宗教与王权,只想把信徒、战士、崇拜者,团结在教会与王座的周围。异教裁判所的法官和十字军的战士,都保存着中世纪的骑士思想、神秘气息、阴沉激烈的脾气、残暴与褊狭的性格。在这样一个君主国家之内,的艺术家是富有群众的才能、意识、情感而达到度的人。知名的诗人洛佩·德·维加和卡尔德隆,当过闯江湖的大兵、“无畏舰队”的义勇军,喜欢决斗、谈恋爱,对爱情的疯魔与神秘的观念不亚于封建时代的诗人和堂· 吉诃德一类的人物。他们信奉旧教如醉若狂,其中一个甚至在晚年加入异教裁判所,另外几人也当了教士[1];知名的一位——大诗人洛佩,做弥撒的时候想到耶稣的受难与牺牲,竟然晕倒。
诸如此类的事例到处都有,说明艺术家与群众息息相通,密切一致。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要了解艺术家的趣味与才能,要了解他为什么在绘画或戏剧中选择某个部门,为什么特别喜爱某种典型某种色彩、表现某种感情,就应当到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中去探求。
由此我们可以定下一条规则: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这一点已经由经验证实,只要翻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的时代,就可看到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例如希腊悲剧: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作品诞生的时代,正是希腊人战胜波斯人的时代,小小的共和城邦从事于壮烈斗争的时代,以极大的努力争得独立、在文明世界中取得领袖地位的时代。等到民气的消沉与马其顿的入侵使希腊受到异族统治,民族的独立与元气一齐丧失的时候,悲剧也就跟着消灭。同样,哥特式建筑在封建制度正式建立的时期发展起来,正当11世纪的黎明时期,社会摆脱了诺曼人与盗匪的骚扰、开始稳定的时候。到15 世纪末叶,近代君主政体诞生,促使独立的小诸侯割据的制度,以及与之有关的全部风俗趋于瓦解的时候,哥特式建筑也跟着消灭。同样,荷兰绘画的勃兴,正是荷兰凭着顽强与勇敢推翻西班牙的统治,与英国势均力敌地作战,在欧洲成为富庶、自由、繁荣、发达的国家的时候。18 世纪初期荷兰绘画衰落的时候,正是荷兰的国势趋于颓唐,让英国占了位,国家缩成一个组织严密、管理完善的商号与银行,人民过着安分守己的小康生活,不再有什么壮志雄心,也不再有激动的情绪的时代。
同样,法国悲剧的出现,恰好是正规的君主政体在路易十四治下确定了规矩礼法,提倡宫廷生活,讲究优美的仪表和文雅的起居习惯的时候。而法国悲剧的消灭,又正好是贵族社会和宫廷风气被大革命一扫而空的时候。我想做一个比较,使风俗和时代精神对美术的作用更明显。假定你们从南方向北方出发,可以发觉进到某一地带就有某种特殊的种植,特殊的植物。先是芦荟和橘树,往后是橄榄树或葡萄藤,往后是橡树和燕
麦,再过去是松树,后是藓苔。每个地域有它特殊的作物和草木,两者跟着地域一同开始,一同告终;植物与地域相连。地域是某些作物与草木存在的条件,地域的存在与否,决定某些植物的出现与否。而所谓地域不过是某种温度、湿度,某些主要形势,相当于我们在另一方面所说的时代精神与风俗概况。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
|
|